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壹了解鲍照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贰明确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建构诗眼题解题策略。叁掌握作者抒情常用的手法,感受作者在逆境中的抗争精神,培养抗挫折能力。素养目标作者简介春日忆李白【唐】杜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注:庾开府指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鲍参军:指鲍照。南朝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鲍照庾信作者简介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南朝宋文学家;与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终生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其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知识链接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且他们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其后代承家学而累世为官,到东汉中叶便有了世代官宦的大姓豪族。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促使了门阀制度的没落。门阀制度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鲍照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些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题目解读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多言“仕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拟行路难,为乐府组诗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诗文研读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诗文研读这两句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作用?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兴手法。②诗人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的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度。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素养目标思考:“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与命运有何关系呢?水的流散也可做官由于地势高低不同门第高下生在寒门一辈子潦倒下沉生在世族就算无才素养目标全诗的核心情感:本句中“愁”的具体表现:“愁”的原因:愁行叹、复坐“人生亦有命”(南北朝时期被门阀士族操控的“九品中正制”选士)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素养目标①诗人借酒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而“断绝”了。②运用细节描写,“酌酒”“举杯”“歌路难”等动作描写,以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③“断绝”一语双关,既指表面上作者因饮酒无法歌唱《行路难》,也指作者已然醒悟,一味的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的处境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远不如“举杯”更能慰藉作者内心,浇灭作者愁绪。表达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苦闷。④在此基础之上,与后文“吞声”“不敢言”相呼应。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素养目标Q:既然明白了道理,在行动上也停止再唱《行路难》,但为何还要说出“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话来?①第七句作者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②第八句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③作者巧妙运用运用对比手法,诗情的跌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素养目标作者情感由“屈从”到“不平”再到“认命”到“借酒浇愁,唱歌断愁”再到“无可奈何”。整首诗塑造了一位满怀郁结,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忍辱负重而又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泻水兴愁行叹坐愁酌酒消愁悲歌断愁命知命认命抗命认命吞声咽愁→→→→→愁梳理情感变化,感受诗人形象素养目标诗人在愁什么/为何而愁?(请用诗中字眼回答)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际。

联系社会背景:门阀士族,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命”指什么?课后小练

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发出作者门阀制度重压下命运不公、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课后小练【情境默写】(1)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表达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的思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中,描写诗人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课后小练2.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B.“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是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C.“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诗人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解析:“忧的是些情感琐事”错误,应是关乎人生命运的事情。C课后小练3.比较理解: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拟行路难》和李白的《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课后小练相同点:①表现手法相似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不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途比作行路的艰难。②内容上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