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与管理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322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3315331.1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与作用 310621.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 3121921.3城市公共交通的类型与特点 43061第二章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 412392.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 4127982.2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5242782.3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521302.4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划 521761第三章公共交通车辆管理 5184293.1车辆选型与更新 516943.1.1选型原则 5235313.1.2选型依据 6247393.1.3更新策略 6235663.2车辆维护与保养 6181183.2.1维护保养制度 6170613.2.2维护保养内容 6251213.2.3维护保养周期 6135273.3车辆运行安全 7107313.3.1安全管理措施 7166333.3.2安全检查内容 779643.4车辆能源管理 7184933.4.1能源消耗分析 7148283.4.2节能措施 713978第四章公共交通线路管理 7165264.1线路规划与调整 88104.1.1线路规划原则 8144944.1.2线路规划流程 811124.1.3线路调整 8289504.2线路运营效率分析 8160134.2.1运营效率指标 8206744.2.2运营效率分析方法 9187564.3线路客流管理 9137124.3.1客流调查与分析 914434.3.2客流管理措施 9213004.4线路优化策略 9315094.4.1基于需求的线路优化 9132894.4.2基于效率的线路优化 944704.4.3基于安全的线路优化 921605第五章公共交通场站管理 10240105.1场站设计与建设 10236015.1.1地理位置选择 1075875.1.2场站规模与功能分区 10158825.1.3设施配置 1078255.2场站运营管理 10102265.2.1运营计划制定 10313275.2.2车辆调度与维护 10105185.2.3乘客服务 1156085.3场站安全管理 11255375.3.1安全管理制度 11327005.3.2安全设施配置 1150945.3.3应急预案制定 11299545.4场站设施维护 11140985.4.1维护计划制定 11179615.4.2维护实施 11186205.4.3维护记录与反馈 1125196第六章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11241456.1运营组织与调度 11184886.1.1运营组织 1121596.1.2运营调度 12189286.2运营服务质量管理 12192466.2.1服务质量标准 12209016.2.2服务质量提升措施 12198096.3运营成本控制 13255306.3.1成本构成 1379926.3.2成本控制措施 13244676.4运营效益评价 13150246.4.1评价指标 13140096.4.2评价方法 1313485第七章公共交通票价管理 14220407.1票价制定原则 1429937.1.1合理性原则 1467287.1.2公平性原则 14106407.1.3灵活性原则 14120287.2票价调整策略 1460427.2.1定期评估 14315027.2.2阶梯式调整 1484457.2.3区域差异 1414707.3票价优惠政策 14157427.3.1学生优惠 14264027.3.2老年人优惠 15119627.3.3残疾人优惠 1594327.4票务管理 15195837.4.1票务系统建设 1595877.4.2票务人员培训 1584627.4.3票务监管 15307887.4.4乘客满意度调查 1515423第八章公共交通信息管理 15236568.1信息采集与处理 1573828.2信息发布与传递 1623678.3信息技术应用 16188398.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163011第九章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 16163419.1公共交通政策概述 16264459.2公共交通法规体系 17193409.3公共交通执法监管 17240119.4公共交通政策评估 1815692第十章公共交通创新发展 18882910.1新技术发展与应用 182163010.2公共交通智能化 18503410.3公共交通绿色出行 191044210.4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 19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1.1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与作用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范围内,为满足市民出行需求,采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按照固定线路、时间表和收费标准,为公众提供运输服务的一种交通方式。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效、便捷、经济、环保等特点。其主要作用如下:(1)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城市公共交通为市民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满足其日常通勤、购物、休闲等出行需求。(2)缓解交通拥堵:城市公共交通能有效减少私家车上路,降低道路拥堵程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布局优化,推动经济发展。(4)节能减排:城市公共交通采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1.2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以马车和有轨电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逐渐向多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下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20世纪初):以马车、人力车和有轨电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城市公共交通规模较小,服务范围有限。(2)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市公共交通逐渐向公共汽车、无轨电车等方向发展,服务范围逐步扩大。(3)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城市公共交通进入快速发展期,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新型交通方式相继出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1.3城市公共交通的类型与特点城市公共交通类型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是城市公共交通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具有线路固定、站点密集、票价低廉等特点。(2)地铁:地铁是一种地下轨道交通方式,具有运行速度快、准时率高、载客量大等特点。(3)轻轨:轻轨是一种介于地铁和公共汽车之间的交通工具,具有运行速度较快、载客量较大等特点。(4)有轨电车:有轨电车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的轨道交通方式,具有环保、舒适等特点。(5)快速公交:快速公交是一种以公共汽车为基础,采用专用车道、信号优先等手段,提高运行速度和效率的交通方式。(6)出租车:出租车是一种灵活、便捷的出行方式,满足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共交通具有各自的特点,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出行选择。第二章公共交通规划与设计2.1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为出发点,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安全、舒适和高效。(2)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适应城市空间布局和交通需求。(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4)科学合理布局公共交通设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5)注重环境保护,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2.2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覆盖城市主要客流走廊,满足居民出行需求。(2)合理布局线路,提高线网密度和覆盖面。(3)优化线路走向,减少线路重复系数。(4)保证线路之间的换乘便捷,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5)考虑未来发展,预留线网拓展空间。2.3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公共交通场站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公共交通车辆停放、维修、加油等基本需求。(2)合理布局场站,便于线路调度和管理。(3)考虑周边环境,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4)提高场站利用率,降低场站建设成本。(5)与城市其他交通设施相结合,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2.4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划公共交通运营时间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客流需求,合理确定线路运营时间。(2)高峰时段增加班次,满足高峰客流需求。(3)低峰时段适当调整班次,提高公共交通资源利用率。(4)保证运营时间与城市居民作息时间相匹配。(5)定期评估运营效果,及时调整运营时间。第三章公共交通车辆管理3.1车辆选型与更新3.1.1选型原则公共交通车辆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需求,适应城市交通发展需求。(2)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具备良好的环保功能、经济功能和舒适性。(3)具备较高的安全功能,保证乘客和行车安全。(4)考虑车辆维护保养成本,降低运营成本。3.1.2选型依据车辆选型依据主要包括:(1)城市公共交通线网规划。(2)车辆技术参数,如载客量、动力功能、排放标准等。(3)车辆制造商的信誉、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4)市场调研,了解其他城市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营情况。3.1.3更新策略公共交通车辆更新策略如下:(1)根据车辆使用年限、技术状况和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更新计划。(2)优先更新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率的车辆。(3)积极引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3.2车辆维护与保养3.2.1维护保养制度公共交通企业应建立健全车辆维护保养制度,保证车辆始终保持良好状态。(1)定期检查车辆,发觉问题及时处理。(2)对车辆进行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和三级维护。(3)制定车辆维修保养计划,保证维修保养质量。3.2.2维护保养内容车辆维护保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车辆外观检查,如车身、玻璃、灯光等。(2)车辆功能检查,如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3)车辆电气系统检查,如电路、空调、音响等。(4)车辆底盘检查,如悬挂系统、轮胎等。3.2.3维护保养周期车辆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车辆类型、使用年限和运行环境等因素制定。一般情况下,车辆一级维护周期为3个月,二级维护周期为6个月,三级维护周期为1年。3.3车辆运行安全3.3.1安全管理措施公共交通企业应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1)加强车辆安全功能检测,保证车辆符合国家标准。(2)建立完善的驾驶员培训制度,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3)加强车辆运行监控,及时发觉和排除安全隐患。(4)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3.2安全检查内容车辆运行安全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车辆技术状况,如发动机、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2)车辆安全设施,如灭火器、安全锤、急救箱等。(3)驾驶员资质,如驾驶证、从业资格证等。(4)车辆运行记录,如行驶证、道路运输证等。3.4车辆能源管理3.4.1能源消耗分析公共交通企业应对车辆能源消耗进行分析,找出能源浪费原因,制定节能措施。(1)统计分析车辆能源消耗数据。(2)分析能源消耗与车辆类型、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关系。(3)制定针对性的节能措施。3.4.2节能措施公共交通企业应采取以下节能措施:(1)优化车辆运行路线,减少空驶里程。(2)提高驾驶员节能意识,合理控制车速。(3)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降低能源消耗。(4)加强车辆维护保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四章公共交通线路管理4.1线路规划与调整4.1.1线路规划原则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乘客需求: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求,合理布局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城市地理、人口、经济发展等因素,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资源,提高线路运营效率。(3)保证安全:线路规划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保证线路运营过程中乘客和车辆的安全。(4)环保节能:线路规划应注重环保和节能,降低能耗,减少污染。4.1.2线路规划流程(1)调查分析:收集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数据,分析乘客出行需求,确定线路规划目标。(2)线路设计: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设计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线路长度等。(3)评估论证:对线路设计进行评估,包括线路运营效率、安全性、环保性等。(4)审批发布:将线路规划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发布实施。4.1.3线路调整(1)适时调整:根据线路运营情况,适时调整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等,提高线路运营效率。(2)应急调整:遇到特殊情况,如自然灾害、交通等,及时调整线路,保证公共交通服务正常运行。4.2线路运营效率分析4.2.1运营效率指标(1)客流量:分析线路客流量的变化趋势,了解线路运营情况。(2)载客率:计算线路载客率,评估线路运营效率。(3)乘客满意度:通过调查了解乘客对线路运营的满意度。(4)运营成本:分析线路运营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能源等。4.2.2运营效率分析方法(1)统计分析:收集线路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和问题。(2)比较分析:对比不同线路的运营效率,找出差距和原因。(3)模型分析:建立线路运营模型,预测未来运营情况,为线路调整提供依据。4.3线路客流管理4.3.1客流调查与分析(1)收集客流数据: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客流数据。(2)分析客流规律:分析客流量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为线路调整提供依据。(3)预测客流变化:预测未来客流量的变化趋势,为线路规划提供参考。4.3.2客流管理措施(1)线路优化:根据客流分析结果,优化线路走向、站点设置等。(2)调整班次:根据客流高峰期和低谷期,合理调整线路班次。(3)优化运营时间:根据客流需求,调整线路运营时间。4.4线路优化策略4.4.1基于需求的线路优化(1)调整线路走向:根据乘客出行需求,调整线路走向,提高线路覆盖范围。(2)增设站点:在客流密集区域增设站点,提高线路服务能力。(3)缩短站距:合理缩短站距,提高线路运行速度。4.4.2基于效率的线路优化(1)合并线路:合并运营效率相近的线路,提高线路运营效率。(2)调整线路长度:合理调整线路长度,提高线路运营效率。(3)优化车型配置:根据线路需求,合理配置车型,提高运营效率。4.4.3基于安全的线路优化(1)增加安全设施:在线路沿线增设安全设施,提高线路安全性。(2)加强车辆维护:加强车辆维护保养,保证线路运营安全。(3)提高驾驶员素质: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第五章公共交通场站管理5.1场站设计与建设场站设计与建设是公共交通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与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在设计阶段,需充分考虑场站的地理位置、规模、功能分区等因素,保证场站的便捷性、安全性和舒适性。5.1.1地理位置选择场站的地理位置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靠近主要交通干道,便于公交线路的接入和乘客的换乘。(2)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避免对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产生不良影响。(3)具备良好的排水、通风、照明等条件,保证场站的正常运行。5.1.2场站规模与功能分区场站规模应根据公共交通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进行合理确定。功能分区主要包括:车辆停放区、车辆维修区、乘客候车区、办公区等。各功能分区应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管理和使用。5.1.3设施配置场站设施配置应满足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需求,主要包括:候车亭、座椅、照明、指示牌、监控系统等。设施配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可靠,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2)人性化设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3)节能环保,降低运行成本。5.2场站运营管理场站运营管理是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证场站的正常运行,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5.2.1运营计划制定运营计划应根据公共交通系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制定合理的线路、班次、运行时间等。同时要充分考虑节假日、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适时调整运营计划。5.2.2车辆调度与维护车辆调度是场站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应根据运营计划,合理安排车辆的发车、运行和收车。同时加强对车辆的维护保养,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5.2.3乘客服务场站乘客服务主要包括:候车服务、咨询服务、安全保障等。要加强服务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保证乘客的出行体验。5.3场站安全管理场站安全管理是公共交通场站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乘客和场站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5.3.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场站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5.3.2安全设施配置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监控系统等,保证场站的安全运行。5.3.3应急预案制定针对场站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5.4场站设施维护场站设施维护是保证公共交通场站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5.4.1维护计划制定根据场站设施的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维护计划,明确维护项目、周期和责任人。5.4.2维护实施按照维护计划,定期对场站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5.4.3维护记录与反馈对维护过程进行记录,及时反馈维护情况,为场站设施管理提供依据。第六章公共交通运营管理6.1运营组织与调度6.1.1运营组织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组织是保证公共交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运营组织主要包括线路规划、车辆配置、站点设置、班次安排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1)线路规划:依据城市交通需求、客流分布、道路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公共交通线路,保证线路合理、高效。(2)车辆配置:根据线路需求、客流高峰时段等因素,合理配置车辆数量和类型,提高车辆利用率。(3)站点设置:充分考虑乘客出行需求,合理设置站点,提高乘客出行便捷性。(4)班次安排:根据客流变化,合理调整班次,保证公共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6.1.2运营调度运营调度是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实时调度、应急预案、信息反馈等方面。(1)实时调度:根据客流变化、天气状况等因素,实时调整车辆运行计划,保证公共交通系统正常运行。(2)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公共交通系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3)信息反馈:建立健全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并处理乘客、驾驶员等反馈的信息,提高公共交通运营质量。6.2运营服务质量管理6.2.1服务质量标准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质量标准包括车辆整洁、驾驶员服务态度、站点设施完善等方面。具体措施如下:(1)车辆整洁:保证车辆内外整洁,为乘客提供舒适、卫生的乘车环境。(2)驾驶员服务态度: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保证驾驶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3)站点设施完善:完善站点设施,如候车亭、座椅、照明等,提高乘客候车舒适度。6.2.2服务质量提升措施(1)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价,了解乘客满意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2)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3)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乘客反映的问题。6.3运营成本控制6.3.1成本构成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成本主要包括燃料费、维修保养费、人工成本、车辆折旧等。具体措施如下:(1)燃料费:优化车辆运行计划,降低空驶率,减少燃料消耗。(2)维修保养费: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维修保养成本。(3)人工成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4)车辆折旧:合理规划车辆更新周期,降低车辆折旧成本。6.3.2成本控制措施(1)制定成本预算,明确成本控制目标。(2)加强成本核算,分析成本构成,找出成本控制的潜在点。(3)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保证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6.4运营效益评价6.4.1评价指标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效益评价主要包括线路效益、车辆效益、站点效益等方面。具体评价指标如下:(1)线路效益:线路客运量、线路负荷度、线路收入等。(2)车辆效益:车辆利用率、车辆运行效率等。(3)站点效益:站点客流、站点利用率等。6.4.2评价方法(1)数据分析法:通过收集运营数据,分析运营效益,找出问题所在。(2)对比分析法:对比不同线路、车辆、站点的运营效益,找出优缺点。(3)实地考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公共交通运营实际情况,评估运营效益。第七章公共交通票价管理7.1票价制定原则7.1.1合理性原则票价制定应遵循合理性原则,保证票价与公共交通服务成本、市场供求关系、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相匹配。在制定票价时,需充分考虑运营成本、人力资源、车辆折旧、维护费用等因素,以保证公共交通运营的可持续性。7.1.2公平性原则票价制定应遵循公平性原则,保证各类乘客在享受公共交通服务时,承担的票价负担相对公平。票价应反映不同乘客群体的出行需求,合理划分票价档次,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乘客的出行需求。7.1.3灵活性原则票价制定应具备灵活性,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线路、不同车型等因素,合理调整票价,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运营实际。同时票价调整应与城市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相结合,保证票价与实际情况相适应。7.2票价调整策略7.2.1定期评估定期对票价进行调整,以适应运营成本、市场需求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票价调整前,应充分评估票价调整对公共交通运营、乘客出行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影响。7.2.2阶梯式调整采用阶梯式票价调整策略,分阶段逐步调整票价,以降低对乘客出行的冲击。在调整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各类乘客的承受能力,保证票价调整的平稳过渡。7.2.3区域差异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线路的运营成本和市场需求,实行区域差异票价。在票价调整时,应充分考虑区域间的差异,合理设定票价,促进公共交通资源合理分配。7.3票价优惠政策7.3.1学生优惠对在校学生实行票价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学生票价优惠幅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政策规定合理设定。7.3.2老年人优惠对老年人实行票价优惠政策,关爱老年人出行。老年人票价优惠幅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政策规定合理设定。7.3.3残疾人优惠对残疾人实行票价优惠政策,保障残疾人出行权益。残疾人票价优惠幅度应根据实际需求和政策规定合理设定。7.4票务管理7.4.1票务系统建设加强票务系统建设,提高票务管理效率。票务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票价调整和优惠政策实施提供数据支持。7.4.2票务人员培训加强票务人员培训,提高票务服务质量。票务人员应熟悉票价政策、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保证票务工作的顺利进行。7.4.3票务监管建立健全票务监管制度,加强对票价执行、票务操作等方面的监管。对违反票价政策、票务操作不规范等行为,依法进行查处。7.4.4乘客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乘客满意度调查,了解乘客对票价、票务服务的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票价政策和票务管理措施,提高乘客满意度。第八章公共交通信息管理8.1信息采集与处理公共交通信息管理的基础在于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采集系统,包括车辆运行数据、乘客流量、设施设备状态等信息的实时采集。信息采集手段应多样化,如利用车载传感器、视频监控、移动支付数据等。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去重、格式统一等,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在信息处理方面,应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公共交通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公共交通运营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还需建立信息处理流程和规范,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8.2信息发布与传递公共交通信息发布与传递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如公共交通APP、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方便乘客获取实时公共交通信息。同时保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在信息传递方面,应采用高效、稳定的信息传输技术,如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保证信息的快速传递。还需建立信息传递机制,明确信息传递的流程、责任人和时限,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8.3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调度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公共交通车辆的实时调度,优化线路布局和车辆配置,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2)电子支付系统:推广移动支付、公交卡等电子支付方式,提高乘客出行体验,减少现金交易带来的不便。(3)智能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车载传感器等技术,实时监控公共交通设施和车辆运行状态,保证运营安全。(4)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公共交通数据,为政策制定、运营管理提供依据。8.4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在公共交通信息管理中,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加强信息隐私保护,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个人信息的数据进行加密、脱敏处理,保证乘客隐私不被泄露。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制度和流程,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还应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公共交通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为公众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第九章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9.1公共交通政策概述公共交通政策是国家及地方为满足公众出行需求,保障公共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公共交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交通发展目标:明确公共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包括线路布局、车辆配置、服务质量等。(2)公共交通规划:制定公共交通规划,包括线路规划、站点设置、车辆配置、设施建设等。(3)公共交通票价政策:合理制定票价,保障公共交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兼顾公众利益。(4)公共交通补贴政策:对公共交通企业进行财政补贴,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服务质量。(5)公共交通技术创新与推广:鼓励公共交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公共交通效率。9.2公共交通法规体系公共交通法规体系是指由国家及地方制定的一系列涉及公共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公共交通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交通管理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等。(2)公共交通管理法规:如《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手房购房定金及维修基金缴纳合同
- 2025年度自然人股权转让协议书(金融投资)
- 2025年度教育资源共享认购书是否构成合同
- 2025年度商业地产分销代理合同
- 202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个人厂房租赁协议
- 2025年度专业市场委托招商与品牌培育合同
- 2025年度外卖平台与餐饮企业联合送餐服务协议
- 乡村理发店装修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会议中心房屋租赁合同转让及会议组织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安置房买卖合同执行监督协议
- 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
- 别让心态毁了你:受益一生的情绪掌控法
- 电梯控制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甲状腺旁腺分泌的激素及功能
- 中央财政成品油价格调整对渔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 PFMEA模板完整版文档
- 论生产安全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 风力发电变桨系统外文翻译
- 教学能力比赛决赛 《英语》教案
- ECMO IABP完整版可编辑
- 离婚纠纷证据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