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方案Thetitle"AgriTechIntelligentGreenhousesandEco-AgriculturePlantingSolutions"referstoadvancedagriculturaltechnologiesthatutilizeintelligentgreenhousesforsustainableandeco-friendlyfarmingpractices.Thesesolutionsarecommonlyappliedinmodernagriculturalsettings,whereprecisionfarmingtechniquesareintegratedwithinnovativegreenhousesystems.Byfocusingonoptimizinggrowthconditionswithincontrolledenvironments,thetitleemphasizesthecombinationofcutting-edgetechnologyandecologicalprinciplestoenhancecropyieldandquality.Inthecontextofmodernagriculture,intelligentgreenhousesarebecomingintegraltothepromotionofeco-agriculture.Thesestructuresnotonlyoffercontrolledclimateconditionsbutalsoincorporateautomationforefficientresourcemanagement.Theplantingsolutionsdiscussedinthetitleinvolvetheimplementationofsmartsystemsthatmonitorandregulatefactorssuchastemperature,humidity,andlighting,ensuringoptimalgrowthconditionsforadiverserangeofcrops.Thisapproachisparticularlyrelevantinareaswithharshweatherconditionsorlimitedarableland,wheretraditionalfarmingmethodsarelessviable.Toeffectivelyimplementtheagri-techintelligentgreenhouseandeco-agricultureplantingsolutionsasoutlinedinthetitle,specificrequirementsmustbemet.Theseincludetheselectionofappropriategreenhousedesigns,theintegrationofadvancedmonitoringandcontrolsystems,andtheadoptionofsustainableagriculturalpractices.Furthermore,continuous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marttechnology,combinedwithanunderstandingoflocalecologicaldynamics,areessentialforthelong-termsuccessandsustainabilityoftheseinitiatives.农业科技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方案详细内容如下:第一章:智能温室概述1.1智能温室的定义与发展1.1.1智能温室的定义智能温室,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对温室环境进行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的农业生产设施。智能温室通过集成计算机、传感器、执行器等多种技术,实现对温室内部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等)的精确控制,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资源利用效率。1.1.2智能温室的发展智能温室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温室到自动化温室,再到智能化温室的演变过程。以下是智能温室发展的几个阶段:(1)传统温室:传统温室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对温室环境控制能力有限,生产效率较低。(2)自动化温室: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温室应运而生。自动化温室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3)智能温室: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智能温室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智能温室通过集成多种技术,实现了对温室环境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第二节智能温室的分类与特点1.1.3智能温室的分类智能温室根据其结构、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单层温室、双层温室、连栋温室等。(2)按功能分类:可分为生产型温室、科研型温室、教学型温室等。(3)按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蔬菜温室、花卉温室、果树温室等。1.1.4智能温室的特点(1)环境控制精确:智能温室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实现对温室内部环境的精确控制,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条件。(2)资源利用高效:智能温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生产效率提高:智能温室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成本。(4)环保可持续发展:智能温室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5)应用领域广泛:智能温室可应用于蔬菜、花卉、果树等多种作物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第二章:智能温室的建造与设计第一节智能温室的规划与布局1.1.5规划原则智能温室的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充分考虑地理、气候、资源等因素,实现温室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2)高效节能:在保证作物生长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灵活适应:智能温室应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以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种植需求。(4)安全环保:保证温室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保障人体健康。1.1.6规划内容(1)选址:智能温室选址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水源、交通等因素,保证温室建设与周围环境的协调。(2)规模:根据投资预算、市场需求、土地资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温室规模。(3)结构布局:智能温室的结构布局应包括主体建筑、辅助设施、配套设施等,以满足作物生长、管理、运输等需求。(4)环境调控:智能温室应配置先进的环境调控系统,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得到有效控制。(5)自动化控制:智能温室应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温室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第二节智能温室的材料选择与施工1.1.7材料选择(1)主体材料:智能温室主体材料应具有较好的承重功能、保温功能和耐腐蚀功能,如钢架、玻璃、聚碳酸酯板等。(2)覆盖材料:智能温室覆盖材料应具有透光性、保温性、耐老化功能,如玻璃、聚乙烯薄膜、聚碳酸酯板等。(3)辅助材料:智能温室辅助材料包括保温材料、遮阳材料、防虫网等,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1.1.8施工方法(1)基础施工:智能温室基础施工应保证温室的稳定性,采用混凝土浇筑或预应力混凝土板等施工方法。(2)主体结构施工:根据设计图纸,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施工方法,完成主体结构的安装。(3)覆盖材料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将覆盖材料安装到温室主体结构上,保证密封性、保温性和透光性。(4)配套设施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智能温室的电气、给排水、供暖等配套设施的安装。(5)自动化控制系统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安装自动化控制系统,保证温室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测与调控。(6)质量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质量,保证温室建设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保证温室正常运行。第三章: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第一节温湿度控制系统1.1.9概述温湿度控制系统是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以保障作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本节将重点介绍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原理、构成及调控策略。1.1.10系统构成(1)温湿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2)控制器:接收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进行判断,输出控制信号。(3)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温室内的加热、降温、加湿、除湿设备进行调节。(4)通信系统:将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和控制指令传输至温室管理平台。1.1.11调控策略(1)温度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合适的温度范围。当温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加热设备;当温度高于设定上限时,启动降温设备。(2)湿度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合适的湿度范围。当湿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加湿设备;当湿度高于设定上限时,启动除湿设备。(3)联动控制:将温度和湿度控制系统联动,实现温湿度协同调控,提高温室环境控制效果。第二节光照控制系统1.1.12概述光照控制系统是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以满足作物生长的光照需求。1.1.13系统构成(1)光照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温室内的光照强度,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2)控制器:接收光照传感器的数据,根据预设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阈值进行判断,输出控制信号。(3)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温室内的补光灯和遮阳网进行调节。(4)通信系统:将光照传感器的数据和控制指令传输至温室管理平台。1.1.14调控策略(1)光照强度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合适的光照强度范围。当光照强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补光灯;当光照强度高于设定上限时,启动遮阳网。(2)光照时间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合适的光照时间。通过控制补光灯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光照时间的调控。(3)智能调节:根据光照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数据,动态调整补光灯和遮阳网的运行状态,实现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的智能调控。第三节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1.1.15概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是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关键部分,主要负责对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监测与调控,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1.1.16系统构成(1)二氧化碳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监测数据传输至控制系统。(2)控制器:接收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数据,根据预设的二氧化碳浓度阈值进行判断,输出控制信号。(3)执行机构: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温室内的二氧化碳发生器进行调节。(4)通信系统: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的数据和控制指令传输至温室管理平台。1.1.17调控策略(1)二氧化碳浓度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设定合适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当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设定下限时,启动二氧化碳发生器;当二氧化碳浓度高于设定上限时,暂停二氧化碳发生器的运行。(2)智能调节:根据二氧化碳传感器实时监测的数据,动态调整二氧化碳发生器的运行状态,实现二氧化碳浓度的智能调控。(3)联动控制: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系统与光照控制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联动,实现温室环境因素的协同调控,提高作物生长效果。第四章:智能温室灌溉与施肥系统第一节灌溉系统的选择与配置1.1.18灌溉系统选择原则在选择智能温室灌溉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节水节能:选用节水型灌溉设备,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灌溉效率。(2)自动化程度高: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的自动启停、定时定量灌溉等功能。(3)适应性较强:灌溉系统应适应不同作物、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满足各类植物生长需求。(4)安全可靠:灌溉系统应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保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1.1.19灌溉系统配置(1)灌溉水源:选择清洁、水质良好的水源,保证灌溉水质。(2)灌溉设备: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等设备,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3)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实现灌溉系统的自动化控制。(4)管道系统:包括主管、支管、毛管等,输送水源至灌溉设备。(5)阀门及附件:包括电磁阀、减压阀、流量计等,用于调节和控制灌溉用水。第二节施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1.1.20施肥系统设计原则(1)精确施肥:根据作物需求、土壤肥力等条件,精确计算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2)自动化程度高: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施肥的自动启停、定时定量施肥等功能。(3)肥料种类丰富:施肥系统应具备多种肥料供应功能,满足作物生长各阶段的需求。(4)安全环保:施肥系统应保证肥料安全、环保,减少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1.1.21施肥系统应用(1)肥料选择: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及中微量元素肥料。(2)施肥设备:包括施肥泵、肥料混合器、施肥管道等,实现肥料的输送和分配。(3)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等,实现施肥系统的自动化控制。(4)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监测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5)施肥策略调整: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变化,适时调整施肥策略,保证作物生长健康。通过智能温室灌溉与施肥系统的选择与配置,实现灌溉与施肥的自动化、精确化,为生态农业种植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智能温室种植技术第一节种植模式的选取与优化1.1.22引言智能温室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其种植模式的选取与优化对提高作物产量、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智能温室种植模式的选取原则、优化方法及其应用。1.1.23种植模式选取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智能温室所在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2)高效利用资源原则:充分考虑温室内的光、水、气、肥等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3)生态平衡原则:保持温室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4)经济效益原则:选取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提高种植效益。1.1.24种植模式优化方法(1)作物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较高抗病性、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作物品种。(2)茬口安排:合理搭配茬口,实现作物的周年生产。(3)施肥技术: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环境调控:利用温室设施,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优化调控。1.1.25种植模式应用案例以我国某地区智能温室为例,采用如下种植模式:(1)作物品种:选择黄瓜、番茄等高产值作物。(2)茬口安排:采用春季黄瓜、秋季番茄的种植模式,实现周年生产。(3)施肥技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4)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降低农药使用量。(5)环境调控:通过智能温室设施,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优化调控。第二节植物生长调控技术1.1.26引言植物生长调控技术在智能温室种植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植物生长环境、营养、激素等方面的调控,可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降低能耗。本节主要介绍植物生长调控技术的内容及其应用。1.1.27植物生长环境调控(1)温度调控:保持温室内的温度在适宜范围内,促进作物生长。(2)湿度调控:通过加湿、除湿设备,保持温室内的湿度在适宜范围内。(3)光照调控:采用补光、遮光等手段,满足作物对光照的需求。(4)二氧化碳浓度调控:保持温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适宜范围内,提高光合作用效率。1.1.28植物营养调控(1)肥料种类选择: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2)施肥方法: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等施肥方法,提高肥料利用率。(3)营养诊断:定期检测作物营养状况,调整施肥策略。1.1.29植物激素调控(1)激素种类选择:根据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激素种类。(2)激素使用方法:采用叶面喷施、土壤施用等方式,实现激素的精准调控。(3)激素使用时机:掌握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合理使用激素。1.1.30植物生长调控技术应用案例以我国某地区智能温室为例,采用如下植物生长调控技术:(1)环境调控:通过智能温室设施,实现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优化调控。(2)营养调控: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合理搭配肥料种类,提高肥料利用率。(3)激素调控: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适时使用激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第六章:生态农业种植模式第一节生态农业种植的基本原则1.1.31生态优先原则生态农业种植应以生态优先为基本原则,保证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3)减少化学污染:降低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非化学方法控制病虫害,减轻农业对环境的污染。1.1.32循环利用原则生态农业种植应遵循循环利用原则,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具体措施如下:(1)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资源,降低资源浪费。(2)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33协调发展原则生态农业种植应遵循协调发展原则,实现农业、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2)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科技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第二节生态农业种植的主要模式1.1.34间套作模式间套作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上,根据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和空间需求,合理搭配种植多种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和改善土壤结构。常见的间套作模式有玉米大豆、小麦油菜等。1.1.35轮作模式轮作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以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和防止土壤退化。常见的轮作模式有小麦玉米大豆、水稻油菜小麦等。1.1.36立体种植模式立体种植模式是指在同一土地上,利用不同层次的空间,采用多种种植方式,实现多种作物的共生。常见的立体种植模式有林果立体种植、林药立体种植等。1.1.37生态农业园区模式生态农业园区模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集成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农民生活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生态农业园区通常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休闲旅游区等。1.1.38循环农业模式循环农业模式是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常见的循环农业模式有秸秆还田、畜禽粪便发酵制肥等。1.1.39有机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是指遵循自然规律,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农业模式。有机农业模式主要包括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等环节。第七章:生态农业种植技术第一节土壤改良与保护技术1.1.40土壤改良技术(1)物理改良技术物理改良技术主要包括深翻、浅耕、镇压、松土等,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强土壤透水、透气功能。通过物理改良,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2)化学改良技术化学改良技术主要是指施用石灰、石膏等碱性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化学性质。还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生物炭等物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3)生物改良技术生物改良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例如,种植绿肥、豆科作物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利用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1.1.41土壤保护技术(1)防止土壤侵蚀采取梯田、梯地、坡改梯等工程措施,以及植被恢复、生物篱等生物措施,防止土壤侵蚀,保护土壤资源。(2)防止土壤盐碱化通过调整灌溉制度、合理施用化肥、种植耐盐碱作物等措施,防止土壤盐碱化。(3)土壤污染修复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降低土壤污染程度。第二节生物防治技术1.1.42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通过引入或保护天敌昆虫,如捕食性昆虫、寄生性昆虫等,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2)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利用微生物农药、生物菌剂等,防治植物病虫害。如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利用哈茨木霉防治土传病害等。(3)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从植物中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制成植物源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1.1.43杂草生物防治技术(1)利用生物除草剂采用生物除草剂,如微生物除草剂、植物源除草剂等,防治杂草。(2)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杂草引入或保护杂草的天敌昆虫,如昆虫病原微生物、捕食性昆虫等,对杂草进行生物防治。(3)利用植物相克原理防治杂草通过种植具有相克作用的植物,抑制杂草生长,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通过以上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药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八章: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的集成应用第一节集成模式的优势分析1.1.44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集成模式将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相结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智能温室的环境调控,可以降低水资源、肥料等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农业种植方式也有助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1.1.45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集成模式采用生态农业种植方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智能温室的应用可以减少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1.1.46提升农业科技水平集成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智能温室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度。1.1.47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集成模式有利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智能温室的运营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生态农业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第二节集成模式的实施步骤1.1.48规划与设计(1)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智能温室类型和生态农业种植模式。(2)设计智能温室的布局,包括温室结构、环境调控系统、种植区划分等。(3)制定生态农业种植方案,包括种植结构、轮作制度、病虫害防治等。1.1.49基础设施建设(1)按照设计方案,建设智能温室,包括温室骨架、覆盖材料、环境调控设备等。(2)配套建设生态农业种植所需的设施,如灌溉系统、施肥系统、防病虫害设施等。1.1.50技术培训与推广(1)对农民进行智能温室管理与生态农业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2)加强技术指导,保证集成模式的顺利实施。1.1.51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参与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集成模式的实施。(2)加大资金投入,支持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项目的发展。1.1.52监测与评估(1)建立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集成模式的监测体系,实时掌握项目运行情况。(2)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1.1.53推广与应用(1)在试点项目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集成模式。(2)加强与其他农业领域的融合,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第九章: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的政策与市场分析第一节政策环境分析1.1.54政策背景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在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领域。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为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例如,《国家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1.55政策扶持(1)财政支持:通过设立农业科技研发基金、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等,为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税收优惠:对从事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3)土地政策:鼓励企业利用荒山、荒地等资源发展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保障企业用地需求。(4)技术创新:支持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5)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素质,为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提供人才保障。第二节市场前景预测1.1.56市场需求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因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未来,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为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1.1.57市场竞争(1)技术竞争:智能温室与生态农业种植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2)产业链整合:企业通过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步行街个人店铺租赁合同书
- 区商贸城商铺租赁合同
- 健身场地租赁合同
- 农副产品购销合同
- 土地租赁建房合同
- 借款抵押担保合同
- 停车位代理销售合同
- 知识产权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尔夫球具维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技术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Nikon尼康D3100中文说明书
- DL-T5002-2021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规程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6套)
- FZ∕T 73037-2019 针织运动袜行业标准
- 春节的那些事作文6篇
- (完整版)机房安全检查表
-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XF-T 3004-2020 汽车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管理
- 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治疗
- (正式版)JBT 14660-2024 额定电压6kV到30kV地下掘进设备用橡皮绝缘软电缆
- 2.2算法的概念及其描述课件人教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