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17课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目标导航]1.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成就及阅历教训。(重点)2.宏观调控与支配经济的区分。(难点)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标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背景(1)“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方针阻碍了“左”倾错误的订正。(2)真理标准问题的探讨①缘由:人们要求订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与“两个凡是”错误。②目的:冲破理论禁区,订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③意义:确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也起了思想解放作用。(3)邓小平重新复原工作。概念阐释理解“两个凡是”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确定化和形而上学的,违反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号下,以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途,反对彻底订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重大确定(1)停止运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3.意义(1)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宏大转折。(2)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经济领域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84年产业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合同定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4)2000年税费改革①目的:理顺安排关系。②内容:“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思维点拨全面相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2)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全部制不变。(3)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意义:①使农夫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极大地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③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供应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步骤①扩大企业自主权:主动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②“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全部权和经营权的分别。(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结果①20世纪70年头末起先,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②1984年,全面绽开有支配的商品经济。③1992年,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3)对外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三、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1.整顿党风(1)缘由①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正之风扩散。②反腐倡廉是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2)方针:从政治上着眼,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和社会效果。(3)方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2.政治改革(1)含义: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的同时,主动探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各种形式。(2)过程①初期:实行党政分开等。②20世纪80年头:农村村民自治产生。③20世纪90年头:加强与完善原有体制优势的部分。(3)改革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4)结果:政治体制从集权模式向民主模式过渡。思维点拨(1)民主和法制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高度民主和完备法制相统一的国家,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不行分,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必需法制化,法制必需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统一。(2)村民自治的意义:村民自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亲密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定要求。易错提示中国基层民主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是基层民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途径,但不是公民参政、议政的组织。四、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1.雄伟目标:从“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2.形成(1)提出:20世纪70年头,邓小平用“小康”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史论要旨(1)十代化建设新时期。(2)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兴起,包括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经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学问图示主题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30多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隐私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①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心政府的确定,并被推向全国。——《中国国土资源报》史料二②1978年、1992年我国经济成分比较表全部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公有制经济全民全部制经济80.8%51.4%集体全部制经济19.2%35.0%私有制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私营经济、合资经济、外资经济05.8%[史料解读]①意即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②“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思索](1)史料一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史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主动作用?提示模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隐私自发,政府确定,全国推广。作用:调动农夫生产主动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依据史料二分析从1978年到1992年我国的全部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更?提示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1)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2)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3)工业方面,基础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4)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格局。(5)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已经基本实现小康。1.下图是1978~1985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统计。与其变更相关的因素是()A.工人、农夫纷纷参与了生产合作社B.“调整、巩固、充溢、提高”方针的实行C.周恩来主持中心日常工作,复原调整国民经济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答案D解析从材料“1978年到1985年”城乡居民存款不断增多,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故D项正确。2.1982年陈云在阐述支配与市场的关系时说:“这就像鸟一样,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合适的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笼子大小要适当,但是总要有个笼子……”。陈云主要强调()A.市场的调整要在支配许可的范围之内B.高度集中的支配经济不利于企业发展C.支配经济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D.市场经济简单引起社会性质变更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陈云所说的“鸟”便是市场调整,“让鸟飞”即大力发挥市场调整的作用,“笼子”指政府支配,“鸟必需在合适的笼子里飞”即市场调整必需在支配许可的范围之内,故A项正确。3.1985年3月,国务院批复:上海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范围除老市区外,还包括上海市所辖的十个县的城关区;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集中支配工业、科研项目的重点卫星城镇。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A.设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沿海开放城市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B解析1984年,中国开放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其中就包括上海,依据材料供应的时间可以得出该批复出现的背景是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故B项正确。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对办特区,从一起先就有不同看法,担忧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忧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邓小平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途、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途要管100年,动摇不得。(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邓小平说“特区姓‘社’不姓‘资’”,为什么?(2)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在当时国内外发生了哪些重大事务的背景下提出的?(3)这一思想又是怎样在中共十四大上进一步阐述的?答案(1)因为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并且是在同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的,并没有变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国内背景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泛滥,国外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3)坚持党的基本路途,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解析回答第(1)问时要把握好特区的性质和设立特区的目的;第(2)问要从国内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和苏东剧变入手;第(3)问结合中共“十四大”的内容作答。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197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发觉自己的工资仅仅是伦敦一个垃圾收集工的1/6。原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中国的副总理还高。这一事例说明,当时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A.发展生产力提高国人生活水平B.效仿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制度C.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扩展D.和资本主义制度一较高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访问了英国一位失业工人家庭”,表明国家重视民生的改善,故A项正确。2.《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中写道:“30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2006年1月25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小岗村的变更反映了()A.合作社经济有长久生命力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需废除C.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D.农村土地全部制性质发生变更答案C解析材料“分田单干”“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故C项正确。3.20世纪90年头,城乡经济非常活跃,城市其次、三产业相当兴盛。国家粮食生产丰足,粮食供应已与户口脱钩,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剧增。发生这一现象的背景是()A.二元户籍制度取消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实行包产到户政策D.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答案B解析1992年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带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支配经济体制下的如粮食供应已与户口挂钩的政策终结,人口流淌的限制渐渐被取消,故B项正确。4.20世纪八十年头,上海地区的金融保险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有学者将其归因于制度的释放。关于制度释放的详细表现,正确的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经济特区的设立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答案B解析20世纪八十年头起先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支配经济体制下的种种限制,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5.1984年初,邓小平从南方视察回到北京后,发表了关于对外开放和特区工作的重要讲话,指出:“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其旨在说明()A.要接着扩大对外开放B.经济特区还要不断增加C.加快推广经济特区阅历D.特区的经济地位应特殊化答案A解析据材料“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可以得出邓小平旨在说明要接着扩大对外开放,1984年,我国又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A项正确。6.列宁说:“人民须要共和国,为的是教化人民走向民主。须要的不仅仅是民主形式的代表机关,而且要建立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中与之最相符的措施是()A.实行反腐倡廉B.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实行村民自治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D解析“由群众自己从下面来管理整个国家的制度”即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其中最根本的保障就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力提升]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看法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社……假如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些。1958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头初不得不退回去。——《邓小平文选》其次卷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更。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殊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起先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逝了。在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装修全包项目合同
- 物流服务合同(铁路)
- 商业秘密与技术专利合同
- 国有企业职工劳动合同
- Module 4 Unit 1 Will you take your kit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吊装业务合同范本
- 护理院与月嫂公司服务合同
- 窗帘工装合同范本
- 5《应对自然灾害》(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 家长会上的演讲稿
- DZT 0447-2023 岩溶塌陷调查规范(1:50000)
- 洗煤厂安全规程培训
- JC-T 746-2023 混凝土瓦标准规范
- 企业微信指导手册管理员版
- 实践教学与实训教学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 2024宁波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春季开学教职工安全培训内容
- 《万以内数的认识》大单元整体设计
- 中医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构建
- WJ30059-2024军事工业爆炸物品设计安全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