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
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的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
力。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4.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5.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
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
教学建议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
每位学生准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
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
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
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
进行观察和操作。
3.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
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
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观察物体(1).................................................工课时
观察物体(2).................................................工课时
单元第一单元总课时总第一课时主备人:张苗苗
课题观察物体(三)课型新授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
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2: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
象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
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
过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
程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面的图形。
11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
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
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
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
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
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
II1J,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七口,剩下
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①可
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如下图。
田rrO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如下图。
m胃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
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
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
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
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
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
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
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
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如下图。
^5^3^3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如下图。
^9^3
③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如下图。
^9rrr^
④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如下图。
⑤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
图。
^3
京司仍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
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
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
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
书。
本课时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
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
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
摆法。
教学反思:
单元第一单元总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张苗苗
课题观察物体(三)课型新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我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
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
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
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
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
程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
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
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
形,如匚口。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
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
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
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
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
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
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斤因为兰兰从正面看
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
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
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
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
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
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
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
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
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
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
全班同学讨论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
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
流。
对于第⑵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
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
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
织交流。
4.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
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
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
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
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
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
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
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
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
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
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
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
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本课时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摆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
数。
教学反思:
2因数与倍数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
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
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教学建议
【教学指导】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本单元中因数和倍数是两个最基本的概念,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对于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等结论自然也就掌握了。对
于后面的公因数、公倍数等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方
法去掌握这些知识,而不是机械地记忆一堆支离破碎,毫无关联的概念和结论。
2.由于本单元知识特有的抽象性,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虽然我们强调从生活的角度引出数学知识,但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一些老
师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导致学生无法理清
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
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
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
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
【课时安排】共分7课时:
因数和倍数(1)...........................................................................................1课时
因数和倍数(2)...........................................................................................工课时
课
1H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1)K
课
1r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2)n
课
1K时
质数和合数(1).................1r
课
n时
质数和合数(2).................K
课
时
1rI
整理和复习.........sr
单元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总课时总第三课时主备人:陈海霞
课题认识因数和倍数课型新授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学会
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
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复习导入】
过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程
104-5=164-2=
124-3=
1004-25=2204-4=
18X4=
25X4=24X3=
150X4=
20X86=
2.学生口算。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
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
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
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
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
容。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5页例lo
124-2=684-3=2..........2
304-6=5
194-7=2.........594-5=1.8
26+8=3.25
204-10=2214-21=1
634-9=7
(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
法算式)
(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
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124-2=6204-10=2
304-6=5214-21=1
634-9=7
第二类:84-3=2............294-5=1.8
194-7=2.........5264-
8=3.25
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⑴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
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例如,12+2=6,我们就说12是2的倍数,2是12
的因数。12+6=2,所以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
数?谁是谁的倍数?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
流。
⑶深化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
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
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
数。
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
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
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0)o
今天学的一个数的“因数”与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
数”有什么区别呢?
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相对于“积”而言的,可以
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
一个数的“因数”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它只能
是整数。
3.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
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
数的结果是整数。184-1=18,I和18是18的因数;18
4-2=9,2和9是18的因数;184-3=6,3和6是18的
因数。
引导学生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
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18
的因数有1,2,3,6,9,18o
⑵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
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
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
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⑶采用集合图的方法。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
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8的因数
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的因数”,
再把1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
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老师举错例。(36的因数有1,2,3,4,6,6,9,
12,18,36o)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
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课堂作业】
1.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
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因数和
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5、6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时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124-2=612是2和6的倍数18的因数
2和6是12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无限的。
教学反思:
单元第一单元总课时总第四课时主备人:王琼迪
课题因数和倍数(2)(教材课型新授第2课时
第6页例3)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
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
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PPT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复习导入】
过24、49的因数有哪些?
程
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的?一个数的
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新课讲授】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教学例3)
出示例3:2的倍数有哪些?
师:你会找2的倍数吗?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
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2的倍数?
生1:15个。生2:24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这样写下去的。
生2:我也是用乘法,用2去乘1、乘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2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2
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用的是除法,用24-2=1,4+2=2,64-
2=3……依次除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2的倍
数全部写出来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因为2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初步体
会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2.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的倍数和5的倍数,并组织交流。
学生举例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
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3.反思提炼。
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
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三点:
⑴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⑵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⑶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
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堂作业】
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2、3、4、7、8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时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2)
2X1=224-2=12X2=4
44-2=2
2X3=66+2=32X4=8
84-2=4
2的倍数有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
数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总课时总第五课时主备人:杜杨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课型新授第3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并学会正确地判断一个数
是否是2、5的倍数。
3.感受探索过程中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百数表。生:彩笔,百数表。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复习导入】
过1.在2、3、5、8、10、12、25、40这几个数中,
程
40的因数有几个?5的倍数有几个?
2.在6、10、12、15、18、20这几个数中,哪些
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判断下面这几个数,哪几个是2的倍数?哪几
个是5的倍数?
3245296380377231120354570
揭题:我们已经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
出示教材第9页“百数表”,让学生认真观察。
提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在上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百数表”按要求进行
操作)
(2)组织交流。
提问: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呢?你能根据刚
才的操作把自己的发现向同学们说一说吗?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
现百数表,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5的倍
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
(1)操作感知。
提问: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在“百数表”
中找出2的倍数,做上记号,并与同伴说一说这些
数有什么特征。
学生独立动手操作。
(2)组织交流。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呈现百数表,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认识奇数、偶数。
(1)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从百数表中可以看
出,自然数中有一半的数是2的倍数,另一半的数
不是2的倍数。我们把2,4,6,8,10,…这些是
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把1,3,5,
7,9,…这些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l)数。
(2)举例验证。
54是2的倍数,54是偶数;
728是2的倍数,728是偶数;
245不是2的倍数,245是奇数……
由此可以得出: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分
为奇数和偶数两类,也就是说,一个自然数不是奇
数就一定是偶数。
(3)奇数和偶数的特点: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
的,所以奇数和偶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没有最大
的奇数和偶数,只有最小的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奇
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课堂作业】
1.教材第9页“做一做”。
2.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1、2、6、7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方果时板书设计:
2、5、3的倍数的特征(1)
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如:20,75,…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如:
8,22,90,…
自然数:偶数:2的倍数,如:54,728,…
奇数:不是2的倍数,如:245,…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息课时总第6课时主备人:陈海霞
课题2、5、3的倍数特征(2)课型新授第4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教学准备课件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1.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过1218202548607290
程
2.下面哪些是偶数?哪些是奇数?
587479130321555600
3.填一填。
(1)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
是2的倍数,也叫________o
(2)个位上的数是________的自然数一定是5
的倍数。
(3)一个数,如果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这个数的个位上一定是_________。这个数最小
是_________。
(4)最小的偶数是__________,最小的奇数
是_________,最大的偶数__________,最大的奇
数_________。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
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的特征(2)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X1=33X2=6
3X3=9
3X4=123X5=15
3X6=18
3X7=213X8=24
3X9=27
3X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
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
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
动手验证)
12—2115-51
18-81
24—42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
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一验: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542161299231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500312722967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要求学生根据探索出来的方法判断出哪些是3
的倍数。学生汇报时,要求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课堂作业】
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第3、5、8、9、10.11
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
感想?
本课时板书设计:
2、5、3的倍数的特征(2)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
的倍数。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总课时总第七课时主备人:陈海霞
课题质数和合数课型新授第5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
(手写)
教
学【复习导入】
过
1.课件出示1~20各数,问:看到这些数字,你能想到最近学
程
的哪些知识?
生1:我想到了1,3,5,7,9,11,13,15,17,19是奇
数。
生2:我想到了2,4,6,8,10,12,14,16,18,20是偶
数。
生3:我想到了2,4,6,8,10,12,14,16,18,20是2
的倍数。
生4:我想到了5,10,15,20是5的倍数。
生5:我想到了3,6,9,12,15,18是3的倍数。
生6:我想到了10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师:同学们能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这些数,真的很棒!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些可爱的数字,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
发现和收获。
【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厂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只有一个因数只有1个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两个
12,3,5,7,11,13,17,194,6,8,9,1
16,18,20
(3)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
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
素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
做合数。(板书)
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222935378793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
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2937
合数:22358793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lo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课堂作业】
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1~3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本课时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1)
一个数,如果只有工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
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
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只有1和它本
只有一个因数有两个以上因数
身两个因数
2、3、5、7、11、4、6、8、9、1()、12、
1
13J7J914J5J6J8.20
教学反思:
单元第二单元总课时总第八课时主备人:王琼迪
课题数的奇偶性课型新授第6课时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的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
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
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
导入
学【复习
过
来
一起
你们
就和
老师
今天
吗?
游戏
欢做
们喜
程同学
,
规律
数学
许多
含着
中蕴
游戏
抽奖
实在
戏。其
奖游
做抽
规
数学
获得
戏中
奖游
在抽
察,
心观
谁细
就看
老师
今天
了。
运气
们的
看你
就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汽车拉力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收养家庭育儿技能提升路径考核试卷
- 智慧客运平台建设考核试卷
-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与标准化
- 中国生鲜冷链物流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与本地实践
- 安防监控系统智能化升级考核试卷
- 关于噪音实验报告模板-实验报告-
- 体育场馆体育赛事现场观众互动活动组织考核试卷
- 中国青海省乡村旅游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书记员招聘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2025年第二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5辅警招聘公安基础知识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GB/T 44927-2024知识管理体系要求
- 2025年环卫工作计划
- 品质巡检培训课件
- 初验整改报告格式范文
- 202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建设工程总承包EPC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案1
- T-CSUS 69-2024 智慧水务技术标准
- (2024)竹产业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