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学校班级姓名序号密封线学校班级姓名序号密封线(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一)(二)分数评卷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1)~(2)小题。(共4分)经过本期学习,我们认识了鲁迅笔下说话抑扬顿cuò的藤野先生,也了解了孟子口中“富贵不能yín”的大丈夫形象;见识了白杨树傲然挺立的身躯,理解了华北平原抗日军民纵横决荡、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也认识了昆明各种鲜腴的菌子,感受使人动情的雨季……(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纵横()决荡 ②鲜腴()(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2分)①抑扬顿cuò() ②富贵不能yín()【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4700年,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10个省区。在各类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制的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由于这些陶器以表面是红色又带有彩色的花纹为最多,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作“彩陶文化”。考古学家严文明说:“史前多元一体‘重瓣花朵’文化格局,中原位居‘花心’,而中原文化区的主体就是仰韶文化。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仰韶文化】距今7000至4700年,涉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10个省区。在各类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制的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由于这些陶器以表面是红色又带有彩色的花纹为最多,所以仰韶文化又被称作“彩陶文化”。考古学家严文明说:“史前多元一体‘重瓣花朵’文化格局,中原位居‘花心’,而中原文化区的主体就是仰韶文化。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报复对方,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A.只有才从而因此B.既然就因此从而C.如果就从而因此D.虽然但因此从而3.阅读下面语段,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我们读过的书,会长久地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注到我们的行为中,对我们塑造价值取向、校正人生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②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咏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③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④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4.古诗默写。(8分)古诗文的语言效果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①,②”(杜牧《赤壁》)运用典故从反面设想,含蓄地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如“③,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调动视、听等多种感官,使得景物具体可感;如“④,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⑤,绿水逶迤”(欧阳修《采桑子》),⑥,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如“⑦,⑧”(李清照《渔家傲》)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5.综合性学习。(8分)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学校拟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是()(2分)A.壁画B.相声C.古遗址D.石刻(2)【活动二】请你根据下面材料,拟写一段介绍家乡仰韶文化的开场白,70字左右。(3分)(3)【活动三】近期将要在文化广场举行豫剧汇报演出活动,你准备做本次活动的志愿者,先征求妈妈的意见。(3分)妈妈说:“豫剧重要还是学习重要?做志愿者能给你考试加分吗?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多做几道题吧!”你说: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月光无价

王荣朝

密封线

①那年冬天,我刚过完十二岁生日,夜里睡得正香,父亲便把我从睡梦中喊醒。我迷迷糊糊地穿好衣服,揉着眼睛,嘴里嘟囔着出了房门。院里的月光跟白昼一样,我清楚地看到架子车上装满了绿豆芽。我明白了,父亲是让我陪他去县城。

②我家距离县城三十多里,想想心里都发怵。“你跟在后面就行。”父亲收拾妥当,不冷不热地对我说道。我噘着嘴一声不吭,不想去的话在嗓子眼儿里打转,始终没有蹦出来。等父亲走出大门,我才悻悻地跟了出去。

③冷冷的月光洒向地面,很美。要在往日,不知能跟小伙伴们疯玩到什么时候。可那晚,心里有些别扭,有些不开心。一切都显得是冰凉冰凉的。除了远处传来狗的叫声,熟睡的村庄,安静得有些瘆人。我踩着脚下的月光,任由身后留下吱扭吱扭的车轮声。

④父亲躬着腰,两手扶着车把,一步一步往前挪。我跟在父亲后面,数着自己的脚步,当数到两万多步的时候,再也不想数了,因为距离县城远着呢!我想象不出父亲为啥要攀扯上我,难道是因为我没好好写作业,还是前天跟小山打架?要不就是早几天去街上收购部卖鹅皮那事惩罚我?可那不能怪我,是您从鹅的肚子下面开剥的,人家不要,谁也没办法。这样胡思乱想着,就算父亲上坡时累得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我也不愿在后面推一把。

⑤天色微明,月亮没入西天边的时候,我和父亲终于到了县城菜市场。看着胖嘟嘟的绿豆芽,忘掉了一路的不开心,指望着早点卖完,再卖个好价钱能早点回家。然而恰恰相反。干等不动秤,可来了买家,一问价,嫌贵,就到别家去了。没办法,父亲开始降价了。开始两毛一斤,后来一毛五,再后来一毛也没人买了。早饭已过,看看还有一百多斤,父亲只好拉上车子走街串巷。听着父亲“绿豆芽便宜了”的叫卖声,我那颗童稚的心碎了,朦朦胧胧中好像明白点儿什么。

⑥看看太阳偏西,父亲去饭店买了四个包子,递到我手里。这才想起我俩早饭和午饭都还没吃。我接过包子,狼吞虎咽地填进了肚子里。“我把您忘了”,吃完后我木讷地说道。父亲看着我:“就是给你买的。”

⑦车子里还有七八十斤,我能感觉到父亲心里的焦急。后来只要有人到车前问。我便央求着:“阿姨,您就买点儿吧,我父亲还没吃饭呢!”“叔叔,您就多买点儿吧,俺还有几十里路呢……”

⑧后来遇到买家,父亲便三分不值二分地给了人家,到最后论起堆儿来。太阳下山的时候总算“卖”完了。父亲掏出旱烟袋,蹲在车子旁边,摁上烟丝,吧嗒吧嗒抽起来。看着父亲眉头上的两道皱纹和榆树皮似的双手,一股说不清的滋味爬上心头。父亲吸完一锅烟,起身去路边的小饭馆买了两个馒头,给我一个,自己留一个。看着父亲一嘴咬去一小半,我的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⑨出了县城,月亮从东边爬上了树梢。柔柔的月光,看起来真的很美。月光里仿佛有种蔗糖味儿,微风从耳边吹过,又好像回响着细若游丝的琴音。我从父亲手里接过架子车,让父亲坐上去,他居然没有反对。拉着父亲,路虽然很平,但父亲身材高大,就像是拉着一座山。一会儿我身上就浸出了汗,心里却是满足和轻松。

⑩不知道何时父亲悄悄下了车,因为感觉上坡拉起来也不费劲。扭头时才发现父亲在给我推着车哩!密封线

⑪披着月光进了院,进了屋。那夜我睡得很香,梦也很甜。梦到自己挣了好多钱,给父亲买了好多好吃的、好穿的。梦终归是梦,等我长大有钱的时候,父亲却离世了。留给我的,永远是那夜皎洁的月光和对父亲深深的怀念。(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6.地点走出(家)大门到县城菜市场走街串巷出了县城进了院,进了屋事件陪父亲卖豆芽(1)(2)(3)(4)7.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1)后来只要有人到车前问。我便央求着:“阿姨,您就买点儿吧,我父亲还没吃饭呢!”“叔叔,您就多买点儿吧,俺还有几十里路呢……”(从描写方法的角度)(2分)(2)月光里仿佛有种蔗糖味儿,微风从耳边吹过,又好像回响着细若游丝的琴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分)8.“我”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发展一点一点变化着,请简要分析变化过程及作用。(4分)9.文章以“月光无价”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评卷人得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10~12题。(共11分)密封线【文本一】密封线马铃薯主粮化,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①中国传统粮食作物产量连续多年增长,继续获得较大增产的空间有限,马铃薯主粮化为品种间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从粮食供给需求看,粮食总量超过6亿吨已经成为新常态,继续增长空间小、难度大。其中,水稻、小麦和玉米平均单产都分别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还达到了世界上较高水平。②要确保粮食总量的继续增长,顺应市场对不同粮食品种的需求,于是原本就是粮食品种之一的马铃薯的主粮化被提上议程,也完全符合国家在新形势下有关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具体要求。③马铃薯种植与加工,符合国家推动中西部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发展战略。从减贫致富需求看,马铃薯种植的区域与全国贫困区域的分布高度重合,在中国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有549个县种植了马铃薯。④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看,发展马铃薯生产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从节水角度讲,马铃薯在生长期间需水相对较少,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和水稻分别是450和500,所以马铃薯可能成为雨养农业的一种主推作物,在山坡地种植,还能减少水土流失。从耕地利用角度讲,利用南方1亿亩冬闲田生产马铃薯,在不与其他作物争地的前提下,可多种一茬庄稼,多一份收入。⑤马铃薯主粮化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人们在吃得饱的条件下开始寻求吃得健康、吃得营养。相比之下,开发马铃薯主粮化产品是一种比较理想或可行的选择,因为马铃薯的营养比谷物更加丰富和全面,其营养结构更加有益人类健康。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⑥马铃薯主粮化有助于拓宽“粮食安全”和“膳食营养”的内涵。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其实也很丰富,本质上是希望在不改变其蔬菜或副食消费的基础上,敦促人们更多地消费马铃薯。现在有很多地方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要把马铃薯与米面结合,变成更具中国传统消费习惯的蒸煮型新型产品,如马铃薯馒头、面条、面包和糕点等。已有研究表明,此类混合型面食产品口感良好、营养丰富、价格适中,完全有可能成为大多数人可接受的新型主食产品。⑦然而,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认识和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十分重要,其根本上应该还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时空)和“因市制宜”(市场)地发展马铃薯产业,加强营养宣传,引导膳食消费,使人们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马铃薯的营养与价值,开发更多价廉物美的马铃薯食品,从而增加对马铃薯的消费,让马铃薯真正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才是真正目的所在。(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20年第7期,作者:卢肖平。有删改)【文本二】①马铃薯是一种营养丰富且适合人类的食物。新鲜马铃薯含有大约80%的水分和20%的干物质。在干物质中有60%~80%为淀粉,马铃薯的蛋白质含量与谷物大体相同,要比其他块根和块茎植物的蛋白质含量高许多,并且马铃薯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类的需求非常匹配。马铃薯的脂肪含量比较低,并富含多种微量元素。马铃薯是维生素B1、B3、B6、C和铁、钾、磷、镁等矿物质的良好来源,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马铃薯维生素含量比苹果还高,它的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要高一些。马铃薯既能作主食又能作蔬菜,因此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欢迎。②在全世界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减少农业用水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人类淡水使用量的增长速度是人口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其中农业用水占到了7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中,马铃薯每单位用水量生产的粮食更多,使用同样数量的水所生产的膳食能量也更多。这说明种植马铃薯可以大幅度提高每单位用水量的粮食产量,从而保证在生产足够粮食同时,减少对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资料显示,在耕作期间使用1立方米的水,马铃薯可生产5000卡路里的膳食能量,而玉米、小麦和大米生产的卡路里分别为3860、2300和2000卡路里。使用相同数量的淡水,马铃薯可生产出的蛋白质是150克,是小麦的2倍;产出的钙是540毫克,是大米的4倍。(节选自《马铃薯——托起“生命的方舟”》,有改动)10.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①②段可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继续增长空间小、难度大,马铃薯主粮化被提上议程。B.马铃薯主粮化已经完全达到国家在新形势下有关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和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具体要求。C.第③段认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与贫困区域分布高度重合,说明马铃薯的种植可以助力当地的减贫致富需求。D.马铃薯和米面结合的面食产品口感良好、营养丰富、价格适中,符合中国传统消费习惯,有可能被大多数人接受。11.文本一和文本二中的画线句都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结合两个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12.文本一第⑤段和文本二第①段都以“马铃薯的营养”作为说明对象,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评卷人得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共11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②,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③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④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①假:假借。②霸:称霸。③待:需要。④赡:足,充足。13.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兵革非不坚利也词语推断法:短兵相接(2)以力服人者课内迁移法:域民不以封疆之界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5.《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结合下面的排比句具体分析。(3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6.【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4分)密封线(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18题。(共4分)密封线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7.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该诗为五言古诗,题为“饮酒”,实为诗人借酒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环境偏僻才能使人悠闲自得,表达诗人宁静安详的心态。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展现了独特的自然之美:静态的温馨和动态的灵性。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18.赏析颈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的妙处?(2分)评卷人得分四、名著阅读(4分)19.本期班级开展名著《昆虫记》阅读活动,请你向朋友推荐这本书,并写出你的推荐理由。(至少写出两个方面的理由)评卷人得分五、作文(50分)20.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目标高不可及,其实努力一搏就可以做到。跳一跳,可以摸到头顶上方的苹果;踮踮脚,可以够到垂在枝头上的葡萄;冲一冲,可以赶上即将启动的公交车;挤一挤,竟然提前一个月读完了那本书……请以“再努力一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②600字左右。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024-2025学年上期期末八年级语文教情学情诊断试题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1)①héng②yú(每空1分,共2分)(2)①挫②淫(每空1分,共2分)2.C.3.A.4.①东风不与周郎便②铜雀春深锁二乔③角声满天秋色里④感时花溅泪⑤轻舟短棹西湖好⑥柴门何萧条⑦天接云涛连晓雾⑧星河欲转千帆舞(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5.(1)B(2)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发掘物品以彩陶为主,是史前文化的核心,请大家跟随我深入了解。(符合讲解情境1分,突出特点及重要地位2分,共3分)(3)妈妈,豫剧是我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再说去做志愿者的同时,我也可以欣赏优美的豫剧,陶冶情操,劳逸结合,更有助于学习。(语言得体,观点正确,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意思对且符合主题要求即可。3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6.(1)豆芽卖的慢(或:豆芽不好卖)(2)贱卖豆芽(3)“我”拉着父亲回家(4)那夜“我”睡得香,梦很甜(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7.(1)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我”看到豆芽没有卖出去遇到有人来问,想让人买的情形,流露出“我”心里的急切和恳切之情,也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心疼和爱。(2分,意思对即可)(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风声”比作“琴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美好的景色,表现出“我”卖完豆芽回家路上的愉快心情。(或者: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转移到味觉,写“月光”有甜的“蔗糖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美好的景色,表现了在卖完豆芽回家路上内心的甜蜜与愉悦。)(二选一或两种修辞手法一起赏析都可以,意思对即可,2分)8.①父亲让“我”陪他去卖豆芽,“我”不高兴,父亲拉车上坡时累得喘粗气,“我”也不愿推一把。写出了十二岁时的“我”体会不到父亲辛苦的幼稚心理。②父亲贱卖豆芽,买包子给“我”吃,“我”心里有点明白,开始主动帮父亲。这些情节表明“我”开始理解生活不易和父爱。③父亲卖完豆芽,吃着馒头时,“我”眼泪差点流出来,“我”感觉到父亲生活的不易。④回家的路上,“我”主动拉车,拉着父亲往家走,这样写表明“我”真正理解了父爱,变得主动而懂事。(情节+心理,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9.“月光无价”,表面上指那天父亲与“我”到县城卖豆芽早起和晚归时月色的美好与珍贵(2分);深层含义指父爱无价,因为这一天“我”理解了父亲的辛劳、感受到父爱而觉得“月光”珍贵,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与怀念之情(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二)(共11分)10.B11.文本一使用具体数字对比,说明马铃薯比其他粮食作物在生长期间需水量少,突出强调了“发展马铃薯生产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这一特征。(2分)文本二使用具体数字对比,说明消耗同样数量的淡水资源,马铃薯比其他粮食生产的膳食能量以及营养更多,突出强调“种植马铃薯可以保证在生产足够的粮食的同时,减少对地球淡水资源的消耗”这一特征。(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2.文本一第⑤段说明马铃薯营养丰富全面,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目的在于说明开发马铃薯主粮化产品理想或可行,有助于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整与升级。(2分)文本二第①段从淀粉、蛋白质含量高(与谷物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