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册教材分析☆
年级五学科语文设计人##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
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
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
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
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
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语文大课堂。第一次是“搜集民间故事或民间歌谣”,安排在第一
单元;另一次是“祖国在我心中”,安排在第五单元。目的在于“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
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和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
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更有益于学生自主活动,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全册内容全册教科书共有课文30篇,精读和略读各18篇,略读课文12篇。这六个单元,每个单
分析元由“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在每篇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
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
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指南针”或“学习链接”,为学生自主学习、开阔
视野提供方便。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
册课
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彩的民族文化;(2)人类的伙伴;
(3)巾帼英雄;(4)自强不息;(5)赤子之情;(6)名著之旅。全册还编排了9篇选读课
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
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全册编排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167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
35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99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3000
个。
本班现有有学生53人,男28人,女25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并且对学习语
学情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不高,大部分学生不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
分析较死板,不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对写作的热情不高。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
学习难点: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
学习重难点
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词的奥妙;把我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想名家是怎样叙述故事、刻
画人物的。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设计人##
学习内容第一组《多彩的民族文化》
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
单元内容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
分析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
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民间传说故事学生喜娱乐见,但其间包裹的人民意愿并不是学生轻易而举地读懂。教师
单元学情
应在学生阅读地基础上给予启发、引导,帮助他们由浅入深、表及里地理解,从而掌握民间
分析
传说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识字写字能够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41个。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挥想象力编写故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启迪与教育。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力编写故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
学习时数13课时
备课分工
课题主备人
1、《神鸟》
2、*《格萨尔王的故事》
3、《冬不拉》
##
4、《火把节》
5、*《刘三姐》
语文百花园一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主备人##
学习内容1、神鸟
《神鸟》是一篇蒙古族的民间传说,讲的是一只神鸟三次机智地从可汗手中逃脱的故事。
学习内容
课文篇幅较长,内容通俗易懂,属于大故事中还有小故事的文章结构,教学应采用“长文短
分析
教”、“抓重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本课大故事中有小故事,孩子们能体会“冲动是魔鬼”,但蒙古族“做人要善良”的愿
学情分析
望,不是一下能感受到。需要老师有人物性格分析,加背景文化来引导、感悟。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学习本课,掌握生字新词,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会用它造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
三个故事中感受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教人的形象并得到启示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
学习重难点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感受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形象并从中得到“人们
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启示。
1、运用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学习方式2、在品读、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
方法情。
3、发挥想像力,编写故事,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民间故事的表达方法。
教师:1、多媒体课件;
学习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蒙古族民间故事
学习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蒙古族,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大家庭,除了汉族之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是一个
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这里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蒙古族民间故
事《神鸟》。(板书课题)
2、老师讲《神鸟》前三自然段,孩子们谈对这只鸟的初步印象,谈谈“神”在哪里?
3、谈话引起阅读课文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三、集体反馈,学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教师根据学生认读的情况,进行强调。重点注意以下生字:
字音:燥、婉、伶、傍,可汗、闷头不语、更夫、埋怨,吩咐、包袱。
字形:注意“燥”和“躁”的区别。
3.教师再次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集体读一读。
婉转可汗傍晚抓贼吩咐更夫埋怨清澈包袱毒蛇搭救
聪明伶俐唉声叹气闷头不语粗枝大叶口干舌燥
4.课文主要讲了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皇帝、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
都没捉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5.神鸟给依尔特戈尔可汗讲了三个故事。小标题可以是;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板书)
学法指导:围绕神鸟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了这一重点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记叙描写能力。
四、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结构
1、教师(结合板书):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了,这是课文中
的大故事。在这个大故事中,还有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忠实的狗、尽职的猫、善良的乌鸦。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2、默读课文,体会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这种结构的好处。
3、全班交流反馈。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保证了情节的完整,让人想一口气读完故事。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使内容更加丰富。
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把很长的故事切成几块,便于人们阅读。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这样写既保证了情节
的完整,又使内容更加丰富。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
汗那里逃脱的。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故事情节,同时也初步认识了神鸟以及其他的三个小动物的故事,这
节课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神鸟和三个美丽的小动物,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讲的是从前有一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神鸟,许多国家的国王、大臣、富翁都想得到它,但都没捉
到。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了。)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组质疑上节课后所产生的小组不能解决或有价值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前3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面的为第二部分。)
二、学习课文,体会神鸟的聪明伶俐
1、教师:读丁这篇课文,你觉得神鸟有什么特点?(聪明伶俐)是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也告诉我们(出
示第一段话),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聪明伶俐)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看出神鸟聪明伶俐?神鸟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
的?
3、集体反馈。
⑴不少国家的皇帝、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据说,那些捉神鸟的人在山林里走来走去,都走出一条山路来了。
(捉神鸟的人很多,“谁也没有捉到”说明神鸟很厉害。)
⑵依尔特戈尔可汗想:“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得把它捉回来不可!”
“唉,算了吧,确实没办法捉回它了。”依尔特戈尔可汗说完,就回家了。
(“非……不可”说明依尔特戈尔可汗捉神鸟的决心很大,可是在三次被神鸟逃脱后,“确实”一词说
明依尔特戈尔可汗不得不承认神鸟的聪明,而放弃了捉神鸟。)
⑶神鸟说:“尊贵的可汗!您捉住我可以说没费什么事,不过,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
也不许闷头不语。不然,一眨眼我就会逃掉的。所以,一路上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依尔
特戈尔可汗说:“好吧,那你就讲点儿什么吧!”
(“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中“既……也……”表示并列关系,而且语意相反,“不许唉
声叹气”和“不许闷头不语”,这是神鸟设计的第一步,让可汗一步步地往自己的套子里钻,因为“不许
闷头不语”,所以“咱们俩总得有一个讲点儿什么才成"。如果“唉声叹气”,神鸟就飞走了。结果依尔特
戈尔可汗听完神鸟讲的每个故事后,都受故事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叹气,神鸟自然而然就从依尔特戈尔可
汗手中逃脱了。)
三、读小故事,得到启示
1、出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唉!多粗枝大叶啊!这么好的狗让他错杀了!
唉!真可怜!
唉!乌鸦真可怜!为了搭救别人、反倒牺牲了自己!
2、教师过渡:是什么样的故事让依尔特戈尔可汗情不自禁地叹气呢?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哪些人物、动物?你对他们有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故
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小组合作探究。
⑴除了神鸟,课文还写了猎人、妇女和阿尔拜三个人物;狗、猫和乌鸦三种动物。
⑵出示下列句子:
狗忠实地按照主人的吩咐,照看着拉车的牛,不让它离开,还绕着车来来回回地转悠,就像一个好更
夫那样。(狗的忠实)
妇女走了以后,猫就趴在摇篮边轰苍蝇,赶蚊子。……那只正在追赶老鼠的猫,心里一惊、赶紧跑回
屋来,把老鼠咬死在门后。然后,坐到孩子跟前,给他舔耳朵上的血。(猫的尽职)
忽然飞过来一只乌鸦,用翅膀把他的碗打翻了……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救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乌鸦的善良)
教师:三种动物都具备了一些优秀的品质:狗的忠实、猫的尽职与乌鸦的善良。可是,它们的下场都
一样,都被打死了。所以依尔特戈尔可汗深深地被这三个动物感动了。
有感情地朗渎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说的三句话。
⑶出示下列句子:
当她回头看见门后躺着一只死老鼠,嘴里还叼着孩子的耳朵时,才知道自己错杀了猫,不由得哭了起
来。
“啊!原来我接的是毒蛇的口水!是乌鸦教了我的命!”阿尔拜后悔得哭了起来。
(而三个人物呢,遇到问题,不经过仔细调查,把狗、猫和乌鸦打死了,等发现错杀了,又在那儿后
悔不已。)
5、从这三个故事中告诫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四、课堂小结
1、说说学了这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学生畅所欲言。
神鸟真神奇,它聪明伶俐,又会说话;三次被捉,三次都逃脱了,它真厉害。
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懂得了“我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⑴你带着我走的时候,既不许唉声叹气,也不许闷头不语。
⑵不少国家的皇帝、大臣和富翁都想得到它,他们有的派人去捉,有的亲自出马,可是谁也没有捉到。
⑶好厉害的鸟哇,都说谁也捉不到它,我非把它捉回来不可!
作业设计
一、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二、我会补充词语
()天()地惊慌()()()吃()惊()作()明
二、我会写
在周记本上续写这个童话。
板书设计
1、神鸟
忠实的狗
聪明伶俐的神鸟尽职的猫
善良的乌鸦
启示: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主备人##
学习内容2、*《格萨尔王的故事》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说的是格萨尔王名字叫觉如,
是藏族传说中的神灵和英雄。他按天神的旨意从岭部落来到玉隆,消灭恶魔,杀死强盗,使
学习内容
那里的商人生意兴隆。有一年,岭部落遭遇连日不停的大雪,人畜很难存活。觉如答应岭部
分析
落迁移到玉隆,使岭部落的百姓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觉如也成了他们的领袖。这个故事
展现出藏族人民心目中一位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本课是篇略读课文,学生自己能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的品质也能概况,但从唱词中了解
学情分析
亲情还需要引导。本课带拼音字词是后进生学习难点。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感
学习目标
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2、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方式
自主探究,从唱词中体会亲情,感受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
方法
教师:教学挂图或相关课件
学习准备
学生:生字卡片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
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学法指导: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朗读中感悟、体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⑶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找代表,反馈分部分情况。
(二)感受英雄形象
1、教师;你喜欢这个藏族人民的英雄吗?为什么?
2、交流反馈:⑴他非常勇敢,为民除害。⑵他非常善良,热爱人民,造福百姓。
(三)朗读唱词,体会比兴用法
⑴学生朗读唱词,
⑵教师;唱词中唱到“野牛”、“老虎”是想说明什么?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凶猛的动物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觉如更不能伤害自己的亲
人。
(四)思想教育升华
2008年初,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大受雪灾时,党和政府、人民是怎么抗雪灾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是怎
么关心、爱护人民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和一些抗灾人员是不是你们心目中的英雄?
⑴学生回顾,讨论。(提示国家领导亲临灾区、各级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各部门派出人力、人们伸出
热乎乎的双手……)
⑵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和谐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热心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领导
是关心、爱护人民的领导,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们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受我们爱戴和
拥护。
三、课堂小结
本课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勇敢、善良、为民除害、造福人民的英雄形象,也让我们感受到文中的唱词很
有艺术特色,望同学们课后多收集一些民间故事。
四、作业
1、收集本课的四字词语。
2、搜集和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作业设计
一、解释词语。
旷野荒郊昂首挺胸神采飞扬
二、读一读,想一想,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写一两句话。
旷野荒郊昂首挺胸神采飞扬
富丽堂皇百味俱全爱戴
三、以“谢谢你,我们的领袖”为话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格萨尔王的故事
为民除害造福百姓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主备人##
学习内容3、《冬不拉》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是哈萨克族民间传说,讲的是关于哈萨克族一种叫做“冬不拉”
的民间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只体形庞大、性情凶恶的瞎熊,经常
伤害哈萨克族的人和牲畜,一位叫冬不拉的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他勇敢地与瞎熊进行
学习内容
了激烈地搏斗,最后,杀死了瞎熊,自己也牺牲了。一个叫阿肯的老牧民,用琴声把这个悲
分析
壮的故事讲述给国王听。无比悲痛的国王为儿子的英勇和人民对儿子的怀念而感到欣慰。为
了纪念王子,牧民们把阿肯弹拨的这种乐器叫做“冬不拉”,把使用这种乐器的艺人叫做“阿
肯”。这个凄凉而悲壮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品德的赞美之情。
文章内容比较浅显,可以自主学习,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能体现人物品
学情分析
质、情感地句子教师可以引导感受故事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冬不拉王子杀死瞎熊的经过;体会冬不拉王子的机智、勇敢、善良,勇于牺牲的精
神。
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每一种琴声分别描述了故事中的哪个情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5、16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王子与黑熊搏斗并英勇牺牲的事件,感悟王子的勇敢无畏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
琴声分别描述了哪些故事情节,能结合课文内容找出来并说一说。
学习方式紧紧围绕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抓住重点语句玩味
方法品析。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学习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导入新课
1、放录像,看冬不拉琴的样子,听弹奏冬不拉的乐曲。
导语:这种琴就叫“冬不拉”。冬不拉琴声悠扬,琴的样子也很有特色,那么这种乐器为什么叫冬不拉
呢?这里面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你了解到的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2、能说说冬不拉琴的由来吗?
3、谈话引出课题。
二、学习生字,读准字音
1、预习时易读错音的字有什么?易写错,易混淆的字是哪个?你是怎么区分、记忆的?
2、学习生字具体步骤:
(1)判断正确读音
冥思苦想(minming)骏马(junzun)
依恋(luGnliGn)匕首(bibi)
(2)把正确字填在0里
一()莫()自()()勇如()如()
()0不安()死如()()眉不展
(3)带读词语
(4)自己读一读,记一记这些词语(见书)
三、理清顺序,了解文章结构
1、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抄写词语,积累本课书中的成语。
2、读课后思考题,再次带着问题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后你说一说“冬不拉”指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要细读课
文,看一看这种乐器得名的由来。
二、回忆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填空:本文先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这是按照的顺序记叙的。
2、能根据填空说一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法指导:引领学生走进民间传说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自
学为主,来训练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朗读理解,体会情感。
1、默读2-10自然段,思考
(1)你认为王子冬不拉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儿看出来的,边读边画批。
(2)全班交流(学生从哪一点切入都可以,教师最后梳理顺序)
要点一:不顾个人安危(2自然段)
出示文字片
步骤①“自告奋勇”一词什么意思?
②联系上文想想为什么王子自告奋勇去除掉瞎熊?
(联系第一自然段及国王的表现,理解“一筹莫展”、“心急如焚”、“愁眉苦脸”等词语的意思。明白任
务艰难,危险性大,别人无法完成,替父分忧,为民除害这几个意思。)
要点二:胆大心细,不辞辛苦(5、6自然段)
①先读一读
②王子是怎样找黑熊、布置兽夹的?把描写他动作的词语找出来,从中你看出了什么?
(不畏艰辛的为民除害,他决心坚定,胆大心细。)
③写黑熊的这一自然段删去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这部分写出了黑熊的狡猾,可以看出下面王子与瞎熊的搏斗时危险万分的。)
要点三:勇敢无畏,不怕牺牲(7自然段)
①王子与瞎熊是怎样搏斗的?读一读
②指名朗读,大家评一评。
③你感到这场面怎么样?
2、小结:
(1)冬不拉是怎样的一个人?
(2)理清文章层次,先写什么又写什么。
四、想象画面,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冥思苦想”什么意思?人们深思什么,苦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冥思苦想?(联系上文)
2、想出什么办法?
3、读琴声这一部分,说一说通过音乐阿肯是在讲述什么事情?
4、找出与琴声相对应的故事情节读一读。(同桌对读)
5、理解“视死如归、低回婉转、音韵铿锵、如泣如诉”几个词语的意思,这分别是怎样的场景?
6、指名四人读四种琴声,指名四人读四种相应的故事情节。
(1)指名朗读
(2)说一说这几个情节。(出示填空)
7、带着想象,配乐朗读。
8、配乐背诵(自由读、背)
9、试着背一背,介绍自己是怎么背诵的?
(想象画面背、回忆故事情节背、抓住四个词语背等)
10、用琴声叙述王子为民除害的故事,让你感受到什么?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的魅力,音乐文化的特点)
五、弄清来历,明白意义,体会情感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一说乐器的来历。
六、总结全文,归纳板书,提高升华
1、全文还有几处描写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和大家说说。
七、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继续背诵课文15、16自然段
2、积累词语,会说成语的意思。
3、小练笔:写读后感。要求从多角度写
(如对人物的崇敬,对音乐语言魅力的感受)
作业设计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琴声一开始(),如同();一会儿(),像是在(),
();一会儿(),好像();一会儿又(),好
像在()
二、以“冬不拉,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冬不拉
故事琴声
骑着、翻过、涉过、穿过雄浑激昂
安置捕兽夹巧妙伪装
伪装被瞎熊识破低回婉转
王子与瞎熊激烈搏斗音韵铿锵
瞎熊被杀死王子也牺牲了如泣如诉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主备人##
学习内容4、火』出节
学习内容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
分析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德。
这个故事很多孩子从课外书上见过,这为学习课文做了一定地铺垫,关键教师引导学生
学情分析
学习写传说的方法、步骤,为写作奠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
民族风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
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2、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
族风情。
学习重难点教学难点:
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
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读去
方法解决问题,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1、多媒体课件
学习准备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摘抄优美语句
学习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
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
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
一读。
2、学生在文中画出。
3、集体交流
4、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
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2.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3.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4.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5.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
交流。
2.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3.小组内交流。
4.集体交流。
5.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6.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
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课堂检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作业设计
一、形近字组词
寨()娇()辛()剖()
塞()矫()幸()部()
二、选择一句话作为中心句,写一段话。
1、彝家人的火把节太有意思了!
2、班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板书设计
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民族服饰、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主备人##
学习内容5、*《刘三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广西壮族民间故事编写的,并吸收了歌剧《刘三姐》
学习内容中的一些唱词。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
分析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
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刘三姐大人皆知,小孩知道的无几人,说明孩子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这是本单元学习
学情分析的一个目的之一。本课为略读课文,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
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知识与技能:
会认“喉”等六个字。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学习目标
2、听一听刘三姐的山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以及了
学习重难点
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叫好原
因。
教学时我采用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
学习方式
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语文课
方法
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习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学习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诱导。亲爱的同学们,在我国广西柳州市鱼峰山公园里有这样一尊塑像(出示大屏),她既不是
伟人,也不是烈士,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但是人们都说她是一个传说,给后人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精
神财富;人们都说她是老百姓心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她特别爱唱歌,她的歌能使劳动人民欢欣
鼓舞,却让地主老财俱恨交加……猜得出她是谁吗?(刘三姐)对!她就是深受乡亲们爱戴,被壮族人民
尊称为“歌仙”的刘年3月19日星期五下午第三节三姐。那你们对刘三姐有哪些认识呢?(找生谈)那么,
大家想进一步认识刘三姐并学习她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5
课《刘三姐》。
2、定向。下面请大家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成语。
(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刘三姐疾恶如仇、敢于斗争的优良品质。小结:全班齐读,我
们只有把目标牢牢印在脑子里,才能便于本节课的学习。
学法指导:通过读文,感受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歌颂了刘三姐
勇敢、正直的人品。
二、自学探究
1、自学。要认识刘三姐,首先要到她的家乡广西宜州。通往刘三姐家乡的路有三条可以到达,分别
是成汽车、火车和飞机。只要大家能够读对并猜对下面这些词语,就能快速到达,有信心吗?
(1)汽车:歌喉社会欠债花轿奴才飞禽十万八千菱
(2)火车:聪明伶俐崎岖威吓擂台锥子聪明伶俐忍无可忍捋袖挥拳
(3)飞机:★恨坏人坏事像仇恨敌人一样。恨坏人坏事像仇恨敌人一样。★为了正义说公道话。
为了正义说公道话。★由于恼恨和羞愧而发怒。由于恼恨和羞愧而发怒。★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
高兴。别人遭到灾祸时自己心里高兴。(疾恶如仇)疾恶如仇)(仗义执言)仗义执言)(恼羞成
怒)恼羞成怒)(幸灾乐祸)幸灾乐祸)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气
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形容十分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形容十分困苦或受窘
的样子。(狼狈不堪)狼狈不堪)★形容被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扬眉吐气)形容被
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扬眉吐气)★形容非常恐惧像丢了魂一样。形容非常恐惧像丢了魂
一样。(丧魂落魄)丧魂落魄)形容心神非常不安。如坐针毡)(★像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像
坐在扎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非常不安。如坐针毡)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形容因急躁、形
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面红耳赤)面红耳赤)小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以上这些
都没有难倒大家。同学们,看!这就是刘三姐的家乡(出示大屏)谈感受!
3、那刘三姐的人到底怎样,请大家打开书,大声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刘三姐是
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歌好人好用歌声与土豪劣绅斗争受人爱戴
4、找过渡句,说其作用。
5、填空: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共分()部分叙述了“刘三姐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
这是典型的()结构。在这几部分中第()至()自然段是重点部分。
6、填表:重点部分共写了几件事?每件事都突出了刘三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7、欣赏对歌片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新们听了却扬
眉吐气,拍手叫好?
2、刘三姐和乡亲们唱的山歌中你喜欢哪些?可以给同学们读读,也可以唱一唱,然后说说为什么喜
欢?
四、巩固练习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成语
⑴描写刘三姐和乡亲们的:
⑵描写土豪劣绅和秀才的:
作业设计
一、看电影《刘三姐》写一篇观后感,也可以“刘三姐,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板书设计
山歌唱得好
5*、刘三姐人品更好热爱家乡疾恶如仇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年级五学科语文章(组)一主备人##
教学内容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内容这次百花园包括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习作三方面的内容。由浅入深的检测了学生的
分析掌握情况。
本单元内容浅显,学生要从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学会积累、收集,并从课文写作特点
学情分析
中得到启示,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欠缺。
知识与技能:
在本单元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与热爱。
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动口、动手、动笔的能力,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达到整理资料的两项要求。
学习重难点
教学难点:搜集资料的途径的落实,按主题分类的指导。
学习方式1、学生合作,小组讨论
方法2、运用课件,创设情境
教师: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故事或歌谣。
学习准备2、歌谣文字稿、一份小报。
学生:相关资料
学习时数四课时
导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温故知新”栏目有四项内容:一项是“理解与积累”,编排的是有关成语的理解与积累;一项是“拓
展与交流”,是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收获与想法;一项是“阅读平台”,编排了短文《泼水节》;
还有一项是“积少成多”,编排的是少数民族的谚语。
1、理解与积累
首先安排的是“理解成语”。要求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较好的学习成语的方法。共安排
了10个成语(其中有5个是本单元课文中的,有5个是课文之外的),以“泡泡框”的形式介绍了三种学
习方法:(1)联系上下文理解;(2)查字典;(3)查成语词典(或其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
在低、中年级时就要求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领会词语的意思,还可以使学生
悟出这个词语是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运用的。“查字典理解词语”是比较难掌握的一种技能,首先要看
成语中每个语素的意思,对不懂的语素要先查字典,然后把意思归纳起来,就可以理解整个成语了。如:
“杳无音信”,只需要查“杳”就可以了,“杳”:无影无声(远得看不见踪影);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远
得看不见踪影,连一点消息都没有。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查成语词典(或其他词典),这是一种快捷的办法,
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同时,直接查词典容易造成照搬词语解释,而对成语缺少
透彻的理解的问题。因此最好的学习词语的方法,是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互补。
2、拓展与交流
这项训练以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式展现。交流的内容主要是对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进行一下自我
评价。可以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阅读文章的方法等方面来交流。在交流前,有一个简短的导
语,提示了这次“拓展与交流”的话题。泡泡框中的内容以三个同学的学习收获做引子,告诉学生,可以
把自己从不同角度对课文的理解说出来,与大家交流;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续编《神鸟》的故事。他们
的发言是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要点,更希望他们的交流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交流时,尽量围绕本
次“拓展与交流”的主要话题谈自己的收获,当然,学生如果有其他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老师也应予以肯
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阅读平台
《泼水节》这篇短文描写的是傣族新年泼水节,全文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一年一度的傣家新年一一泼水节又到了。(泼水节:我国傣族和中南半岛
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
文艺会演、物资交流等活动。)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泼水节的盛况。
第2自然段:一大早村寨里就做好了泼水节的准备,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早就备好的清水里放了鲜艳的花瓣,滴上扑鼻的香水;还有那撒了鲜花的街道……这一切都让人感受
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第3自然段:写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一起来了。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带着盛水的器皿,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舟,放起花炮,跳起欢快的舞蹈。这丰
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向人们展现了傣家泼水节浓浓的民族风情。
第4自然段写人们互相泼水、尽情欢乐的情景。
第5自然段写泼水节的意义。
第6自然段:“我们”也加入到狂欢的人群里感受着欢乐。
2、积少成多
这项内容编排的是三则少数民族谚语。谚语是在人民群众口头上广泛流传的一种现成语句,以通俗而
简练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大部分谚语总结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经验,富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这三则少数民族谚语更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
“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心地善良的人朋友多。”这句谚语借用人所共知的事物“水草肥美的地方
鸟儿多”讲了一个为人的道理:如同水草肥美的地方能吸引更多的鸟儿那样,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结交
更多的人,并与他们成为朋友。告诉人们要做善良的人。
“母亲的宝贝是子女,好汉的宝贝是志气。”这句谚语告诉人们母亲最珍爱的是自己的子女,好汉最
宝贵的东西是志气,是好汉就不能没有志气。
“骏马面前没有跳不过的壕沟,利矛面前没有戳不穿的顽石。”这句谚语借用骏马跳过壕沟,利矛戳
穿顽石来说明在好汉(强者)面前,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第三课时
(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一、搜集”一项提供了三个搜集的途径:
1、走访家乡老人。这一途径难度比较大,一要具备条件(有可访问的人),二要讲的人能讲得好,三
要学生记得下来。如果条件不具备,可采取下一个办法:
2、搜集有关读物,去图书馆、文化馆,或上网搜集。
3、如果实在没有条件的学生也可以有事做,那就是搜集校园歌谣、童谣。在搜集过程中,几个同学
组成小组,可以一起行动,也可以按搜集的不同内容分好工,分头进行搜集。
“二、整理”一项,提出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看是否健康,不健康的坚决舍弃;
二是分类,按主题分类,也就是从故事或歌谣的内容看,他们分别表达的是哪方面的意思,如,歌颂
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善良,还是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
“三、交流”,交流的内容:
1、介绍本组搜集的民间故事、歌谣,可以通过加工,采取同学们喜欢的形式(如,朗诵、分角色表
演、歌唱等方式)交流,这样更活泼。
2、交流本组搜集的办法、体会(这项内容主要是在语文大课堂活动中实际能力的检验与交流)。
3、办小报进行书面交流。
第四课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市公司股权抵押合同范本
- 2019-2025年北京工艺美术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京喜代运营合同范本
- 农业流转合同范本
- 买卖结算合同范本
- 个人车库维修合同范本
- 供销社农产品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木糖醇山楂罐头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公路开挖施工合同范本
- 农村简易采购合同范本
- 2022年03月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城管队员招考聘用1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 《自主创新对于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性》2400字
- 食品采购与进货台账
- GB/T 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瑜伽师地论(完美排版全一百卷)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