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甘肃省定西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检测历史试题时长:75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1.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A.治理黄河水患B.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C.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传位的是启,而桀为夏朝末代统治者,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大禹治理黄河水患,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故A项是禹的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并定都在阳城,故BD均为禹的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2.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与清明节习俗相关联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说明清明节是和血缘有关的节日,故与清明节相关的制度是宗法制度;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分封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所以答案选C。3.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生了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袁世凯于1915年称帝、张勋于1917年拥护末代皇帝溥仪复辟等。出现这些事件说明A.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艰难B.辛亥革命带有时代局限性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军阀割据阻碍政治民主化【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后相继发的一些破坏民主共和的事件说明了近代中国民主的进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艰难的,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的时代局限性是没有明确的反帝,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恰恰说明民主共和没有深入人心,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和袁世凯称帝时还未出现军阀割据,故D项错误。4.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B.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完成民族主义,是指完成狭义的民族主义,即推翻满族的统治,实现国内民族平等,C符合题意,故C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族的统治,但未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并未解决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故A错误;辛亥革命建立起了中华民国,不符合史实,民权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民国有名无实,人民并未能实现当家做主,政权控制在军阀手中,故B错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是民生主义的内容,并未实现,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主义,故D错误。5.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些说明A.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民主革命逐步转型C.北洋军阀统治的腐朽D.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危机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排除C;材料分别就经济、文化和政治三方面说明民国时期社会的进步,故选D。6.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A.百日维新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可知,杜威评价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反帝反封爱国运动,B项正确。百日维新由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与材料“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不符,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北伐战争是由国共两党领导的,以反帝反封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D项错误。『点石成金』:抓住材料关键信息“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结合五四运动的史实即可知道答案。7.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其“和平”是指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答案】C【解析】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都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和平,因此,它们追求的和平是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故C正确;ABD三个选项中的和平是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和平,与巴黎和会上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不相符,均排除。8.下面是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这种情况促使()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幅度15.3%11.2%12.3%16.3%20.8%通货膨胀15.3%43.9%11.1%19.1%32.5%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B.欧美社会保障规模进一步扩大C.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欧美各国进一步增加关税壁垒【答案】A【解析】本题材料提到,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情况属于滞胀,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政策作出调整,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9.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国家政策的调整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D.世界霸权确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美国农业人口和制造业人口下降明显,第三产业人数上升迅速,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动产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家政策调整,出口贸易大幅增长,世界霸权的确立,排除BCD项。故选A项。10.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A.美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C.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式多样 D.中俄倡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形成【答案】B【解析】由材料“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B项。11.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发展速度逐渐减慢,其经济减速的原因是经济规模增大,内容日趋复杂,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这说明A.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B.勃列日涅夫的“新经济体制”成效甚微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民心所向D.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答案】A【解析】由材料“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而不在决策过程中起作用”可知,20世纪7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压抑了人们生产的积极性,故苏联的经济活力逐渐丧失,A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只是70年代开始,因为过分追求稳定改革放缓才导致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B的说法错误,排除;结合所学可知,70年代的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无关,另外材料只是说工人、技师和科学家不愿意只是执行来自上面的命令,这也不代表他们要求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排除D。12.唐朝两税法规定: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有民户在现居住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缴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样做A.限制了社会阶层流动 B.旨在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C.体现了政策简单划一 D.有利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两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分工,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A项错误;中国古代历代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策简单划一,C项错误。故选D。13.唐朝时期,为了救助贫病孤疾者,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据《天宝年代敦煌郡会计牒》记载,该郡的病坊有床4张、被子3条、碗10个、匙箸各10套。其他地方的情形与敦煌郡相差无几。这表明唐朝A.中央用法律保障弱势群体 B.比以往的朝代更重视民生C.对百姓提供必要及时救助 D.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为了救助贫病孤疾者,政府专门设置了一些病坊”可知唐朝政府注重基层救助,国家对贫苦百姓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救助,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救助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只不过是政府的一些救济措施,故A项排除;由材料相关信息不能得出唐朝比以往更重视民生的结论,故B项错误;唐朝具备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14.1965~1970年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了70年代的30%。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知()A.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 B.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 D.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增长【答案】B【解析】1965~1970年西欧各国的福利支出比重不断加大,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说明高福利会增加经济发展的包袱,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西欧福利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没有涉及政府干预经济惠及所有国民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有化的问题,故C项错误;福利政策会加重经济增长的负担,故D项错误。故选择B。15.下表为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伦敦和其它城市占英国城市总人口比重的变化统计表。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时间伦敦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其他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1670年70%30%1750年55%45%1801年38%62%A.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B.城市化进程的普遍加快C.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D.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答案】B【解析】表格中1750年到1801年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时间,表格显示出在这一过程中伦敦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不断下降,其他城市占城市总人口百分比不断上升,这一现象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B正确;材料说明英国城市进程的加快,不能说明伦敦城市经济的衰退,A错误;表格的信息不能说明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C错误;表格说明的是城市化进程的问题,不是说明英国工业发展的不均衡,D错误。16.1906年,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在奏请获批后,主动开埠通商,逐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经济发展轨迹。材料所示现象A.体现出以国际竞争为主的开放意识B.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C.根源于德国强租胶州湾的辐射带动D.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三地”及示意图可以看出,主动开放通商,促进了当地商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国际竞争为主,排除A;C项不是根源,排除C;材料不能说明构建体系,排除D。17.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侧面反映了()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C.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恶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可知,英国出台了多部针对环境污染的法律,但仍存在因污染引发的重大事件,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侧面反映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B项正确;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能说明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并且这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不断上升,排除A项;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当时工业文明下的生产经营方式,排除C项;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是材料直接反映出的问题,不属于侧面反映出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8.曼彻斯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城市之一,也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下表两则材料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进程,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材料一“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第二大城市。”材料二“曼彻斯特在1794年至1811年,19岁以下的财产犯罪人数占总犯罪人数的26%,到了1820年至1822年,这一数字则上升为48%。”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经济发展导致财产犯罪猛增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 D.曼彻斯特城市管理严重滞后【答案】C【解析】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知,随着曼彻斯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财产犯罪猛增,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综上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社会问题并行,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19.下表呈现了中国近代后期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统计时间城市化率文献依据民国初年21%卜凯《中国土地利用》1941年20世纪30年代28%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题》1946年1949年17.4%罗时凡《中国国情大事典》1993年A.城市化未引起社会关注 B.缺乏城市化的物质基础C.民国时期研究结论失实 D.城市化受阻于政治环境【答案】D【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率在提高,而1949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1949年是解放战争关键的一年,由于此时的战争影响了城市化进程,D正确;表格中民国初年至20世纪30年代城市化率在提高,表明城市化已经引起相应关注,故A项错误;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为城市化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民国前期,民族工商业发展较快,城市化率确有一定提高,故C项说法错误。20.1890年,美国平均每套住房居住5.45人,纽约高达18.52人。1900年,纽约近400万人,有150万人住在43000个贫民窟中。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进程尚未完成 B.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C.工业化发展阻碍城市化 D.社会贫富差距较大【答案】B【解析】第二次工业改革时期,由于生产力迅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材料中“纽约高达18.52人”的现象发生,故B项正确;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非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工业化是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故C项错误;社会贫富差距较大属于材料中现象,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制度来统治当地人民。元老院委任卸任的执政官为行省总督,总督任期一年,遇到特殊情况,可以延长2到3年。因为行省远离罗马,总督实际上受的限制很少,他在行省拥有绝对的权力,这就为总督滥用职权、横行不法、搜刮钱财提供了便利条件。行省由征服而来,被视为罗马国家的财产,其居民被视为外国投降者。但在行省中城市的地位不一,视它们对待罗马的态度而言,少数对罗马忠诚的城市,被列为自由市,但必须置于行省的管辖和监督下,对罗马抵抗的城市,则被彻底摧毁,土地充作罗马公有地。——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元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和元朝行省的不同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马和元朝行省的共同作用。【答案】(1)罗马行省:统治被征服地区的民众;元老院任命总督,总督拥有绝对的权力;采取灵活的统治方式,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元朝行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帝派遣官员治理地方,地方长官听命于皇帝和中央政府。(2)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适应了各自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了社会发展;体现了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罗马和中国元朝。关于罗马行省的特点,由材料“罗马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制度来统治当地人民。”可知,罗马行省统治被征服地区的民众;由材料“元老院委任卸任的执政官为行省总督,”、“总督实际上受的限制很少,他在行省拥有绝对的权力”可知,元老院任命总督,总督拥有绝对的权力;由材料“但在行省中城市的地位不一,视它们对待罗马的态度而言,少数对罗马忠诚的城市,被列为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行省采取灵活的统治方式,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关于元朝行省的特点,由材料“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可知元朝行省皇帝派遣官员治理地方,地方长官听命于皇帝和中央政府;据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古代罗马和中国元朝。关于罗马和元朝行省的共同作用,由材料“罗马在向海外扩张的过程中,在所征服地区建立行省制度来统治当地人民。”、“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可知罗马和元朝行省都适应了各自社会发展状况,促进了社会发展;据所学可知,元朝和罗马的行省制度都是地方管理制度,这种制度都起到了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作为行省制度这是古代罗马与元朝对后世的开创性贡献,这种创新的制度对后世有开创性的贡献。22.城市化进程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历史发展中也呈现出时代性和多样性。材料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沿海的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不仅在城市规模上迅速扩张,而且其工业化进程也较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甚至不处在工业化进程之列……——《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材料二近代天津是中外文化碰撞最为激烈、复杂的城市之一。随着九国租界和现代工业的崛起,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形象逐渐脱离对北京的依附而独立存在。天津民俗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格,以文艺中的话剧和文明戏最为突出。材料三1978-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9%,设市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13个发展到9369个,城镇人口达9亿。——《第二次改革——中国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材料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五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于贫民区附近的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泄漏,引发了严重的后果,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材料六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扼要分析其成因。(3)根据材料四,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请结合材料五分析其原因。【答案】(1)特点:城市化发展不平衡(沿海与中西部差距大);城市文化兼收并蓄,多样发展。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工业的出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西方文化的影响等。(2)特点: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因: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增强;政府的积极的城市化战略。(3)主要因素: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非开挖工程行业需求状况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级电容器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茶碱缓释片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纤维素醚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建议分析报告
-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商务谈判与销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师范学院《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图案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大连财经学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生物医学检验仪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 九型人格与亲子教育课件
- 2025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 DB34∕T 2290-20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规程
- GB/T 44399-2024移动式金属氢化物可逆储放氢系统
- 薛岗小学反邪教工作计划
- 某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投标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高空外墙清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辽宁省中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医院殡葬服务管理制度
- 煤矿自救互救知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