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_第1页
江苏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_第2页
江苏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_第3页
江苏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_第4页
江苏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驯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直,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日:

“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

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口!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

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

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吉雄武称樊将军,官其聪明正直,有遗

灵矣。

③然当盗之作?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也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盗睢,

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祖于平民而骇其耳目

耶?风霆雨窗,天之所以熊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己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在。方今岁且久旱,伏阴

不只,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老,岂共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

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俘: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乎,.B.欤,C.兮iD.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吩赏追思之情。

B.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火。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

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

析。

【答案】(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散?”“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

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喊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

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东的•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

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非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

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应乃阴阳二气凝结而

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

密。论证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直

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解析】【分析】(1)上句“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

符传封,与汉长久”说了樊哙的功绩,下句“《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软”是作者发

出的赞叹,意思是这便是《礼记》上所说的“对百姓有功德的人便受到祭祀”明!由此可

见,这句话是赞叹语气。所给四个选项中,“乎”和“哉”做句尾语气词时,常表疑问或反诘

的语气,故排除AD:“兮”是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但是“兮”往往出现在战

国西汉时期的赋文中,故排除C;“欤”字是句末语气助词,常常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

语气.故方框处应域“欤”°故选B.

(2)A项,文章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不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恬,而是为了批驳“侯

怒而为之也”的观点。C项,“直接批驳”错误,文章通过层层分析,来批驳前文中部分人们

的错误观点。D项,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不是为了验证其死后具有神乂,而是为

了破除迷信,针对荒唐可笑的“显灵”说,反复进行诘问和驳斥。故选B..

(3)本文表面上在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但是在论证的时候,文章从为樊侯神又辩

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这句话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的,因为

他连自己的“心腹肾肠”都不能保护,作者以此影射当时官场一些不学无术之人。后文乂

说,“樊侯”的神灵不能保护自己的“心腹肾肠”,却“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并且文

章以反问的形式说“天之所以戚耀威罚有司者,而侯乂得已滥用之耶”,这些句子可见“樊

侯”的神灵乂是蛮横无理的,他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

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欺软怕硬、横暴无理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

直接对“樊侯”神灵的残暴发出批判的声音。无能、残暴、滥用职权,这些典型特征,都暗

含了文章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②段末尾说,人们说起奥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第③段首先从反面

入手,对“有遗灵”进行反驳,“然当盗之作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这句话从其

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

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

说风直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这句话

以反问的语气批驳J'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论证过程以连

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最后,文东以“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

威灵暴矣哉”进行假设分析:假如樊哈大声怒吼,使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那么他的城

灵就太残暴这种假设分析,直斥若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祖灵,从而使论证具

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故答案为:⑴B;⑵B:

⑶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

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乂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时老百姓滥施淫

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

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⑷笫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

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毡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

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论证过程以连续的反问句式形成排比,增强气势。文末,更是以感叹句假设分析,直斥若

如此则樊侯之灵无异于残暴的神灵。从而使论证具有力度,更具有说服力。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

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

推断词义。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佗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

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些信息对答

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

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审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

关犍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

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口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

分条回答问题。

【参考译文】

在郑州有个强盗闯入了樊侯庙中把樊哙神像的腹部剖开。不久,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冰

直,以至郑州近一带农民种的麦苗都被打死了。人们都很惊恐地说:“这是樊侯发怒,降下

这场灾害。”

我认为,樊哙本是杀狗的屠夫,以后立了军功,辅佐沛公做皇帝,被封为侯,把舞阳定

为封地,州符作为封阳的凭证,世代相传,与汉代一•样长久,这便是《礼记》上所说的“对

百姓有功德的人便受到祭祀”啊。他的食邑封地舞阳离郑州不远,而fl汉、楚两军常在荥

阳、京、索一带激战,郑州也是樊侯指挥征战杀敌立功的地方,所以立庙祭祀他是应该

的。当樊侯给沛公当参乘的时候,在鸿门宴中的危急时刻,他瞪大眼睛,竞使楚新王项羽

害怕,可见他的勇猛与气力有着大大超过常人之处,因此后人讲到人英武勇猛时都会称赞

樊唉将军.人们说他聪明F商.徘怪死后会显灵.

但是,当强盗将刀插入他神像的肚子时,难道他连五脏都保不住吗?却把怒气发到无罪

的百姓头匕来放任白己任意胡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说活着的时候可以力敌万人,死

了连自己的躯体也不能保护了吗?难道说他的威灵不能对盗贼显示,却反而对普通百姓显

示?还使百姓为之惊恐吗?大风大雨、雷电冰窟,是上天用来显示威力、惩罚官吏的东

西,樊侯能随便使用吗?

听说阴阳二气,突然爆发会互相逼近才形成了宙电,当它们差异最大时便凝结成冰雹:。

目前,长期干早,潜伏的阴气不能散发,而阳气却猛烈而干燥。我猜想一定是阴阳二气产

生巨大差异凝结形成J'冰窗,大概是它们正好碰到樊侯这件事,不然的话,樊哙大声怒

吼,使得狂风大作,雷电交加,那么他的威灵就太残暴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

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

囚万人。口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脸。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物,更命

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日:“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卜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

以事朝京师,奏口:“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驳从,亲入山谷抚谕。

盗皆感泣,且为良民。礼部侍郎翻绶转栗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迪耗,绶

令即山海贷偿之。辰日:“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

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宣德三年召为南京

工部右侍郎。初,两京六部堂官缺,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笔荐九人独辰及邵圮

僻启让帝素知K名即直授余试职而已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

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板南畿、河南饥。

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或议门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

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俊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

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力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

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郑辰传》)

(1)下列对原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委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圮/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

真授/余试职而已/

B.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赛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圮/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

真授/余试职而已/

C.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圮/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

真授余/试职而已/

D.帝命廷臣推方面官/堪内任者蹇义等荐九人/独辰及邵圮/傅启让/帝素知其名/即

直授余/试职而已/

(2)对下列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监察御史,官名,明朝时为督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省称,主要职贲通常弹劾与建言。

B.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等。

C.丁内艰,指遭遇母丧或祖母之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果父母去世,须辞官为父母守

制。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

D.六部,明朝时直接封皇帝负责,成为主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最高机构,各部置尚书一

人,总管本部政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他曾奉皇帝之命调查江西安福百姓告发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

轨案,处理结果都得到皇.帝认可。

B.郑辰为民请命。潞州百姓苦于徭役被逼为盗,有关部门以叛乱上报,朝廷因此下令

发兵,郑辰为此事同京上朝奏明实情。

C.郑辰为官刚直。他在担任山西按察使时,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在位时,奉命前往地方

考核官员,奏罢所有失职官吏。

D.郑辰不计嫌怨。他虽与同僚杜佥事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其死后,仍为他治丧,并出

钱送他的妻子儿女回乡。

(4)把史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蜚语言役夫诺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

②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答案】(1)A

(2)C

(3)B

(4)①有流言说服役的人诽谤朝廷,恐怕发生事变,派遣郑辰前往察看。流言不实,没有

一个人获罪。②正统二年,他奉命救济南畿、河南地区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令郑

辰等待合适时机修且堵塞河堤。

【解析】【分析】(1)“蹇义等”是所在句子的主语,该词前面要断开:因此可以排除BD

两项。“余”是所在句子的主语,“余试职而已”意思是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已。前面要断

开。

故排除C项,选A项。

(2)C项,“如果丧服未满,就不可出仕”错误。朝廷官员守制期未满,朝廷可强令其出

仕。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叫“夺情”。故选C.

(3)B项,“郑辰为此事特意回京上朝奏明实情”中“为此事”错误。原文“辰方以事朝京

师”,可知郑辰并非为此事特意回京。故选Bo

(4)该题第一句中,谤讪,诽谤朝廷;验,察看;无实,流言不实:得罪,获罪。第二

句中,振,救济;即,就;伺便,等待合适时机:修塞,堵塞河堤。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

键词,要用心期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片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故答案为:⑴A:⑵C:⑶B

(4)①有流言说服役的人诽谤朝廷,恐怕发生事变,派遣郑辰前往察看。流言不实,没有一

个人获罪。②正统二年,他奉俞救济南畿、河南地区的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令郑辰

等待合适时机修狂堵塞河堤。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段规律,可以利用其

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

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枳累、记忆。积累时

可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

些。⑶本题考查文盲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且阅

读,结合上下语境仔细推敲。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

比:对比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的内容,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号

生:对比人物、时间、地点。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

理解能力。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掌握四类

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

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参考译文】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1406)中进士,后被授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

的百姓报告有人谋逆,朝廷命郑辰前往查访,全部查清诬告的情况。福建外番杀人,又命

郑辰前往。郑辰只将首恶治罪,其他的都释放了。皇帝下召在南京建报恩寺,役使囚犯上

万人。有流言说役夫诽谤朝廷,恐怕发生变故,朝廷命郑辰前往调查。谣言不合事实,没

有一人获罪。谷庶人图谋不轨,又命郑辰察访,郑辰全部查清了他的情况。皇上对方宾

说:“他真是国家耳目之臣啊!”

十六年(1418),他被破格提升为山西按察使,调查惩治贪污者,没有丝本宽恕。潞州

盗贼兴起,有关官员上报说有反叛,朝廷下令发兵去讨伐。郑辰正因为有事回京师朝见,

上奏说:“这是百姓苦于徭役而已,请不要发兵。”皇上认为他说的对。他回去时则屏去崎马

的侍从,亲白入山谷中进行安抚晓喻。盗贼都感动而泣,重做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运

粮食给山海关驻军,郑辰统领山西百姓用车运粮,完成差役。百姓很辛苦,多有拖欠和损

耗,蔚绶命令就在山海关借贷偿还。郑辰说:“山西百姓贫穷而且凶悍,逼急了恐怕会生

变。不如先缓一下,让他们自通有无。”他的意见被采纳,终于没有•拖欠的。遭母丧归家

时,军民都前往御史处乞请把他留下。御史上报朝廷,郑辰守孝期满后,回到旧任。宣德

三年(1428),他被召【可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当初,两京六部堂官出玦,皇上命令廷臣推

荐可胜任的在外的方面之臣。蹇义等推荐了九个人。只有郑辰和邵王己、傅启让一:人,皇

上素知他们的名字,马上真授他们官职,其他的只是试用而己。

英宗即位后,分派大臣考察天卜地方官。郑辰前往四川、贵州、云南,全部上奏罢免了

不称职的人。云南布政使周璟在妻丧期间续娶,郑辰弹劾他有•伤风化,周璟因此事被免

职。正统二年(1437),他奉命赈济南畿、河南饥荒。当时黄河决堤,就命郑辰趁便修复

堤防。有人建议从大名开渠,引各河的水流入口河,以利于灌溉运输。郑辰说这样会劳

民,不便利,此事就停止了。后他升任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运粮食到宜府、大

同。镇守都督谭广阻挠命令,郑辰弹劾他,事情得以办妥。八年,他患风疾,告病归家。

第二年去世。

郑辰为人重义较财。刚考中进_L时,他把财产都让给了兄弟。在山西时,与同僚机令事

有言语冲突。杜去世后,郑辰为他治丧,出资遣送他的妻儿回乡。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也。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爵乐安公。周太祖引为

亲信,以质直恭勤,授大都督。数有战功,假辅国将军,累迁使持节、抚军将军、通直散

骑常侍。平蜀之役,恒为先锋,攻城野战,所当必破之。宣政元年,除左前军勇猛中大

夫。后与乌丸轨围陈将吴明彻于吕梁,陈遣骁将刘景率劲勇七千米为声援,轨令长儒逆拒

之。长儒于是取车轮数百,系以大石,沉之清水,连毅相次,以待景军。景至船舰碍轮不

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将军高祖受禅,进位上

大将军,封薪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并弟叶护及潘那可汗众十馀万,寇掠而南,诏以长儒为行军

总管,率众二千击之。遇于周,众寡不敌,军中大惧,长儒慷慨,神色愈烈。为虏所冲

突,散而复聚,且战且行,转斗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手皆见骨,杀伤万计,

虏气稍夺,于是解去。长儒身被五创,通中者二:其战士死伤者十八九。突厥本欲大掠

秦、陇,既逢长儒,兵皆力战,虏意大沮,明日,于战处焚尸恸哭而去。高祖日:“长儒受

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自非英威奋发,奉国情深,抚御有方,士卒

用命,岂能以少破众,若斯之伟?”

其年,授宁州刺史,寻转鄢州刘史,母忧去职。长儒性至孝,水次不入口五日,毁悴过_________

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起为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惮之,不敢窥塞。以病

免。又除襄州总管,在职二年,转兰州总管。复转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高祖谓之

日:"江陵要害,国之南门,今以委公,朕无虑也。“岁馀,卒官。谥曰威。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发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万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

B.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万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大

将军/

C.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万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千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

大将军/

D.景至/船舰碍轮不得进/长儒乃纵奇兵/水陆俱发/大破之/俘数「人/及获吴明彻/以功进位

大将军/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著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

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

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

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浪”,如若耳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控制须离职回祖籍守

制三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奚长儒出身贵族,自幼胆识过人。在北周与隋两朝他都凭才略出众而受皇帝的党识和

重用。

B.达奚长笛足智多谋,作战屡次立功。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

将军。

C.达奚长儒不畏朝敌,御敌视死如归。对突厥一战,他率兵奋勇拼杀,身负重伤,终使敌

离去。

D.达奚长儒善掌军事,赤诚报效国家。他担任军中要职,震饿了敌人,为国家消除了边塞

之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长儒受任北鄙,式遏寇贼,凡十有四战,所向必摧。

②长儒性至孝,水浆不入口五日,毁悴过礼,殆将灭性,天子嘉叹。

【答案】(1)D

(2)C

(3)B

(4>①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寒,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

人。

②长儒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

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解析】【分析】(1)“船舰”是语句“船舰碍轮不得进”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项、C

顶.“及”应该是等到的意思.“律”的宓语是“数千人”,“及”前面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

容分析,排除B项。句意: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

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故选D。

<2)C项,“指的是我国占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占、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

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

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

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故选Cc

(3)B项,”在对抗陈将刘景一战中他因出奇制胜而进位为上大将军”错误。结合“高祖受

禅,进位上大将军,封新春郡公,邑二千五百户”分析,达奚长儒进位上大将军是在隋高祖

登基之后。故选Bo

(4)①“长儒受任北鄙”,长僭受任(于)北鄙(省略句):“鄙”,边远的地方;“遏”,遇

制;"凡”,一共、总共:“摧”,挫败。②"至”,极、坡;“悴”,憔悴;“过”,超过;

“礼”,礼制:“殆”,近于、几乎:“嘉”,赞许.

故答案为:⑴D:⑵C:⑶B;

⑷①达奚氏信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

人。②长懦生性极为孝顺,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耍垮

了.天子对他常许叹常不已C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

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

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

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

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

树,同时加强枳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

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

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里。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福洋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超过常人。十五岁承袭爵位为乐

安公。周太祖把他作为亲信,因他朴实直率谦恭勤勉,授予大都督之职。他多次立下战

功,代理辅国将军,多次升迁到任使持节、扰军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在平定西蜀的战争

中,他总当先锋,攻城野战,所到之处都能攻破。宣政元年,被授予左前军勇猛中大夫.

后与乌丸轨包围陈国将领吴明彻于H梁,陈国派骁将刘景率劲旅七千来增援,乌丸轨命令

达吴长儒迎战援军。长儒于是取来几百车轮,系上大石头,沉到清水里去,让车轮连着车

轮,以等待刘景的授军。刘景到了,船舰被车轮所阻,不能前进。长儒于是派出奇兵,水

陆两地一同发动,大破刘景,俘虏几千人。等到俘虏吴明彻后,长儒因战功升任大将军。

隋高祖受禅登基,长儒升任上大将军,封为新春郡公,食邑二千五百户。

开皇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和他弟弟叶护以及潘那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向南方进

犯抢掠。朝廷下诏让达奚长儒担任行军总管,率部二千人迎击他们。双方相遇r•周,长兵

力寡不敌众,军中士卒十分恐惧,长儒慷慨激昂,神色更壮烈。他们被胡人所冲击,打散

了,又聚集起来,一边奋战一边行进,转战了三天,各种兵器全部用光了,士兵就用拳头

殴打胡人,以至手上的骨头都显露出来了,杀伤数以万计的敌人,突厥人士气略降,长儒

于是解围离去。长儒身受五处创伤,其中被杀穿的地方有两处。他的成士,战死或受伤的

有十分之八九。突厥人本想大肆抢掠秦州、陇右一带,遭遇长儒之后,长儒的士兵全都竭

力奋战,突厥士气大度。次日,突厥在交战处焚烧尸体,大哭而离去。高祖皇帝说:“达奚长儒受

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共打了十四仗,所到之处,必定挫败敌人。如果不是

长儒英勇奋发,时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

这年,长儒任宇州刺史,继而转任哪州刺史,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工儒生性极为孝顺,

他不吃不喝达到五天,哀伤憔悴超过礼制,身体几乎将要垮了,天子对他赞许叹赏不已。

(丧期满后)长僭被起用任夏州总管三州六镇都将事,匈奴人怕他,不敢窥探边塞。因病

免职。后又任爽州总管,在职二年后,转任兰州总管。又转任荆州总管三十六州诸军事。

高祖对他说:“江陵是要古,是国家的南大门。如今交给你,我不用担心了。”过了一年多,在

官任上去世.谥号叫“威

4.阅读卜面文占文,完成各题。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哥饷大同,值兵变,

杀总兵官•李建。总督刘源清率师围城,久不下。荣素有智略,善应变。叛卒掠城中,无犯

荣者。外围益急,荣密约都指挥纪振、游击戴濂、镇抚王宁同盟讨贼。察叛卒马升、杨麟

无逆志,乃阳令宇持官民状诣源浩所,为叛卒乞原,而阴以荣谋告,请宥升、麟死,畀三

千金,俾募死士自效。会源清已罢,巡抚樊继祖许之。升、麟遂结心腹,擒首恶黄镇等九

人戮之。荣乃开城门,延维祖入,豆捅斩二十六人。录功,擢光禄寺少卿,再迁太常寺少

卿。

二十二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贡使留甘州者九十余人,总兵官杨信驱以御

寇,死者十之一。荣言:“彼以好来,一而用,之锋铜,,失远人心,息而中国弱.”诏夺信官,楫死

者送之归。番人感悦。逾年,以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周尚文不相能,诏荣与锦易

任。俺答数万骑入掠,荣与尚文破之黑山阳,进右副都御史。寇复大举犯中路,参将张凤

等阵殁。荣与尚文及总督翁万达严兵备阳和,而遣骑邀击,多所杀伤,寇乃引去。代府奉

国将军充灼行剽,荣奏夺其禄。充灼等结小王子入寇,谋据大同。荣告尚文捕得,皆伏

辜。荣以大同无险,乃筑东路边墙百三十八里,4箱七,墩台百五十四。又以守边当积粟。

而近边弘赐诸堡三十一所,延亘五百余里,辟治之皆膏腴即,可数十万顷。乃奏请召军佃

作,复其租徭,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秋冬则聚而遏寇。帝立从焉。寇人犯,与尚

文破之弥陀山,斩一部长。

备奏行秋防十事。己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母丧,荣熨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

闲住。越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八十八》

(D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绪边破敌/累被奖贲/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

部务/

B.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绪边破敌/累被奖费/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

部务/

C.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故累被奖贲/召还理部,事进左尚书/赵廷瑞罢荣署

部务/

D.荣先以靖乱功/进兵部/右侍郎又以缮边破敌累I被奖责/召还理部事/进左Z尚书/赵廷瑞罢/荣

署部务/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体晌等民政、财政事宜。

B.巡抚,明清时官职,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一般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C.贡使,进贡的使臣;贡,进贡,即古代藩属国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D.黑山阳,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黑山是山名,“黑山阳”是指黑山的北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荣颇市"智慈谋略。他在总督刘源清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用计谋收买了叛军中的人,

通过他们擒获叛军头目并杀掉。

B.詹荣善待外国使者。他得知杨信驱使鲁迷国使者上前线作战,就用棺材装磴战死者送

归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

C.詹荣具有军事才能。他担任大同巡抚时,多次击败来犯之敌,并修建了大是御敌工

事,因地制宜地实施了强军策略。

D.詹荣深受皇帝信任。先后担任了太常寺少卿、右金都御史,官至兵部尚书,仅是年老略

有消沉而触怒皇上,才被夺官赋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以好来,而用之锋铺,失远人心,且示中国弱。

②乃奏诗召军佃作,复其租得,移大同一岁市马费市牛赋之。

【答案】(1)B

(2)D

(3)D

(4》①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派用他们与蒙占兵作战,(这样做会)

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

②于是(詹荣)奏请抽调士兵从事耕作,恢复他们的租储,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

来买牛交给耕作的士兵。

【解析】【分析】(1)“靖乱功”,是平叛有功的意思,是“进”的原因,不应该断开,排除

A项。“兵部右侍郎”,基本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参谋长职务,不需要断开,排除C

项、D项。句意:倍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而破

敌,多次被朝廷奖赏。后来又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典职,

詹荣代理兵部尚书职权。故选B..

(2)D项,“山南水北为‘阳’”错误,山北水南为“阴”:“指黑山的北面”错误,

“黑山阳”意思是黑山的南面。故选D。

(3)D项,“官至兵部尚书”错。结合“荣署部务奏行秋防十事。已而翁万达入为尚书,遭

母丧,荣复当署部务,辞疾乞休。帝怒,夺职闲住”分析可知,他只是代理过兵部事务,没正

式任命。朝廷再次要詹荣代理兵部事务时,他却以生病为由请求退休而触怒了皇帝,说

他“年老略有消沉”于文无据。故选D。

(4)①“以",介词,表目的,为了;“好”,交好;“而”,连词,表转折;“之”,代词,

指他们;“锋铺”,泛指兵器,也比喻战争,本文代指作战打仗;“夫”,丧失;“且“,况

且;“中国”,古今异义词,中原国家。②“乃”,连词,于是;“佃作”,是偏正式合成闻,意

是从事耕作;“豆”,恢豆;“其”,代词,他们;“移”,调拨;“市”,动词,买;

“赋”,此处意译为交给:“之”,代词,指耕作的士兵。

故答案为:⑴B;⑵D;⑶D;

⑷①鲁迷国为双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派用他们与蒙古兵作找,(这样做会)丧

失远方的人心,况且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②于是(詹荣)奏请抽调士兵从事耕

作,恢且他们的租恁,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交给耕作的上兵。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

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

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

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

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

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健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

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

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参考译文】

詹荣,字仁甫,山海卫人。嘉靖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营职,担任过郎中。

他到大同对粮饷、税收等进行督察。正赶上大同士兵发生叛乱,(叛军)杀死了总兵官李

理。总督刘源清率领军队围住大同城,久攻不下。詹荣向来有智意谋略,善于应变,翔乱的

士兵在城中抢劫骚扰,没有人侵犯詹荣。城外围攻更加紧急,詹荣秘密约见都指挥纪振、游

击将军戴濂、镇抚王宁,共同商量讨伐叛贼。(他)发觉叛军中的马升、杨麟二人没有谋反

的想法,于是,表面上让王宁拿着官民状到总督刘源清的处所,替叛兵请求宽恕,而暗地里

将詹荣的平叛计划告诉(总督刘源清),诂求宽赦马升、杨麟的死罪,给他们三千金,让他

们(从乱军中)招募敢死队员为朝廷效力。恰逢总督刘源清己被罢免,巡抚樊继祖答应了

他。马升、杨麟于是结交心腹的人,擒获叛军首恶黄镇等九人,杀掉他们。詹荣于是打开城

门,迎接巡抚樊继祖进城,乂捕杀二十六人。(大同兵变全部平

定),朝廷记下危荣的功劳提拔他担任光禄寺少卿,又升迁为太常寺少卿。

嘉靖二十二年,(詹荣)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鲁迷国派遣的贡使九十多

人滞留在甘州。总兵官杨信驱赶他们与蒙古军队作战,战死十分之一。詹荣上疏说:“鲁迷国为双

方交好派来使者,我们却驱赶他们与蒙古兵作战,这样做会丧失远方的人心,况且

让人以为中原国家实力弱小。”朝廷下诏免去了总兵官杨信的官职,用棺柩厚敛战死的鲁迷

人送还鲁迷国。鲁迷国的人很受感动而心悦诚服。过了一年,因为大同巡抚赵锦与总兵官

周尚文不和睦,朝廷下诏让詹荣与赵锦交换任职。俺答汗数万骑兵入侵,詹荣和总兵官周

尚文在黑山南麓打败了他们,敌寇乂大举进犯中部地区,詹荣、周尚文以及总督翁万达在

阳和严加防范,并派遣骑兵截击,杀伤很多敌兵,敌寇于是撤兵离去。代王府的奉国将军

充灼抢掠扰民,詹荣奏闻朝廷,剥夺充均的俸禄。充为秘密勾结长城外的俺答小王子进犯

大同。詹荣(将得到的情报〉告诉总兵官周尚文,逮捕充灼等人,全都诛杀。詹荣认为大

同没有险要地形抵御敌人,于是修筑大同东路边境一百三十八里,筑城堡七座,报警台一

百五十四座。又认为驻守边境应贮藏粮食,而靠近边境有弘蜴诸堡三十一处,连绵横亘五

百多里,把这些地方开辟整治出来都可以成为肥沃的田地,大约有几十万顷。「是詹荣奏

请抽调士兵从事耕作,恢复他们的租储,调拨大同一年买军马的经费用来买牛交给耕作的

士兵;到了秋冬季就把他们聚集起来抵御敌寇。皇帝立即答应了。

詹荣先是因平叛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又因为构筑边境关堡而破敌,多次被朝廷

奖赏。后来又召回管理兵部事务,提升为左侍郎。兵部尚书赵廷瑞罢职,信荣代理兵部尚

书职权,他上奏请求有关秋季防务的卜件事。不久,翁万达进京担任尚书,遭逢母亲去

世,詹荣又应当代理兵部事务,詹荣以生病为理由请求退休。皇帝大怒,将他撤职,赋闲

在家。过了两年就去世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沧二登进士笫: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

知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耍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

黠悍埼,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

前后杀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日:

“此害不除,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步者至,佯以不实斥

去:又否告获伪造二人孤脏者乃比之数成友立口至,官为之营救眉祖命/执之须更・*诉友

文者百余人,择其重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崭既去,

政声籍甚。升南阳知L,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

至城外,撞贼己迫其后,相去仅I・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

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H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

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喻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

为后,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日具五

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日:

“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

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贩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

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

(诜白《元史・良心・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第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又布■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治,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

多则十几个。

B.知府,别称“太守”,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

总领各属县。

C.考课,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也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

课,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致事”“休致”“休沐”等.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三年没有

进入道州境内.

B.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奘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将那个人

斥责离去。

C.林兴祖为百姓铲除祸害,声誉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

任。至正八年,升任道州路总管。

D.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在城外驻军,听说敌人到了,以缺乏军需物资为借口,想要撤兵,

后在林兴祖的反豆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②己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答案】(1)A

(2)D

(3)D

(4)①第二天兴祖刚进城任职,就用朝廷的恩德信义来劝告晓谕盐商,(从他们那里)

借到五千。②不久又停止建上木工程,的人,减徭役和税收,道州境内治理得非常好。

【解析】【分析】(1)句意:又布人告并抓了两个造的人和物。(祖)

就他,他慢慢罪了。吴友文自到官府来,救他,祖命令逮捕了他。“又

有告造二人井者”“又有人”是主部分,“告”短做,“造二人并者”

部分,“二人并者”意思是“人和物”,是双,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句子,“者”

后断开;排除B。“乃鞠之”,乃,表承接关系的副,就;承前省略主“祖二

“鞫J”,,,做;“之’',代,他,做。可是一个独立而完整

的句子,“乃”前“之”后停,排除C。“款成”,“款”.悒悔出.做“成”的状.

“(他)慢慢罪了”,是完整的句子;“友文自至官”,“友文”,人名做主,“至”,

部分,“官”,官府,地点作,“自”自,做“至”的状,是完整的句子。可

“成”后“友”前停,排除D。衣Ao

(2)D,“与此意思相近的有一‘休沐’等",表述。休沐,休息洗沐,犹休

假,并非退休回家。故D.

(3)D,“后在林祖的反第F,才答不撤兵”,理解,原文“哈剌帕木儿

曰:'明日得五千、桐盾五百,乃可破。‘祖之。明日甫入城并,即以恩信

商,五千。且取郡楼旧桐板盾,日中皆。哈剌帖木儿得、盾,大喜,遂

留,御”,可,是在后,哈喇木儿得到盾牌后非常高,就留r卜来,筹划抵御人。故D,

(4)①中,明日,第二天;甫,;事,官初到某地任;即,就;以,用;恩

信,恩德信;,告;,借。②中,已而,不久;,停止;作,建土

木工程;,救;乏,形容作名,的人;,形容使用法,减;薄,形容使用法,减少;,税

收;大治,治理的非常好。

故答案:⑴A;⑵D;⑶D;

⑷①第二天祖城任,就用朝廷的恩德信来告商,(从他那里)借

到五千。②不久又停止建土木工程,的人,减徭役和税收,道州境内治理得非常好。

【点】(1)此考文言文断句的能方。文言文断句是翻的另•种形式,如果不能翻采用文字

志断句和法断句。一般来名代常作主或者,因此出名

或代就在此前或后断句,有就是出的一些虚,表示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常在句

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考文化常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是一个高中生必具有的基本常。M中要注意突

出重点,不干枝末,注意构建完整的知网和体系,建立知,同加累,注重,分。

(3)比考合分析的能力。合分析,需要学生在通全文的基上,逐一排,常常有与

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他和事不同,学生在些方面要注意;在中也可考某些古

今异、活用等文言象,

(4)此考文言文翻的能力。做翻,一定要先回到境中,根据境怪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者可能确定的分点,避循“信、达、雅”的三字原,运用

“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考取进士,被授予承事郎、同时主持黄岩州

的事务,三次晋升而执掌铅山州的事务。铅山州•向有许多造假钞的人,吴友文电这些横

行不法的人中的首领,远到江淮、燕蓟等地,(他们)都敢伪造钱币。吴友文狡诈、蛮

横、凶狠,由于伪造假币而致富,于是分别派遣四五十名品行恶劣的年轻人,到有关部门

去做差役,窥探(如果)有人想要告他们的状,就先役使人杀掉他,前后杀人很多,又抢

夺别人的妻女十一人做妾。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兴祖到任,

说;“这些祸害不铲除,何以治理仃姓!”立即张榜告示禁止伪造钱币,并且立即嘉赏征求

出面告发的百姓。不久就有一个告发的人到,(兴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斥责他离

去:又有人告发并抓获了两个伪造钱币的人和赃物。(兴祖)就审问他们,他们慢慢认罪

了。吴友文亲自到官府来,营救他们,兴祖命令逮捕了他。不一会儿,来控诉吴友文的有一

百多人,(兴祖)选择了其中罪行重的一两件事审问他,案卷立刻写出。逮捕「他的同党二

百多人,全部给予法办。百姓的祸害剪除之后,(兴祖的)政治声誉借此大振。升任南阳知

府,改任建德路知府,都没有到任。至治八年,特别降旨升官为道州路总管,走到城外,碰

见敌人已逼近他的后面,相距仅二十里。当时湖南的副使哈喇铁木儿驻军在城外,听说敌人

到了,因为缺乏军需物资,想要撤兵,兴租听说后,就在夜里到蓟(哈喇铁

木儿)那里劝说他留下。哈喇铁木儿说:“笫二天能得到五千锭钱钞、五百副桐木盾牌,才可

以打败敌人。”兴祖答应了也。第二天兴祖一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

锭饯钱。并且拿来城楼上的旧桐木板做盾牌,中午的时候全齐备了。哈喇铁木儿得到

钱钞盾牌后非常高兴,就留了下来,筹划抵御敌人。敌人听说新总管到了,一天置备五百副

盾牌,以为大军就要到来,半夜逃走了。永明县的洞瑶人多次出来危害百姓,兴祖亲自

写榜文劝说他们。(洞瑶人)都说:“林总管廉洁而爱民,不可以侵犯。”三年没有入境。春天

发生旱灾,虫了吃麦苗,兴祖写文章祈祷上苍,大雨下了三天,虫子死了麦子成熟

了。不久乂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循役和税收,那里非常太平。宪司

考核,认为道州最好,伏I为年岁大辞夫官职,经老在家.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请减五路城堡札子

曾巩

夫将之于兵,犹弈之于棋。善弈者置棋虽疏,取数必多,得其要而己。故故虽万变,途

虽百出,而形势足以相援,攻守足以相赴,所保者必其地也。非特如此,所应者又合其

变,故用力少1何得算多也。不善弈者,置棋虽密,取数必赛,不得其要而已。故敌有他

变,途有他出,而形势不得相援,攻守不能相赴,所保者非必其地也。非特如此,所应者

又不能合其变,故用力多而得算少也.守边之臣知其要者所保者必其地故立城不多则兵不

分兵不分则用十少所应者又能合其变故用力少而得算多犹之善弃也.不得其要者,所保IR

必其地,故立城必多,立城多则兵分,兵分则用士众,所应者又不能合其变,故用力多而

得算少,犹之不善弈也。

昔张仁愿度河筑三受降城,相去各四百余里,首尾相应,由是朔方以安,减镇兵数万。

此则能得其要,立城虽疏,所保者必其地也。仁愿之建三虹皆不为守条,曰:“寇至当并

力出战,回顾望域,犹须斩之,何用守备?”自是突厥遂不敢度山,可谓所应者合其变也。

今五路新立之城,十数岁中,至于再倍,则兵安得不分?士安得不众?殆疆场之吏,谋

利害者不得其要也,以弈棋况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