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农村公路改造提升
技术指导手册
(征求意见稿)
主编单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浙江省嘉维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浙江省临海市交通局
浙江省临海市公路管理局
2015年6月
目录
1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一般要求...............................................2
1.1适用范围.........................................................2
1.2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主要内容........................................2
1.3农村公路适应交通量..............................................2
1.4农村公路设计速度................................................2
1.5农村公路建筑限界................................................3
2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技术要求...............................................4
2.1公路横断面.......................................................4
2.2路线.............................................................5
2.3公路路基........................................................13
2.4公路路面........................................................18
2.5排水设施........................................................22
2.6错车道..........................................................23
2.7安全设施........................................................25
2.8桥梁与涵洞.....................................................35
2.9隧道............................................................38
2.10路线交叉......................................................41
2.11路域环境整治和绿化............................................46
3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施工技术要求.........................................49
3.1路基施工注意事项................................................49
3.2路面施工注意事项...............................................52
4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施工质量标准..........................................67
4.1路基施工质量标准................................................67
4.2路面施工质量标准...............................................69
1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一般要求
1.1适用范围
本手册主要适用于•我省四级公路及以卜等级的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双车道四
级公路及上等级的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按现行相关规范实施。
1.2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主要内容
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的实施对象主要是通行能力和安保能力不足的四级公路
及以下等级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的主要内容如下:
I横断面拓宽、平纵面指标提升以及由于横断面拓宽利平纵面指标提升导致
的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和桥隧等改造。
2局部断面拓宽、弯道改善、路肩硬化、增设错车道、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和
路与环境整治等。
1.3农村公路适应交通量
13.1准四级公路交通量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
量200辆以下。
13.2单车道四级公路交通量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圻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
交通量200-400辆以内。
1.3.3双车道四级公路交通量一般能适应各种车辆亦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
交通量400-2000辆以内。
1.4农村公路设计速度
L4.i四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30km/h,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可采用
20kmo
1.4.2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20km/h,困难路段可采用15km/h。
1.4.2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宜采用20km/h,困难路段可采用15km/h。
1.5农村公路建筑限界
1.5.1四级公路和准四级公路净空H为4.5m,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空。
1.5.2四级公路和准四级公路净宽为LiWiL,W为行车道宽度,E为建筑界
限顶角宽度,L为侧向宽度,四级公路和准四级公路的恻向宽度为路肩宽度减去
0.25m。设置护栏时,应根据护栏需要的宽度加宽路基,
图1.5二、三、四级公路建筑限界
2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技术要求
2.1公路横断面
2.1.1横断面布设
规范规定的四级公路和准四级公路横断面布设具体如卜.:
1设计速度30km/h的四级公路应采用双车道断面,行车道宽度3.25m,±
路肩宽度0.5m。
2设计速度20km/h的双车道四级公路行车道宽度3.0m,土路肩宽度0.25m。
3设计速度20km/h的单车道四级公路行车道宽度3.5m,土路肩宽度0.5m。
4准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断面,行车道宽度3.5m,土路肩宽度0.5m。
2.1.2横断面拓宽原则
横断面拓宽宜采用单侧拓宽,既保证拼接段施工质量,又节省工程造价;部
分路段因控制性构造物、征迁等原因或线形缘故,可选择采用两侧拓宽。
图2.1.2-1单侧拓宽横断面示意图
图2.1.2-2双侧拓宽横断面示意图
2.1.3路拱设置
1四级公路的路拱坡度不应小于1.5%;准四级公路的路拱坡度不应小于
1.0%o
2四级公路及以下等级农村公路路拱应采用双向路拱坡度;原路面宜接利用
时,在满足排水和超高设置要求的前提下,拼宽新建部分路拱横坡可顺接原路横
坡。
2.2路线
2.2.1主要改造内容
路线主要丈施内容为提升公路的平纵面指标,便其满足规范规定该等级公路
的技术标准。
2.2.2主要改造原则
1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老路是改造提升的基本原则。
2路线提升时应对老路路线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以确定合理利用老路和需
局部改线的方案。
2.2.3平面技术指标
1各级公路平面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不同设计速度的圆曲线最
小半径规定如表223-1。
表2.2.3“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3020
一般值6530
圆曲线最小半径(m)
极限值3015
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路拱W2%350150
2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各部分的技术指标如表223-2。
表2.2.3・2四级公路回头曲线技术指标
主线设计速度(km/h)3020
回头曲线设计速发(km/h)2520
圆曲线最小半径(m)2015
回旋线最小长度(m)2520
超高横坡度(为)66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m)2.53.0
最大纵坡(%)4.04.5
3各级公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表223-1中所列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在
曲线上设置超高。超高的横坡度应根据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路面
类型、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四级公路最大超高一般不大于8%,积
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不大了6%o
4四级公路圆曲线半径小于或等于250m时,应设置加宽,双车道四级公路
路面加宽值规定如表223-3。
表2.2.3・3双车道四级公路路面加宽值
\产曲线半径
加
宽250<200<150-<100-(70<50<30<25<20
类-200-15010070-50-30-25-20-15
汽车轴距加瓦折、
):|J
150.40.60.81.01.21.41.82.22.5
2.2.4纵段面技术指标
1纵坡
(1)四级公路的最大纵坡不应大于表224-1的规定。
2.2.4-1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3020
最大纵坡设)89
(2)四级公路位于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的路段,最大纵坡不应
大于8%。
(3)四级公路越岭路线连续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X)〜5()0m
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
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o
(4)四级公路最大合成纵坡不应大于10%。
2坡长
公路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应符合表2.2A-2规定。
表2.2.4-2不同纵坡最大坡长fm)
设计速度(km/h)3020
411001200
59001000
纵
坡6700800
坡7500600
度8300400
(%)
9200300
10200
3竖曲线
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其竖曲线最小半径与
竖曲线长度规定如表2.2.4-3o
表224・3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
设计速度
3020
(km/h)
凸形竖曲线最小一般值400200
半径(m)极限值25010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一般值400200
径(m)极限值250100
竖曲线长席一般值6050
(m)最小值2520
2.2.5急弯路段处治
由于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农村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常出现采限规范中所列的极
限半径值,有些路段甚至连极限半径值也达不到,形成了诸多的视线差、弯转急
的路段,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改造急弯路段时,从农村公路自身特点
出发,建议通过以下措施的设置来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
I采取加大曲线半径、截弯取直等处理措施,并按规范设置.曲线加宽和超
高。
图2.2.5/小半径弯道截弯取直改造示意图
2在急弯圆曲线起点外的适当位置处设置急弯路警告标志。在两个反向圆曲
线起点外的适当位置处设置反向弯路警告标志。在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反向平曲
线相连的路段,应在连续弯路起点的外面适当位置设置连续弯路警告标志,当连
续弯路总长大于500m时,还应重复设置。
图2.2.5・2设置急弯路警告报纸示意图
此外,还可以根据公路等级、平纵面技术指标等情况设置相应的限速标志牌
与弯路标志联合使用。
3设置中心实线或禁止超车标志,并根据需要设置解除禁止超车标志。
4在对弯道外侧危险路段因地制宜的设置护栏,对失控车辆起诱导、拦挡作
用。
图225-3急弯路段外侧设置护栏示意图
5视线诱导设施(线形诱导标、轮廓标、示警桩)设置在弯道外侧以指示行
驶方向的改变,引导驾驶员按照正确方向行驶。视线诱导设施设置困难时,可通
过在弯道处路面上施划导向箭头进行交通引导。
图225-4急弯路段箭头示意图
6在视距不好的段,可优化采取移除视距三角形内(弯道内侧)的障碍物。
当障碍物无法移除时,可以弯道外侧适当位置(可通视视距三角形范围)设置凸
面镜,并在弯路起点前设置弯路警告标志牌和鸣喇叭指标标志牌。
图2.2.5・5急弯路段警告标志示意图
7以上所列的几种措施可根据被改造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综合选用。
2.2.6山区回头曲线改善
山区农村公路回头曲线主要存在视距不足、半径太小、超高加宽不足、纵坡
较大等问题,改造时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增大曲线半径,延长路线长度,降低公路纵坡,并按规范设置超高加宽,清
除影响视距的遮挡物,如图2.2.6所示。
图2.2.6回头曲线改善示意
2.2.7陡坡路段改善
陡坡路段,坡顶处视距不良,超车或行驶时,宜发生.与对向车辆的对撞,改
造时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设置中心实线或禁止超车标志,上坡前设置上陡坡警告标志等。
图2.2.7陡坡路段设置陡坡警告标志
2.2.8连续上、下坡路段改善
连续上、下坡路段主要安全隐患为刹车失灵,此类路段一般交通事故发生率
较高且事故严重,改造时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措施:
1设置连续下坡及坡长预告标志。
2设置限速标志、禁止超车边线、减速设施。
3根据路侧危险程度结合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
4根据论证设置的避险车道。
图2.2.8连续下坡路段改善示意图
2.2.9视距改造
常见的视距不足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路线平纵指标差、弯道内侧挖方边坡
太陡或高大乔木遮挡视线等,改造时建议采取以下处理方式:
1对农村公路上易发生事故的小半径弯道、陡坡接急弯路段进行改造,调整
路线平纵面线形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2移除弯道内侧的遮挡的高大乔木,并对弯道内侧挖方边坡采取削坡、增设
碎落台或加宽路基等开挖视距台等处理措施。
3可设置凸面镜、鸣喇叭标志和禁止超车标线。
4根据路侧危险程度结合历史事故资料设置护栏。
图2.2.9视距不良路段改造示意图
2.3公路路基
2.3.1一般规定
1农村公路改造提升拓宽路基一般路段以单侧拓宽为宜,但局部因控制性构
造物、房屋拆迁等因素制约的路段,可采取双侧拓宽的方式进行。
2农村公路路基拓宽,应根据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
地质、地基土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后的
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3应重视新老路基间的相互影响。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少拼接路基对原
有路基沉降和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拼接路基和原有路基之间应控制差异沉降并
保持良好结合。
3.3.2路基拓宽主要技术要求
1拓宽原有路堤时,可先拆除原有道路的防护工程,并清除坡面松土(挖除
清理的法向厚度不宜小于30cm),再沿老路坡面坡脚开挖台阶,并设置向内倾斜
的坡度。严禁将边坡清挖物作为新路堤填料。
2拓宽路段对现状道路坡面进行挖台阶、填筑施工是提高路基拼接强度的重
要手段,开挖、填筑方式如图2.3.2所示。
4.4原路甚
4
a.b.1'
图2.3.2新老路基拼接台阶开挖方式示意图
3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拓宽路基宽度不足一个压实宽度(1m)时,可采
取超宽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措施。
4由于老路开挖后情况可能会比较复杂,可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
理,但其基本原则是对软弱部位必须进行处理,如采取级配碎石等级配较好的填
料进行填筑;或采取逐层填筑,并进行强夯等增强补压处理,以消减新老路基拼
接拓宽的差异变形。当路堤高度超过3m时,可在新老路基间横向铺设土工格栅,
以提高路基的整体性。
2.3.3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填料宜选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并控制
填筑材料的最大粒径。路基填料粒径控制应符合表2.3.2所示。
表2.3.2路基填料最大粒径一览表
最大粒径(cm)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cm)
四级公路准四级公路
0~301012
30~801020
80'1501030
>15010—
对于四级公路,路基填料不仅粒径要满足表2.3.2所列的规定外,其填料还
应符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I5)中表333对四级公路填料最小承
载比的规定。
若采用石料填筑,路堤填筑石料粒径应不大于50cm,并不宜超过层厚有2/3,
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施工前,应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满足各种石料孔隙率
和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
降差等参数。
2.3.4路基压实度
1路基应有足够的压实度,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水稳性和一定的耐久性。
路基填实度应符合表2.3.4-I的规定。
表2.3.4/路基压实度标准一览表
一般材料路基宕渣路基
路基路床以下
压实度(%)固体体积率(%)
部位深度(m)
四级公路准四级公路四级公路准四级公路
上路床0-0.3>94(295)--93285086)>83
下路床0.3~0.82%(295)三93285(286)283
上路堤0.8~1.5妾93(e94)290284(285)281
下路堤>1.5290(^92)》90280(282)》78
注:①表列压实度数值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②表中四级公路压实度括号中的数值为四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
所要求的值。
2四级公路填石路堤压实质量应符合表2.3A-2的规定,准四级公路可参照
执行。
表2.3.4・2填石路堤压实质量标准一览表
路槽底面以下深度硬质石料中硬质石料软质石料
(cm)孔隙率(%)孔隙率(%)孔隙率(%)
80~150W23W22W20
>150W25W24W22
2.3.5边坡坡率
1路堤边坡
路堤基底情况良好时,路堤边坡坡率可结合现状公路的实践经验,参照表
2.3.5-i所列数值采用。
表2.3.5-1路堤边坡坡率一览表
边坡最大高度(m)路堤边坡坡度
填料种类
全部上部下部仝部上部下部
一般粘性土20812—1:1.51:1.75
砾石土、粗砂、中砂12——1:1.5——
碎石土、卵石土20128—1:1.51:1.75
不易风化的石块20812—1:1.31:1.5
2路堑边坡
路堑边坡坡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土石种类及结构、边坡高度和施工方
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地质条件好、土质均匀时,可参照表235-2所列数值范围
并结合现状公路的实践经验采用。
表2.3.5・2路堑边坡坡率一览表
土石种类边坡最大高度(m)路堑边坡坡率
一般土201:0.5^1:1.5
碎(砾)石土201:0.5^1:1.0
风化岩层201:0.5~1:1.0
一般岩层1:0.1~1:0.5
坚石直立
2.3.6路基防护
路基应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采取挡墙、护坡等有效的防
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证路基稳定。老路拓宽改造时,路基防护一般采用与
现状原的路基防护形式相同的方式进行。
1填方路堤防护
一般填土不大于3m的路段,一般采用放坡植草进行路基边坡防护。
当填土大于3m小于12m的路段,可根据项R实际情况选用各种边坡防护类
型,常见的型式可参见表236-1。
表2.3.6-1路堤边坡坡率一览表
防护形式适用范围
适用于填方路堤高度>3m的正常路段边坡防护,尤其适用于石
三维网植草护坡
料却乏路段。
适用于路基高度>3m的正常路段选坡防护及土质挖方路段边
网格植草护坡
坡防护。
浆砌片石满铺防护适用于沿河路堤、侵水路堤、桥头锥坡、挡墙锥坡的边坡防护。
2路堑边坡防护
路堑边坡防护型式需根据当地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等情况进行确定,常见
的路堑边坡防护型式可参见表236-2.
表3.3.6・2路堑边坡坡率一览表
防护形式适用范围
浆砌片石护坡适用于坡度缓于1:1的易风化岩石和土质路堑。
适用于防护易风化或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或较破碎岩石的边
护面墙
坡,边坡不宜陡于1:0.5。
适用于风化岩石、土壤较少的软质岩石、养分较少的土壤、硬
客土喷播
质土壤、植物立地条件差的高大陡坡而和受侵蚀显著的坡面。
湿法喷播适用于土质边坡、土夹石边坡、严重风化岩石且坡率缓于1:05
3公路因用地受限等因素制约,可采用挡墙进行收脚。挡墙的常见类型如表
236-3,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表3.3.6・3各类挡墙适用范围一览表
挡增类型适用范用
适用于一般地区、浸水地区和地震地区的路肩、路堤和路堑等
重力式挡土墙支挡工程。墙高不宜超过12m,干砌挡土墙的高度不宜超过
6mo
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墙高不宜超
悬臂式挡土墙
过5m。
宜在石料缺乏、地基承载力较低的填方路段采用。墙高不宜超
扶壁式挡土墙
过15m。
(1)重力式、半重力式、悬臂式和扶壁式等具有整体式墙身的挡土墙,应
沿墙长一定间距及其他建筑物连接处设置伸缩缝。在挡墙高度突变或基底地质、
水文情况变化处应设置沉降缝,而在平曲线路段挡墙按折线布置转折处,宜设置
沉降缝。
(2)伸缩缝与沉降缝可合并设置,宽度宜取20~30mm,缝内沿墙内、外、
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应小于0.15m。
(3)挡墙墙端伸入路堤内不应小于0.75m,可采用锥坡与路堤相连,垂直
于路线方向和锥坡坡度应与路堤边坡一致。
(4)挡墙端部嵌入原地层的最小深度,土质地层不应小于1.5m:风化严重
的岩石不应小于1m;风化轻微的岩石不应小于0.5m。路堑挡墙向两端延伸布置
时,应逐渐降低墙高,便与路堑坡面平顺相接。
2.4公路路面
现状农村公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时,需根据现状路面的路
状先判断是否需对现状路面进行大中修,然后再实施拓宽路面,拓宽路面类型原
则上应与现状老路路面类型相一致。
2.4.1标准轴载
四级公路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
准四级公路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60KN,
2.4.2路面结构组合及其类型
1农村公路拓宽部分的路面结构宜与原路面结构一致,且厚度不小于原路面
厚度。现状道路路面可通过检测来评定路面状况,以确定现状道路是否需要进行
路面大中修。
2拓宽部分的路面结构一般由面层和基层组成,其路面类型宜采取水泥混凝
土路面或沥青混凝土路面;其基层铺筑材料常见的有泥(灰)结碎石、级配碎砾
石、水泥稳定碎石、低标号水泥混凝土、二灰碎石等,原则上优先采用水泥稳定
碎石。
3各路面结构层厚度,有条件时按相关路面设计规范计算确定,受条件限制
的,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表242规定的最小厚度c
表2.4.2各类型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一览表
最小厚度(cm)
结构层结构层类型
四级公路准四级公路
水泥混凝土1816
面层
沥青混凝土52.5
水泥稳定类15
石灰稳定类15
基层
工业废渣类15
柔性基层8
4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不小于96%标准执行。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以28d龄期的弯拉强度
控制,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标准值不低于4.0Mpa。
2.4.3路基回弹模量
当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其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当路面
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床顶面的综合回弹模量值不得低于40MPa<,若回
弹模量值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更换填料、增设粒料层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
层等措施。采取这些措施后的结构层,仍应归属于路基范畴内,不宜算作路面的
结构层次(如垫层)。
2.4.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要求
I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应不小于9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可控
制在2.5~3.5MPa之间,水泥剂量一般控制在3%~5.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
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
2在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采用振动成型法设
计,通过采用振动压实成型试件的方法确定材料组成比例、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
水量,以及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采用振动成型法施
工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相关要求按《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
术规范》(DB33/T836—2011)执行。
2.4.5水泥混凝土面层拼宽技术要求
1为保证路面拓宽后的整体承载力,拓宽部分水泥冷面层与老路水泥碎面层
之间应设置拉杆。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筋,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0mm
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2行车道水泥混凝土面层宜宽出外侧车道边缘线0.6m。水泥混凝土.路面的
表面构造深度应控制在0.5〜1.0mm(一般路段)、0.6-1.1mm(急弯、陡坡、交叉
口或集镇附近等特殊路段
3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缩缝均应设置拉杆。
4两条道路正交时,各条道路.宜保持本身纵缝的连贯,而相交路段内各条道
路的横缝位置应按相对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两条道路的纵横缝垂直
相交,互不错位。两条道路斜交时,主要道路宜保持纵缝的连贯,而相交路段内
的横缝位置应按次要道路的纵缝间距作相应变动,保证与次要道路的纵缝相连
接。相交道路弯道加宽部分的接缝布置,应不出现或少出现错缝和锐角板;当出
现错缝、锐角板时,宜加设防裂钢筋和角隅补强钢筋。
5为改善旧混凝土面层的表面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有条件地区建议对老
路进行拓宽及病害处理完成后,对道路整体进行面层加铺,加铺前先对老路采用
洗刨的方式将老路打毛,打毛后清理干净,表面涂敷粘结剂,然后加铺水泥混凝
土路面,28d弯拉强度不小于4.()Mpa。
2.4.6沥青混凝土面层拼宽的相关技术要求
I当进行沥青路面拓宽时,先沿老路面边缘向内50cm作为开发线,再沿开
挖线开挖成台阶状并整平压实。拓宽开挖边线处采取热接缝处理,同时,需先在
接茬处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再行铺设新沥青混凝土路面。
2拓宽的沥青路面层一般采用AC类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铺筑。
2.4.7路肩硬化
重载交通量较小的单车道公路,难以拓宽导致错车道设计数量不足的路段,
可通过路肩硬化加宽路面的方式来保证小型车辆有临时会车的空间。
I路肩硬化处理推荐面层采用AC类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等材料铺筑,
基层则可采用级配碎石、水泥稳定碎石等材料。在路肩硬肩化前,应对路基进行
充分压实。
2沥青混凝土路肩硬化方案的相关技术要求
(I)采用沥青混凝土的路肩硬化方案一般适用于原路路面为沥青路面的道
路。本路肩硬化方案面层建议采用5cm厚AC类沥青混凝土,基层推荐采用25cm
厚的水泥稳定碎石。
(2)沥青混凝土分一•层进行铺筑,一般可采用道路石油C级沥青,沥青标
号为70号。
3水泥混凝土路肩硬化方案的相关技术要求
(1)采用水泥混凝土路肩硬化方案一般适用于原道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
面的道路。本路肩硬化方案面层采用水泥混凝土面层,四级公路厚度不小于
18cm,准四级公路厚度不小于16cm。基层推荐采用25cm厚的水泥稳定碎石。
(2)路肩水泥混凝土面层与行车道面层应设置拉杆相连,二者的横向缩缝
应连通。
2.5排水设施
农村公路排水设施的改造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I对现状公路两侧没有排水沟的增设相关排水设施。
2对现状公路排水设施已破损或已失去现原排放功能的,进行修复改造。
3对现状公路排水设施经判断不能满足排水要求或相关现有排水设施存在
缺陷影响公路自身安全的,进行改造提升。
4由于路基拓宽导致边沟挖除重建。
2.5.1排水设施改造的原则
对现状排水设施材质、断面尺寸等方面进行改造时,原则上不应改变原水流
的总体走向,并与沿线桥涵配合,与农田灌溉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2.5.2排水设施改造的主要技术要求
1边沟和排水沟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矩形断面,截水沟一般建议采取梯形断
面。山区挖方边沟当出现容易被冲刷时,可设置至少两面光的硬化边沟,以防止
雨水渗入路基而对路基稳定造成影响。
2部分村镇路段路侧排水边沟建议采用增设盖板的形式,在确保道路排水通
畅的同时,也保证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3边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4m,石方路段边沟深度和底宽不应少于
0.3m,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5m。
4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排水设施材料。
5路面内部排水
为迅速排除积滞在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来保护路基、路面的强度,可在路
面边缘路肩下设置排水设施。如可在路肩下的基层顶面外侧一定范围内铺设透水
性较好的材料,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横向排水管来排出路面内部结构水。
2.5.3存在缺陷影响公路自身安全的排水设施的改造完善方案
示例一
某农村公路现状路侧边沟大而深,常因驾驶员驾驶不慎驶入边沟,造成交通
安全事故发生的现象出现,但限于路侧条件和路面的排水要求,不能将路侧边沟
形式改为浅边沟或碟形边沟。
主要处理措施:
2、当路侧有一定宽度,边沟排水量较小,且不易淤积时,可将路侧填实整
平,再设置浅边沟。这不仅满足了排水需求,而且也提高了路侧安全性。
2.6错车道
2.6.1设置范围
当满足以下情况之一应设置错车道:
1当公路采用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
2当单车道桥梁需要双向行车时,桥头两端,应根据需要设置错车道。
3当单乍道隧道需要双向行车时,洞口两端外侧,应设置错乍道。
2.6.2设置形式
I错车道可采用单侧设置和双侧设置两种类型。
2错车道一般采用单侧设置,但局部因控制性构造物、房屋拆迁等因素制约,
则可采用双侧错车道。
图2.6.1“单侧设置错车道示例图
图2.6.1-2双侧设置错车道示例图
2.6.3设置标准
1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不应小于双车道的路基宽度,有效长度不小于
2倍主要车型长度。为了便于错车车辆的驶入,在错车道的两端应设不得小于行
驶车辆中的最大车长的1.5倍(按5的倍数取整值)的过渡段。
2错车道应设在有利地点,并使驾驶员能看到相邻两错乍道间驶来的车辆,
宜设在纵坡不大于4%的路段。错车道每公里不少于3个,一般情况下相邻间距
不大于300m;当路面宽度达到5m以上,且在重载交通量较少、通视条件较好
的困难路段,错乍道间距可适当加大,但不应超过800m。
3山区路段由于地形限约而造成错乍道设置间距较大且无法通视时,可通过
在相邻两个错车道之间的适当位置设置相关预告提示标志标牌来事先告知车辆
驾驶员相关错车信息。
4在错车道前后30m范围内不应当有妨碍视线的障碍物存在。
5错车道路面结构应与主线相同,错车道路段路肩宽度不小于0.5m。
2.6.4山区相邻错车道无法通视路段的改造方案
位于山区的个别农村公路由于受地形等因素制约,相邻错车道之间无法通
视,则可在距错车道100~150m处设置错车道提示标志牌,并可在其下方设置辅
助标志来表示前方错车道的距离及错车道方向。
图2.6.4错车道提示标志设置示意图
2.7安全设施
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的改造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改造提升应达到D级以ho
(2)农村公路在以下各种情况下安全设施的设置要点如下:
1)可在高路堤、桥头引道、陡坡、急弯、临水库、沿江、傍山险路、悬崖
凌空等危险路段的路侧设置限速、警示、警告标志和护柱、石砌护墩、石垛等安
全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设钢质护栏;可在桥头引道、漫水桥、过水路面等路段
设置警示标志。
2)可在视距不良的急弯路段,根据需要设置线形诱导标志、警告、减速等
标志;在平面交叉路口,设置道口标志等标志。
3)可在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适当位置设置减速装置。
4)可在受限路段的起终点处设置减速、限载、限高等警告标志。
5)可在急弯、陡坡、大型构造物、学校等特殊路段设置警告、禁令标志及
必要的指示标志。
6)有条件的农村公路可设置里程碑、漆划标线。
2.7.1护栏
1农村公路设置的护栏可根据《浙江省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南
(2009年7月)》(以下简称“《安全设施指南》”)中所列的C级、B级和A级三
个防护等级进行选用。
2护栏可按以下原则选用:
(1)在发生过车辆冲出路外交通事故的路段,尤其是多次发生该类事故的
路段,可根据事故记录、事故原因、路侧危险程度等因素判断是否需要设置护栏
和设置何种等级和形式的护栏。
(2)桥面板厚度超过50cm的空心板或水泥混凝土小型桥梁宜选用《安全
设施指南》中给出的B级桥梁护栏。道路景观要求不高的小型桥梁可选用《安
全设施指南》中给出的B级波形梁桥梁护栏,反之可选用《安全设施指南》中
给出的B级梁柱式桥梁护栏。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之间宜采用过渡段结构。视
实际情况,小型桥梁也可选用现行护栏规范中规定的A级护栏形式。
(3)上跨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农村公路桥梁,应按照现行护栏
规范的要求,设置A级及以上等级的护栏,桥梁护栏与路基护栏之间宜采用过
渡段结构。
(4)公路上已有有一定埋置深度的水泥混凝土示警墩,并符合优先设置防
护设施条件的路段,宜将已有水泥混凝土示警墩加固为《安全设施指南》中给出
的C级混凝土护栏或设置钢质护栏。
(5)考虑到农村公路的施工、材料运输、维修便利及经济性,可采用经验
证的其它形式的护栏。
3农村公路波形梁钢护栏最小设置长度推荐值为28m,特殊情况下不应低于
20m;水泥混凝土及示警墩加固后形成的水泥混凝土护栏最小长度为6mo
4四级、准四级公路路侧侧向宽度为路肩宽减0.25m。在设置护栏时,应根
据护栏需要的加宽路基,并保证其护栏不侵入公路建筑限界范围,具体护拦横断
设置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2.7.1-1路肩宽度为0.5m时的波形梁护栏断面布设示意图
建筑界限
图2.7.1-2路肩宽度为0.25m时的波形梁护栏断面布设示意图
路侧波形梁护栏应位于公路土路肩内,立柱外侧土路肩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25cm,若达不到该厚度时可采用设置加强板(310mmX200mmX10mm)或混凝
土基础。
2.7.2志
1农村公路交通标志的颜色、尺寸、设置方法应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的要求保持一致,但标志材料、反光膜材料等可以因地制宜,
灵活使用。
除村道外的农村公路上的警告、禁令类标志图案应采用三级反光膜或达到三
级反光膜同等性能的反光材料,指路标志图案应采用四级反光膜或达到四级反光
膜同等反光性能的反光材料。村道的指路标志可不要求反光性能。
2对于农村公路上设置的要求驾驶员根据标志信息采取相应行动的标志,如
危险情况的警告、变换车道、减速或停车等标志,宜设置在危险点前适当距离内。
标志的前置距离(标志设置位置距危险点起点的路线距离)一般不小于25m,不
大于50m。标志前方100m范围内应保持通视。
3标志的尺寸
根据《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农村公路标志尺寸
的最小值如表2.7.2所示。
表2.7.2农村公路标志尺寸最小值
标志类型尺寸
三角形,边长(5)70
圆形,直径(cm)60
八角形,外径(cm)60
止方形,边长(cm)60
农村公路辅助标志文字高度最小值一般取为10cm。农村公路指路标志的颜
色为蓝底白图案,汉字采用交通安全专用字体,汉字最小高度为25cm,字宽与
字高相等。
4农村公路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支撑形式宜选用单柱式或附着式。采取
附着式设置时可利用路侧山石,灯杆及上跨桥梁等结构物v
2.7.3标线
农村公路交通标线可采用常温型和热熔型标线材料。在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2300辆的路段宜采用热熔型标线材料。
I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路面宽度大于等于6m的农村公路,推荐在道路中心线处划制黄色可跆越式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线段及间距分别为4m和6m。
在不能满足会车视距要求的路段或穿越乡、村、镇等路段,应在道路中心线
处划制黄色禁止跨越式对向车行道分界线。
对向车行道分界线线宽可采用15cm,路面宽度受限制时可采用10cm.
2道路边线
农村公路一般路段可不划道路边缘线,但在连续下坡、弯坡、连续弯道、宽
路基接窄桥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宜设置道路边缘线。
穿村镇路侧较宽的路段,宜设置乍行道边缘线,以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
驶界限。
道路边缘线为白色实或虚线,线宽为15cm,受路面宽度限制时可采用10cm
的线宽。虚线线段及间距分别为2m和4m。
3在道路条件发生变化、急弯、窄桥/遂等路段前、长下坡路段及其他需要
减速的路段前或路段中可设置减速标线。减速标线分为横向减速标线和纵向减速
标线两类,可用振动标线的形式。
2.7.4视线诱导设施和警示设施
I视线诱导设施
(1)在路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种植灌木或生长较快的乔木,刷白树干,
起到视线诱导的同时,也能对车辆起到定的拦挡作用。
(2)在受山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或存在其他因素,使驾驶员难以明了前
方线形走向,易发生交通导故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
诱导标。
1)线形诱导标尺寸可选用40()X600mm,但最小不得小于220X4()0mm。
2)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应根据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偏角大小确定。偏角较
小(小于等于7。)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中点位置设一块诱导标;偏角较大(大
于7。),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块诱导标,应保证驾驶人员在曲
线范围内连续看到不少于三块诱导标。
3)具体设置方法
对于行车方向右转曲线,进入曲线时路面中心线延长线上确定A点,对于
行车方向左转曲线,乍道右边缘线延长线上确定A点,然后根据不同的曲线半
径选择不同的设置间距S。
在曲线上从A点逆行车方向2倍S处,设置第一个线形诱导标;在曲线上
从A点按间距S值顺行车方向依次设置直至曲线终点。最后一块线形诱导标应
位于曲线终点或越过曲线终点。
图2.7.4・1线形诱导标设置方法示意图
2示警柱(墩)
(1)满足以下情况之一可设置示警柱(墩)
1)在视距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
无法设置防护设施或不满足交通量条件时。
2)在气候条件可能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路段、线形条件较差和事故路段。
(2)示警桩间距一般4〜6m,高度120cm,施工埋置深度4()cm,并至上而
下按红白相间的顺序刷涂油漆或粘贴反光膜。钢筋碎示警桩横截面尺寸15cmX
15cm,采用PVC管灌注碎示警桩时,PVC管的管径道常为160mm,壁厚通常
为3mm。
图2.742钢筋碎示警柱设置示例图
图2.7,3PVC管灌注砂示警柱设置示例图
(3)示警墩一般以水泥混凝土浇注血成,采用C20混凝土,内部可不配筋。
示警墩外形尺寸一般为200X80X40cm,路面以上高度为60cm,埋入路面以下
20cm,设置间隔为2m。
图2.7.4・4示警墩设置示例图
3道口桩
设置于交叉路口的示警桩也叫道口标柱,在公路沿线较小平面交叉两侧,用
来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范小支路车辆突然出现而造成意外。
道口标柱一般沿主线方向设置,支路(农村公路)宽度小于5m的路口两侧
各设置一根道口标柱,支路(农村公路)宽度大于5m的路口两侧各设置两根道
口标柱。已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警告标志的路口不再设置道口标注。路段示
警桩与道口标柱连续设置时,应采用不同的示警桩形式或将近路口的路段示警桩
取消,以方便驾驶员识别路口。
内侧道口标柱距支路中心5〜10m,外侧道口标柱距内侧道口标柱2m,道口
标柱距路边缘75cmo
2m610m610m2m-
串«LW7也
图2.7.4・5道口标柱设置平面示意图
图Z7.4-6道口标柱设置示例图
4凸面反光镜
(I)选用范围
一般设置于小半径弯道外侧(曲线半径小于15m)处,或者有效视距小于
20m的弯道处,一般配合视线诱导标一起使用。
(2)尺寸大小
宜采用镜面直径为1000mm的凸面反光镜。
2.7.5特殊路段的交通安全设施处理方案
示例一
穿越集镇、村庄路段中存在小型支路口,受房屋或其它障碍物遮挡,视距不
良,驾驶员不容易觉察到交叉口的存在,也不能观察到相交道路的车辆或行人情
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图2.7.5.1穿村路段与小型支路口组合
主要处治措施:在交叉口前设置“交叉路口”警告标志,提示驾驶员注意交
叉口;在交叉口对向设置反光镜,弥补视距的不足;支路进入主路方向为下坡时,
在支路上设置减速丘和相应的标志标线,强制车辆在进入主线前减速。
示例二
某农村公路路段为反向弯路,两个小半径弯道通过直桥相连。一侧弯道存在
交叉口,视距良好,桥头有一栋住宅,桥头栏杆有被撞的痕迹。另一侧弯道两侧
均为住宅,紧邻硬路肩。桥头设有“限重101”、“限速20”禁令标志和“慢行”
警告标志。
安全隐患分析:
1、弯道前线形较好,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但桥头前的弯道半径较小,若车
速过快,转弯不及时,将存在碰撞桥头栏杆的风险。
2、桥梁栏杆不具备防撞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对该路段采取了以下处治措施:
图2.752弯道接直桥路段综合处治方案示意图
1、在桥梁两侧的小半径弯道前的直线段,设置减速丘及配套的标志标线,
设置“限速20”禁令标志,提示驾驶员减速行驶。
2、小半径曲线外侧有民房,无法设置护栏,因此设置示警桩,起到视线诱
导和警示的作用。
3、在桥头护栏端头设置黄黑相间的警示牌,或在桥梁护栏端头上贴黄黑相
间的反光膜,引起驾驶员的注意。
4、桥头电线杆上和电线杆外侧的水泥墩贴红白相间的反光膜,或刷红白相
间反光涂料'增加夜间视认效果。
5、半径曲线段连续设置中心实线,提示车辆保持在自己车道内行驶。
2.8桥梁与涵洞
2.8.1一般规定
1桥梁技术改造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桥梁的加固改造、桥梁拓宽、桥
梁新改建等多项工作。
2为保证农村公路桥涵的正常使用,建议在公路拓宽前对现有桥涵构造物进
行检测,系统地掌握其技术状况,及时发现缺损和相关环境的变化。按桥涵检查
结果,对桥涵技术状况进行分类评定,制定相应的养护对策。
3对使用状况良好,因经济、技术和其他因素不能加宽、加固的桥梁应设置
窄或限载标志。
2.8.2桥梁加固改造
1桥梁加固改造的含义为对有缺陷的桥梁主要承重构件进行补强,改善结构
性能,恢复和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度,提高其承重能力和通过能力,以延长桥梁
的使用寿命,使整个桥梁结构可满足规定的承重力要求,并满足规定的使用功能
需求。
2桥梁加固改造的常用方法:桥面补强层加固法、增大截面和配筋加固法、
锚喷混凝土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辅助构件加固法、改变结构受力体系
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更换构件加固法、桩基增大截面加固法等。
3桥梁加固实施应尽可能减少对原有结构的损伤,避免不必要的拆除及更
换,防止加固中造成新的结构损伤或病害,并充分利用原有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
且应保证原有结构保留部分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4桥梁加固改造工程的施工应是技术上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山西省建筑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锡产业运行动态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配电变压器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装饰画市场现状调研及投资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船舶修理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经编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等离子废气净化器市场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祛痘护肤品市场需求状况及发展盈利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硼酸市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畜牧机械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11.2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电子技能与实训》课件
- 基础摄影培训
- 高一政治学科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7篇)
- 《面试官培训》课件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7
- 汽车维修保养协议三篇
- 2024年银行、金融反诈骗必知知识试题与答案
- 2024年汇算清缴培训
- 幼儿园监控项目技术方案
- 《智能家居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