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究一、基础巩固1.苏俄曾宣称:“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种宣扬出现在()A.四年世界大战期间 B.临时政府统治期间C.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D.三年国内斗争时期解析:国内斗争时期,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之一是国家征集农夫手中的余粮,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答案:D2.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需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安排。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C.激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解析:解答本题时抓住题干关键信息“1919年3月”“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安排”,这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取消自由贸易及实物配给制有关,故选A项。答案:A3.1918—1920年,苏俄粮食征购量从7340万普特增长到21250万普特。这一现象()A.说明农夫生产主动性提高B.反映了农夫生活水平提高C.体现了农业生产力的增长D.保证了军事斗争的成功解析:苏俄通过余粮收集制征购大量粮食,有利于保证前线的军备供应,从而取得国内斗争的成功,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4.1921年,列宁承认农夫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足的,并且“这种不满足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夫。”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答案:C5.1921年,苏俄政府退出拥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允许私人承租经营;准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和商店。这表明苏俄当时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6.“我们应当利用资本主义(特殊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相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 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1921—1928年,苏俄(联)曾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内容之一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7.苏俄农夫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华蜜感深深地拥抱着我。”当时,他产生“华蜜感”的缘由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度B.自由支配纳税后的余粮C.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D.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解析:自1921年3月起先,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农夫自由支配纳税后的余粮,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8.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A.应当充分调动农夫的主动性B.须要稳定的国内外社会环境C.必需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以巩固工农联盟为根本目的解析: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主要是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0年春天……奥格涅茨省的一位农夫在信中诉说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须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但是,1920年对余粮征集额的增加,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陈新明《苏联演化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夫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夫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夫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爱好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夫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列宁全集》(1)材料一中“斗争”的含义是什么?为此,苏俄实行了怎样的经济政策?(2)依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它产生的重大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苏俄经济政策的改变是不是历史的倒退。为什么?参考答案:(1)含义: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行的三年国内斗争。苏俄实行的经济政策:余粮收集制(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经济政策:粮食税(或新经济政策)。重大意义:减轻了农夫负担;增加了人们的生产主动性;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复原和发展。(3)观点:不是倒退。理由:新经济政策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阅历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究。二、实力提升1.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干脆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斗争对工业品的须要B.探究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解析: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苏俄进入三年国内斗争时期。为了满足前线士兵生活和军需须要,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于一切企业实行国有化,材料中的现象正是这一措施的体现,故A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工业化措施并不是符合苏俄国情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想干脆过渡到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A2.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头初一位农夫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农业发展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善了人民生活C.新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了工农联盟D.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阔农夫的欢迎解析:依据“20世纪20年头初”“农夫的骷髅化”等信息,可推断A项符合题意;B项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符,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没有关系。答案:A3.针对曾把农夫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假如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值’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夫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夫供应补贴D.实行余粮收集制解析:材料强调投机倒把活动与“正值”贸易区分不开来,这说明该领导人不主见把农夫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活动,允许农夫进行商品交换,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A项。答案:A4.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激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一种冲突的看法,特殊是通过国家政治力气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A.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苏联模式奠定理论基础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D.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解析:依据“特殊是通过国家政治力气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发展商品经济,但国家干预商业活动,又限制了市场的作用,反映出社会主义安排经济的特点,故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说明新经济政策为苏联模式奠定理论基础,解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出国家干预商业活动,不能反映出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C项;史实证明,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当时苏俄的基本国情,促进了经济的复原和发展,D项错误。答案:A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遇帝国主义斗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应付斗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准备干脆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安排,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说:“我们用‘强攻’法,即用最简洁、快速、干脆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安排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很多经济问题上,必需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强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苏联兴亡史》(1)材料一、材料二针对什么政策而言?当时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有哪些?(2)依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经济政策发生的改变,并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说明“围攻”取得的成就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相识。参考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目的: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保障国内斗争的成功;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生产和安排,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干脆过渡。(2)改变:用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