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助产【专业代码】520202入学要求1、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是我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2、单独考试招生根据国家规定,学院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故可于高考前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的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考生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3、对口升学招生考试此种入学方式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又称“三校生”),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原则,由省招办单独组织,以专业技能成绩为主要录取依据。三、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及学制(一)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二)学历层次:本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大专学历层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毕业对口升学招生。(三)学制:三年四、职业面向1.国内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可在各级医疗或相关机构、社区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站等,可从事产前检查、产程监控、产后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营养膳食指导等。2.国外经相应国家英语考试合格,可出国深造和就业,有机会成为国际注册护士。(见表1)表1毕业生就业方向和岗位就业方向职业岗位所需资格证书国内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保健护理精神护理急救护理各级各类医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助产士或护士城市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社区保健中心或保健站护士临床科室、精神病院护士地市急救中心、急诊科护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妇幼保健员证书国际临床护理精神护理指定医院助产士、护士、护理员指定精神病院护士国际护士资格证书(CGFNS)五、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培养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职业素质良好、身心健康,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具有护理学与妇幼保健基本理论和助产专业技能,能够从事临床助产、妇产科护理及母婴护理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服务型专业人才。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肯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二)培养规格及要求1、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助产和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助产和护理职业所需素质的良好训练,突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型、技能型、服务型专门人才。2、知识、能力及素质规格具体要求(见表2)表2专业培养规格具体要求(三)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见表3)表3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四)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要点(见表4)表4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要点(五)职业资格证书1.核心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全国统考,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资格证书(3年级参加全国统考);卫生防疫与妇幼保健员证书。2.其他资格证书通过相关考试,取得普通话等级证书(1-2年级取得);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1-2年级取得);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证书(2-3年级取得)。3.通过相关培训和考试,取得高级按摩师证书、刮痧师证、育婴师证等。六、课程体系设置及要求课程设置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公共基础课程1.公共基础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公共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体育、国防劳动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专业应用文写作。2.公共基础选修课大学语文、数学、健康教育、党史国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素养等。(二)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1.核心课程(6-8门):基础医学、产科学、护理学基础、妇科学等2.专业课程(1)职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药理学、健康评估、病理学、护理导论、医学文献检索。(2)职业技能课:护理学基础、产科学及护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中医护理学、老年护理学、母婴护理、精神护理学、预防医学、社区护理学及综合技能训练。(3)职业人文课: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护理人际沟通、护理伦理学、多元化护理、文学艺术欣赏等。(三)课程内容与模块设置1.课程总数三年共开设包括4个模块的44门课。总学时数为2500学时(不含毕业实习),其中理论课1062学时,实践训练或讨论课1238学时,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为1.94:1;实习总为450学时,其中理论116学时,实践与讨论等课程为334学时,实践与理论之比为2.07:1。2.课程模块与比例:全部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以及职业人文课4个模块构成。其中职业素质课654学时,占15.23%;职业基础466学时,占16.14%;职业技能课934学时,占65.82%;职业人文课104学时,占2.81%。见表5。表5理实结合课程体系(四)主要课程说明(共4个模块)【职业素质课】共16门,654=472+182(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占15.23%。(按文件要求为15.2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40+81考试课)本课程为必修课,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主要内容涉及到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理论,以及法律精神、法治理念等多方面。目的在于正确引导学生立志、树德和做人,使学生在心系国家同时也能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和法律素养,努力成为能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48+162考试课)本课程为必修课,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准确阐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实事求是的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牢固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3.专业应用文写作(32=32+03考试)本课程为必修课,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必修的职业通用能力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鉴赏能力为根本任务。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应用文写作为主,教师通过讲授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初步了解应用文各文体的区别和撰拟特点,通过例文分析,让学生模仿练习,初步掌握各文体的写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本课程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同时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和人文素质;夯实学生的从业实力,为其将来职业化转换提供必要的条件。4.形势与政策(12*4=48+01234考查)本课程为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体育(96=12+84123考试)本课程为必修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以实践为主。其功能不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更在于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有针对性发展本专业今后从业和胜任工作岗位所需的身心素质。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培养合格的高职高专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6.公共英语(128=128+012考试)本课程为必修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学历教育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以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英语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主要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必要、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人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要求。7.计算机应用基础(62=62+0)课程安排在第2学期,为必修课,以打下良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操作和使用,旨在使学生具有文字、一般数据、表格处理能力和信息获取及加工的应用能力。8.军事理论(32=32+0见习期间讲座1考试)本课程为必修课,是一门以国防教育为主线,第一学期,围绕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战争、综合训练等为内容进行教学的一门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从而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作风,也为中国人民学期解放军储备高素质兵员和培养预备军官打下基础。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32+02考查)。本课程为必修课,是集理论知识教学、心理体验与训练为一体的大学公共必修教育课程。旨在使大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10.党史国史教育(16=16+04考查)本课程为限定选修课,主要学习党史和国史。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国史是研究我国各个时期经济、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各项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国情,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11.安全教育(8*4=32+01234考查)本课程为限定选修课,主要是了解安全基本知识,掌握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安全问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了解安全信息相关的安全问题,分类知识以及安全保障等基本知识。课程的任务是坚持“教育为先,预防在前”的原则,加大安全教育力度,培养公共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学生安全第一的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避险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平安,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12.职业生涯规划(8=8+01考查)本课程为限定选修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能够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的需要以及自身的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13.就业指导(8=8+04考查)本课程是为限定选修课,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到专业与个人成才,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自我认识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挖掘自己的潜能,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择业就业的能力,为将来的谋职做好准备,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14.创新创业(16=16+03考查)本课程为限定选修课,主要介绍开展创业活动所需的基本知识,包括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相关理论,比如创业机会,创业计划,创业资源等。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创业观,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初步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积极投身创业实践,锻炼和提升创业基本素质和能力。15.大学生美育课程(16=16+02考查)本课程为限定选修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理论和美学基本理论,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课程,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干课,供各个专业学生选修。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美育的意义、任务和途径,通过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发展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进化,品格得到完善,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目标。16.中国传统文化(16=16+03考查)本课程为必修课,是一门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开设在第三学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校教育文化品位和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解读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学生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领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取向。【职业基础课】共8门,420=290+112,占16.14%.1.正常人体结构(104=84+20)课程在第1学期完成,是重要职业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包括人体胚胎发育概要,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基本功能,主要讲授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等,为学生学习所妇产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2.正常人体机能(112=84+12)课程在第1和第2学期前期进行,是重要职业基础课;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介绍各系统主要功能、特点及调节;生物化学主讲生化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三大物质代谢过程等,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所必须的生理和生化知识。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56=32+24)课程在第2学期前半期进行,是影响知识体系形成的职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涉及免疫学、病原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基础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所必须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本知识。4.病理学(56=32+24)课程在第2学期后半期进行,属重要桥梁课程;包括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主要内容是病理学基本知识、常见疾病和主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病理解剖与病理生理知识,旨在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及临床实践所必须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知识。5.药理学(46=32+14)课程在第2学期后半期进行,属重要桥梁课程;主要内容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突出女性激素、子宫影响药物的药理学学习,旨在使学生具备从事助产专业必备的药物学基本知识。6.健康评估(56=48+8)课程贯穿第2学期,是必备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病人的健康史、心理、社会、身体等方面的评估,临床常用辅助检查等,旨在使学生熟悉常见病的基本评估理论与方法。7.护理学导论(28=28+0)课程在第2学期后半期进行,是专业学习的理论基础课;主要内容是护理学概述、护士应具备的素质、护理学基础理论和相关理论、护理程序、评判性思维等,旨在培养护生应具有的现代护理理念,熟悉护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8.医学文献检索(6=2+4)【职业技能课】共14门,(934=592+342)占65.82%1.护理学基础(148=54+94)课程贯穿3-4学期,是重要职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病人生活护理、基本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测量、基本技能操作等,旨在使护生掌握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专科护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预防医学(20=20+0)课程贯穿3-4学期,是开展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预防保健的策略与措施,健康危险因素,社会、生活、生产、食品等因素与健康,流行病学方法,医学统计方法等,旨在使护生掌握基本的预防保健知识,为开展临床健康教育奠定基础。3.产科学及护理(96=80+16)课程贯穿3-4学期,是重要的职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产科学基础、生理产科及护理、病理产科及护理、常用产科手术等;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4.内科护理学(114=94+20)课程贯穿第3和第4学期前半期,是重要专科职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人体各系统常见内科疾病的护理,旨在使护生基本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方法和技能。5.外科护理学(114=94+20)课程贯穿第3学期和第4学期,是重要专科职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人体各系统常见外科疾病的护理,旨在使护生基本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知识、方法和技能。6.妇科护理学(138=112+26)课程在第3、4学期进行,是重要专科职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妇科常见疾病护理及技术操作等,旨在使护生基本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方法和技能。7.儿科护理学(96=72+24)课程在第4学期进行,是重要专科职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与疾病预防、病儿的护理及常用操作技术等,旨在使护生基本掌握相关的护理知识、方法和技能。8.急救护理学(56=32+24)主要内容是医院内急救与护理、院外急救、常见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等,旨在使护生掌握基本的急救与急救护理的知识、方法和技能。9.社区护理学(28=24+4)主要内容是社区护理概述,家庭、人群、社区的评估与护理,慢性病、传染病的管理和护理等,旨在使护生具备社区护理必备的知识、方法和技能。10.精神护理学(16=12+4)主要内容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学概要、临床常见精神障碍与护理等,旨在使护生了解和熟悉精神科病人护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11.专业技能综合培训(40=0+40)12.母婴护理(28=18+10)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的前半期。主要让学生了解并熟悉母婴护理方面的实操技能。13.中医护理学(28=24+4)本课程为考查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知识。14.老年护理学(16=12+4)开设在第三学期,为考查课程。【职业人文课】共6门70=+,占2.81%.1.护理心理学(14=10+4)主要内容是心理学基础知识、心身疾病与护理、病人心理、临床心理护理等,旨在使护生具备心理学基本知识,并能在工作中适时应用。2.护理伦理学(10=8+2)主要内容是职业道德与伦理学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旨在使护生具备专业所必须的伦理理念与基本知识。3.护理礼仪学(12=8+4)主要内容是礼仪基本知识、护士职业礼仪规范,旨在使护生掌握基本的职业礼仪规范要求,具备职业美感,提升综合素质。4.护理人际沟通(14=4+10)主要内容是人际沟通基本知识、交谈技巧等,旨在提高护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5.文学艺术欣赏(6学时,见习期间讲座)6.多元文化护理(20学时,讲座)(五)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见表6)表6实践课程体系训练设计组合基本素质技能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特长护理技能见习实习内容及项目1.护士礼仪规范2.人际沟通技能3.心理护理技能4.英语应用能力5.微机操作技能6.人文关怀理念7.体育健康方法8.就业基本技能9.实现“双证书”10.艺术欣赏1.基础护理技能操作2.健康评估技能操作1.内科护理技能操作2.外科护理技能操作3.妇产科护理技能操作4.儿科护理技能操作5.手术室技能操作6.供应室工作技能1.助产技能操作2.急救护理技能操作3.精神护理技能操作4.社区护理技能操作(详见见习计划和大纲)。1.医院30周;2.社区2周;3.专业选修4周;4.社会实践4周;(见实习计划和大纲)5.双证书、职业资格考试达标合计208=126+8243项50+4项33+39项22+17项150项40周2.见习、实习与技能强化训练(见表7)表7见习、实习与技能强化训练内容周数学时安排见习51501.与讲座穿插进行;2.2-4学期分别为校内职业基础课,校内外和校外职业技能课。实习4016001.医院32周(内科5周、外科5周、妇产科8周、儿科6周、手术室2周、急诊室2周、门诊2周--含心理门诊1周、社区2周);2.社会实践8周;3.实习医院:二甲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正规社区医院。技能强化训练8701.强化时间:进入临床实习前;2.强化内容:基础护理及助产护理基本技术操作项目。(六)课程标准见课程教学大纲。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与时间分配全学程共计144周,其中:理论教学58周,见习与实习50周,考试4周,入学及国防教育2周,假期24周,机动4周,毕业考试鉴定2周。见附表(教学进程表)实施保障方案实施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师资队伍加大引进、培养和稳定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专业师资力量配置更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重点加强师资薄弱个的引进和培养,引进或培养2-3名硕士以上研究生。每个专业化方向培养或引进1-2名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人才梯队。高、中、初级职称教师比例为2:2:1。注重“双师”结构,加强专兼教学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其做法如下: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派送骨干教师去相关院校访问、进修;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到医院顶岗实践和进修,不断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要求临床护理、助产专业课教师90%以上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或从高校、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外聘教师。聘请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一般要求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中级职称者担任部分课程,院外顶岗实训完全由医院兼职教师担任。教学设施1.校内实训室建设实训室的数量、实验设备要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一次可以满足学生实训,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要重视实验仪器、模型的不断更新和维护;在现有的实训室上,如基础护理实验室、ICU实验室、形体训练实验室、护理站、模拟病房、诊断学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等,添置或增加本专业相关的实验设备,如分娩机转模型、会阴侧切模型、新生儿护理模型、多功能护理人、褥疮护理模型、各种注射、输液输血、灌肠导尿等模型,以及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机、抢救车、多功能升降病床、“一体化”实验室等的建设。2.院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满足综合性临床实习的基础上,为专业化方向落实专科实习基地,积极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省外和高层次实习医院,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习需求。(三)教学资源在实施优化办学条件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资源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充实和更新成为优化办学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学资源的收集、管理和维护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初此之外要根据所开设的课程使用最新、最实用且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化资源等。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卡鲁金陶瓷燃烧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刮脂胶囊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内开传动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鱼生寿司酱油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高级果冻粉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紧急求助按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
- 车辆合作经营合同范本
- 租房中介合同范本
- 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合同范本
-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案计划
- 各级人员及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 2025年湖北省技能高考(建筑技术类)《建筑材料与检测》模拟练习试题库(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表 第二版
- 七年级地理下册 9.2 巴西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人行道道铺设施工方案
- 2025年度游戏工作室游戏客服中心用工合同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人体的免疫系统课件
- 六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 体育原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