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学与资源配置问题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被视为"社会科学的皇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经济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较多地具
有以白然科学的标准来作判断的“科学性"。但是,到目前为止,经济学还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被
人们公认的定义。
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A?斯密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财富问题的科学(1776年)。
19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日常生活的科学(1890年)。20
世纪初期的另一位英国经济学家L?罗宾斯指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关于目的与具有各种可供选
择性用途的手段之间相互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1932年)。20世纪中期后的一位美国经济学家
P?A?萨缪尔森则提出了一个曾经广为流传的定义:经济学研究人和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
使用或不使用货币的情形卜,利用各种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生产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
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因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改善资源配置形
式所需的代价和可能得到的利益的科学(1980年)。
从近儿上年来经济学学科发展看,尽管经济学家在给经济学下定义时众说纷纭,但绝大多数
的经济学家越来越一致地趋向于把经济学看作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例如,L?G?雷
诺兹认为: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如何配置稀缺的生产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O?埃克斯坦则更直
截了当地说: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研究稀缺性资源配置问题的学问。由此可见,经济学所
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资源的配置问题。
二、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问题的产生,是由人类欲望及需要的特点与资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方面,人类的欲望及由此派生的需要具有无限性和多样性两个重要的特点。人类的欲望的
无限性主要表现在:人类在社会活动及自身的生存发展过程中,不会因•时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停
止追求,而是会不断地增加和扩张自身的欲望。旧的欲望满足后,新的欲望乂会产生。因此,人
类欲望的增长和变化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欲望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各个时期或阶段中,人类
的欲望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且愈来愈丰富多采的。例如,人类不仅要满足自身的吃、穿、
住、行这些不同的基本需要,而且在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出如何用各种不同的
和更好的方式来满足各种基本需要的欲望,更不用说还会产生与人类如何进一步从各方面来发展
与自身有关的各种欲望。
另一方面,人类所拥有的资源其本身也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稀缺性和用途的可选择性。从
人类所拥有的资源的基本种类来看,资源包括了自然资源(如河流、耕地、矿山等)、人力资源(如
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术工人等)和物资资源(如机器、设备等)。人类的各种欲望都必须靠利用
各种资源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和劳务才能得以满足。所谓资源的稀缺性,是指在各个时期
中,与人类的欲望及其所派生的需求相比较,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显得相对不足。或者说,人类所
拥有的可以用来满足自身欲望的手段总赶不上人类所希望的那么多,欲望的增长往往超过了满足
欲望的手段的增加。所谓资源的用途的可选择性则是指,不仅不同的资源在生产中具有不同的用
途,而且相同的资源也同样可以在不同的生产中加以利用来生产不同的产品。
正是因为上述人类欲望的特点和人类所拥有的资源的特点,决定了资源配置问题不仅是社会
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人类应该如何合理地配置稀
缺的资源来更好地满足自身的需求。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由人类的欲望所派生的基本需要包括了
吃、穿、住、行,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要穿棉织品,还要穿各种化纤织品;同时,土地
又是一种最为典型的稀缺性资源,土地的用途又是极其广泛的。因此,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就必须
考虑,用多少土地作为耕地来种粮食、种棉花,以尽量满足人们吃饭和穿棉织品的需要;用多少
土地来盖房子,以尽量满足人们住的需要;用多少土地来修筑道路,以满足人们行的需要;用多
少土地来开发石油,既满足人们穿化纤织品的需要,乂满足人们住和行的需要(如用石油做燃料
取暖、生产汽油等产品)。这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所说的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
经济学家们也常使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说明资源配置问题。所谓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
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物品按不同比例组合的最大可
能产量。假定社会只需要生产食品(用X表示)和衣服(用丫表示),则社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
图1-1中的PP曲线来表示。
图1-1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PP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了两种产品的不同比例的最大产量组合。它表明在资源已经
被充分利用的假定下,人们在利用稀缺性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中,若要增加种产品的生产,势
必同时就要减少另一种产品的生产。由于它反映了在所需生产的两种产品之间在生产上存在着-
定的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因此,PP曲线也称为"生产转换曲线"。在PP曲线上,人们为多生
产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就必须放弃生产的另.种产品的数量,就是这两种产品生产的边际转换
率,或者说,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多生产一单位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
产品的数量。一般而言,由于资源的数量有限和生产要素之间的非完全可替代件,边际转换率即
机会成本具有递增的性质,即随着人们生产的某一种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为增加该产品同样一
个单位的产量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将越来越大。
在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研究中,资源配置问题主要表现为:人们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应选择明E
一点来进行生产,以使得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组合能较好地满足社会中人们的需要。此外,从社
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来看,每一个社会都应该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来努力扩展其生产可能性
边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经济体制的功能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经济体制就是用来就某一地区内的生产、投入和消费作出决定并实施
和完成这些决定的-整套的机制和组织机构。在比较经济体制的理论分析中,一种基木的经济体
制分类,是把经济体制分成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有关投资、生产、分配、消费的决策都是由中央计划机构在宏观水平上
作出的。中央计划机构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其分支机构)把各种生产指令下达到成千上万个企业,
这些指令对怎样使用劳动力、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多少数量的各种产品,作出卜分详尽的
规定,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循这些指令进行生产活动。在这一计划协调的过程中,中央计划机构也
设计出一些适当的刺激措施来促使企业更好地贯彻各种计划指令。同时,中央计划机构也通过各
种计划指令和分配方式,把消费品分配到各家各户。总之,在计划经济中,计划是资源配置的最
重要的方式,甚至是唯一发挥作用的方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卜,市场提供了促使各种经济主体(企业和居民)作出资源利用决策的信息,
协调了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活动。在市场经济中,一方面,企业必须了解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和劳
务,也必须知道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生产能力。另一方
面,居民也必须了解他们在提供各种生产要素时所能获得的收入,知道各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能
够获得各种产品的地方。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居民都必须依靠从市场上得到的各种信息
作出生产和消费决策,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的方式。当然,市场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是财产权利的界定,而国家在保护合法的财产权利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的进程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在解决资源配置问题上是一种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的经济体
制。但是,在任何一种现代的市场经济中,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调节,政府在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保护公平竞争,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提供公共产品等许多经济活动领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或者说,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运行的一般特征是:市场调节经济活动,政府校正市场
偏差。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是以A•马歇尔建立的体系为依据的。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是相互作用
的两种最基本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及其变动。
第一节需求
一、需求与需求量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每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量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一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与欲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欲望或购买欲望是指人们对某种物品感到缺乏,希望得到的
一种心理现象,而需求则是具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微观经济学规定的需求是有效需求,即既
有购买欲望乂有货币支付能力的需求。所以,西方经济学在讨论需求概念时强调从三个方面加以
认识。首先,必须有购买的欲望;其次,必须有购买的能力;因此,如果消费者对一种商品虽然
有购买欲望,但是没有货币支付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相反,如果有货币支付能力,但没有购
买欲望,也不能算作需求。最后,在讨论需求量时强调其是一个流量,即必须有特定的时间单位。
例如,如果只说某一城市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为1000辆,这个数字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说该城市
每个月对小轿车的需求量为1000辆,就很容易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二、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商品的需求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在经济运行中,除了随机因素外,对一种商品的需求经常
起作用的变量有:该商品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
对未来的预期、消费季节、消费习惯、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以及社会制度等等。这类因素构
成了市场环境,属于客观因素。同时,广告宣传、产品展销、咨询服务等推销手段也可以影响人
们对商品的需求,这类因素则属于主观因素。在上述影响需求的众多因素中,其中最为重要的因
素有以下几种:
1.商品自身的价格。
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该商品需求量的个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价格卜降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时,
需求量减少。这被称为需求定理。
2.相关商品的价格。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也会引起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
相关商品分为替代商品和互补商品,它们与该商品之间分别存在着替代关系或互补关系。
(1)替代商品:这是指交替使用可以满足人们同一种欲望或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例如,
咖啡和可可,牛肉和猪肉,可乐与雪碧,不同品牌的同种产品等,都是替代商品,人们只要消费
其中的一种就能获得相同或相似的满足。
(2)互补商品:这是指配合使用才能共同满足人们某一种欲望或需求的两种或多种商品。例
如,汽车和汽油,收录机和磁带,网球和网球拍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互补商品。它们两者之中缺
其一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某一需求。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另种商品的需求增加。
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引起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减少。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引起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发生同方向或反方向变化。如果消费者收入
水平的变化引起对某种商品需求的同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正常商品;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
化引起对某种商品需求的反方向变化,则该商品是低档商品。
实际中,所谓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是因不同消费者而异的,也是因同一消费者在不同时期而
异的。例如,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有些人买自行车,另一些人原先骑自行车的人现在买了小汽
车。那么,对于前者而言,自行车是正常商品,对于后者来说,自行车原先是正常商品,但现在
是低档商品。
4.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感兴趣和偏爱,被称为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偏好某种商品,自然对
该商品的需求较大;相反,如果消费者不偏好某种商品,自然对该商品的需求较小甚至没有需求。
消费者的偏好可以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形成的,如中国人偏好吃猪肉,外国人偏好吃
牛肉;也可以是一时兴起的社会风尚,如国内一度兴起的“健身热”使健身器材成了热门货。现实
中,广告宣传能够改变人们原先的偏好,并形成新的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
消费者的预期,一是价格预期,二是收入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不久将会上涨时,
现在对这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不久将会下降时,现在对这
种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如果某种商品对某消费者来说是正常商品,那么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
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少;相反,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
就会增加。相反,如果某种商品对某消费者来说是低档商品,那么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减少
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增加;相反,当消费者预期其未来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就会减
少。
三、需求函数、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定理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当商品的价格
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需求定理的内涵也可以用需求函数、
需求表或需求曲线来表述。
1.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反映一定时期某商品的各种可能的需求量和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
果考虑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d由该商品本身的价格P、相关商品价格Pr、消费者收入M、消费
者偏好T和消费者预期E五种因素决定,那么,该商品的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d=f(P,Pr,M,T,E)(2-1)
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需求函数。微观经济学通常假设其他情况(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
水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价格预期)不变,而集中研究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
假设前提下,-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唯一地取决于这种商品的价格,需求函数就表示商品自身价
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个简单的需求函数可以写作:
Qd=f(P)(2-2)
如果更进一步,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这种关系是线性关系,需求函数可进一步写为:
Qd=a-bP(a、b为常数,且b>0)(2-3)
2.需求表
需求表反映消费者在某-特定时间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的-一对
应关系。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需求量。例如,当某一商品的价格为1元时,某消费者对该商
品的需求量为100个单位;当价格为2元时,需求量则为90个单位。以此类推,各种价格--数
量组合可用需求表来表示:
价格一数量组合价格(元)需求量(单位数)
a1100
b280
c360
d440
e520
f650
表2-1某商品需求表
表2」是某一商品的需求表,它用数字表示了该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说
明了在各种价格下对应的需求量。显然,根据需求表中的价格与需求量数据,可以知道,该商品
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3.需求曲线
如果把需求表中的各个组合描述在横轴为需求量(Q),纵轴为价格(P)的直角坐标系中,并将
各个组合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如图2-1所示。
图2-1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的几何图形。需求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表
示一个特定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如图2-1中,需求曲线D上的a、b、c、d、e、f等各个点。
而作为整个需求曲线,则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
系。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反映了需求定理的内涵,即价格和需求量呈反方向变
动。实际中,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当两者之间存在线性
关系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直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当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
关系时,需求曲线则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曲线上各点的斜率不同。为了便于说明,经济
学中通常用线性关系来解释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变动情况。
四、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由于需求量与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也是不同的。
1.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消费
者预期等)不变的情况下,只是由于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
品数量的变化。即当某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而当某种商品本身的
价格下降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在需求表中,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同一需求表中价格一数量组合的移动。如表2-1中,当价
格从I上升为2时,需求量从100减少为90,从而价格•数量组合从a移动到b。
从需求曲线来看,需求量的变化乂可以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如图2-1中,当
价格从I上升为2时,需求量从100减少为90,从而同•需求曲线D上的点a移动到点b。
2.需求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是指在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收入、
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等)的变化而引起的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变化。例如,
替代品价格的上升和互补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而替代品价格的下
降和互补品价格的上升都会使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减少;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上升会使消费者
对正常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对低档商品的需求减少。
在需求表中,需求的变化将是整个表的变化。在表2-1中,假如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从而对
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0,则意味着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都增加了10。
从需求曲线来看,需求的变化是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当某些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增加时,
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当某些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减少时,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具
体如图2-2所示,当影响需求的某一因素变化后,如果需求增加,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D0向右
移动至D1;如果需求减少,消费者的需求曲线由D0向左移动至D2。显然,需求的变化意味着
同一价格水平上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如保持价格P0不变,需求量由原来的Q0增加至Q1或
减少至Q2o
图2-2需求的变化
综上所述,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同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故价格变化是需求量变化的原因。
而需求的变化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故价格变化是需求变化的结果。
五、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
1.个别需求
在一定的市场价格水平条件下,各个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偏好、预期等不同,对某种商品
的需求量亦不相同。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对某种商品的需
求量。假设,柑桔市场仅由A、B、C三个家庭构成,其个别需求函数分别为:
Qd1=a1-b1P=9-5P(2-4)
Qd2=a2-b2P=13-5P(2-5)
Qd3=a3-b3P=39-15P(2-6)
根据式(2-4)、(2-5)、(2-6)的个别需求函数,列出需求表与个别需求曲线,如表2-2和图2-3
所示。
价格阮)A家庭需求量(公斤)B家庭需求量(公斤)C家庭需求量(公斤)
1.80412
1.23721
0.661030
表2-2柑桔市场的个别需求表
图2-3柑桔市场的个别需求曲线
2.市场需求
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在定时间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总和,称之为市场需求。
因此,市场需求函数是全部个别需求函数的加总。在上例中,有三个家庭构成的柑桔市场的市场
需求函数为:
Qd=Qd1+Qd2+Qd3
=(a1+a2+a3)-(b1+b2+b3)P
=61-25P(2-7)
根据上述市场需求函数,可以得到市场需求表(表2-3)及市场需求曲线(图2-4)。
价格(元)市场需求量(公斤)
1.816
1.231
0.646
表2-3柑桔市场需求表
图2-4柑桔的市场需求曲线
第三章弹性理论
所谓弹性是指因变量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一般用弹性系数来加以表示。经济学中
的弹性概念以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来反应经济
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一节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影响需求量的各因素变化所作出的反应程度。按照影响需
求(量)的不同因素,可以将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弹性等。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及其分类
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是用来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所作出的
反应程度的一个概念。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用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来表
示的,其值称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公式可表示为:
(3-1)
式中,E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P--价格的绝对量;
Q--与P对应的需求量;
△p-价格的变动量;
△Q--需求量的变动量o
运用需求弹性公式时,我们需注意下而四点:
第一,由于Ed是由价格与需求量各自的百分率决定的,因而Ed的数值不会因选用的计量
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同一变量的计量单位在公式中必须是相同的。
第二,Ed的数值一般是负数,因为根据需求定理,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成反方向。
但在衡量需求弹性大小时所用的是Ed的绝对值|Ed|。
第三,Ed的绝对值不仅随商品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同一商品的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它随
价格的不同而不同。
第四,某商品的需求在价格变化时的弹性是高还是低,可根据|Ed|的数值大小分为以下五
种类型:
(1)当0<|Edk1时,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小程度的变动,称为缺乏弹性[见图
3-1(a)]o
(2)当1<|Ed|<8,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较大程度的变动,称为富有弹性[见图
3-1(b)]o
(3)当|Ed|=1时,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同等程度的变动,称为单位弹性[见图
3-1(c)]o
(4)当|Ed|=8时,表示价格的任何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无限的变动,称为完全弹性,乂称为
具有无限弹性[见图3-1(d)]。
(5)当|Ed|=O时,表示不管价格如何变动,需求量固定不变,称为完全无弹性,又称为完全
缺乏弹性[见图3-1(e)]
图3-1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
2.弹性的计算
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有两种: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叫点弹性:需求曲线两点之间
弧的弹性,叫弧弹性。一般来说,当价格变动较小时,可用点弹性;当价格变动较大时,则用弧
弹性。
当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曲线,要考察其中某一段的弹性时,就是要计算两点间的弧弹性。弧弹
性的计算如果直接用弹性系数的定义公式(3-1),就会发现由于选取的基点不同,P、Q值就不一
样,从而Ed值也不一样。如图3-2,要计算AB的弧弹性时,选A点或B点作基点其P、Q值
是不同的,因此Ed值也不•样。
图3-2弧弹性的计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采用以价格和需求量的平均数为基数的办法,也就是以弧的中点来
测定弹性,这种折衷的办法称为中点公式,即:
-_-A--QX-*-R--+--R-(3-2)
(Q+0/2/(H+尸"2
好Q+0
例:球赛的票价为80美元一张时,某人打算买两张,但票价涨到100美元一张时,他决定
在家看电视转播。求该人对球赛票的需求价格弹性。
解:Ed=-2/20.180/2=-9
当趋近于0,从而也趋向于0时,我们要计算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如图
当4P趋近于0,从而△€)也趋向于0时,点A与点B将重合为一点,因此要求的是这
个点的弹性。点弹性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瓦=lim蛆(3-3)
5™APQdPQ
例:某商品需求函数为Q=100-2P,则根据公式可以解出dQ/dp=-2,若P=10,则:
P
瓦==-0.25(3-4)
当'A'100-2P
3.直线型需求曲线上弹性值的变化
需求曲线的斜率表示需求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的“倾斜程度”,需求曲线的点弹性表示需求曲
线的某一点上需求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它等于斜率的倒数乘以价格与数量的比值。
条向右卜一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某一点的斜率是dP/dQ,而点弹性则是dQ/dP-P/Q«当需求
曲线为一直线时,各点的斜率相等,而各点的弹性随价格一数量比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求曲
线上每个点的弹性都不相等。具体来说,由于每个点的斜率相等,而从左上方向右下方,随着价
格的下降,曲线上各点的P/Q的比值越来越小,因此,随着价格的下降,各点的弹性值也是递
减的。在图3-3中,CF为一直线型需求曲线,价格为P1时需求为Q1,价格为P2时需求为
Q2»我们考察R点的变化,即价格从P1降至P2时的需求价格弹性。根据公式
门△。尸
尸才=----X-
①dA产Q
因为=Q=QV△产=片舄,P=P\
所以,当=瑞、合嚼
(3-5)
GH.QJ_Q、F
Q―瓯一下
又因为△RGH与△RQ1F相似,有RQ1=P1所以
图3-3直线型需求曲线上的点弹性
_GHR_Q、FR_Q\R
aRGQ、RQ、Q\
所以,
同样,由于与相似,可得到
纥=空=竺(3-6)
从上述推导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直线型需求曲线上点弹性的如下结论:
当R位于CF中点上方(RF>RC)时,|Ed|>1;
当R位于CF中点(R=CF/2)时,|Ed|=1;
当R位于CF中点下方(RFvRC)时,|Ed|<1。
4.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支出(总收益)的关系
一种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家庭的总支出函数有密切的关系。设某家庭的需求函数为:
Qd=a-bP(3-7)
即:P=a/b-(1/b)Qd(3-8)
总支出函数TE为:
TE=PxQd(3-9)
以式(3-8)代人式(3-9),可知总支出函数TE为一抛物线,如图3-4(a)所示:
诙也一论
(3-10)
(a)总支出曲线
(b)需求曲线与需求价格弹性
从图3-4(b)中的需求曲线及其弹性可以看出,当|Ed|>1时,TE为Qd的增函数;当|Ed|=1
时,dTE/dQd=O,TE达到极大值,当|Ed|<1时,TE为Qd的减函数。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支出函数之间的上述关系告诉我们,可以从总支出的变动方向来确定弹
性的大小:若总支出与价格反向变动,说明价格上涨支出反而减少,则需求富有弹性,若总支出
与价格变动无关,说明无论价格上涨或下降总支出都不变,则需求为单位弹性;若总支出与价格
同向变动,说明价格上涨总支出也增加,则需求缺乏弹性。
5.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
需求的价格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而影响需求曲线形状的因素很多,因
此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也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儿种:
1.商品的种类。
必需品缺乏弹性,如柴、米、油、盐等,不会由于涨价而少买很多,也不会由于降价而多买
很多。而奢侈品富有弹性,如各种装饰品本属可有可无,如果降价可以多买,如果涨价可以少买。
2.商品的替代性。
很容易被其他产品所代替的产品富有弹性,如梨可由其他水果代替,当梨的价格上涨时,就
可以多买其他水果,梨的需求量自然减少很多。而不易被其他产品所代替的物品,则缺乏弹性,
尽管价格上涨,也只好购买。
3.商品占总支出的比例。
该商品在购买者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愈大,其弹性愈大;反之则愈小。因为,占总支出比
例较小的产品,如食盐、火柴等,其价格涨跌对每个家庭的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反之,则较大。
4.产品的耐用程度。
愈是耐用的产品,需求弹性愈小。例如,家具可以使用多年,即使价格卜降,也不会在短期
内重新购置。
5.时间的长短。
需求价格弹性,也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变化,需求弹性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来说,在
较长时间内,生活习惯可以改变,也会有新的替代品出现,因而富有弹性。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商品X的价格Px不变的条件下,另一商品y的价格Py的变动
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Qx的变动程度。Py的变动百分率与由此引起的Qx的变动百分率之比,
就是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3-11)
0犯Qx
例:Q.=/(心,玛)=25-28+马,尺=3,弓=5,求
解:将鸟=1代入%,得:
4=坦乂旦=————(3-12)
砂dPyQx25-2月+与
将Px=3,Py=5,代人式(3-12),得Exy=0.2l,即变动1%,变动0.21%.
一般不取绝对值,因为的符号反映商品之间的不同关系:
Exy>0,表示x,y为替代商品,如猪肉与鱼,钢笔与圆珠笔,各种水果等。
Exy<0,表示x、y为互补商品,如电与电饭煲,汽车与汽油,钢笔与墨水等。
Exy=O,表示x,y之间无替代、互补关系,或称为独立商品,如食盐与食糖。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卜,消费者收入水平M的变化所引起的对某种
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两者变化率之比率即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dQM
Em=-x—(3-13)
dMQ
Em一般也不取绝对值,其符号的大小反映了商品的不同性质:
Em>0.表示为正常商品,反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消费者收呈同方向变化,即当消费
者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若Em>1,表
示为奢侈品,说明M变动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大于M的变化幅度;0<Em<1,
表示为必需品,说明M变动所引起的时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幅度小于M的变化幅度。
Em<0,表示为劣等商品,反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与消费者收入呈反方向变化,即当消
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消费者收入减少时,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
随着收入的增加,对不同性质的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是各不相同的,可以将需求的收入弹性归
纳为四种情况(如图3-5所示)。
图3-5不同的商品需求与收入水平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消费者及其行为是其中最重要的经
济单位和行为之一。在许多场合,消费者并不是单个人,而是一个家庭。因此,无论个人或家庭,
只要是消费行为的主体,就是消费者。
消费是人们为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乂是
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因而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前面叙述了需求曲线,但并没有说明决
定商品需求的消费者行为。木章主要研究消费者及其行为,用基数效用理论的边际效用分析和序
数效用理论的无差异曲线分析推出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并说明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的影
响。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效用理论
微观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是借助效用理论来加以表述的,因此,消费者行为理论也被
称为效用理论。而根据对消费者行为做出的不同假设,效用理论乂可以分为基数效用理论与序数
效用理论。从形式上看,这是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但它们的实质并无太大的不同。
一、欲望与效用
消费者之所以要消费商品,是因为商品能够满足他的各种欲望。因此,欲望是研究消费的出
发点。欲望是指一个人想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心理感觉。通常欲望具有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两个
条件。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欲望得到满足之后,总会相继产生新的欲望。因此,人的欲望
是无限的,至少相对于满足欲望的手段来说如此。但对于特定的商品,人的欲望又是有限的。随
着个人对某种商品的拥有量的增加,对该商品的不足之感和求足之愿就会越来越弱。
人们的欲望借助于消费商品而得到满足。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而得到的满足感被称为效用。
显然,效用是消费者对所消费商品和劳务满足自身欲望能力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或评价。一种商
品或劳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取决于消费者对这种商品或劳务欲望的强度,以及这种商品
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的能力。同时,不同的人对同一商品和劳务的效用评价,和同一个人在不
同的时间和地点对同•商品和劳务的效用评价都是不同的。如有人喜欢抽烟喝酒,另一些人却讨
厌抽烟喝酒;一个人身体好时,感觉饭菜很可口,饭量也大,但在身体不好时,再好的饭菜也会
感觉没有胃口;羽绒服在寒冷的冬天效用很高,但在炎热的夏天就没有什么效用。此外,在讨论
一种商品的消费是否对消费者有效用时,经济学不考虑其价值判断问题。例如,吸毒是违法的,
但毒品对于吸毒者的效用也许很大。
既然效用表示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得到的满足感,那么如何来度量效用呢?回答这一问
题的理论是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这两种不同的效
用理论及它们对消费者行为的不同分析方法。
二、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理论认为,一种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是可以用基数(如1,2,3,4…)加以测量并
计总求和的。边际效用学派的三位创始人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都认为,效用是能够用具体
数字来衡量的。好比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重量可以用公斤作单位一样,消费者消费不同商品或
不同数量的同种商品获得的效用也可以有一个共同的计量单位。计算效用大小的单位被叫做效用
单位。如对某消费者而言,一个苹果的效用为4个效用单位,一个桔子的效用为2个效用单位,
则一个苹果和一个桔子的总效用是6个效用单位。
基数效用理论进一步认为,随着消费者所消费的商品或劳务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商品
或劳务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是逐渐减小的。基于这一假定,基数效用论提出了总效用、边际效用
的概念,并用边际效用分析法分析了消费者的行为,推导出了向右卜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不能用具体数值来表示出商品的效用有儿个单位,但可以比较不同商品
的效用孰大孰小或者有没有差别。这种比较,可以通过人们在对不同商品选择时显示出来的不同
偏好程度来反映。20世纪初(1906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其著作中采用序数效用理论。
该理论由希克斯加以进一步发展后,为20世纪的绝大部分经济学家所采纳。
消费者在市场购买多少种类和数量的商品是由消费者的行为决定的,但行为是受动机支配
的,决定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费者的偏好。与基数效用理论相反,序数效用理论认
为,一种产品对一个人的效用是无法测量的,因而不能用基数加以表示,但可以按照消费者的偏
好排出顺序,以序数(第一,第二,第三,……)表示商品效用的高低。也就是说,效用不是数量
概念,而是次序概念,对某个消费者而言,如果苹果与桔子相比,他更喜欢苹果,桔子与梨相比
他更喜欢桔子,则从效用角度,苹果第一,桔子第二,梨第三。
为说明消费者均衡的实现和推导出需求曲线,序数效用论采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三、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使消费者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效用):边际效用是指从一个
增量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的增量,或者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
程度(效用)。
1.总效用函数
按照基数效用论,消费者若只消费一种商品X,则总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TU=U(X)(4-1)
实际中,消费者往往同时消费多种商品。为便于分析,假定只消费X、丫两种商品,则总效
用函数为:
TU=f(X)+g(Y)(4-2)
或TU=U(X,Y)(4-3)
式(4-2)表示,消费X和丫两种商品的总效用是X、Y这两种商品各自的效用之和。这意味
着,X的效用与丫的效用彼此无关。式(4-3)则表示X、丫的效用会相互影响。如盐的效用,在单
独使用时可能很小,但加入菜中,效用就会变大。显然,式(4-3)比较符合实际,其一般形态为;
TU=AXaYp(4-4)
或丁1>4工+4丫一4"(4-5)
2.边际效用函数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每追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如果消费的是X商
品,以MU表示其边际效用,以AX表示对X商品的消费量的增量,则:
LTU
MU=(4-6)
~Tx
如果消费量可以无限分割,总效用函数为连续函数时,则可利用微分方程,求得总效用的精
确变化率-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其总效用TU对消费量X的一阶导数:
LTUdTU
MUxlim-----=-----卬⑸(4-7)
…AZdX
同理,如果总效用函数为多元函数,可以假定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不变,只考察其中一种商品
消费量的微小变动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动,即边际效用是总效用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的一阶偏导
数。设多元函数为式(4-3),贝II:
跖(4-8)
dx
向77V
MUY=(4—9)
dY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连续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随其消费量的增加而不
断减小,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商品和劳务的消费过程中,称之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具有以下特点:①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欲望的强弱成正比。②边际效用的
大小与消费数量的多少成反比。即消费数量越多,边际效用越小。③边际效用是特定时间内的效
用。由于欲望具有再生性、反复性,边际效用也具有时间性。④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格的主观
标准。即商品的需求价格,不取决于总效用,而是取决于边际效用。消费数量小,边际效用高,
需求价格就高;消费数量多,边际效用低,需求价格也低。
4.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表4-1给出了某消费者消费不同数量的可乐所获得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随着所消费的可乐
杯数的增加,总效用随之增加,但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当喝第一杯可乐时,边际效用最高,达
到4,对应的总效用也是4;喝第二杯的边际效用下降到3,相应的总效用等于两杯的边际效用
之和7;喝第三杯的边际效用继续下降到2,相应的总效用增加到9;到五杯时,边际效用已经
下降到0,相应的总效用也达到最大值。因此,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的原因在于每多喝一杯
可乐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换句话说,是边际效用递减导致了总效用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表4“商品数量与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关系
可乐(杯)总效用(TU)边际效用(MU)
00-
144
273
392
4101
5100
根据表4-1绘成图4-l(a)和(b),就可以更加直观地表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
(a)总效用曲线(b)边际效用曲线
图4-1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
从图44(a)和(b)中,可以知道;(1)总效用曲线以递减的速度递增,凹向横轴,一般具
有正的斜率;边际效用曲线以递减的速度递减,凸向横轴,具有负的斜率.即
dTUIdX>0,d2TUfdX2<0.(2)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处于递增状态;当边际效
用为。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处于递减状态.
5.货币的边际效用
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换取商品,是因为这种商品能够带给他一定的效用,由此
可知,消费者付出的代价,取决于这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愈大,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代价
愈高,反之则愈低。
消费者付出的代价,一般以货币表示。考虑到每次购买所用的货币数量不大,其边际效用变
化甚微,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固定不变。根据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假定,
我们可以从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曲线导出其需求曲线。
表4-2列出了可乐的消费量、边际效用、需求价格和货币的边际效用。由此表可见,消费者
的需求价格与其所得边际效用相当。
表4-2可乐的边际效用与需求价格
可乐(杯)Q边际效用MU需求价格P(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入
12045
21535
31025
4515
5005
设入为每元货币的边际效用,可得:
MU=Xp(4—10)
rMU
/L=------(4—11)
p
尸=也(4-12)
2
式(4-11)说明,每单位货币获得的边际效用为可乐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式(4-12)说明,
可乐的价格是可乐的边际效用与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根据Q与P之间的函数关系,便可绘出
消费者对可乐的需求曲线,如图4-2中的D。
图4-2可乐的边际效用曲线及其需求曲线
可以看出,和边际效用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动一样,需求量与价格也成反向变动。因此,如果
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需求曲线完全取决于边际效用曲线。就需求曲线的每一点来说,都表明消
费者的得失相当,MU=AP--这就是基数效用论者对需求定理的分析。
第五章生产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中,企业是指使用生产资源从事商品生产或提供劳务的经济单位。作为•
种盈利性组织,企业最主要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谓利润最大化,就是要在成本既定时使
产量最大:或在产量既定时使成本最小。具体来说,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必须就下
列问题作出决策:(1)企业应采取何种法定形式?(2)企业应采用何种技术,以及在何种程度和多大
范围内采用?(3)生产的场所应选择在何处?(4)生产要素应如何组合?(5)应该生产和向市场提供多
少产品数量?本章着重考察企业的生产函数,包括了短期中只有•种生产要素变动的生产函数及
其规律,和长期中两种生产要素都可变的生产函数及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确定。
第一节企业与生产
一、企业形式
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经济单位,既包括了生产各种有形商品的企业,也包括
了提供各种服务的企业。在自由企业制度的市场经济中,按照基本的法定形式,可以将企业划分
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有限公司三种类型。
1.独资企业
独资企业是指由个人出资和个人所有的企业。独资企业的一般特点是,个人拥有和控制
企业,个人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同时个人享有企业的利润和承担企业的亏损。独资企业
大多是小型企'业(如家庭农场、零售商店、私人诊所等),它的不利之处在于:(1)资金有限,融资
不易,发展缓慢;(2)独资企业对债务负有无限责任,即企业破产时,不仅企'也资金,甚至业主
的家庭或个人的私有财产都可以被债权人提出要求用作赔偿;(3)缺乏连续性,即随着业主的退
体和死亡,独资企'他也就可能跟着停止活动。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出资和共同经营的企业。在合伙企业中,每个
合伙人都提供一部分资金,并根据合伙人对企业的贡献(包括资金、经营能力等)分享企业利润。
合伙企业在商业、会计、法律等行业比较盛行,因为这种企业形式比较有利于每个合伙人在某些
特定的专业领域发挥各自的专长。但是,合伙企业也具有独资企业所面临的不利之处,尤其是在
合伙人之间产生不信任时,任何合伙人都可以轻易地宣布退出,从而结束合伙企业的经营。
3.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一般可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有关中国的有限责任
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该法律文件的第一章《总
则》中第三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司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出
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其全部
资产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
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虽然都是公司法人,具有许多共同特点,但它们也有一些
差别。其共同特点在于:(1)责任有限,所有投资者(股东)的责任仅限于所投入的资本;(2)公司
具有连续性,股份持有者的离去也不影响企业法人的存在,即公司是独立于股份持有者的法人:
(3)由投资者选出的董事会掌握公司的经营管理权,其他人无权行使公司管理权。它们的主要区
别在于:(1)在组成企业的成员数H上,有限责任公司规定是2人以匕50人以卜.,而股份有限
公司只规定2人以上,不规定企业成员数目的上限;(2)在所有权转让方面,有限责任公司中某
个(些)股份持有者须征得其他股份持有者的同意才能转让股份,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由持股
人自由转让。
在西方主耍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以上三种类型的企业组织都以不同形式存在着。通常,
从数量上一看,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它们的销售额所占的比重并不很高。相
反,有限公司数目不多,但规模较大,因而在社会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特别是股份有限
公司由于其具有责任有限、连续性和集资能力大等优点,已经成为一种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在我国,与市场经济对应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把企业建成有限公司的形式,包括了有限责任
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二、生产与生产要素
生产是把各种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通常,微观经济学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投入称为
生产要素,并把生产要素划分为资本、劳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劳动是指生产过程中一切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可以划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熟练劳
动和非熟练劳动。世界上任何财富的创造都离不开劳动,因此劳动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资本是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所有物品。包括了厂房、机器、设备、燃料•、原材料等有形资
本;也包括了商标、专利权等无形资本。因此,经济学中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不同于货币资金,
尽管它们是由货币资金转化而来的。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了与土地相关的一切自然资源,如土地上的动植物资源,
土地中的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开办和管理企业、组织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创新、承担风险
的才能,也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在这四种生产要素中,企业
家才能被认为是决定一个企、也成败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事实上,企业家才能是劳动的一种,只
不过是一种特别的劳动,所以将它作为单独的一种生产要素加以强调。
三、生产函数
把投入与产出联系起来的是一定的生产技术。对应于一个特定的生产技术,把投入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城市建设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管理会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绘图及BM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职业学院《足球理论与实践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吉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BIM技术原理及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贵州师范学院《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安徽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附答案
-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设计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邢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痛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韩国语入门教学资料
- 《大学生职业能力训练》
- 人民警察忠诚品质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健康生活促进
- 《英国饮食文化》课件
- 《SolidWorks建模实例教程》第4章 综合应用实例
- JCT2110-2012 室内空气离子浓度测试方法
- 视频号运营规则
- 文印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初三语文总复习全程计划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