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2024.1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1为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据此推知,该文化时期()蛋壳彩陶杯涡纹彩陶围足壶红陶圈足杯图1A.火被发现和使用B.以使用打制石器为主C.原始农业已出现D.唯以采集与狩猎为生2.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当博士淳于越以“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劝告秦始皇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时,丞相李斯以“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来反对,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并推行于全国。“推行于全国”的是()A.分封制度B.皇帝制度C.宰相制度D.郡县制度3.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王)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是故王者唯天之施,施其时而成之,法其命而循之诸人。”董仲舒如此强调的目的是()A.赋予君主统治的合法性B.确立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奉劝君主实行法家思想D.希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南史·文学传》中有言:“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这一记述说明南北朝时期()A.南方文化发展水平高于北方B.北人南迁促进南方文化发展C.政局混乱使得文化重心南移D.南北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5.史学家研究发现,西晋、南朝和隋代最高级官员出自大族所占比例的平均值接近74%,北魏、西魏和北周汉人高官出自大族的比例超过75%,到唐朝后期为62.3%。导致唐朝高官中大族比例下降的原因是()A.政权更迭频繁B.科举制的推行C.南方经济发展D.士族阶层衰落6.据史书记载,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共243年时间,唐朝与少数民族和亲就达23次之多(表1)。这一做法()表1突厥契丹奚吐谷浑吐蕃回纥宁远于阗南诏2

次4

次3

次3次2次6次1

次1

次1

次A.扩大了唐朝政权的统治疆域B.消除了地方分裂的隐患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D.解决了民族之间的纠纷7.淳化元年(990年)十二月,宋太宗诏令“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并且“遂著为定制,中外所上书疏亦如之”。这一“定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B.体现了民主设计C.提高了行政效率D.防止了政治腐败8.《元史·刑法志三》曰:“诸谋反事觉……行省不得擅行诛杀,结案待报。”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五月,元廷下令:“诸行省非奉旨毋擅调军。”这反映了元代()A.地方司法与军事决策权的独立B.厘清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分C.行省设置不利于中央政府统治D.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行省的控制9.图2是北宋画家崔白的《双喜图》(局部),画中喜鹊一动一静,极为传神。如果画家未对喜鹊进行深入的观察探究,是不可能将画中形象勾勒得如此生动传神。据此可知,该画()图2A.属现实主义画作B.体现了盛世景象C.受到理学的影响D.宗教气息较浓厚10.明朝郑和船队的随行人员费信,在回国后所著的《星槎胜览》中说:“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贡献臣服……夫王者无外,王德之体,以不治治之,王道之用若然,将见治化之效。”这说明郑和下西洋的意图是()A.扩大明朝对外影响力B.建立中外间友好关系C.解决明朝的财政困境D.发展明朝的海外贸易11.王夫之说:“夫古之天子,未尝任独断也。”他同时指出,人不可易天地,不可易父母,但是可以易不合格的君主。这表明,王夫之()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认清社会发展规律C.主张废除君主制度D.提出以民为本思想12.清雍正年间,具折奏事官员达1000人以上。皇帝每日批阅的奏折,少则几件,多则几十件,经常需要秉烛达旦。鉴于此,雍正帝()A.设转运使B.强化宰相制C.设立内阁D.借助军机处13.图3是1840—1855年英国的对华出口额变化情况(单位:英镑)。图中现象可用于说明()图3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B.英国独占了中国的整个市场C.传统小农经济在中国已经瓦解D.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14.咸丰帝以前,清朝军权由皇帝独揽。咸丰时,湘、淮军都成了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军队,并不绝对听命于中央,兵额实缺亦不遵制向兵部报告。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15.有学者认为,“自今之后……若复有觊觎王位、专窃政权之举,则固为我国民族之所决不能容者也”。据此可推知,该学者()A.揭露清朝的预备立宪B.肯定辛亥革命的功绩C.主张推翻清朝的统治D.强烈地反对列强侵华16.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由此可见,陈独秀()A.对中国传统文化以猛烈抨击B.认清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前途C.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振兴结合D.呼吁青年为民族解放而努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从公元前475年起,中国历史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中原各国正沿着封建化大道突飞猛进。然而,在这种时代大潮面前,和中原各国相比,战国初期的秦国犹如一辆破旧的牛车,载着奴隶制沉重的包袱,举步维艰,蹒跚而行。后来通过商鞅变法,最终奠定了封建新制度的始基,秦国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出现在各诸侯国面前。但也就在这片凯歌声中,这位领导改革的英雄悲壮地走上了刑场,成为前程似锦的封建制度的英勇的殉道者。一个民族如不兴利除弊,就没有发展前途。中国历史上没有绝对保守不变的时代,只不过改革有大有小、变法有对有错而已。——摘编自孟祥才主编《历史风云在改革中激荡》(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奠定了封建新制度的始基”的表现。(6分)(2)根据材料,选取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任一改革(商鞅变法除外),就“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结论明确)(1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清朝封建统治者看到西方列强的入侵虽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但也不想把它的统治推翻,相反可以利用、依靠西方列强的力量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巩固自己的统治。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时,加给载垣、端华、肃顺等人的罪名,就是“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但是,地主阶级的开明派却坚决主张抵抗西方侵略。从西方列强侵入中国、清朝统治者逐步变为他们的统治工具之日起,中国人民就一面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一面反抗清朝的封建统治,开始了两方面的英勇斗争。——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这一主题是近代中国人的神圣历史使命。是否有利于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即是促进、推动还是阻碍、延误民族独立与现代化问题的解决,是我们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点,也是评判社会各阶级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根本标准。——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面对列强侵略时清政府与地主阶级开明派态度的差异,并列举地主阶级开明派采取的主要举措。(8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的“神圣历史使命”,并以近代前期的具体史实说明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为这一“使命”作出的贡献。(8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自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扩筑姑苏城以来(特别是自唐代以来),苏州城墙长度变化不大。但如果把城厢附郭包括在内,情况则大不一样。据樊树志统计,苏州郊区市镇从正德时14个增至乾隆时的26个。康熙时人所见,“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水流,列肆招牌,灿若云锦,语其繁华,都门不逮”。明代后期苏州的织机总数可能在1500部,清代中期则增至12000部以上。徽州纸商在江南较活跃,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苏州修建徽郡会馆时,皮纸帮是参与发起的三大帮之一。康熙时,据说苏州一地戏班就多达千计。乾隆中后期,苏州集中了70多个戏班,来自全国10多个省。明清时期的江南,如苏州等地谱写了灿烂的江南文化。——摘编自李伯重、周生春等《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960—1850)》材料二自1896年到1919年,列强各国在苏州设立了工商、交通、保险等企业33家。苏州城乡,洋货充斥。仅据1919年统计,各国通过苏州海关输入的舶来品达数百种,从棉纱、火油、卷烟、火柴到仁丹、味精、缝衣针等滚滚而来。火油、卷烟等商品,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以棉纱为例,1898年至1903年,仅日纱就占了中国市场的50%以上,国产纱受到排挤,苏纶纱厂在此期间亏损白银31万两。尚在襁褓中的民族工业奄奄一息,濒于夭折。——摘编自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中共苏州地方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苏州文化繁荣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6—1919年舶来品能基本垄断苏州市场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其对苏州经济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ABBCADC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ADDBB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1)表现: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或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或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6分,言之成理即可)(2)示例一: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北魏是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孝文帝时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缓解了民族矛盾,顺应了当时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推动了北魏的社会转型,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之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结论:改革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王安石变法。认识: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范围广,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如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调整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使国家军事力量有所增强。所以,王安石变法缓解了北宋的财政危机和军事劣势,改善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结论:改革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对政权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作阅卷参考,若考生选择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推恩令”、唐中期赋税制度变革即两税法的实施等展开说明,亦可酌情给分)18.(1)差异:清政府是抵抗、利用、妥协;地主阶级开明派坚决主张抵抗西方侵略,同时向西方学习。主要举措:抵御外侵—林则徐禁烟运动;爱国官兵反侵略等。向西方学习—译书著书(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徐继畲《瀛寰志略》);洋务运动;支持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等。(8分,言之成理即可)(2)“使命”:开展反侵略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为实现现代化开辟道路。贡献: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掀起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资产阶级,开展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8分,言之成理即可)19.(1)原因:经济:苏州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