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76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76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76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76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7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目录TOC\o"1-2"\h\u11781浅析奶牛乳房炎的诊断与防治 1206551引言 2199492奶牛乳房炎的分类 330592.1浆液性乳房炎 3164662.2卡他性乳腺炎 3268382.3化脓性乳房炎 3111562.4纤维蛋白性乳房炎 3181523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体 4166253.1乳酸乳球菌 4191243.2无乳链球菌 4291883.3牛支原体 5270684奶牛乳房炎的诊断 5182544.1病原微生物检查 5305564.2乳汁体细胞检测 620684.3乳汁pH检查 6168254.4乳汁导电性检查 697445奶牛乳房炎的治疗 718305.1中草药治疗 7132575.2抗生素药物治疗 739995.3生物治疗方法 788486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策 8213326.1合理的饲养管理 8116316.2注意加强日常观察 877716.3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 9165286.4规范挤奶方式 9253336.5及时淘汰病牛 9268566.6加强饲养管理与定期免疫消毒 10141027总结 1030250参考文献 11摘要:乳房炎又称乳痈,奶肿等,是造成奶牛生产经营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四大疾病之一。奶牛乳房炎是奶牛乳腺组织发生的一种炎症,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于是无法做到彻底预防。目前我国学者主要是针对奶牛乳房炎致病因进行研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检测。本文首先对奶牛乳房炎进行分类,由于奶牛乳房炎致病因众多,汇总和解析了有关的文献,归纳国外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体研究新概况,同时也对奶牛乳房炎相关的各种诊断新技术等进行总结阐述。关键词:奶牛;乳房炎;病原体1引言奶牛乳房炎作为一种主要传染疾病,严重危害奶牛养殖业,发病率在30%左右。就奶牛养殖行业而言,乳房炎引起奶牛淘汰率为10.1%,并且乳房炎也是引起牛死亡最常见原因之一。另外,当隐性乳房炎受到感染后,造成奶牛产奶量下降,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乳房炎致病菌多是人畜共患,还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据研究报告,临床型奶牛乳房炎发病率约为20%-40%;美国和日本阳性率为50%;法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20%;在瑞典,奶牛中,临床型乳炎约占11.1%左右;芬兰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10.9%:丹麦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21%19。所以能够看出乳房炎在全球奶牛行业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养殖发展相对较晚,现阶段一些农场仍为散户喂养,而一些集约型农场发展也相对落后,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而这些地区养殖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可达到46.4%.85.7%甚至更高。调查研究发现,北京地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2.1%;在调查成都、兰州、济南、郑州、南昌、哈尔滨六个城市时统计,感染乳房炎的奶牛数量占据总数的84.29%:潘虎等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中南、西南地区的22个城市进行了临床型及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调查和病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的平均发病率为33.41%,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率为73.91%;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地区的规模化养殖场中调查发现,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15.86%,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率为55.75%。郭俊梅的调查发现青海省海北州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为4.29%,隐性乳房炎发病率为13.41%。由此可见,我国奶牛乳房炎的控制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有些地区由于技术水平和养殖水平有所提高。调查研究显示,全世界约有2.2亿多头奶牛,患有乳房炎的数量就约占30%,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可高达350亿美元。美国奶牛业曾报道,每年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伤可达20亿美元。国内每年因奶牛乳房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会高达百亿。所以,奶牛乳房炎的防控仍是今后广大兽医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国家经济的重要环节。2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奶牛乳房炎的感染可以通过牛乳房的情况进行判断,奶牛患乳腺炎有2种类型,一是临床乳腺炎,二是隐性乳房炎。临床上乳房炎可因病情情况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病较轻者,奶牛乳房区域红肿,乳汁稀薄,颜色变灰白,有苦味或咸味,并且开始取出的牛奶呈现浑浊状,产奶量减少并且有轻微的疼痛。感染情况较重的奶牛产生乳房肿胀的情况,在进行触摸诊断时会感觉僵硬有肿块,同时也能够感觉到奶牛乳房区域温度较高,并且奶牛会出现疼痛反应,产生拒绝挤奶的行为。通过对乳汁进行观察,会发现乳汁稀薄甚至会出现血丝与凝块,产奶量显著下降,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奶牛乳房炎按炎性可分为以下几种:2.1浆液性乳房炎奶牛患浆液性乳房炎时,奶牛将会明显减少了产奶量,并且乳房充血,产出牛奶浓度降低。乳房部呈现片状、红色、肿胀、乳房变热痛等情况,同时乳腺会产生明显肿胀,乳房下面有浆液和白细胞分泌物。2.2卡他性乳腺炎当奶牛患有卡他性乳腺炎时,牛奶中含有絮状物。乳房上皮细胞在脱落时,可伴有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当发生卡他性乳腺炎的时候,感染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全身症状。同时在患有纤维性乳腺炎的奶牛的情况下,奶牛乳房区域除了出现红色,肿胀,痛的症状之外,也可发生产奶量低、乳区周围淋巴结肿大、静脉血管增粗、体温升高。2.3化脓性乳房炎奶牛出现化脓性乳房炎病例后,乳区会发生明显的萎缩,并且周围用手触碰会感觉到乳汁稀薄,同时乳房还会出现疼痛反应,乳房内有脓肿。感染情况严重时将会产生伤口,通常会伴随着体温上升,并发生全身症状,当母牛患有出血性乳腺炎时,病奶数量将锐减。奶牛乳头变硬、乳区扩大、乳汁稀疏或拒不挤乳、体温剧烈升高至40°C以上,母牛没有食欲和抑郁。2.4纤维蛋白性乳房炎当母牛患有纤维性乳腺炎时,奶牛会产生一些急性乳腺炎的症状。纤维性蛋白会渗透进乳房附近的组织中,也有可能会出现沉淀于乳房内部的情况,造成乳腺坏死或化脓性液化。乳房呈现肿胀,疼痛,淋巴结肿大等情况,病情跟卡他性乳房炎相似,体温将会升高,并且食欲也会降低。隐性乳腺炎在临床上无显著的表现。隐性乳腺炎也称为慢性乳腺炎,无法用肉眼确认变化,牛奶产量显著下降,乳房组织纤维化,乳房萎缩,停止产奶。3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体3.1乳酸乳球菌目前国内外学者都没有找到有关乳房链球菌的致病性因素,所以没有办法进行相关疫苗的研究工作,不过乳酸乳球菌里面所含有的果糖-磷酸二氢醛缩酶与延伸因子Ts(EFTs)能作为抵抗牛乳房链球菌乳房炎疫苗的强抗原性候选者。通过对乳酸乳球菌中的细胞质与细胞壁中进行检测,发现其蛋白质中所含有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与FBA和EFTs禅悦了乳酸乳球菌的致病因素。通过对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菌株筛选出的LL11和SL153的无细胞清液进行观察,发现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对病原菌进行消灭,同时这两种无细胞清液能够生产出I级抑菌素—乳链菌肽A,这种杀菌活动不会伤害到奶牛的上皮组织。不过在实验中用于培养的活菌株SL153在处理肌上皮细胞时,却可以造成细胞中TNF-α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不过对IL-8的表达不造成影响,在实验中对TNF-α的释放进行合理安排,能够降低IMI出现的异常症状,由于其抗菌活性和对MEC溶酶体活性的刺激,使用乳酸乳球菌的特定菌株,如SL153和LL11可用于开发乳房内防控乳房炎的替代疗法。在对乳酸乳球的实验中建立验诱导建立的乳房链球菌IMI模型,进行蛋白质组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奶牛患乳房炎前期状态与消退期状态,分析感染早期与感染晚期间所具有的相似性。明确了感染前和消退期、感染早期和晚期之间有相似性。3.2无乳链球菌通过将感染无乳链球菌的奶牛与未受感染的奶牛进行比较,受感染奶牛体内的感染乳区的牛奶体细胞数(SCC)含量较高,并且嗜中性粒细胞数量也很高,但巨噬细胞数量却有所减少。奶牛在受到感染之后,牛奶里面所含有的嗜中性粒细胞引起CD11b的高表达,感染乳区中嗜中性粒细胞的凋亡率有下降趋势,牛奶T细胞(CD3+)及其亚型CD3+CD8+CD4-细胞的百分比较高,国外学者所进行的研究中就显示出对无乳链球菌IMI的新思想,里面包含有淋巴细胞谱和抑制牛奶嗜中性粒细胞凋亡的趋势。对巴西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场中的分离菌进行筛选,最终得到的致病基因bac、bca、bibA、cfb、hylB、fbsA、fbsB、PI-1、PI-2a和PI-2b,这些致病基因能够做到对奶牛细胞进行黏附、侵袭、或者进行免疫逃避的行为,当奶牛正处于发病期时,上述致病基因中的PI-2b、fbsB、cfb和hylB造成的行为影响最大。3.3牛支原体牛罹患乳房炎、肺炎以及中耳炎等炎症最主要的致病原为牛支原体,当奶牛处于感染期时,身体中的嗜中性粒细胞无法对感染区域的牛支原体进行消灭。并且嗜中性粒细胞死亡后所形成的外杀菌网络(NETs)就是奶牛自身的免疫机制,当奶牛受到牛支原体的感染时,奶牛体内的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并不会增加。这也就代表着牛支原体无法因其嗜中性粒细胞的反应,同时牛支原体里面所包含的核酸酶又能够起到消除NETs的杀伤活性的作用。4奶牛乳房炎的诊断4.1病原微生物检查导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体非常多,其中涵盖有细菌、真菌、病毒等,不过根据多年来的研究表明,常见能够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共有27种,这里面就包括有2种霉形菌,12种细菌另外13种病原体分别由真菌与病毒组成。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是奶牛乳房炎病原鉴定的主要途径,经过在实验室中开展的培养试验可以粪便所患病原体种类,也能够观察到细菌的数量。而具体检测办法就是从无菌环境中提取到的鲜奶取样至培养基里面,通过进行细菌培养、革兰氏染色与牛奶涂片、镜检的这些方式反复提纯出病原微生物。将细菌进行有效分离之后,就可以对纯化过的细菌进行细菌鉴定。另外也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培养基能够有效提高病原体分离的效率。4.2乳汁体细胞检测由于奶牛乳腺在受到感染之后,细菌所产生的大量代谢物将会导致体内伸长大量的多核白细胞,这些细胞对奶牛上皮细胞造成了伤害,并最终使得上皮细胞同样进入乳汁,从而使得乳汁内体细胞数目增加。正是因为有这种现象,是否患有隐性奶牛乳房炎可以通过观察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来判断。间接体细胞计数法:此法在国际上用的较多,原理是牛奶中的体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如氢氧化钠、烷基芳香磺酸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乳汁中体细胞被破坏,DNA释放使乳汁沉淀或产生凝胶,根据产生沉淀和凝胶判断严重程度,体细胞数越多产生的沉淀和凝胶也就越多。此法简单方便适用范围比较广,但是体细胞的相对数量需要靠检测人员的经验,可能会出现误判,有时会出现假阳性。体细胞计数法现在常用的是CMT法,用氢氧化钠15克,烷基磺酸钠40克、嗅甲酚紫0.1克、蒸馏水1000克,混匀,取被检乳汁2毫升,通过颜色判断pH值,通过混合物凝集状况判断乳汁中的体细胞数。4.3乳汁pH检查通过pH检查法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检查是最常见的办法,泌乳奶牛乳汁的pH值在6.2~6.6之间为正常,当奶牛患有乳房炎时,其碱值会根据炎症的不断加剧而随之提高。这种检查方法的原理就是乳汁中的pH值与体细胞和炎性细胞数量存在正向相关性,并且当炎症的不断加剧,血管具有的渗透性也在不断加强,这都会导致乳液所具有的pH含量在不断增加。正是基于此,能够使用检测pH值的办法来判断奶牛乳房炎。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普遍使用pH值检测法来对奶牛乳房炎进行检测,我国也在加强pH值检测法的普及,国内研究人员所研制出的pH检测试纸已经在许多牧场中进行了推广。另外有使用BPB滤纸检测的方法,这种检测方式是使用BPB滤纸分离乳汁中乳清。试验结果表明:全乳BPB诊断方法准确可靠,灵敏性好。4.4乳汁导电性检查奶牛的乳腺一旦出现炎症后,其乳腺上皮细胞原本拥有的乳糖功能将会下降,并且会造成血-乳两者之间屏障的渗透性功能发生变化,最终结果为血液成分会渗入乳汁中。血液的混入造成乳汁中Na+和Ca2+增多,使得使乳汁导电性率值提高,而乳汁导电性的检查正是运用这一点来做的。通过乳汁导电性检查对奶牛乳房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患有奶牛乳房炎的乳汁导电率全部都要高于正常值,不过这一现象在不同的奶牛场之间乳汁导电率正常值相差较大。所以此种检查方法的核心是要确定乳汁导电率的正常值。我国学者郝庆铭在1983年研制出使用乳汁导电率原理的奶牛乳房炎诊断仪,并把该诊断仪称为SX-IE型诊断仪。在后续的研究中,又研制出ZRD型乳牛乳腺炎检测仪。这种新型检测仪体积较小,方便养殖场进行检查工作,为我国养殖产业做出了不小的贡献。5奶牛乳房炎的治疗5.1中草药治疗用中药治疗,费用低,副作用少、易于实现等特点。对于奶牛乳房炎的治疗通常选择消炎清热的方法、活血化瘀之药,常用药有:甘草,连翘、红花和大青叶等等。另外中草药还有提高奶牛自身免疫力,其中,高庆国挑选了500头乳房炎奶牛,用中药乳炎消油剂治疗临床,治愈率在95%以上,周绪正在用中药乳源康注射液对奶牛急性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仅用1~2剂,治愈率则为100%。但用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缺乏高科技含量剂型等,且作用机理尚不够明确,目前尚缺少某些权威性应用数据,对于中草药的开发和发展仍需很长的时间。5.2抗生素药物治疗抗生素也是治疗奶牛乳房炎症的一种更常见的方法。例如,张某在临床选取了80头乳腺炎奶牛,给它们注射了磷酸地塞米松钠+青霉素和链霉素。经3个疗程治疗,治愈率100%。双仁素静脉四环素治疗奶牛乳房炎,治愈率92%。但抗生素类药物应用时间较长,奶牛的身体会出现抗药性,造成菌群失调,严重时也可使牛产生有毒物质,增加患其他疾病的危险,而抗生素药物在牛身上的残留量较大,对人类健康有一定影响,所以,抗生素在奶牛乳房炎中使用越来越少,其应用效果亦日趋下降。5.3生物治疗方法研究证明水蛭素有止痛,抗凝和抗水肿等作用、激活免疫系统等作用,经试验验证,用水蛭素治疗15例隐性乳腺炎,治愈率100%。然而,生物疗法很昂贵,关于其实际用途的信息很少,农民通常很少使用它们来治疗奶牛的乳房炎症。对于奶牛乳腺炎,还有细胞因子治疗、溶菌酶治疗、杆菌素治疗和冷敷、热敷、红外、紫外线、激光治疗等治疗方法。然而,有些方法尚未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其作用也没有被准确证实,所以,也有必要将上述方法进行具体的运用,以决定治疗效果。6奶牛乳房炎的防治对策6.1合理的饲养管理在进行奶牛饲养管理的过程中,确保饲养管理科学合理,能较好保持奶牛正常生理功能,增强奶牛的综合素质和抗病免疫能力。在养殖中,饲料选择起着关键作用,根据有关研究显示,奶牛摄取VA、当亚硒酸钠-VE等达目标时,奶牛本身抵抗力会大大增加,从而有效减少乳房炎。同时为避免因应激因素导致奶牛乳房炎发生,在饲养管理中,同时还要确保饲料搭配科学合理,如牛产后或干奶期,应事先分析奶牛生长状况,清楚奶牛应补充哪些维生素,再规定一个饲料搭配表,在养殖过程中,不可以随意更换饲料配比,还要给予奶牛过渡期,适应期,一一换饲料,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另外,奶牛分娩后2~3d,一天挤的奶量不能太多,以3~4次较为适宜,切忌因经常挤奶,引起奶牛乳房感染细菌,并发生乳房炎。奶牛临产前2周,然后需要适当降低青饲料饲喂量,控制食盐给药数量,其作用在于预防乳房水肿症状,从而诱发乳房炎。除以上措施之外,也可酌情安排奶牛使用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药品,达到减少乳房炎出现几率的目的。6.2注意加强日常观察在奶牛养殖期间,挤奶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而为了预防奶牛乳房炎发生,在挤奶工作开展之前,笔者认为负责挤奶的工作人员可以先对奶牛乳房进行仔细观察,看看奶牛乳房是否有红肿迹象,如果存在有红肿现象,则可以先将最初的3把牛奶寄到一个小杯子里面,观察杯子中的牛奶是否出现了絮状沉淀,如果有则说明奶牛可能已经患上乳房炎,针对潜在乳房炎患牛,仅仅通过外表观察还是难以真正确诊的,还需要联系专业兽医进行临床确诊,一旦确诊,必须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治疗。6.3做好环境卫生清理工作牛舍内卫生环境差也是造成奶牛乳房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应从饲养管理出发,搞好奶牛乳房炎的防治,还要做好环境卫生。日常饲养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切实可行的卫生清理制度,确保牛舍和奶牛频繁活动的场所清洁卫生,定期更换牛舍垫草,减少奶牛在牛舍中的养殖密度,注意加强牛舍温度和湿度控制,如牛舍环境脏,乱,差,潮湿,空气不流通,那就有可能孳生很多病菌了,如此等等,奶牛发生乳房炎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在平时的饲养中,还要对牛舍中病菌进行防治,定期用专业药物进行杀菌消毒。6.4规范挤奶方式在挤奶过程中,若挤奶工操作不规范,不恰当的方法还可导致奶牛发生乳房炎。所以在对奶牛进行挤奶的过程中,操作流程也需要进行规范,第一,对挤奶工进行培训,确保全体挤奶工精通挤奶方法。二是在挤奶前要清洁拟题,使用温水清洗乳房,保证无菌操作,最好避免直接用手触碰奶牛乳房,而是应用机械挤奶,挤奶前后必须要对即将要用到的各种机械和工具消毒处理,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在挤奶结束后,使用碘伏等具有消毒作用的药物,对乳头进行清洗,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也是日常养殖的需要,还应加强乳房炎监控,定期测试奶牛乳房,对疑似病例非常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6.5及时淘汰病牛定期对奶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发现病牛后,需要对病牛进行隔离,给予必要处理,对于久已复发的奶牛,予以淘汰,避免它长期将病原体排出体外,对牛群健康奶牛造成危害。每天给牛刷洗身体,能使牛体保持清洁,同时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强奶牛抗病能力。所以牛体可以一天刷一次,一天刷2~3遍,每遍刷3~6分钟。谷仓及运动场地按期消毒,以保持谷仓干燥整洁。并且遵照防疫规定及时接种各种疫苗,以免患病,确保牛体健康和产奶量不受影响。对于奶牛乳房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尽管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不过,漏网之鱼还是会出现,而当病牛被检出时,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药物的选用,主要使用抗生素,药性缓和中药居多,对经常发生乳房炎的患者,对无效奶牛进行处理,然后及时淘汰,为杜绝传染源,减少有关疾病继续蔓延,减少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6.6加强饲养管理与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