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燕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s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
“偶尔”造句Q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
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会认生字,会用“增添、”“偶尔”造句。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
杂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
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
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
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
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
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
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Q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
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
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
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
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Q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一一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
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难点
L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
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
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
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
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
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
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
划划。
4、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
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
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
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
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
子的曲谱)
5、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6、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
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
句。
7、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
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四、小结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
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
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
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
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
“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
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板书设计
《春日》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
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早春初春春日新春仲春阳春晚春
残春暮春春令三春阳春春辉春风春水香兀
春色春汛春雨春景春花春草春耕春游春暖
踏春春雷春潮春华春季报春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
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
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
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
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
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
(春天的日子、春天)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板书“南宋朱熹”)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
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
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
舒坦、得意……)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
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
测,我是有理由的。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一一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
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
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
情也好。
(2)寻芳一一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
优美的景色Q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Q
(3)泗水滨一一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
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一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
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一一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
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
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
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一一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
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
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
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一一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
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一一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
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
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一一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
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
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
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
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
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
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
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
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
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
“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
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
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
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
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
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
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
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板书设计
3、荷花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初步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荷塘图,说一说你所看到的景色。
2、我们来看看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写荷花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正音
(3)说一说自己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莲蓬:看图理解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3、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初步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读几遍,要求
读出你所能体会到的美来。
2、自由读
3、指名读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体会荷花的美。
2、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
3、通过对课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
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仿照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写荷花Q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1、自由读课文,想象荷花的样子。认真朗读课文,通
过你的朗读把荷花的美读出来。
2、指名读课文,你觉得怎么读能表现出荷花的美就怎
么读,读后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其他同学听后说说你
从他们的朗读中觉得荷花美吗?为什么?
3、把你觉得最好看的一种记在自己的脑海里。说给同
学们听听。
4、指名说
5、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样子的
荷花,描述一下。
6、老师这儿有一些荷花图,看图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
它们的姿势。
7、看了这么多荷花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二、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溶入自然的感觉Q
1、引读课文
看着这么多的荷花,大家都觉得陶醉了。觉得自己仿佛就是
2、说说看小鱼、蜻蜓会告诉我什么?
3、看课文,体会这种感觉。
4、说说自己看后的感觉。
三、指导背诵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看谁读得
最好。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
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
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
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读课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①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学生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三)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Q
①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
叙述的?
②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
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
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
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
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
概括)。
③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
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
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二对泉水,对家
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六)布置作业
请你选取你最喜爱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
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Q
板书设计
5翠鸟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
鸟捉鱼本领的关系。
2.初步知道翠鸟的特点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渐渐形成的,教育学
生懂得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形象感知,导入新课。
观看课文插图,直观形象地认识翠鸟,进而导入新
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难点字词Q
3、分组分段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观看课文插图翠鸟,学生自读,思考;这段写翠鸟
的什么?(外形)
2、提示:课文从三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是哪三
个方面呢?
3、四人小组自学。
4、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句:写了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外形特点:
“红色的小爪子”。
(2)第二一一五句;写翠鸟的颜色。用一个词概括(“鲜
艳”)。
重点理解: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颜色鲜艳写具体
的?
头上:橄榄色头巾,翠绿色花纹。
背上;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衬衫
联系上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形容颜色又鲜明
又美丽)。
思考:为什么作者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
比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感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第六句
学生自读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词语(小巧玲珑)。
“小巧玲珑”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珑?
眼: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联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珑”(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6、指导训练朗读。
板书设计:
5.翠鸟
红色的小爪子
外形颜色鲜艳头上(头巾)背上(外衣)腹部(衬
衫)
小巧玲珑眼(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试背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主要写了什么?(翠鸟的活动特点)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读,理解每句话写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一句:动作敏捷
(1)“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重点理解
“贴”和"疾二
(2)“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J说明翠鸟停
得急而轻。在停与飞的对比中感受翠鸟的动作敏捷。
第二句:专心机警
抓重点词体会,如;“一动不动”“注视”“等待”
通过比较“看着水面”与“注视着水面”而理解“注视”
(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鸟飞与停的慢镜头,让学生具体感知。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了什么?(翠鸟捉鱼的过程)
提示学生从翠鸟捉鱼的过程中找出翠鸟活动的两个特
点。
第1、2句;锐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尽管……还是……”体会。并理解
“锐利”(尖锐锋利,指感觉灵敏)
第3、4句:行动迅速敏捷
勾出捉鱼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
着”“飞走:从捉鱼过程中体会到(1)翠鸟的动作熟练连
贯,不犹豫不落空。(2)动作在一瞬间完成,连机灵的小鱼
也没反应过来。可见翠鸟行动迅速敏捷。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J苇秆为什么摇晃?
(翠鸟蹬开苇秆去叼鱼)水波为什么荡漾?(鱼儿被翠鸟叼
出水面)
提示;“摇晃”和“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而翠鸟
却完成了离开苇秆到叼起小鱼飞走的一连串动作,这说明(翠
鸟的迅速敏捷)。这是作者从侧面写出了翠鸟的迅速敏捷。
4、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与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启发:(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
着泛着微波的水面”?(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抓住苇秆”
的小爪子。)(2)翠鸟为什么目光“锐利”,能发现机灵的小
鱼?(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3)翠鸟为什
么能在疾飞中叼起水中的小鱼?(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
的嘴。)(4)翠鸟的羽毛以绿色为主,这对它悄悄等待捉鱼
有什么作用?(与草、树的颜色相近而有掩护的作用,不易
被发现。)
总结:翠鸟捉鱼的本领是由它的外形决定的,并且是由
它外形各部分的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Q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
板书设计:
5.翠鸟
活动1、迅速敏捷:疾飞
2、专心机警:注视
捕鱼1、眼睛锐利:悄悄
2、行动迅速:蹬、叼、飞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2.教育学生懂得爱鸟、护鸟。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简要概述己学内容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捉鱼的精彩表演之后,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学习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强调“真想”,感受那种非常
喜爱、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这种想法可能吗?引入学习第2——6句
理解“陡峭”,板书“打消想法”。
3、导读;于是,我们只能……
从“远远地看着”“希望它……多停一会儿”中感受对翠
鸟的喜爱。板书“希望
4、进行爱鸟、护鸟教育。
思考讨论:假如你有机会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鸟,你该怎
么办?
6、齐读。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
板书设计:
5.翠鸟
真想
打消想法喜爱翠鸟
希望
6、燕子专列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
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受
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2.读通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Q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
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U;“骤”不
要读成z6u;“濒”不要读成pi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
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
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
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
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
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
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
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
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
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
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
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
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
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
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Q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教学过程: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
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
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
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
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
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
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
和“习作”做准备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2.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
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2.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
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
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
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
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Q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
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2.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
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
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
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知道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一一没有了一一没有了一一没
有了一一还有一一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
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读
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思考
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读效果。
3、交流。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
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提要求;(1)把语句读流利
(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2、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
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
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
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
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
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一一第4-6自然段
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
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
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
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
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一
一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四、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
来说说感想。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Q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
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
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
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
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与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
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
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
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
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
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
声。
(2)“窟窿”就是一一(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
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
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一一(邻居),注意“坊”读轻声Q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
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
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Q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
括,就是一一(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
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
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
拖延)Q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
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
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
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
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一“亡羊补牢二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一一“未为
迟也”Q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Q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一一理解内容一
一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工人们经常行走在
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
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南辕北辙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
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
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k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
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
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则后悔盘缠
叼走街坊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
习使用这个成语。
2.运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
想感情。
3,理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并能选择“直”
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
应的词一一“拼命二
4.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Q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
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
那就是一一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
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
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1
I
।“射,,
I下
I
大雁】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
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
出答案Q
(它飞得慢,是因为O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0)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飞得慢一一箭伤未愈
叫得惨一一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一一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男同学读“果”,女同学
读“因
男;它飞得慢一一女:是因为……
男:它叫得悲惨一一女: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一一(它受过箭伤,伤
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
以一一(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
一一(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一一(它离开同伴,孤单失
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
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
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心里很,就0
它一,伤口又,就O)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一害怕一高飞一使劲一裂开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
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
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
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
在作痛,所以一使劲一一(生)……
师引读;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
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一一(生)……
师: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因为更羸观察到一一(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观察)
师引读:他又分析到一一(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分析)
师引读:最后更羸判断出一一(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先各自准
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三、进入对应点
1、师: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
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
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羸
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啕)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口崩,
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
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齐
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
一个词?默读第八节。交流。(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
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
句子。
师;只见那只大雁……生;它一听到弦响……
四、朗读训练重点
1、师: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
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
读一读。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
这样的本事?”
“瞒!”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
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
骤:
【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Q
①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一词,这句句子要
读出一语气。
②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一句,语气应(上
扬,下降,平直)。
③我认为这句话中—应该读出重音。
④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0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Q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
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五、朗读总结
1、师: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
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
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
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张雨涵同
学因为字写得很好,所以是写字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XX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XX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
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
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
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
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
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
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
事物。
六、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
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一一(生)惊弓之鸟(师指
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
“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
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
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
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
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
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
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
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说得对Q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
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
样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4.惊弓之鸟
不用箭观察分析判断
更羸---------1
I“射”
I下
I
I厂飞得慢一一受过箭伤1
大雁I弦响f害怕f高飞一使劲f裂开f
掉下
1■叫得惨一一孤单失群」
11画杨桃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1s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观看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
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
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
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
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
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
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
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
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
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
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
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
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
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
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Q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
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
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Q
(1)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
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
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Q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
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
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
就)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
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
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
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
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一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二、汇报交流
1、同桌互相检查
2、指句读,相机指导读流利。
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
(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两小徒弟
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
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
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Q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
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
的事)
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
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
板书设计;
13和时间赛跑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
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
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
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
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自己编了一个谜语,你们想听吗?听
好一一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什
么东西你珍惜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
也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的生命?
(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
师;同学们,对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
(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看法。)
师:同学们,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
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
候,和我们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
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
是怎么回事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
师:(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师;刚才读了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
大家呢?
二、再次读书,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
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学案岳麓版选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10过秦论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第一节第2课时酶与酶促反应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1
- 2024-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2020-2025年中国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中国永磁减速起动电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螺杆式均匀布料机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十三五”重点项目-食品烘焙设备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节能专)
- 2020-2025年中国家纺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中国脂类油污清洁剂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成品半成品仓库管理制度
- 《产品设计》(北希望)教学资料 课程标准 产品设计课程标准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核心素养教案
- 幼儿园垃圾分类PPT
- 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个人授权、承诺书(样表)
- 施工作业申请表
- 浸出液的净化与沉积
- 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586题)
- 苯乙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幼儿园大班《防欺凌》教案5篇,幼儿园大班防欺凌活动教案
- 卫生管理初中级职称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