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产技术支持与培训指南TOC\o"1-2"\h\u24618第一章农业生产技术概述 3102611.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3140291.1.1生物技术的应用 367671.1.2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3139771.1.3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 3270361.1.4智能化农业装备的应用 4255971.2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4319471.2.1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 451231.2.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320391.2.3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 4313001.2.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419071第二章耕作与播种技术 4285572.1耕作技术的选择与应用 4148042.1.1耕作技术的概述 4324072.1.2耕作技术的分类 455632.1.3耕作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原则 5285352.2播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 5221392.2.1播种技术的概述 540282.2.2播种技术的分类 5307822.2.3播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策略 593022.3耕作与播种的合理配合 5184032.3.1耕作与播种的相互关系 570872.3.2耕作与播种的合理配合原则 6805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 624683.1土壤改良与保护 6202773.1.1土壤改良 610933.1.2土壤保护 6248323.2合理施肥原则与方法 7285393.2.1合理施肥原则 7196323.2.2施肥方法 7304793.3有机肥料的应用 724107第四章作物栽培技术 8127024.1作物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 8109114.2病虫害防治技术 9318734.3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919292第五章农业灌溉与排水技术 10245055.1灌溉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10298325.1.1灌溉制度概述 105955.1.2灌溉制度的制定 10282805.1.3灌溉制度的实施 10150825.2灌溉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10283275.2.1灌溉技术的现状 10258965.2.2灌溉技术的改进方向 11301235.2.3灌溉技术的应用 11113915.3排水技术的优化 11167945.3.1排水技术概述 11157265.3.2排水技术的优化方向 1183755.3.3排水技术的应用 116658第六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 1136786.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1295736.1.1发展现状 1152606.1.2发展趋势 12149636.2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选型与应用 12323786.2.1选型原则 12243556.2.2应用策略 1233546.3农业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2206926.3.1推广策略 1293386.3.2应用领域 1330199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3249317.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13286517.1.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13165437.1.2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13198527.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1435407.2.1生态农业技术 14110757.2.2农业节水技术 14158297.2.3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 14298097.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4145497.3.1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14229007.3.2农业生态环境评价 1431461第八章农业灾害防治与减灾技术 14262638.1农业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 14260158.1.1概述 14193648.1.2自然灾害 15132928.1.3生物灾害 1584428.1.4人为灾害 15187658.2减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577588.2.1概述 1582048.2.2减灾技术研发 1562758.2.3减灾技术应用 16302628.3农业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 1618588.3.1概述 1659858.3.2农业灾害预警 1661898.3.3农业灾害应急响应 1620859第九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 17176459.1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建设 17218159.1.1概述 17190489.1.2建设目标 1717569.1.3基本原则 1748279.1.4主要任务 17108749.2农业技术培训方法与手段 17291159.2.1概述 17283689.2.2常用方法 17182989.2.3常用手段 17134219.3农业技术推广策略与实践 1852929.3.1概述 1868689.3.2推广策略 18325459.3.3推广实践 1827551第十章农业科技创新与政策支持 18842010.1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83174710.2农业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183080010.3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 19第一章农业生产技术概述1.1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农业生产技术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其发展趋势紧密跟随国家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的步伐。以下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几个主要发展趋势:1.1.1生物技术的应用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技术正朝着生物化方向发展。基因编辑、转基因技术、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等生物技术在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适应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生物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1.1.2信息化技术的融合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智能化。通过信息化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实时掌握作物生长状况,优化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1.1.3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新型环保农业技术,如节能灌溉、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不仅有助于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1.1.4智能化农业装备的应用智能化农业装备是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智能收割机等装备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1.2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农业生产技术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体现:1.2.1提高农业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1.2.2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推广节能灌溉、生物肥料等技术,可以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3提高农民素质和收入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与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农业产值,从而增加收入。1.2.4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国家粮食自给能力。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第二章耕作与播种技术2.1耕作技术的选择与应用2.1.1耕作技术的概述耕作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除草等操作,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病虫害发生的目的。耕作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1.2耕作技术的分类(1)传统耕作技术:包括牛耕、人力耕作等,适用于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2)机械化耕作技术:包括犁耕、旋耕、深松等,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的地区。(3)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免耕、少耕、覆盖耕作等,旨在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2.1.3耕作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原则(1)根据土壤类型、质地、肥力等条件选择合适的耕作技术。(2)结合当地气候、水资源、劳动力状况等因素,确定耕作制度的优化方案。(3)注重耕作技术的集成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2播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2.2.1播种技术的概述播种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将种子均匀地播撒在土壤中,以达到作物生长发育的目的。播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提高种子发芽率、生长速度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2.2.2播种技术的分类(1)传统播种技术:包括人工点播、条播、撒播等,适用于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2)机械化播种技术:包括播种机、免耕播种机等,适用于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的地区。(3)智能播种技术:如无人机播种、卫星导航播种等,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2.2.3播种技术的优化与创新策略(1)优化播种方式,提高种子发芽率。(2)改进播种设备,提高播种效率。(3)应用生物技术,提高种子抗逆性。(4)推广智能播种技术,提高播种精度。2.3耕作与播种的合理配合2.3.1耕作与播种的相互关系耕作与播种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合理的耕作与播种配合,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2.3.2耕作与播种的合理配合原则(1)根据作物种类、生育期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耕作和播种技术。(2)保证耕作与播种的时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注重耕作与播种的集成与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第三章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3.1土壤改良与保护3.1.1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过程。我国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1)客土改良:将优质土壤覆盖在贫瘠土壤上,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2)深翻改土:通过深翻土壤,破坏土壤紧实层,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水性。(3)施用石灰:在酸性土壤中施用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提高土壤pH值,改善土壤结构。(4)施用有机物料:将有机物料如绿肥、堆肥等施入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3.1.2土壤保护土壤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等,保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土壤保护措施:(1)合理耕作:采用轮作、免耕、少耕等耕作方式,减少土壤扰动,降低土壤侵蚀风险。(2)植被恢复:在退化、沙化土地上种植适生植物,恢复植被,提高土壤保持能力。(3)梯田建设:在坡耕地上修建梯田,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4)水土保持: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保持水土资源,防止土壤流失。3.2合理施肥原则与方法3.2.1合理施肥原则合理施肥是指在充分了解土壤肥力和作物需肥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施肥种类、用量、时期和施用方法。以下为合理施肥的基本原则:(1)平衡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养分,保持土壤养分平衡。(2)适量施肥:根据作物需肥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适宜的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污染。(3)适时施肥: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需肥规律,选择合适的施肥时期,保证作物养分供应。(4)施肥方法: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损失。3.2.2施肥方法(1)基肥:在播种前施入土壤的肥料,以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2)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养分状况,适时施入的肥料。(3)叶面喷施:将肥料溶液喷施在作物叶面上,快速补充作物所需养分。3.3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指含有丰富有机质的肥料,如绿肥、堆肥、沼液等。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改善土壤结构: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通气性和渗水性。(2)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含量丰富,可以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3)促进微生物活动: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是土壤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4)减轻环境污染:有机肥料可以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减轻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以发挥其最佳效果。同时应注意有机肥料的来源和质量,保证其安全、高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第四章作物栽培技术4.1作物生长习性及栽培要点作物生长习性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性。了解作物的生长习性对于制定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种主要作物的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1)水稻水稻是喜温、喜湿、短日照作物,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栽培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确定;保证充足的灌溉水源,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水;合理密植,控制基本苗数;加强田间管理,预防病虫害。(2)小麦小麦是喜温、耐旱、耐寒作物,对光照、温度、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栽培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确定;精细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保证养分供应;适时播种,防治病虫害。(3)玉米玉米是喜温、喜光、耐旱作物,对光照、温度、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较高。栽培要点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确定;精细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密植,保证光能利用;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4.2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防治是保证作物丰收的关键环节。以下为几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水稻病虫害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化学防治,适时施用农药。(2)小麦病虫害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化学防治,适时施用农药。(3)玉米病虫害防治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种子处理,防治苗期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化学防治,适时施用农药。4.3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是指在充分了解作物生长习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以下为几种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1)水稻高产栽培技术选择高产、优质品种;保证充足的灌溉水源,适时进行灌溉和排水;合理密植,控制基本苗数;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2)小麦高产栽培技术选择高产、优质品种;精细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施肥,保证养分供应;适时播种,防治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光能利用。(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选择高产、优质品种;精细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合理密植,保证光能利用;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第五章农业灌溉与排水技术5.1灌溉制度的制定与实施5.1.1灌溉制度概述灌溉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土壤水分状况和气象条件,合理制定灌溉计划、灌溉方式和灌溉次数的一种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科学的灌溉制度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资源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5.1.2灌溉制度的制定灌溉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作物需水规律: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性,确定灌溉的适宜时期和灌溉量。(2)土壤水分状况:根据土壤水分状况,确定灌溉的启动时间和灌溉量。(3)气象条件:根据气象预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计划。5.1.3灌溉制度的实施灌溉制度的实施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适时灌溉: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水分状况,适时进行灌溉。(2)适量灌溉: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确定灌溉量。(3)均匀灌溉:保证灌溉水在田间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水渍和旱斑。5.2灌溉技术的改进与应用5.2.1灌溉技术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等。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灌溉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等。5.2.2灌溉技术的改进方向(1)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通过改进灌溉设备、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2)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灌等,减少灌溉水的浪费。(3)智能化灌溉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5.2.3灌溉技术的应用(1)地面灌溉: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提高灌溉均匀度和效率。(2)喷灌:在适宜地区推广喷灌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3)滴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设施农业中推广滴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3排水技术的优化5.3.1排水技术概述排水技术是指将农田多余的水分及时排除,以保持土壤适宜的水分状况,防止作物受涝和土壤盐碱化。排水技术包括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竖井排水等。5.3.2排水技术的优化方向(1)提高排水效率:通过改进排水设施和优化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2)降低排水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经营,降低排水成本。(3)保护生态环境:在排水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负面影响。5.3.3排水技术的应用(1)明沟排水:在农田中设置明沟,及时排除多余水分。(2)暗管排水:在农田中埋设排水管道,提高排水效率。(3)竖井排水: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采用竖井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第六章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6.1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趋势6.1.1发展现状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环节,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到加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不仅局限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6.1.2发展趋势(1)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农机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导航、自主作业,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2)绿色化:环保型农机设备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以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例如,采用电动或混合动力农机,减少排放污染。(3)多功能化:农业机械化设备将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以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需求。如多功能植保无人机、多功能收割机等。6.2农业机械化设备的选型与应用6.2.1选型原则(1)适应性: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农作物种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农机设备。(2)可靠性: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农机设备,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3)经济性:考虑农机设备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4)先进性:关注农机设备的技术水平,选择具有先进性的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6.2.2应用策略(1)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根据农业生产需求,推广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农机设备。(2)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机设备,提高设备利用效率。(3)加强售后服务:保证农机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6.3农业自动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6.3.1推广策略(1)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2)技术培训:加强农业自动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3)示范带动:建设一批农业自动化技术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6.3.2应用领域(1)粮食作物生产:应用自动化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2)经济作物生产:应用自动化嫁接、修剪、采摘等技术,提高经济作物产量。(3)设施农业:应用自动化温室管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效益。(4)农业信息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7.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7.1.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田土壤污染: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积累,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2)农业水资源污染: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等活动导致水资源污染,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3)农业生态失衡: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降低。(4)农业废弃物处理问题: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7.1.2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2)实施农业水资源保护工程:加强农业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水资源污染。(3)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加大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恢复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4)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生物质能等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2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7.2.1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有机肥料施用等,旨在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2.2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喷灌等,通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水资源污染。7.2.3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包括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生物质能等,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7.3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7.3.1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是指对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监测、水资源污染监测、生态系统稳定性监测等。7.3.2农业生态环境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是指对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等。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有助于及时发觉问题,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与推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章农业灾害防治与减灾技术8.1农业灾害类型及防治策略8.1.1概述农业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各种灾害。农业灾害类型繁多,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和人为灾害。本章将详细介绍各类农业灾害的特点及防治策略。8.1.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气象灾害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等;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草害等。(1)干旱防治策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干旱监测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洪涝防治策略:加强防洪设施建设,提高防洪能力;调整排水系统,降低内涝风险;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提前转移受灾群众。(3)台风防治策略:加强台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警准确率;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减轻台风灾害损失;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保障农民利益。8.1.3生物灾害生物灾害主要包括病虫害、草害等。防治策略如下:(1)病虫害防治策略: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发觉疫情;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普及防治知识。(2)草害防治策略:加强草害监测预警,及时发觉草害发生;推广草害防治技术,如机械除草、生物除草等;合理利用化学除草剂,保证农产品安全。8.1.4人为灾害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农药滥用等。防治策略如下:(1)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减轻环境污染。(2)农药滥用防治策略:加强农药使用管理,规范农药市场;推广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用药水平。8.2减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8.2.1概述减灾技术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降低农业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技术。减灾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8.2.2减灾技术研发(1)农业灾害监测技术:研发基于遥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农业灾害监测系统,提高灾害监测准确率和时效性。(2)农业灾害预警技术:研发基于气象、生物、地质等多学科融合的农业灾害预警模型,提高预警准确率。(3)农业灾害防治技术:研发新型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8.2.3减灾技术应用(1)农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在农业生产关键区域和关键时期,应用农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觉灾害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2)农业灾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农业灾害防治技术,降低灾害损失。(3)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民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8.3农业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8.3.1概述农业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是指针对农业灾害风险,通过预警、响应、救援等环节,降低灾害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8.3.2农业灾害预警(1)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预警体系,包括预警信息采集、预警信息发布、预警信息反馈等环节。(2)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农业灾害预警信息,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面和时效性。8.3.3农业灾害应急响应(1)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包括灾害评估、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救援技术等。(2)应急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灾害,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降低灾害损失。(3)救援与技术支持:在灾害发生后,及时组织救援队伍和专家,为受灾群众提供技术支持和救援服务。第九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推广9.1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建设9.1.1概述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建设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9.1.2建设目标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农业技术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技术培训服务。9.1.3基本原则(1)坚持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2)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分阶段、分步骤推进。(3)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注重实效。(4)坚持整合资源,优化配置。9.1.4主要任务(1)完善农业技术培训网络,提高培训能力。(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培训制度,规范培训行为。(3)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质量。(4)创新农业技术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果。9.2农业技术培训方法与手段9.2.1概述农业技术培训方法与手段是农业技术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技术培训的常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3438:2024 EN Railway applications - Fixed installations - Protection principles for AC and DC electric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s
- 2025-2030年中国锅炉制造行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铲运机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铅锌冶炼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山西省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年青海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虹膜识别机系统市场经营状况及发展建议分析报告
- 2025年天津市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相容剂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生物质锅炉产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小学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口算题(共300题)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培训专题方案
-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站专业知识竞赛试题与答案
- 中国传媒大学《广播节目播音主持》课件
- 2015 年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水平测试试卷
- T∕CCCMHPIE 1.3-2016 植物提取物 橙皮苷
- 土石坝设计毕业设计
- 一季责任制整体护理持续改进实例
- 清华抬头信纸
- 毫火针疗法PPT课件
-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日积月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