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文言文阅读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课内阅读
(2022•吉林白城•八年级期末)阅读《孟子》二章,完成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卷我,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式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喊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劫
心总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排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名,,时期思想家。
2.解释卜列词语的意思
岂不谑大丈夫()
贫贱不能愁()
行他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娜士()
3.这两篇文章分别围绕着什么问题来议论的?
4.《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你从选文中任举一个例子做具体分析。
5.人生就是一次远航,有艳阳高照,也有雨雪交加,更能帆风顺。当你身处逆境时,你会以怎样的心态对
待它?
【答案】I.轲;战国2.真正,确实;使……改变(改变,使动用法);违背;通“弼”
辅佐3.《富贵不能淫》谈论的是“大丈夫的标准''或者”何谓大丈夫”的问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谈论
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这个问题。
4.例一:“居天下之广居,工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
严地指出了大工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例二:“舜发于
瞅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用问
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5.不畏困难、乐观、勇于面对。
【解析】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
后的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并称。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故依据积累可知:①处为轲,②战国。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
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②句意为: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移:使……改变,使动用法;
③句意为: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拂:违背;
④句意为: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一篇文章内容是孟子批驳景春关于大丈夫的错误言论。景春认为公孙衍、
张仪之流是大丈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孟子针锋相对地用了一个反问句:“是焉
得为大丈夫乎?''对景春的观点给予直接的否定。其次,孟子进行了分析,回答了“公孙衍、张仪之流''为什么
不能称为大丈夫,并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所以文章围绕“大丈夫的标准”或者“何谓大丈夫”的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的;
第二篇文章孟子是针对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这个问题提出论述的。首先,举例论证人才必须在艰苦的环境
中造就的道理;其次,论述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遭灭亡的道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孟子文章语言特点。根据题意,找出文章中的排比句,具体分析其对于增强文章气势,增强雄
辩力量的作用即可。
示例一:“居天下之广居,工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
指出了大工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例二:“舜发于吠由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市”,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例,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结合第二篇,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以积极乐观
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心态”,说明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战胜逆境的作用。
【点睛】参考译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
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
2
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诬慎,不要违
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
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
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
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
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
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
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
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
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
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6.(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映亩之中,传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双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排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行理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押士
C.舜发于联亩之中/征于色,层于声,而后喻
D.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用原文语句回答)
(3)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了什么感悟?
【答案】⑴A
(2)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共同点是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炼,最后都大有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
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分析】(1)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常常,经常/常常,经常;
B.违背洞“弼”,辅佐;
C.兴起,被任用/显露,流露;
D.表示承接关系/表示并列关系。
故选A。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解答即可。”入
则无法家拂上,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
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据此可知作者
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知他们开始都出身贫贱,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事业,
再结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及这些人物的典故,可知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经历磨难,最后获得了成功,是苦难造
就了他们的人生。因此,感悟启示可围绕“苦难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来答。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想获
得成功,需战胜苦难。
【点睛】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
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
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
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
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4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J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空而谋口:“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赳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志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尔人京城氏之婿妻有遗男,始她,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
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妾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种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城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霾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用艮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B.指•通豫南/指•日可待
C.朵然相许/卷乱无章D.帝感其蜘坦雄相见
8.卜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个小硼的一项是(;
A.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
无力回击。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
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C.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
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D.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
的肯定和颂扬。
9.读过这个故事,你从愚公身上获得了哪些启示?请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
【答案】7.D8.C9.(1)学习愚公敢想敢做、勇于挑战的远大报负。(2)学习愚公不畏艰难的勇气和
决心。(3)学习愚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困难。(4)认准一个
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最终会取得成功。(答出三点即可)
【分析】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将近/暂且;
B.同“直”,一直/指出;
C.共同,全部/杂乱;
D.诚意/诚意。
故选Do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
C.由“其妻献疑日"可知,愚公的妻子只是提出疑问,并没有强烈反对,题干”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错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启示。
本题是开放性题,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
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
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我们要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
不懈地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在一番事业,不
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整理答案。
【点睛】参考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
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
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
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
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
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
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
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
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
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2022•吉林延边•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奥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总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排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
10.文学常识填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译注》。孟子名轲,邹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本文从“造就人才”和“治国”两个角度论证了“”这一中心论点。
14.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读完本文,你觉得我们如果身处逆境,应该
怎样做?
【答案】10.战国;儒家11.(1)选拔、任用(2)衡同“横”,梗塞、不顺12.所以使他
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围绕在逆
境中(思想上、身体上、生活中、行为上)努力磨练自己,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来答即可。
【分析】10.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孔子并称“孔孟
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举:选拔、任用。
(2)句意为: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衡:同“横”,梗塞、不顺。
1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句中重点词有:所以:用这些来;动:使……震撼;忍:使……坚忍;曾:通“增”,增加;能:才干。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可知,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述忧
患对人有积极作用,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了“死于
安乐”的观点,最后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4.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围绕在逆境中(思想上、身体上、生活中、行为上)努力磨练自己,增长才干,
磨练意志来答即可。
如:如果身处逆境,首先,不要放弃,逆境中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下去,因为勇于面对困难,才是最好的选
择,永远要相信,困难只有一个,方法有很多种。其次,相信自己,很多人在逆境中逐渐丧失了信心,变
得不自信了,往往会导致走下坡路,人一定要越挫越勇/对。散后,取长补短,要学会分析自身的弱点,
然后加以改正,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点睛】参考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
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
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匕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
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
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
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
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
亡的道理了。
(2022•吉林・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一发于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排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思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人则无法家排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5.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更砸的一项是()
A.“人恒过,然后能改”和“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两句中的“恒”意思相同。
B.本文以舜等六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就能增长才干,担当大任。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道理论证。
D.本文是从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两方面论述的。
16.《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气势非凡。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分析。
17.结合短文及两则链接材料简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越王勾践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史记》
8
【性接材料一】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鸥坞飞。
【答案】15.B16.“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运用排比修辞,列举六位出身卑贱的人物,经受艰苦磨炼后,终于大业的事例,形
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意思对即可)17.越王勾践在患难中卧薪尝胆,矢志不渝,励
精图治,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体现了“生于忧患”;灭吴之后,王宫里开始呵I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
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国再次衰亡,
体现了“死于安乐
【解析】1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B.”只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就能增长才干,担当大任”表述不恰当。开头列举六个人的事例,他们
共同特点是:都出身卑微,经过艰苦的磨难,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又都干出了一番的事业。所以
列举的目的是告诉我们人才的造就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只有经历磨练,才能增长才干,担当大任;
故选B。
16.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孟子》善用排比句,往往采用一连串结构相同的句式,对于同一
论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说明,有如千流万壑,一时俱下,形成滔滔万里不可阻挡的气势。孟子文之称
雄辩,这类句式的采用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篇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圣贤的成功事迹,从数量上给人以深
刻印象,使人觉得“生于忧患”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接着又极力铺排艰难环境给人们带来的磨难,
反衬了圣贤成功的不易;然后再历述圣贤面对艰难忧患的正确态度与处理方法,最终得出“生干忧患,死于
安乐”的结论,论辩气势非凡,很有说服力。据此理解作答。
17.此题考查的是比较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
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联系链接材料一,越王勾践"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
尝胆”,励精图治,终于打败了吴王,这体现了“生于忧患'’的思想。链接材料二中的古诗,写灭吴后班师回
朝的越王及其将士,诗中描绘了一个浩大的,热闹非凡的场面:旌旗如林,锣鼓喧天,勾践置酒文台之上,
大宴群臣,满脸得意而又显赫的光辉。举城到处可见受了赏赐,脱去铠甲,穿着锦衣的战士,二十年的耻
辱,一朝终于洗净,胜利的欢欣叼胜利的沉醉同时流露出来。果然,王宫里开始回荡起歌功颂德的乐曲伴
以柔曼的舞姿,越王左右美女如云,缤纷落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最后一句“只今惟有鹤鹃6”话锋急转,
暗示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国再次衰亡。这体现了“死于安乐”的观点。
【点睛】
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
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
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
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
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
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
向灭亡的道理了。
链接材料一: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
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
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链接材料二: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归来,战士们都是衣锦还乡。曾经满殿的宫女如花似玉,可惜如今只
有儿只鹏鸿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飞来飞去。
(2022•吉林松原•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渔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
丈夫。”
18.本文节选自《孟子译注》,孟子是(朝代)时期思想家。
19.解释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1)岂不雄大丈夫()(2)丈夫之役也()
(3)富贵不能年()(4)贫贱不能移()
20.翻译下列句子。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1.景春认定公孙衍、张仪为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2.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10
【答案】18.战国19.(1)其正,确实(2)行冠礼(3)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4)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20.(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
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2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2.这段话出自《孟
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
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个真正的大丈
夫。
【解析】18.考查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
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
贵君轻”思想,元朝追封为“亚圣”.
1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2)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3)句意: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4)句意: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2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住宅。
立,站,站立。正,正大。
21.考查筛选信息。根据首段中的“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得:-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2.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旨思想的理解。解答时要围绕文章中心句解释作答,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强调的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
当今社会,许多意志薄弱者经不起金钱和物质的诱惑,从而堕入深渊。作为公民,人人都应注意做人准则、
品德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提高,使浩然正气蔚然成风。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国
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据
此总结作答即可,注意语言简练连贯。
【点睛】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
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
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
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
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问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
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
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2022•吉林吉林•八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3.本文作者是____朝的文学巨擘(填人名)。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名无与为乐者:(2)箪竹柏影也:
25.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在境遇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26.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B.遭遇贬谪的悲凉和感慨
C.无所事事的无聊和空虚D.苦中作乐的旷之和洒脱
27.你是怎样看待文中作者的心态和做法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23.宋苏轼24.念:考虑,想到盖:大概是25.示例:都遭遇了贬谪,都是“闲
人”。26.C27.示例:这是作者乐观旷达人生观的体现,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应学会乐观面对,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例如我们面临考试失败的抑郁,就应乐观地面对,调整自己
的心态,继续快乐地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解析】2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盖:大概是。
2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可知,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己经四年了,而张怀民也
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由“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把自己和张怀民都说成是“闲人”。
26.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主旨理解与分析。
12
C.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
妙描绘,体现了作者赏月的悠闲和欣喜•,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酬
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文中并无“无聊和空虚
故选C。
27.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谈看法。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写作背景可分析作答。作者被贬,但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用赏月这种行
为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我们面临生活中失败的抑郁,也应乐观地面对,调整自己
的心态,继续快乐地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示例:我很钦佩苏轼,虽被贬谪依然乐观旷达,保持高雅的审美情趣。我们也要像他一样,身处逆境不能
一味消沉,要学会自我排遣,比如可以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活动排遣抑郁,去发现生活中的希望和乐
趣,做一个勇敢乐观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
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
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存菜
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乂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
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2022•吉林・大安市乐胜乡中学校八年级期末)阅读《富贵不能淫》一文,回答问题。
需贵不能淫
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谈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8.本文作者孟子,是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时期思想家。
2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调大丈夫()
(2)必敬必磔)
30.下列选项中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彰显出人坦荡的襟怀与无比的尊严。
B.人的成就不由权力、地位、财富、名望来决定,而由其志向、操守、修养来决定。
C.孟子骂梁惠土"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直指封建君主的共同兽性,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
D.溢子认为:“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内心有修养、遵循正道前行,人自然可以做的到富贵不淫、贫
贱不移、威武不屈。
31.孟子为什么要举“妾妇之道”的例子?
32.文中哪个词语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请试举一例来证明后世对此理想人格的践行。
【答案】28.儒战国29.真正,确实谨慎30.C31.孟子举“妾妇之道”的例子是要含蓄
地说明只是像女子顺从丈夫一样尼从权贵、不讲仁义道德的人算不上大丈夫。32.大丈夫。文天祥宁死
不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28.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
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2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诚:真正,确实。
(2)句意为: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
30.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有误的一项。
C.由句子“率兽食人”(带着野兽来吃人)可知,孟子把“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
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选项中“这体现其‘富贵不能淫表述有误;
故选C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开篇景春指出“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F熄”,而孟子以“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进行反驳,并由“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可知,孟子用“妾妇之道”作比,
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他们只不过是顺从君王的意志,就像出嫁的女子完全顺从丈夫的意志一样,
他们是没有任何原则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大丈夫,充满讽刺意味。
3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文学常识的积累。
由文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大丈夫”是孟子理想人格的写照。
举例:文天祥宁死也不接受元朝统治者的高官厚禄,不肯投降,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正是“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表现。
【点睛】参考译文:
《富贵不能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
会平安无事。”
14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
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
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
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
独白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
叫做大丈夫!”
(2021•吉林冻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八年级期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平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
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李而
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感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呼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
有不战,战必胜矣。
33.孟子,名,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3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邛而攻之()
(2)季而去之()
(3)感天下()
(4)亲戚呼之()
35.对文章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且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B.文章通过对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些因素的剖析,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C.本文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D.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着重强调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36.文中作者由战争类推到治理国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通读全文之后,说说你对这个结论的理解。
【答案】33.轲战国34.围放弃震慑同“叛”背叛35.B36.结论: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失去民心。
【分析】3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性活用、占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环:围。
(2)句意为: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舍弃、放弃。
(3)句意为:震慑天下。威:震慑。
(4)句意为: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3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二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
B.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分别举了攻城和守城的例子,突出了“人
和”的重要;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进一步阐发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也就是实行“仁政”,
文章没有反映“法治”的思想。所以该选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B。
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根据“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
不胜”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可知,分别举了攻城和守
城的例子,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最后根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到治国,进一步阐发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
故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也就是实行“仁政”,能行“仁政”的君王,邦助支持他的人就
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这也反映了孟子“民本”的政治思想。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
可。
【点睛】参考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
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
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
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
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
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
的君主,支持格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
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
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己,战就一定能胜利。
(2021・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愚公移山《列子》
16
太行、王屋一山,方七百里,商万仞,本在算州之前,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思!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思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
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嫉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
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37.下面每组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耳九十县焉置土石B.遂举子孙荷担者三夫举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胃不能损魁父之丘胃益其所不能D.汝心之用尊国不以山溪之险
38.请你按要求填写内容,完善下面的表格。
摘录点评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你移或不移,山就在哪里
①决心已定,举家尽力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只要在路上,就不怕路远
匮也
(1)①处,我摘录的语句是:o
(2)②处,我的点评是:。
39.请你写出在与智叟的思想交锋中愚公的高明之处。(至少两点)
【答案】37.B38.答案示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劳动艰辛,工具简陋39.与智叟相比,愚公
思考问题的方式更高明。愚公看问题是本质的,全面的,发展的,进取的,深思熟虑,目标远大,眼光长
远。智叟看问题是表面的,片面的,静止的,保守的,想当然,自以为是,自作聪明。
【解析】37.考查对多义词的辨析。
A.将近/况且;
B.都是“带领”:
C.连……都……/问“增”,增加;
D.顽固/使巩固;
故选B。
3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处,根据“决心已定,举家尽力”找到语句“杂然相许“,可知愚公主张提出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于是就开
始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意思是: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②处,“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意思是:凿石挖土,用箕瞽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叩石垦壤''写出
挖山劳动艰辛不易;”箕畚运于渤每之尾”说明所用运输工具简陋。据此作答即可。
39.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理解。文中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和愚公的驳斥他来看: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
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愚公的理由是: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而山不会增高,总
有一天会被铲平。智叟: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智于其表,愚在其中,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
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付光短浅,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对困难采取冷漠逃避,智叟只看到
愚公的“残年余力''及山高难以削平的一面,而看不到人类延续不断及山不会增高的•面,比起愚公的目光来
实是短浅。愚公藐视大山,敢于移山,知难而进,坚韧不拔,是因为他看到了人的作用,通过努力,事物
是能够转化的。目光长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积极奋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由此可见愚公形愚而
实智。
【点睛】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面。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招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
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
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巴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
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年级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题自我检测习题
- 幼儿心理护理
- 下肢牵引护理的健康宣教
- 眼部冲洗法护理常规
- 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2025届物理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陕西省西安市工大附中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四川省金堂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一中学2025届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安外事学院《藏医药经典著作选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金陵河西区2025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牙克石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 转让多台渣土车协议书
- 企业多元化经营策略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研究
- 医疗AI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的伦理及法规要求
- 《南京美食》课件
- 恋爱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5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成果报告书范本
- 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构建-深度研究
- 家庭教育指导计划表
- 2025年家用呼吸机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