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_第1页
【新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_第2页
【新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_第3页
【新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_第4页
【新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材】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选择题复习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1.下列哪种方式不是热的传播方式?()A.对流 B.热辐射C.直射 D.热传导2.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暴露在阳光下()。A.化得快 B.化得一样快 C.化得慢 D.无法确定3.下列方法中不能给我们带来热的是()。A.多穿衣服 B.晒太阳 C.吃饭4.装修安装暖气,安装()吸气最合理。A.地暖 B.壁挂式 C.立在窗台下 D.屋顶上5.冬天天气冷,坐在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播的。A.热传导 B.对流 C.辐射6.下列现象中,属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是()。A.冬天天气寒冷,双手不停地搓动,手感到暖和。B.把手伸进热水中,手感到暖和。C.戴上手套,手感到暖和。7.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加热的一端传到另一端,这种传递热的方式是()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 D.热量散发8.下列现象中,由于热传递使物体的温度升高的是()。A.用毛巾反复擦拭皮肤感到热温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 D.把手伸到热水中手会感到热9.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但若碰坏了右图所示的小尖角,保温能力就要差很多。那么热水瓶内胆有较好的保温效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内胆的材料是玻璃,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B.内胆是双层的,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充满了导热能力很差的空气C.内胆是双层的,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10.下列常见物品中,设计目的主要是为了减慢热传递的是(

)。A.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B.电熨斗的金属外壁C.热水瓶的双层玻璃内胆11.下列物体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一组是(

)。A.木头、塑料、大理石B.橡胶、棉花、木头C.泡沫塑料、棉花、金属12.把一块木板放到阳光下,吸热最多的放置方式是()。A.立放 B.垂直阳光 C.横放13.火通过哪些方式把热传递给烤火的人?()A.热传导 B.对流、热辐射 C.热传导、对流、热辐射14.下列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属于热传递的是()。A.取暖 B.炒菜 C.穿羽绒服15.太阳的热是通过()方式传播到地面上来的。A.热辐射 B.对流 C.热传导16.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A.热辐射 B.对流 C.热传导17.我们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热的()。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18.下列事例中用来避免热传递的是()。A.热水瓶的玻璃瓶胆 B.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C.电熨斗的金属外壁 D.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19.吃火锅如果把金属勺子浸在汤锅中,一会儿勺柄就无法用手直接拿了。在这个过程中传递热的方式称为()A.传导 B.对流 C.辐射20.热在勺子上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A.总是从温度低的一端传向温度高的一端B.总是从勺头传递向勺把一端C.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21.下列做法中不能使身体产生热量的是()。A.跑步 B.穿衣服 C.吃碗面22.洗热水澡会感到热,此时热主要是以()的方式传递的。A.热传导 B.对流 C.热辐射23.冬天,我们在操场上晒太阳时,太阳传给我们热量的主要方式是()。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24.我们在研究“杯子的保温效果”时,发现()杯内水温下降最慢。A.无盖的杯子 B.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C.杯子加盖、外包毛巾 D.杯子加塑料盖子25.小杨又将环形铜环做了三种不同的处理(如下图所示),重新实验,关于蜡块C和D掉落的快慢,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中:C和D一起掉落B.乙实验中:C比D先掉落C.丙实验中:C比D迟掉落26.观察下图,图中的热量传递的形式是()。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27.下列()的衣服会明显热起来。A.放在衣柜 B.用常温水洗过 C.刚熨烫过 D.压在书本下28.如下图,把金属汤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汤勺的手柄也热了,这种传热方式我们称为()。A.热传递 B.热传导 C.热辐射 D.对流29.下列三个勺子,热传递本领最好的是()。A.铝勺 B.木勺 C.塑料勺30.红墨水滴在()水中扩散得最快。A.热 B.冷 C.温31.冬天穿羽绒衣,我们会感到暖和,是因为羽绒衣()。A.能产生热 B.能吸收外界的热量C.能阻挡身体热量的传出 D.能让身体产生更多的热32.用羽绒服将温度计包起来,10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的刻度会()。A.上升 B.不变 C.下降33.小江煎马铃薯使用的厨房用具中,是热的良导体材料制作的是()。A.锅底 B.锅柄 C.木制锅铲34.冬天,我国北方地区房子的暖气应安装在房间的()。A.上方 B.中间 C.下方35.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对着太阳光稍倾斜 D.倾斜与太阳光垂直36.夏天用棉被把冰棒盖起来,防止融化,棉被的主要作用()。A.保暖 B.保温 C.遮光37.物体的传热方式有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像太阳那样,不依靠其他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38.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射到甲地,用凹面镜子将太阳光照射到乙地,则甲、乙两地的亮度相比,()。A.甲地比较亮 B.乙地比较亮 C.甲地和乙地一样亮39.下图是呈“中”字形的铁环,如果在A点加热,那么B、C、D三点蜡烛融化的先后顺序是()。A.B-C-D B.B-D-C C.D-B-C40.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倾斜与太阳光垂直4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热传递使物体温度升高的()。A.用毛巾反复擦热皮肤感到热 B.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C.把手伸到热水里手会感到热 D.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42.冬天无风的时候,左右手分别戴黑白手套在阳光下,()感觉比较温暖。A.左手 B.右手 C.无法确定43.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导的是()。A.用铁锅烙饼 B.扭伤脚踝后热敷 C.蜡烛燃烧发光44.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A.独立存在 B.不独立存在 C.不相关45.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46.关于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A.要想端起刚盛好的热汤,可以用抹布垫着手B.能隔热的碗或杯子之所以能隔热,是因为它们不会传递热C.汤勺手柄部分的塑料只具有装饰作用47.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是为了()。A.美观 B.结实 C.端锅时不烫手48.下面做法有助于保温的是()。A.电动机的外壳用金属材料制成多片状B.冬季人们穿上羽绒服C.电视机的后壳上有许多小孔49.夏天穿黑色的衬衫与穿白色的衬衫相比,穿黑色衬衫()。A.更吸热 B.更凉爽 C.更反光50.用勺子舀热水,热主要是通过()方式传递到勺头,然后又传到勺柄。A.传导 B.对流 C.辐射51.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的是()。A.传入神经 B.传出神经 C.神经元 D.大脑52.夏天天气炎热,小明想让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他不应该()。A.揭开杯盖 B.选用单层的杯子 C.在杯子外侧裹上锡箔纸53.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A.头部、内脏 B.躯干、四肢 C.头部、四肢54.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大脑的分工规律是()。A.右脑控制右侧身体活动 B.左脑控制左侧身体活动C.左脑控制右侧身体活动5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脊髓分布在神经中间B.脊髓一旦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C.剧烈运动前不需要做准备活动56.()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A.大脑 B.脊髓 C.神经57.小强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但是与人交谈时,不善于迅速准确地理解别人的语意。他发达的语言中枢是()。A.运动性语言中枢 B.听性语言中枢C.视运动性语言中枢 D.视性语言中枢58.很多人用“茶壶里煮饺子”评论小军,说明小军的()需加强训练。A.运动性语言中枢 B.视运动性语言中枢 C.听性语言中枢59.人体负责“传达命令”的是()。A.脑神经 B.运动神经 C.感觉神经60.下列不属于神经中枢的是()。A.脊髓 B.中枢神经 C.大脑61.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很可能是他大脑()出现了问题。A.左半球 B.右半球 C.左右半球中间62.下图的操作,模拟了地表的一种自然现象,你认为模拟的是()。A.火山喷发 B.风化 C.地震63.脑神经主要分布在()。A.躯干和四肢 B.头部和四肢 C.头部和内脏64.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过高 C.地核的爆炸65.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脑具有的功能是()。A.语言功能 B.运动功能 C.记忆功能66.大脑表面像核桃仁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有利于()。A.大脑快速地生长 B.更好地保护大脑 C.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67.从脑出发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A.躯干和四肢 B.头部和内脏 C.头部和躯干 D.头部和四肢68.人的神经系统不包括()。A.脑 B.脊髓 C.血管 D.神经69.大脑表面像()一样。A.苹果 B.核桃 C.草莓70.我们主要依靠()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A.脑 B.脊髓 C.神经71.实现感觉、思维、情绪等心理功能的系统是()。A.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72.人喝酒喝醉了,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A.大脑 B.小脑 C.脑干73.我们的身体能够做不同的事情,是()在指挥这一切。A.心 B.脑 C.胃74.下列有利于保护脑的健康的是()。A.充足的睡眠 B.带病学习 C.长时间学习75.下列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的是()。A.看见小鸟 B.过马路 C.站在路边76.下面简单机械中,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的是()。A.杠杆 B.动滑轮 C.定滑轮77.如图,若炒菜时,在锅底A点给锅体加热,那热量应该最先传递到()处的食物。A.E点 B.F点 C.M点78.在观察金属条的热传递过程中,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金属条上,用酒精灯给金属条中间加热时,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A.金属条最左端的 B.离酒精灯最远的C.金属条最右端的 D.离酒精灯最近的79.丁丁帮爸爸从冰箱中取冰啤酒时,现手变凉了,这是因为()。A.冰啤酒上的“冷气”传到了丁丁手上B.丁丁手上的热量传到了冰啤酒上C.这是丁丁的错觉80.热总是从温度()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A.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 B.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 C.不确定81.如图所示,它属于()杠杆。A.省力 B.费力 C.既不省力也不费力82.下面不是应用杠杆来工作的是()。A.订书机 B.钓鱼竿 C.跷跷板 D.螺丝钉83.“秤砣小压千斤”,杆秤利用了()的道理。A.杠杆 B.轮轴 C.斜面84.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的点,易于把门打开。A.较远 B.较近 C.中间 D.都一样8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B.动滑轮不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C.轮轴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大小86.关于下图的这个装置,()说法是错误的。A.是一个省力装置 B.这个装置叫定滑轮C.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装置 D.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装置87.下列不属于火山喷发物的是()。A.火山气体 B.火山灰 C.岩浆 D.液态水88.关于下图的这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个装置是动滑轮 B.这个装置是定滑轮 C.这个装置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89.不利于保护大脑健康的做法是()。A.课间学习 B.深夜上网 C.戴头盔90.下列机械中,()不属于斜面的应用。A.螺丝钉 B.银子 C.刀子91.当我们利用斜面向上推动重物时,下列三种情况最省力的是()。A. B. C.92.将一个重为10牛顿的物体从水平面上提高到一米的高度,使用下列斜面()最省力。A. B. C.93.地幔的顶部为较薄的固体岩层,其下有一层呈()状的岩石。A.糊状 B.液态 C.黏稠94.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我们用()模拟岩浆。A.土豆泥 B.番茄酱 C.酒精灯95.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B.地壳的运动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96.在做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A.地球内部的作用 B.地球外部的作用 C.人类的活动97.下列现象,与火山喷发没有关系的是()。A.地壳某些部位较薄弱B.地壳某些部位有裂缝C.地表上岩石风化严重98.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A.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99.人们通常把那些会让人感到大地上下颠簸、猛烈摇动等地动现象叫()。A.洪水 B.地震 C.泥石流100.既能省力,又能改变运动方向的简单机械是()。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斜面【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大象版(2017)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选择题1.C解析:C【详解】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2.C解析:C【详解】夏天气温高,与棒冰的温差大,容易发生热传递,空气中的热量传递到棒冰上,使得棒冰温度升高而融化。夏天用棉被把棒冰裹起来,可以减少外界与棒冰的热传递,使棒冰吸热减少温度升得慢一点,也就会融化得慢一点;暴露在阳光下,棒冰与太阳之间的热辐射会使棒冰快速吸热温度升高更快,融化得更快。3.A解析:A【详解】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棉衣棉裤无法产生热量,并不是热源,穿棉衣棉裤使人暖和,实际上是人体内产生的热量温暖了自己。因为棉衣棉裤里填衬着棉花,蓬松的棉花纤维里有无数个小空洞,空洞里的空气能阻止人体散发的热量跑到外面,这样就使体表温度下降很慢,让我们感到没那么寒冷了。4.C解析:C【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房间里暖气片的安装位置,最合理的是立在窗台下。5.C解析:C【详解】热辐射,物体由于具有温度而辐射电磁波的现象。热量传递的3种方式之一。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温度愈高,辐射出的总能量就愈大,短波成分也愈多。冬天天气冷,坐在炉子或者取暖器旁边,脸上立刻感到热,说明热主要是以辐射的方式传播的。6.B解析:B【详解】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这种现象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A是摩擦生热,B是热传递,C是保温。7.A解析:A【详解】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导。铁棒的一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灯火焰的热能通过铁棒加热的一端传到另一端属于热传导。8.D解析:D【详解】用毛巾反复擦拭皮肤感到热温、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将铁丝反复弯折几次,弯折处会发热,这三种现象都属于摩擦力的作用导致温度升高,和热传递无关。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所以把手伸进水中感到热,这是热传递现象。9.C解析:C【详解】热水瓶保温性能好的原因就在于其内部的内胆是双层的,两层内胆之间是真空,真空无法传播热量。真空是无法传热的。10.C解析:C【详解】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片是为了增加热量散失的速度;电熨斗的金属外壁是为了隔绝人体与热量的接触;热水器的玻璃内胆是为了减慢热传递。热量的传递是从热量高的物体传递给热量低的物体。11.B解析:B【详解】热的不良导体有橡胶、塑料以及棉花等传热性能较差的物体。热传递的传递方向是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12.B解析:B【详解】在平放、斜放、竖立放置中,斜放吸收能力强,这是因为:斜放太阳光是直射物体表面的,而平放和竖立放置阳光是斜射物体表面,直射比斜射吸收能力强。观察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放置方向。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有关系,直射比斜射吸收能量强,温度上升快。13.B解析:B【详解】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转移到温度低的物体;对流:是流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热辐射:热辐射是物体不依靠介质,直接将能量发射出来,传给其他物体的过程,热辐射是远距离传递能量的主要方式。火通过对流、热辐射方式把热传递给烤火的人。14.C解析:C【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详解】取暖是热通过空气传递给人,炒菜是热通过铁锅传递给饭菜加热,穿羽绒服是保温作用,阻止身体产生的热传递出去。15.A解析:A【详解】太阳的热通过直接“发射”的方式身周围传递,这种传递的方式叫辐射。热辐射不需要依靠任何物体,它能穿过空气、玻璃等一些透明的物体。因为它不依靠任何物体,所以辐射即使在真空里也能穿行。16.B解析:B【详解】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做对流。杯子里的水受热部分会上升,比较冷的部分会下降,于是不断循环,流动的水就把热带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热起来,这种传热方式叫对流,所以B符合题意。17.A解析:A【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式叫热传导。根据对传热方式的认识,铁是热的良导体,传热性能好。铁锅炒菜时,菜与铁锅直接接触,将热量传递给菜品加热,其传热方式是热传导。18.A解析:A【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根据热传递的认识,电熨斗的金属外壁、冬天室内的暖气装置都是为了加快热传递的发生,热水瓶的玻璃瓶胆是为了避免热传递,达到保温的目的。19.A解析:A【详解】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热的方式叫热传导。勺子与汤接触,使汤的热量迅速传递给勺子,这种传热方式的热传导。20.C解析:C【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在勺子上传递的特点是总是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21.B解析:B【详解】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如晒太阳、跳绳、开空调、跑步、踢足球、喝热水、吃东西、盖被子、加穿衣服、烤火、吹空调等。如运动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取暖器、太阳等为我们带来热量;吃入的食物给我们提供能量;衣服能起到保温作用,可以阻止身体已有的热量散发出去,又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但不能使身体产生热量。22.B解析:B【详解】热传递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的。(1)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2)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对流是液体和气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气体的对流比液体明显。(3)热辐射是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洗热水澡会感到热,此时热主要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23.C解析:C【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对流。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热从发热的物体直接向周围传递出热的传播方式叫做热辐射。太阳的热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上的,所以C符合题意。24.C解析:C【详解】而像塑料、陶瓷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保温杯是用热的不良导体制作的。研究杯子的保温效果时,加盖子可以阻止热量的散失。外包毛巾起到保温的作用,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保温杯,要求学生掌握杯子加盖、外包毛巾可以使水温下降慢一些。25.B解析:B【详解】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叫做热传递。热传递方向: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A甲实验中:C和D一起掉落,错误;应该C比D先掉落;B乙实验中:C比D先掉落,正确;C丙实验中:C比D迟掉落,错误;因为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C比D先掉落。26.A解析:A【详解】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图中的热量传递的形式是沿着金属条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所以是热传导。27.C解析:C【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给另一部分。让衣服会明显热起来的方法是:放在热水中,放在火炉旁,放在暖气上,用熨斗熨烫过等,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热传递,要求学生掌握热传递。28.B解析:B【详解】热量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方式叫做热传导,主要是固体的转热方式,金属汤勺的传热方式就是这种方式。29.A解析:A【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铝勺是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强。木勺、塑料勺的材料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30.A解析:A【详解】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微粒组成的,当红墨水微粒遇到热水,温度比较高,微粒运动比较快,故选A。(每题2分)31.C解析:C【详解】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32.B解析:B【详解】羽绒服能保暖的原因是减少热量散失,阻止冷气侵入,其不产生热量。(每题2分)33.A解析:A【详解】锅底一般是金属材料做的,是热的良导体,能使热快速传递。(每题2分)34.C解析:C【详解】在冬天我国北方经常使用暖气,通常可以观察到一般安装在房间的下边,这是因为暖空气比较轻,会往上方流动,而冷空气比较重会往下运动,从而形成了冷暖气流的交换,使室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衡的地步。35.D解析:D【详解】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粗糙程度、放置的角度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倾斜与太阳光垂直,所以D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物体的吸热本领,要求学生掌握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36.B解析:B【详解】棉被的主要作用:一是保温,防止冰糕的冷气跑掉,保温和保冷的原理是一样的,就是阻止冷热平衡交换;二是隔热,防止外界的炎热空气进入里面,造成冰糕融化,棉被就充当了一个隔热层的作用,所以B符合题意。37.C解析:C【详解】热传递有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传导是热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对流是冷、热不同的液体或气体相互对流传递热的,辐射是不依靠任何物体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38.B解析:B【详解】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会聚到一点。这一点的光很强,温度很高。用平面镜将太阳光照射到甲地,用凹面镜子将太阳光照射到乙地,则甲、乙两地的亮度相比乙地比较亮,所以B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光和热,要求学生掌握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39.A解析:A【详解】热传递,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图片的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进行,B、C、D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顺序为B、C、D。40.C解析:C【详解】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的是:倾斜与太阳光垂直,所以C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要求学生掌握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41.C解析:C【详解】用毛巾反复擦皮肤感到热、子弹打进墙里,子弹温度升高、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发热都是摩擦产生热,和热传递无关。把手伸到热水中,热水的热量传递到手上会感到热,这是热传递现象。【点睛】掌握热传递的应用。42.A解析:A【详解】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冬天无风的时候,左右手分别戴黑白手套在阳光下,左手感觉比较温暖,所以A符合题意。【点睛】本题考查吸热的本领,要求学生掌握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43.C解析:C【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导是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递热。用铁锅烙饼和扭伤脚踝后热敷属于热传导,蜡烛燃烧发光的方式是热辐射。44.B解析:B【详解】热传递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不独立存在。如保温瓶的保温作用就是防止热以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散失。45.C解析:C【详解】对流: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之间不段循环流动,使湿度刍于均匀的过程。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46.A解析:A【详解】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A要想端起刚盛好的热汤,可以用抹布垫着手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热传递到手上,减慢热传递,说法正确,B能隔热的碗或杯子之所以能隔热,是因为它们传热慢;C汤勺手柄部分的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热传递,防止烫手。47.C解析:C【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饭锅的锅把用塑料或木头制作,它们都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弱,是为了端锅时不烫手,方便使用。48.B解析:B【详解】电动机的外壳用金属材料制成多片状、电视机的后壳上有许多小孔都是为了释放热量;冬天,人们穿上羽绒服是为了保温。羽绒服的保温作用好。49.A解析:A【详解】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夏天穿黑色的衬衫与穿白色的衬衫相比更吸热,因为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A选项符合题意。50.A解析:A【详解】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热传递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实现的。热传导就是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热的传导主要发生在固体物中。热水中的勺子,温度从热的地方向冷的地方传导。用勺子舀热水,热主要是通过传导式传递到勺头,然后又传到勺柄,所以A符合题意。51.A解析:A【详解】因为人体内有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神经系统,所以人的各种器官能协调一致地工作,会思考各种问题。神经就像电话线,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传入神经是感觉神经,负责把信号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递到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负责把信号从神经中枢传向身体各处。52.C解析:C【详解】根据对材料导热性的认识,不同的材料导热能力不同。一般金属制品都是热的良导体,导热能力强;木头、塑料等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能力差。夏天天气炎热,小明想让杯中的热水凉得快一些,揭开杯盖可以加速与空气的对流,凉的快;也可以选用单层的杯子,这样散热也比较快;但是不可以在杯子外侧裹上锡箔纸,这样保温效果最好。53.A解析:A【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脑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54.C解析:C【详解】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左脑支配右侧身体的运动,右脑支配左侧身体的运动。55.B解析:B【分析】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详解】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基本是分布在整个脊髓上,呈左、右对称,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人体内的一些低级反射活动均有他控制,它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在反射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所以脊髓一旦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痪。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做准备活动,消除或减少运动创伤。C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56.A解析:A【详解】感官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大脑是一切感官的中枢。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是触觉。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57.C解析:C【详解】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包括: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由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视运动型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四部分组成。他们分别处于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小强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他发达的语言中枢是视运动性语言中枢。58.A解析:A【详解】“茶壶里煮饺子”指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说明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应加强运动性语言中枢,也就是说话中枢的锻炼。59.A解析:A【详解】神经中枢包括脑和脊髓。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大脑有管理人的感觉、运动、说话、情绪、记忆、分析、推理等功能,所以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负责“传达命令”。60.B解析:B【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是高级神经中枢;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既是大脑和躯干的联系通道,又可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应,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B不属于人体的神经中枢。61.B解析:B【详解】脑就是你自己的智囊。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是管人的右边的一切活动的,一般左脑具有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技艺、书写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边的一切活动的,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像、综合、情感等功能。某病人左侧肢体出现瘫痪症状,可能是他大脑的右半球出现了问题。62.C解析:C【详解】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用折断筷子来感受震动,是模拟地震的方法。63.C解析:C【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脑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64.A解析:A【详解】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65.C解析:C【详解】大脑和脊髓合称为神经中枢。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的。人的脑部在受创后,会出现短暂失忆的现象,这说明大脑具有记忆功能。66.C解析:C【详解】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67.B解析:B【详解】神经分布于人的全身。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68.C解析:C【详解】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又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ABD都是神经系统的内容,血管不属于神经系统,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69.B解析:B【详解】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的一切感觉活动(包括视觉和听觉等)、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工作。大脑的质量大约是1400克。大脑的形状像两只拳头握起来并拢;大脑表面像核桃表面一样,有许多凹陷的沟壑和隆起的回,这样增加了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硬度和豆腐差不多,颜色呈淡粉红色。70.A解析:A【详解】情绪管理指的是要适时适所,对适当对象恰如其分表达情绪。情绪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要掌控得恰到好处。因此要成为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主要依靠脑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71.A解析:A【详解】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它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性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人类的思维活动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生理功能,还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心理功能,心理功能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72.B解析:B【详解】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因此人喝醉了酒,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73.B解析:B【详解】人类的大脑是所有器官中最复杂的一部份,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体的一切感觉活动,思维和情绪,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都是在大脑的指挥下进行的,大脑对人体至关重要。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身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身体各部分。74.A解析:A【详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我们要注意保护大脑,要做到营养补充合理膳食,坚持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情绪的稳定,科学用脑,平时注意保护大脑,尤其在运动中。75.A解析:A【详解】站在路口准备过马路时,看到红灯亮起,便止步等待。在此过程中,我们的眼睛首先看到红灯亮起,然后传入神经将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再大脑发出“停止”的指令并传递给脊髓,再由传出神经将停止信号从脊髓传递给腿脚,最后停下脚步。A看见小鸟反应信号没有经过脊髓,符合题意。76.B解析:B【详解】定滑轮的作用是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用力的大小不省力也不费力;动滑轮的作用是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即省一半的力。77.C解析:C【详解】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当热量传给一个物体时,这个物体的热能就会增加。随着热能的增加,它的温度就会逐渐升高。M距离热源中心最近,所以热量最先传递到M处。78.B解析:B【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用酒精灯给金属条中间加热时,最先掉下来的火柴是离酒精灯最远的。79.B解析:B【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根据对热传递的认识,从冰箱中取冰啤酒时,人体温度与冰啤酒存在温度差,温度高的体温热量传递给温度低的冰啤酒,所以感觉手变凉了。80.B解析:B【详解】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81.A解析:A【详解】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它是一种简单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杠杆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如图所示,它属于省力杠杆,所以A符合题意。82.D解析:D【详解】一根棍子,当像这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就叫杠杆。比如:订书机、钓鱼竿、跷跷板、镊子等。螺丝钉应用斜面来工作,所以D符合题意。83.A解析:A【详解】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生活中我们见到过的秤砣就是杠杆的应用。84.A解析:A【详解】由力的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力臂,力臂越长力就越小。省力杠杆,顾名思义,其动力臂较长,动力较小,所以省力。但是通常省力杠杆省了力气会相应的费距离。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易于把门打开。85.B解析:B【详解】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像塔吊的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