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2)_第1页
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2)_第2页
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2)_第3页
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2)_第4页
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日照历年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2003——2022年)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英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显着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17.《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4分)【参考答案】16、C17、“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2022山东日照)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2分)14.“拣尽寒枝不肯栖”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品质?(3分)【参考答案】13.描写的意象有“缺月”“疏桐”“漏”“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氛围。(2分。意象答出“缺月”“疏桐”“漏”即得1分,作用1分。意思答对即可)14.这句词的意思是孤鸿找遍所有寒枝也不肯栖息,表现出词人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的品质。(3分。“志趣高洁”“坚守理想”,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2020山东日照)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分析】《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思乡怀人等。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2)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尾联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第二问: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忧虑之情;“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之情;“戍鼓断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忧虑之情。答案:(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2019山东日照)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17.首联中“照”字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试作简要赏析。(2分)18.“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参考答案】17.“照”本意为照耀,这里是“传”的意思,形象地写出边塞军情传到长安,渲染了军情的紧急与气氛的紧张。(共2分。意思理解和作用各1分)。18.直抒胸臆(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投笔从戎、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共3分。抒情方式1分,情感2分。)(2018山东日照)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7.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7、【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解析】本题考查炼字。“一何”,“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18、【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怀。诗歌的内容是吟松,但写作目的是赠堂弟,借赞松树的精神达到劝勉堂弟的目的,很自然会想到象征手法。作者情怀是劝勉堂弟要做松树一样品格的人。解题的基本思路:手法十结合句意分析手法十情感或效果。(2017山东日照)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7.“沙场秋点兵”与“可怜白发生”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18.“马作的卢飞快”一句引用了“的卢”的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参考答案】17.前句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后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18.引用“的卢”马的典故,从侧面衬托出了战斗的激烈,人物的英勇无畏。[3分。答出手法“侧面(或衬托)得1分,“战斗的激烈”得1分,“英勇无畏”得1分。意思对即可。](2016山东日照)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8.这首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9、请对“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中“聚”“怒”二字进行简要赏析。(3分)【参考答案】18、参考答案: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历代统治者的愤慨。【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种题型,要首先从整首诗歌中把握诗歌大意,然后从关键句子中找到流露作者情思的句子。本题从最后一句中“苦”可透视作者的情感。19、参考答案“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解析】此题考查从炼字的角度体会诗句的语言表达效果。要比较“聚”“怒”的表达效果,要学会从修辞,从手法等方面分析。最后依照手法+分析+情感或效果的思路答题。(2015山东日照)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3.《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尾联抒发了作者的感情。(2分)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3分)答:【参考答案】13.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思乡评分:每空1分,共2分。1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评分:本题共3分,表现手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各1分。(2014山东日照)苏幕遮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3.上阕写景,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4.“黯乡魂,追旅思”两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13.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黄昏秋景图。评分:本小题2分。答出4个意象得1分,“色彩斑斓的秋景图”1分,意思对即可。14.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抒发了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纠缠不休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评分:本小题3分。抒情方式1分,思想情感(怀乡之情、羁旅之思)2分,意思对即可。(2013山东日照)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3分)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7.答案:夕阳、落花、归雁。评分:每空1分,共3分。8.答案: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情。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2012山东日照)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2分)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参考答案】7.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爱(最爱)评分:每空1分,共2分。8.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评分:本题共3分。找出动词1分;赏析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011山东日照)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蟾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7.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_________________,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提示出来(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