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名校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中国”一词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它不仅指周朝的施政范围,也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下列传世铭文、文献,符合这一含义的是()A.西周“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B.《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C.《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D.《左传》:“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2.关于秦朝的统治,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贾谊的《新书·过秦篇》说:“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出土文物岳麓秦简《奔警律》载:“黔首老弱癃病,不可令奔警(奔警:遇战事出征)”。据此可知()A.暴虐天下导致秦速亡 B.秦朝统治者王霸并用C.历史真相需相互印证 D.出土文物信息更可信3.下表是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据此可以推测,敦煌地区()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高宗时期10101.069.0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玄宗时期322148.7106.6代宗时期112149.389.8A.农业生产关系有待调整 B.人地矛盾较为突出C.战乱频繁导致受田不足 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4.寺院题记属于特殊场域空间的类型文章,是唐宋文士为寺院所撰。唐代寺院记文多写实,常有描述寺院历史或表达作者对佛教看法的内容;宋代寺院记文则明显内容驳杂,许多题写虽自佛寺开端,却阐述俗世中事,事关时政、局势等。这一转变()A.反映佛教在唐宋广泛传播 B.体现宋代儒佛学说进一步融合C.推动唐宋市民文化的发展 D.表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5.园林是一种大型建设项目,同“地”与“人”关系密切,城市园林的兴起与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明中后期江南城市园林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城居者数量的扩大令城市造园的潜在需求增加,匠人与雇工的市场化又令这些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此时园林发展主要得益于()A.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B.江南地区园林文化底蕴深厚C.源远流长的天人合一理念 D.政府彻底放松对人口的控制6.1898年,张之洞在戊戌政变前夕推出《劝学篇》,其中认为“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指文教、财政、法律和通商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西史为新学”,主张“新旧兼学,政艺兼学”,“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同时又强调“五伦之要,百行之原……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这说明此时的张之洞()A.对学习西方文明举棋不定 B.仍坚持“中体西用”思想C.与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一致 D.认同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7.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新青年》发展历程重大事件表时间《新青年》重大事件1915年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1917年编辑部迁往北京,北大教员和学生轮流主编1918年使用白话文,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的发表1919年开辟“马克思研究专号”,作者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活跃的知识分子和青年A.《新青年》深受市民喜欢 B.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C.民国初期社会的转型加快 D.北洋政府开明的政治氛围8.1937年8月15日,日本参谋本部在《形势判断》中指出,日中已呈现全面抗战状态,为避免全面战争,必须进行华北会战,迅速对中国军队,尤其是给中央军以毁灭性打击,使南京政府在失败感下不得已屈服,由此造成结束战局的机会。9月,日本帝国主义发起这一会战。此战役()A.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B.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C.中国自抗战以来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D.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在华北的“囚笼政策”9.如图是画家单应桂在1975年创作的国画作品《再攀钻井新高峰》,描绘了胜利油田钻井工人向毛主席报喜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A.群众发展生产的强烈愿望 B.艺术创作再次走向繁荣C.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双百”方针成效显著10.1994年,我国实行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改革()A.加速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 B.标志中国金融政策的成熟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D.助推了对外开放深入发展11.古罗马法学家保罗在《论解答》与《论告示》之中阐述两种情况:其一,以不符合良俗的书面婚姻协议为由而强制缔结婚姻是不公平的;其二,精神病人由于不具备认识及行为能力,并不能做出有效的意思表示,因此不能缔结婚姻。查士丁尼时期还规定,当丈夫缺乏支付能力或挥霍家财时,其妻子可以要求返还嫁妆。据此可知,罗马法()A.保障女性的公民权利 B.蕴含公平公正理念C.理性的色彩较为突出 D.重视保护私有财产12.英国《大宪章》规定,“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大宪章》照顾商人利益的主要原因是()A.重商主义思潮的影响 B.人文主义的复兴与传播C.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 D.城市发展与市民的崛起13.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对欧洲大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某一时期,神学丧失了它在大学的领导地位,不再是最重要的学科;无需证明的信念和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被放弃了,学校越来越多地教育学生自己思考;哲学院开始要求与其他学科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独立性,甚至要求成为真正的中心学院。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欧洲封建专制受到冲击 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动摇C.学校分科教育体系形成 D.哲学的中心地位得以确立14.针对某和约,瑞士历史学家埃里希·艾克认为:“公众对“强加”的和约的愤激情绪转向军国主义轨道,从长远来看是最危险的。它不仅威胁世界安宁,也威胁德意志共和国的生存。”丘吉尔也曾称其为“胜利者的蠢事”。该和约()A.有利于美国攫取世界的领导权 B.削弱了德日帝国主义的势力C.改变了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祸根15.下图为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图,据此可知()A.农业的发展速度减缓 B.工人阶级力量壮大提高了政治地位C.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贫富分化加剧缩小了服务业的规模16.俄国革命发生后出现了托洛茨基所称谓的“离奇现象”,“当革命的新政权在胜利之初以神话般的速度和不可战胜的力量走向巩固的时候,那些当上了苏维埃领导人的社会主义者却惶惶不安地朝自己周围左顾右盼,寻找真正的“主人“。他们认为自己有自知之明,政权应当转交给资产阶级”。由此可知,此时的俄国()A.工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B.未明确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C.无产阶级政党逐渐走向成熟 D.将构建稳定的中央权力结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从秦汉到隋唐时期,我国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立国基础的大陆型国家,其经济重心位于司马迁所说的“三河”(即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且此时的“丝绸之路”以陆路为主,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向亚洲内陆延伸。这就是说,宋以前的历代王朝大都是“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内陆国家。但自中唐以降,我国开始由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东南沿海地区以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为后盾,对外贸易主要路径逐渐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模式开始表现出海洋发展倾向。在海上丝路贸易的刺激下,东南地区以生产交换价值为己任的商品经济日趋繁盛,以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为基础的市场机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于是原先“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就是说,我国立国态势在唐宋之际发生重大转折,由内陆国家开始向海陆国家的方向前进。——摘编自柳平生、葛金芳《南宋发展道路的经济特征及历史意义》(1)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从内陆型国家向海陆型国家转变的具体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之际立国态势转变的原因。(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1886年1月1日,缅甸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吞并缅甸后,采用“以印治缅”的手法,把缅甸变成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并雇佣印度兵对缅甸人民进行统治。1947年8月15日,在蒙巴顿主持下,尼赫鲁宣布印度独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1947年底,英国终结对缅统治的大势已定,英国经过利益评估和权衡,决定以协商和签约的方式保留少量特权,只求有尊严地退出缅甸。自1948年1月4日起,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正式告以终结,缅甸独立终于实现。英国工党政府对缅甸的非殖民化政策,是基于英国实力和整体部署做出的规避风险、维护英国根本利益的务实选择。——摘编自姜帆《英帝国的崩溃与缅甸模式》材料二缅甸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摧残,战后经济百废待兴,武器流散民间,社会秩序混乱,缅甸形势犹如“休眠火山”。正当英国势力逐渐退出缅甸时,美国正努力设法在缅甸扩大利益和影响。杜鲁门政府在1947年2月28日与缅甸临时政府签署了《美缅剩余财产协定》。根据协定,美国需要将战时停留在缅甸的吉普车和军用卡车转卖给缅甸,由于缅甸缺乏美元现金,因此杜鲁门政府向缅甸提供了为期20年的价值500万美元的长期贷款,杜鲁门政府还将这500万美元收入全部用于缅甸经济建设,从而提升了美国在缅甸的国际影响力……1950年9月13日杜鲁门政府与吴努政府正式签署《美缅经济合作协定》。根据协定,缅甸获得了美国提供的1000余万美元的经济援助。——摘编自安竣谱《美国对缅甸经济援助政策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缅甸为什么能以和平协商的方式实现民族独立?(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战后对缅甸的经济援助。(6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20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外国中国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1908年美国的福特T型汽车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迅速20世纪初,帝国主义侵占了整个非洲,世界被瓜分完毕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1913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6%,超过了英国、德国、日本工业产量的总和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以“自救”1904年,颁布和施行《癸卯学制》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年底,护国战争爆发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新文化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爆发,同年,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中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大批沿海企业和技术管理人员迁移到西南、西北;到1977年,先后建成200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形成了45个大型生产科研基地和30多个新兴工业城市。1979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三线建设的重点逐渐转向经济效益和调整改造。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到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工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36项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441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404万亩,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材料二2024年,国家出台了“新三线建设”的计划,也就是将东部地区大量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备份。为了在这次“新三线建设”中获得更多的产业资源,四川、重庆、贵州、陕西等地都启动了新的计划,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财联社9月2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政策贯通、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加大对革命老区、边境地区、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摘编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三线建设相比,概述西部大开发实施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释“新三线建设”计划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ABABCBAD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DADC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具体表现:经济重心:从黄河中下游(北方)转向东南沿海(南方);外贸路线:以陆路为主向海路为主转移(大型海港兴起);经济模式:商品经济日趋繁盛(呈现出海洋发展倾向;市场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每个角度2分,答出三个角度即可给6分)(2)原因:政治: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北方战乱不断;南宋偏安江南一隅,政治中心转移,为唐宋转变营造了环境;经济: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提供了转变的经济基础;两宋南方一年两熟的复种制稻作农业发展;农业区域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发达;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劳动工具和生产技术;技术:航海、造船等技术进步,有效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交通:广州、泉州等大型海港相继兴起,大运河等漕运发展。(从政治、经济、技术、交通等方面,每个角度2分,答出四个角度即可给8分)18.【答案】(1)原因:二战后英国的衰落,大英殖民帝国走向解体;二战后,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印度的自治进程,为缅甸提供了天然的范本;缅甸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摧残,社会秩序混乱,使英国难以掌控。(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评析:原因:战后美国国力强盛,积极追求全球领袖地位;美苏冷战,美国防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缅甸扩大(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需要);美国企图削弱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势力。评价:积极:有利于缅甸的经济恢复;提升了美国在缅甸的国际影响力;消极:增加了缅甸对美国资本的依赖,制约了民族经济的发展。(需从原因、评价的角度作答。原因,任意一点即可2分;评价的积极方面,任意一点即可2分;消极方面,任意一点即可2分,答全三个角度即可给6分)19.【答案】评分参考:等级答题情况具体描述(一)10—12分观点明确,史实运用充分(至少三个)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认识有高度,逻辑严谨,表述清晰。(二)7—9分观点明确,史实运用较充分(两个),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有一定的认识,逻辑较严谨,表述较清晰。(三)4—6分观点比较明确,史实运用不足(一个),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有一定的认识,逻辑较严谨,表述较清晰。(四)4分以下没有提出观点或观点不明确,史实缺失或错误,论证不充分,认识欠缺或错误,逻辑不严谨,表述不清晰。答案示例:示例一:论题:辛亥革命为五四运动准备了充分的条件阐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实施新政,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加快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果实落到袁世凯的手中。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妥协卖国,孙中山发动了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进一步革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为五四运动准备了充分的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巴黎和会激化下的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转折点。示例二:论题:五四运动是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下的结果阐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果实落到袁世凯的手中。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妥协卖国,孙中山发动了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这推动了思想文化的进一步革新。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为五四运动准备了充分的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英、美等国操纵会议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竟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引发五四运动。示例三:论题:20世纪初世界形势急剧变化阐述: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建立。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矛盾加剧,从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加剧了各国社会矛盾,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从此,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并存和竞争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遵义医科大学《产品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四诊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河北东方学院《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做账实操-代理记账公司的利润计算
- 入党积极分子民主表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男装制版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专题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焦作大学《新闻评论与体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抽样设计与推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结构化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LY/T 3400-2024荒漠与荒漠化防治术语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年往年教师职称考试试题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全面工作安排表
- 幼儿园开学前的厨房人员培训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6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
- 光伏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消防员证考试题库2000题中级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认识负数(单元测试)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