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国语》记载:“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翟、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荆蛮戎翟人也。”这在当时()A.彰显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 B.导致了诸侯割据局面C.确立了贵族世卿世禄特权 D.促成了华夏认同观念【答案】A【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周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的情况,受封的对象包括姬姓王族、联姻的异姓诸侯及少数民族部落氏族,体现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A项正确;诸侯割据局面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B项;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是通过宗法制确立的,而非分封制,排除C项;华夏认同观念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2.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写道:“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这里“禁”和“尊”的共同目的是()A.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B.以法治国,稳定秩序C.顺应自然,保障民生 D.选贤任能,反对攻伐【答案】A【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秦代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汉代重在‘尊’,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秦代的“禁”是焚书坑儒,汉代的“尊”是“尊崇儒术”,目的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加强皇权,A项正确;“尊崇儒术”主要内容是确立儒学正统地位是思想文化措施,不能体现“以法治国”,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对儒学的态度,道家的顺应自然是汉初治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非思想文化措施,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秦汉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举措,与墨家选贤任能、反对攻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两税法改税丁为税产,在户税定额后,由于货币紧缩,钱重物轻,农民以绢折换,实际上增加了负担,而随着绢的价格不断下降,户税等于翻了几倍,各藩镇就利用这个环节进行公开敛财。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A.唐朝藩镇割据出现的根源 B.小农经济与市场机制的冲突C.租庸调制存在的制度弊端 D.税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互动【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改税丁为税产,在户税定额后由于货币紧缩,钱重物轻,农民以绢折换,实际上增加了负担,而随着绢的价格不断下降,户税等于翻了几倍,各藩镇就利用这个环节进行公开敛财。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不仅增加了农民负担,也为藩镇公开敛财提供了便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藩镇割据的势力,表明税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D项正确;藩镇割据出现后,唐朝改革税制,实行两税法,而不是两税法实行导致藩镇割据,排除A项;材料强调两税法实行增加了农民负担,未涉及市场机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两税法的影响,未涉及租庸调制,排除C项。故选D项。4.澶渊之盟订立后,名臣富弼指出“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由此推断澶渊之盟()A.促使宋朝确立重文轻武国策B.未能实现宋辽之间长期和平C.助推宋室偏安江南不思进取D.间接加剧了宋朝的军事弱势【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可知,富弼认为澶渊之盟不算错误,但是担忧痛心的是“武备皆废”,即旨在担忧朝廷武备松弛懈怠,轻视武备建设使宋廷过分依赖议和的手段,间接加剧了宋朝的军事弱势,D项正确;宋朝开始即确立重文轻武的国策,时间不符,澶渊之盟与其无关,排除A项;澶渊之盟的订立,维持了宋辽之间的长期和平局面,排除B项;是南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朝廷发布诏令:“会子务隶都茶场。正以客旅算请茶、盐、香、矾等,岁以一千万贯,可以阴助称提,不独恃见钱以为本,又非全仰会子以佐国用也。”这表明会子()A.主要用于国家财政开支 B.逐渐取代铜钱货币地位C.货币价值得到一定保障 D.可以在中原地区内流通【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材料“会子务隶都茶场。正以客旅算请茶、盐、香、矾等,岁以一千万贯,可以阴助称提,不独恃见钱以为本,又非全仰会子以佐国用也”和所学可知,以都茶场每年一千万贯禁榷商品的价值,确定会子发行量,并可以起维持会价、“阴助称提(抛售专卖物资、行政许可等收回会子)”的作用,会子得到了铜钱、银两以及都茶场榷货价值的支撑,货币价值得到一定保障,C项正确;据材料“非全仰会子以佐国用也”可知,国家财政开支并非全部使用会子,排除A项;宋朝纸币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排除B项;此时中原地区处于金国统治下,宋金对峙,南宋朝廷发行的纸币不可能在中原地区内流通,排除D项。故选C项。6.明代皇帝避开行政中枢径自下旨被称为“中旨”“手敕”或“内批”。然在多数情况下,按规定,“事必下之六科所无疑,始付之诸司。而事有不繇六科者,虽有圣旨,诸司不敢奉行”。据此,下图②处应填入()A.六科 B.内阁 C.六部 D.司礼监【答案】A【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事必下之六科所无疑,始付之诸司。而事有不繇六科者,虽有圣旨,诸司不敢奉行”及示意图可知,在明代的行政流程中,②处的职责在圣旨传达给诸司(六部等执行机构)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审核作用。结所学可知,六科的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皇帝的旨意要经过六科审核认可后,才能交付诸司执行,符合“事必下之六科所无疑,始付之诸司”这一行政流程,A项正确;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主要职责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并不承担对圣旨下达给诸司之前的审核职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六部是具体的执行机构,负责执行各项政务,它们是在接到经过审核的旨意后开展工作,而不是在旨意下达过程中处于审核环节,排除C项;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可以代替皇帝批阅内阁的“票拟”,但重点在于对内阁票拟的处理,而非对皇帝旨意直接下达到诸司这一环节的审核,与题干描述的行政流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7.明代,广东新会人陈献章从“天地我立,万化我出的本心论出发,提倡“为学须从静坐中养出个端倪来”,反对外向求道,认为“学劳攘,则无由见道,故观书博识,不如静坐”。下列观点与该主张最接近的是()A.知行合一 B.心外无理 C.知先行后 D.格物致知【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陈献章“反对外向求道”,强调“观书博识,不如静坐”,表明其反对格物致知,强调静坐以反省内心,探求理的途径是向内而不是向外,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理最接近,B项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有关心学的主张,但这一主张强调的是人的思想意识和实际行动的关系,而不是反省自己内心以探求理的途径,所以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知先行后是讲认知与行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寻求天理的途径,所以C项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C项;格物致知是朱熹的主张,认为探求理的途经是向外,而不是向内,所以D项与题干所述主张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1898年,张之洞做《劝学篇》“……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一、路近省费,可多遗;一、去华近,易考察;一、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一、西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1907年清廷学务大臣奏折中认为赴日留学“而习速成者百分之六十”。这场留日潮的出现缘起于()①明治维新后崛起日本成为亚洲强国②甲午战争的失败带给中国的刺激震撼③日本吞并朝鲜半岛改变了东北亚局势④强调以速成教育培育学贯中西的人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近代以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崛起为亚洲强国,这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尤其是其在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吸引了许多中国学生前往留学,①正确;据材料“1898年,张之洞做《劝学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带给中国人极大的的刺激和震撼,使中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尤其是与日本相比的差距,这刺激了中国向日本学习的决心,②正确;日本吞并朝鲜半岛虽然改变了东北亚局势,但这与留日潮的直接缘起关系不大,不是主要因素,排除③;材料中提到的“习速成者百分之六十”是留日潮出现后的一个现象,而非其缘起的直接原因,且强调以速成教育培育人才并非留日潮兴起的初衷,而是留学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排除④。①②正确,故选A项。9.据不完全统计,1930-1931年,各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或计划发行的纸币约为114.9万元。当时一首庆祝闽西工农银行周年的纪念诗歌写道:“工农自己设银行,纸币通行各地方。到处都有兑换处,随时可以换光洋。”这表明根据地银行发行的纸币()A.数量大,促进经济发展 B.可以完善货币体系C.信誉高,流通范围广泛 D.能与银元等额兑换【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0-1931年(中国)。根据地银行发行的纸币能在各地通行,有兑换处可随时兑换光洋,说明其信誉高,流通范围广泛,C项正确;材料提到1930-1931年各革命根据地银行发行或计划发行的纸币约为114.9万元,从当时的经济规模和交易需求等角度看,这个数量不算大,排除A项;材料主要是在描述根据地纸币的流通情况和信誉情况,没有关于完善货币体系的内容,排除B项;诗中只说“随时可以换光洋”,但没有表明是等额兑换,排除D项。故选C项。10.1980年,中央政府出台政策,允许城镇待业青年自谋生路,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1983年,政府开始允许农民参与长途运输和农产品的销售,农村劳动力可以在城镇以“自理口粮户口”登记并长期居留下来。上述措施的推行()A.反映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B.扩大了基层的自治权C.基本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 D.使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答案】C【解析】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80-1983年(中国)。根据材料“允许城镇待业青年自谋生路,从事个体经营等灵活就业”“允许农民参与长途运输和农产品的销售”可知,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放松政策,允许个体经营和农产品销售,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基本符合市场化改革方向,C项正确;城镇化发展的表现是城镇人口、规模、数量、经济的迅速扩大,材料中允许个体经营灵活就业并不属于城镇化的表现,排除A项;基层自治权强调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进行自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改革开放初期,城乡差距扩大,且材料并未涉及城乡之间的不同,无法反映城乡差距缩小,排除D项,故选C项。11.《人民日报》对海南建省设经济特区三十年来的报道,勾勒出主流媒体对海南记忆的历史图景。建省初期主要聚焦于军队(武警)边防、金融保险、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进入新世纪,旅游、生态环保、教育、体育、医疗健康等方面获得了更多关注和报道。报道主题的变化反映了()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扬帆起航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日报》对海南报道的主题从建省初期的军队边防、金融保险、招商引资、人才等方面逐渐转向新世纪后更加关注旅游、生态环保、教育、体育、医疗健康等领域。这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地区发展的规划越来越全面,不仅重视经济发展,还强调社会事业的均衡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D项正确;虽然海南的发展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体现,但题目侧重于具体领域的变化而非整体战略目标的启动,排除A项;题目并未提及海南或全国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挑战或转折点,排除B项;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1990年代至21世纪初,而题目所述的时间跨度更长,且重点在于报道内容的变化及其反映的社会发展方向,而非经济体制的确立过程,排除C项。故选D项。12.某位历史学者这样描述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情形:“起初,这些恶习蔓延得不快;它们不时受到惩处;但是到了最后,当这种疾病像致命的瘟疫一样流行时,这个国家就发生了变化,一个在公平和卓越方面首屈一指的政府竟变得残暴而又令人无法忍受。”这反映了当时罗马社会()A.道德崩坏加剧统治危机 B.阶级矛盾加速国家衰败C.军事扩张导致权力集中 D.瘟疫蔓延引发政治动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晚期。根据材料“一个在公平和卓越方面首屈一指的政府竟变得残暴而又令人无法忍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晚期,不公平的恶习影响扩大,使罗马共和国政府的权威下降,激化了社会矛盾,说明道德崩坏加剧统治危机,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社会道德方面变化的影响,并未涉及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罗马共和国晚期政府统治危机出现,并未涉及权力的分布,无法说明军事扩张导致权力集中,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恶习蔓延”,比作了瘟疫,并非真的瘟疫蔓延,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西方学者这样评价阿拉伯帝国:“我们不能期望在阿拉伯人身上找到我们在希腊人身上所拥有的同样的强大的天才,同样的科学想象力的天赋,同样的思想独创性。阿拉伯人首先是希腊人的学生;他们的科学是希腊科学的延续,他们保存、培养了希腊科学。”这种观点()A.客观评价了阿拉伯帝国的贡献 B.坚持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原则C.认为希腊人贡献优于阿拉伯人 D.赞扬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答案】B【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阿拉伯帝国)。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强调阿拉伯人的贡献不如希腊人,第二层强调阿拉伯人保存了希腊的文化。据材料可知,该学者的言外之意是阿拉伯人的贡献有限,其不过是希腊人的学生,这体现了以西方为中心的观点,B项正确;材料对阿拉伯人贡献的评价失之偏颇,并不客观,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阿拉伯人的具体贡献,只是强调阿拉伯人保存了希腊的文化,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阿拉伯人保存了希腊的文化,没有希腊吸收东方文化的信息,不能体现“互鉴”,排除D项。故选B项。14.1560年瑞士日内瓦议会通过法律来限制人们佩戴奢侈首饰。履行新教的教徒,依旧贯彻加尔文的理念,禁止工匠制作十字架、圣餐杯等宗教物品。与之相反,钟表业却日渐兴盛。这表明当时瑞士()A.加尔文教主导地位确立 B.基督教神权统治已动摇C.宗教改革调节经济结构 D.人文主义精神走向极端【答案】C【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60年瑞士。根据材料“限制人们佩戴奢侈首饰”“禁止工匠制作十字架、圣餐杯等宗教物品”“钟表业却日渐兴盛”可知,瑞士宗教改革后,首饰行业遭到抑制,钟表业得到迅速发展,体现宗教改革对经济结构的冲击,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加尔文教主导地位的确立,而且体现了宗教改革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神权统治受动摇的信息,B项结论无法体现,排除B项;宗教改革推动新教教堂广泛建立,教堂需要钟表,促进钟表业发展,与人文主义走向极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15世纪末,西班牙政府在新大陆实行委托监护制。委托监护制规定,委托监护主不拥有止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西班牙国王。委托监护主只对受其监护的印第安人进行“监护”,向他们传播宗教,而印第安人为了“表示感谢”,应对委托监护主承担一定的义务。据此可知,西班牙委托监护制()A.促进了契约观念在美洲的传播B.消弭了美洲人的反抗活动C.推动了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D.掩盖了殖民者的掠夺行为【答案】D【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西班牙)。据题干“土地所有权属于西班牙国王”、“印第安人为了‘表示感谢’,应对委托监护主承担一定的义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政府在美洲新大陆推行的委托监护制,实质是西班牙殖民者最早强加于印第安人的剥削制度,土地所有权属于西班牙国王,印第安人甚至还要“感谢”委托监护主,说明委托监护制度美化了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掩盖了殖民者的掠夺罪恶,D项正确;材料信息彰显殖民者丑陋罪恶的侵略行径,并未涉及到契约观念在美洲的传播,排除A项;消弭了美洲人的反抗活动中“消弭”一词说法绝对,美洲民间仍然会有抵抗行为,排除B项;西班牙委托监护制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殖民地实施的一种制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合理性和残酷性,不仅不会推动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而加剧了殖民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材料二秦朝为华夏与四夷的交流提供两大基础:其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侯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其二谓制度基础,包括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县有蛮夷曰道”。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摘自唐勇《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1)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华夏认同逐渐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概括战国之后华夏族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在促进华夷交流方面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答案】(1)原因: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西周的有效统治(宗法制和分封制)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特点:逐渐形成为汉族,汉族与各民族共同创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2)措施:①物质基础方面:建设首都咸阳,仿造诸侯宫室;设立郡县;修治驰道,联系中原与四夷地区。②制度基础方面:创立法制,制定属邦律;设置机构,中央设典客,民族地方设道。作用:促进了华夏与四夷的交流融合,使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推动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和特点题。时空是先秦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一料“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可知,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根据材料一“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可知,西周的有效统治(宗法制和分封制)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根据材料一“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可知,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根据材料一“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第二小问特点,结合所学可得出,逐渐形成为汉族,汉族与各民族共同创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小问2】本题是特点和影响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二“一谓物质基础,包括建设首都,设立郡县和修治驰道。秦吞并诸侯便将诸侯宫室仿造于咸阳,成为国家象征,起到多民族国家统一精神之作用……秦始皇五次巡狩全国,修筑驰道,将四夷生活的区域与中原联系起来”可知,在物质基础方面是:建设首都咸阳,仿造诸侯宫室;设立郡县;修治驰道,联系中原与四夷地区。根据材料二“其二谓制度基础,包括创立法制和设置机构。云梦秦简有属邦律专门调整归属秦朝的少数民族社会关系……在机构设置上,中央设典客官职,位列九卿,掌管异族归附事务,民族地方设道”可知,在制度基础方面是:创立法制,制定属邦律;设置机构,中央设典客,民族地方设道。第二小问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二“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崭新时期,‘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而成一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社会’”和所学可知,主要是促进了华夏与四夷的交流融合,使春秋时代华夷杂处之局逐渐消融;推动中华多民族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获得“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的事件是什么?“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答案】(1)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变化: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2)事件:淞沪会战。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领导敌后抗战,二者在战略上相互配合。【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895年后的中国。内容: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将这些观点综合为一个十条和谈方案,而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获得的经济特权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略方式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1937年后的中国。事件:根据材料“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打破日本“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的幻想。主要表现:政治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领导敌后抗战,二者在战略上相互配合,这些都体现了在反抗侵略中的“民族凝聚力”。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尽管英国、法国大展身手的时代是在18、19世纪,但16、17世纪却是为其兴起奠定基础的关键时刻。这些新兴国家崛起的奥秘就是民族国家的模式,同时也是国力综合发展的结果:一套具有创新意义的政治体制、逐渐巩固的由市民和乡绅组成的新的社会基础、发展经济和贸易、承认先进文化并充分利用先进文化带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研发中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技巧与策略
- 压力试验合同范本
- 社团学术科研计划
- 丙纶纤维在绿色制造中的实践考核试卷
- 智能电子温湿度计的温度湿度监测与报警考核试卷
- 担保法律事务考核试卷
- 长江抛石合同范本
- 为子女制定未来财务规划的方法计划
- 科技助力绿色环保推动生态平衡
- 解决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计划
- 2024-2027年中国网络安全评估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失智老年人照护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养老护理职业和失智老人照护员工种的发展讲解
- 2025年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度研究
- 新种子法律法规培训讲解
- 2025年东营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
-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Unit 4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01
-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培训
- 加气站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