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2故都的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2故都的秋[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潭柘寺()驯鸽()落蕊()平仄()椭圆()颓废()一椽破屋()橄榄()蟋蟀()细腻()嘶叫()普陀山()歧韵()[答案]zhèxùnruǐzètuǒtuíchuánlǎnshuàinìsītuóyù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数eq\b\lc\{(\a\vs4\al\co1(数落(),数目(),数见不鲜())) (2)混eq\b\lc\{(\a\vs4\al\co1(混合(),混水摸鱼()))(3)露eq\b\lc\{(\a\vs4\al\co1(露脸(),暴露())) (4)间eq\b\lc\{(\a\vs4\al\co1(中间(),离间()))(5)渐eq\b\lc\{(\a\vs4\al\co1(慢慢(),渐染())) (6)觉eq\b\lc\{(\a\vs4\al\co1(触觉(),睡觉()))2.语境辨析法(7)回顾这几年创业的曲折()经验,他用了两个字来概括,就是“折腾()”,从折()本到盈利,跨越了十年。(8)厦()门的高楼大厦()真多。[答案](1)shǔshùshuò(2)hùnhún(3)lòulù(4)jiānjiàn(5)jiànjiān(6)juéjiào(7)zhézhēshé(8)xiàshà二、写对字形(1)eq\b\lc\{(\a\vs4\al\co1(教xùn(),xùn()服,玉chuàn())) (2)eq\b\lc\{(\a\vs4\al\co1(huái()树,kuǐ()儡,kuì()疚))(3)eq\b\lc\{(\a\vs4\al\co1(潭zhè()寺,跌dàng(),tuò()展)) (4)eq\b\lc\{(\a\vs4\al\co1(tí()唱,dì()听))[答案](1)训驯钏(2)槐傀愧(3)柘宕拓(4)啼谛三、积累词语1.理解辨析(1)状态·状况“状态”侧重指事物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多用于个人、集体和事情的现状,常与“精神”“固体”“气体”“液体”等词语搭配。“状况”侧重指事物表现出来的详细状况,包括外在的样子和内在的情形,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常与“政治”“经济”“军事”“医疗”“贸易”等词语搭配。(2)幽远·悠远二者都含有深幽的意思。“幽远”指(山水、树木、宫室等)深而幽静。“悠远”指①离现在时间长;②距离远。(3)萧条·萧索二者都含有“无朝气”的意思。“萧条”指①孤独冷落,毫无生气;②(经济)衰微,不景气。“萧索”指缺乏朝气;不喧闹。2.明确词义(1)不远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混混沌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疏疏落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叶知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以千里为远。形容不怕长途跋涉。(2)模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3)在空间和时间上间隔远,稀稀落落的意思。(4)望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方发觉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物发展的趋向。(5)不能限制自己的感情。[语言运用]1.推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tiáo)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噩噩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青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凋(diāo)浑浑噩噩—混混沌沌青—清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调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__________。A.黄酒之与白干,馍馍之与稀饭,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B.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大蟹之与鲈鱼,黄犬之与骆驼C.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D.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骆驼之与黄犬C[留意前贬后褒的对应关系。]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到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因而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搭配不当,“因为”和“因而”不能搭配,将“因而”改为“所以”。[资料链接]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1913年留学日本,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闻名的新文学团体“创建社”。1930年参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主动宣扬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经中心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闻名作家郁达夫于1934年创作的散文。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与左翼文艺活动。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逼等缘由,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很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很多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创建社创建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组建。前期的创建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见自我表现和特性解放,强调文学应当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与太阳社一起大力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9年2月,创建社被国民党政府封闭。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建》季刊、《创建周报》《创建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建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创建社成立后即编辑和出版创建社丛书,出版的主要是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及译作,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共出版60余种。[文本鉴赏]本文通过对故都北平的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憧憬、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表达了作者对故都、对祖国的深厚而炙热的爱,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在旧中国颠沛流离、饱尝人间愁苦的愁闷、孤独的心境。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答案]①回想江南的秋天②清静③秋蝉残声[文本深读]一、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第2段中“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会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一句,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从反面形容南国的秋似秋又不是秋,言下之意,只有北国的秋才是盛开的名花,使人赏玩到十足;才是浓浓的美酒,使人陶然心醉。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2.第3段中的景物是怎样体现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给人一种明净高爽、了无点尘之感,写出了“清”;“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以及“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是在写“静”;有着几分冷落和萧条的“破壁”,蓝、白等冷色调的“牵牛花”以及象征生命衰竭和凄凉的“秋草”体现了“悲凉”。二、阅读课文第5~10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3.第5自然段文字主要采纳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北国的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的蟋蟀、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憧憬、眷恋之情。4.在写北国秋雨图时,作者特意加入了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写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是为了用这样的京腔京调的社会人物来丰富自然风物,用这“落寞和感伤”的京味来烘托“清、静、悲凉”的北国秋味。三、阅读课文第13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5.“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试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比方、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饶好玩味。四个比方多从饮食文化入手,让人从饮食中的“味”去领悟秋之“味”,从形象的“味”去品尝抽象的“味”。北国之秋就像“白干、馍馍、大蟹、骆驼”,形象地写出了味烈、味深、味浓、味久的特色;而南国之秋就像“黄酒、稀饭、鲈鱼、黄犬”,形象地写出了味润、味浅、味淡、味短的特色。用如此丰富生动的意象令人读后回味悠长,明白于胸。四、总览全文,思索并完成下面的问题。6.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是如何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文是用深厚的忧思和落寞的悲凉来颂秋的。在开头、结尾都可以读到这样的句子:“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殊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情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样的句子虽然表达了作者的爱秋惜秋的情感,但亦抒发了他的悲秋之叹。7.故都的秋可写的东西很多,但作者既没有绽开写陶然亭的荻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更没有涉及香山的红叶,昆明湖的池水;而是选取了故都的平常景物来描写。作者为什么不去描写北平秋天的那些闻名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我觉得这是由作家的思想感情来确定的,他追求“清”“静”,并覆盖着淡淡的“悲凉”,那些闻名的风景都是游人云集,喧闹非凡的,那里的景色难以表达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观点二:我觉得这些平常的景物才更能表现作者的忧思和潜意识里的落寞之感。北平那些闻名的风景,虽富有秋的特色,却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用的题材,不易道出新意来。观点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虽然人们对故都的平常景物很熟识且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却往往忽视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者把它们挖掘出来,集中起来,使人更深刻地体会到北平的秋“味”。[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反衬手法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除了干脆描写故都的“秋”外,着意以南方的“秋”为参照,对比反衬出故都秋的浓度与特色。如第2、5、6、13自然段,将南北的秋姿、秋色、秋味、秋意进行对比,或以正衬反,或以反显正,或确定中见出否定,或否定中加强确定,抑此扬彼,写出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表达出作者对故都之秋的酷爱。2.写法指导写作如何用好反衬手法反衬,是行文时为了突出某一重要人物或事物,将相反或相对立的人、事、物放在一起比照的一种写作构思方法。它与正衬不同。正衬是烘云托月,是用同类或相近的人、事、物来衬托。而反衬是用相反或对立的人、事、物来比照。运用反衬法构思,可以形成显明的反差,使主体得到强调与突出。运用反衬手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景物反衬即在表情达意时,有意将感情与景物的差距拉大,或以美妙的景物来写哀情,或以凄凉的景物来写快乐。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开头结尾的描写:(开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尽然阳光明媚暖和,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旁边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嬉戏。(结尾)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旁边,孩子们在追逐嬉戏。开头结尾的景物描写形成显明比照,反衬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与恐怖。《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句: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写平常无月怕人的小路,反衬出今夜月光的宜人,反衬出作者今夜淡淡的喜悦之情。(2)人物比照反衬作品中要塑造人物形象,除了采纳正面描写外,还可以描摹对立面的人物来反衬出主子公。《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以官宦、风云人物的讲话没有留下深刻印象来反衬出梁任公先生此番演讲的精妙,留给人们的印象之深刻。如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在开头结尾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写南国之秋:(开头)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结尾)可是色调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反复渲染南国秋味的不足,以此来反衬北国之秋浓浓的况味,传达出作者对北国之秋深厚深厚的宠爱之情。(3)内外比照外,指外表;内,指内心品质。在写主要人物自身时,也常运用到反衬手法。初中课文《藤野先生》一文,有对藤野先生的外表介绍: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遗忘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当心些。如此一个外表显得邋遢寒酸的人,对治学却极其地严谨。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很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外表之卑微,却更加反衬出藤野先生精神之宏大!世界名著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那个敲钟人卡西莫多,面目长得极其丑陋,连白天见了他都要胆怯 。可是他却是那样和善,灵魂是那样纯净!他的相貌越丑,他的心灵就显得越美!在写批判性的人物时,也常以外形美来衬托人物的心灵丑。如法捷耶夫《毁灭》中的反面人物美谛克,他风度翩翩,却动摇变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漂亮俊美,却心毒手狠。3.迁移运用请学习本文的反衬手法,写一段赞美蜡梅的文字。1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示例】寒冬季节,万物萧瑟。春日里的蔷薇,早已凋零;夏日里轰轰烈烈盛开的荷花已不知何处;深秋里金桂浓浓烈烈的香气也早已散尽……而蜡梅花虽不像花那样素雅,没有月季那样绚丽,没有荷花那样清爽,没有牡丹那么富贵,但它在那里傲然绽放,在寒风中留下一缕缕清香。[素材采撷]1.素材积累眷念之情“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从作者想饱尝故都之秋的愿望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对故都深切地眷恋思念之意。“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情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故都之秋不在陶然亭、钓鱼台,不在西山、玉泉山;它在破屋里、槐树下、蝉鸣中、桥头上、果树上,是在都市的“田园”里。作者眷念着这样的秋天,眷念着闲适的、无忧无虑的、超脱隐逸的都市“田园”生活。即使寿命缩短到只有它应有的三分之一,也是心甘情愿的。这是一种何等浓烈的眷念之情啊!【应用角度】“眷念”“田园”“愿望”“秋”等。2.素材应用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翱翔的双翅,然而鸽子心中家的方向是恒久清楚。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丽,感怀于那极致的漂亮。不顾树枝的牵绊,叶儿毅然摆脱,任风翻飞,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漂亮。只有漂泊的游子,才能真实体会到落叶摆脱枝头的毅然,是对根的眷念,是对家的眷念呀。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曾写道:“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情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意味深长,会引发游子对故土更深的眷念。[群文阅读]导读: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似乎总是让人幽怨的。落叶归根让人思乡,中秋团聚让人想家,重阳节大家“遍插茱萸”,却独“少”他“一人”,就连一轮秋月,伴着缕缕钻心的微寒的风,也会让人“低头思家乡”。“残阳如血,断肠人在天际”“秋风萧瑟,总是玉关情”。但是,心境不一样,看到的景色自然不一样,有人眼中的秋一片肃杀,有人眼中的秋却是生气勃勃,让我们共同品尝下面两篇文章中的秋吧!秋雨⊙张爱玲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温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覆盖下,一切都是异样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旺盛,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愁闷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簇新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珍贵的嫩蕊,当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雨静静静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明丽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剧烈的比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动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溢开心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温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秋颂⊙罗兰秋天的美,美在一份明澈。有人的眸子像秋,有人的风神像秋。代表秋天的枫树之美,并不仅在那经霜的素红;而更在那临风的飒爽。当叶子渐渐萧疏,秋林显出了它们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点缀的潇洒与不在意俗世繁华的孤傲。最动人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际加深的暮色。晚风带着澄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非常明丽的凄楚之美,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却又被那渐渐淡去的醉红所慑住,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聚。曾有一位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