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并且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好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是怎样的?这里给大家提供五
年级数学教案下载,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1
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
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用分析、比较、归纳或猜想,检验等方法,并培
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学
习的乐趣,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
教学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从中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并提高
学习能力。
教学步骤
一、口动训练
游戏“抢三十”
游戏规则:老师和学生轮流报数,每人每次至少报1个数,最多报2个数,从
1到30按顺序连续报数。谁先报到30,谁就获胜。
老师和学生开始做游戏。
同学们发现:每次都是老师胜利了,为什么呀?
二、眼动与心动
课件出示百数表,在表中找出3的所有的倍数,老师并做标记。
老师一列一列的出示我们所找到的3的倍数,
3、12、2U
6、15、24、33、42、51o
9、18、27、36、45、54、63、72、8k
30、39、48、57、66、75、84、93o
60、69、78、87、96o
90、99。
同学们认真观察从这些数中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吧你
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三、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3的倍数特征。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
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lo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
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
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o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
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
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R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
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
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齐读3
的倍数特征(幻灯片13):一个数,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
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四、手动
1、下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
354160723758209646000
2、课堂活动
012357
(D选出两张卡片组成一个两位数,使这个两位数是3的倍数,你认为该怎么
选?
(2)按上面的想法选出3张卡片组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并验证。
4、判断题
(1)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三的倍数。()
(2)34()这个三位数是3的倍数,()里只能填2。()
(3)除0外,能被3整除的最小数是6o()
(4)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
(5)能被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12。()
5、拓展练习
先求出下面每个数个位上的数的和,看能不能被9整除,再算一算下面各数能
不能被9整除,最后总结出9的倍数特征是什么。
1623785866322981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作业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学情分析:
《约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约分作为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它是化简分数的常用方法。学习约分,不但可
以提高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的认识,还为分数的四则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
确地进行约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经历探
究约分方法的过程,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最简分数的意义和约分的方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能准确的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一起回答用列举法找出24和30的公因数和公因数(为24
/
30约分做准备)
1、24的因数有(),30的因数有(),24和30的公因数有(),它们的公因
数是()。
2、填空(说说为什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课件出示夏习题,第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第2题先默背,
然后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过渡:这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
幕。
二、探究新知。
(一)、猜测、验证和比较,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3的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2、师:从情境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这是某所学校100米游泳比赛中,
三个学生的对话,生1:一共要游100米,小明已经游了75米,生2:他已经游了
全程的3
/
4,生3:75
/
100和3
/
4是一回事吗?)
3、猜一猜:75
/
100和3
/
4
/
是一回事吗?
4、验证:让学生同桌讨论,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5、学生汇报结果,教师课件演示。
6、引导学牛比较75
100和3
4两个分数的异同,得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相同点:分数的大小相等
不同点:75
/
100分子和分母较大,含有公因数1、5、25;3
/
4分子和分母较小,只含有公因数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都不同
总结概念: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活动:请学生例举最简分数的例子。
教师说学生判断,
学生说大家判断
学生说同桌判断
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看是否有公因数2、3、5
8、课件出示练习: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为什么?
5
/
76
/
910
1211
128
1014
/
169
/
1624
/
2521
/
2413
/
17
名回答,说明为什么。
还是抓住关键:分子和分母只含有公因数1
假如都是2或3或5等的倍数,就不只有公因数1。
(二)、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多都不是最
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
课件出示例4.判断24
/
30是不是最简分数(不是,除了1外,还有公因数2、3、6)
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提出思考问题:
(1)、化简指什么?使分子分母的数字变小
(2)、化简后大小不能变,要运用什么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
(3)、等式的基本性质中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化简时:是乘,还
是除,用什么来除。除,用公因数来除
(4)、化简到什么时候为止?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
2、师: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大小不能变。
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巡视,指导。
交流探究结果。
小组汇报结果。
(1)方法一: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依次去除。除到最简分数为止
24
/
30=24+30
/
30+2=12
/
152
/
15=124-3
154-3=4
5
(2)方法二:直接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去除。直接得到最简分数。
24
/
30=24+6
/
30+6=4
/
5
/
小结:教师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约分方法,并总结约分的意义。
约分的概念:
师:约分还有一种书写方法,请同学们看第85页例4,
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约分的这种写法。
6、教师课件直观演示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学习到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
真,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1、判断下面各等式,哪些是约分?为什么?
2、错题改正。
3、指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
4、分苹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叶么内容?(板书课题:约分)
五、板书设计
约分
方法一:
24
/
30=24+2
/
304-2=12
/
15
12
/
15=124-3
/
154-3=4
/
5
方法二:
24
/
30=244-6
30+6=4
5
75
/
100=3
/
4
不同点:分子和分母较大分子和分母较小,
含有公因数1、5、25只含有公因数1
最简分数
教学反思
1、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搭梯子。
课堂提问是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的前提,问题过易就没有思考探究的价值,但问
题过难,学生又研讨不出来也没有实际意义。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问题的难易和
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学习搭梯子。
如:在探究理解最简分数意义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验证出75
/
100和3
/
4相等以后,我提巴了一个问题:75
/
100和3
4有什么区别?很多学生都能看出75
100分子分母较大,3
4分子分母较小,但没有学生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去比较。接着我给学生
搭了个梯子:请同学们从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上比较一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很快
学生就找出了75
100分子分母有公国数1、5、25,而3/4只有公因数1,然后我又在“只有”
这个词上加以强调,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了最简分数的概念。
又如探究“约分的意义和方法”这个环节,如果直接出示例4:24
30,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相信很多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脑”,无从下手。在出示例4之后,我是这样给学生搭梯子的。我要求学生不动
手,先思考三个问题(①、化简指什么?②、化简要运用什么性质?③化简到什么时
候为止?),接着让学生交流,明确题目要求,为探究约分方法做准备。通过这两步
搭梯子之后,学生也就知道了化简就是把分子分母较大的分数化成分子分母较小的
分数,化简要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要化到最简分数为止。第三步再让学生自
己去探究约分的方法。此时学生已胸中成竹,很自然的探究出了约分的方法,体验
了成功的喜悦,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2、为学生交流搭台子。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需要教师给学生搭台子。只要有探究的地方,就需要交
流,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是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理解最简分数和探究约分方法
的教学中,我都充分让学生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点。我
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应时刻记住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精彩交流喝彩。只有这
样,你的课堂才会因为学生的精彩交流而精彩。
3、不动笔墨不读书。
数学学习是学生动胸、动口、动手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交流之后更应让学生动
手来写,熟话说“读十遍不如写一遍”。我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学
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复习铺垫中让学生把练习题先写在练习本上,再集体
订正;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把验证过程写在练习本
上;在探究约分的方法时,让学生把化简的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再交流;在学生看
书找约分的另一种书写格式时,我始终要求学生练习写一写。
4、教学环节过渡亦无痕。
好的书法给人感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好的课堂也应是环环相扣,衔接自
然的。本节课我注重教学各个环节的过渡,如:复习铺垫后说:这是我们前面所学
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新内容,请看大屏幕(过渡到最简分数的教学);在
学习了最简分数后说: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在我们学过的分数中有很
多都不是最简分数,我们能不能把它化成最简分数呢(过渡到约分的教学)?在学习
了约分后说:我们一起学习了最简分数和约分的知识,老师发现大家学得很认真,
但不知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过渡到巩固练习的教学)?
5、思想方法渗透亦无形。
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是一条明线,数学思想的渗透是教学的一条暗线。数学
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会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约分》这一知识点就渗透着恒等变换
的数学思想。本课的教学中,恒等变换的数学思想在验证75/100和3/4是否相等
和化简分数的教学时得到渗透,在巩固练习中得到不断的内化和深化。
欠缺火候的地方:
有智慧的教师往往能利用课堂即生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整观
这节课,本人扑捉学生课堂发言及练习中有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够,课堂教学亮点
不够亮:其次本人对学生评价的语言还不能较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
三,学生倾听和动笔的习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名师张齐华说:好课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堂成功的课往往不是教师教
学技艺和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
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如练武之人,境界
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是有深厚内力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气魄。自
知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不断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
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
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
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
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
80)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的数,都是2的倍数c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
(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
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983559880123
3678808910006555656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k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
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
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
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
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
“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
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
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
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
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
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
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_L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或—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
数?
243567909915
6075106130521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o
做完这道题,你有叶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
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
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
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
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
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Do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o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
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
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
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
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乜都是4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
数,偶数与偶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15、30、50、65,,,,个位上是0或5的数(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奇数)不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倍数5的倍数作业纸:在5的倍数中画“”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4
教学目标:
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初步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发现2、5倍数的特征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
们的健身意识。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
来看一看吧
(学生认真看表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2、活动二:师:我们首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
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得人数有没有规律?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
能轻易下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图中呈现的人数上,3个
5、6个2、5个3。教师可适时引导:各队的人数与2、3、5有没有关系?
3、活动三;
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那些?5的倍数有哪些呢?3的倍数有哪
些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后,可能采用无序排列、有序列举、在百数表中圈出或涂色等
解决问题的方法。
4、活动四
师:同学们了不起,用这么多办法找出了100以内2、5的倍数,那你们有没
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师:像2、4、6、8、10、12……都是偶数,1、3、5、7、9、11……都是奇
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举例,相互交流。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第3题数学游戏: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看数字卡片说一句话。如:20是偶
数,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等。同位两人轮流出卡片,参与游戏。
四、课后小结
师:清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
价?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5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
计算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回顾梳理本单元知识,能用思维导图清晰的整理单元知识网络,并熟练运用
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经历单元复习过程,熟练掌握单元知识的同时,再次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理解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
络。
难点: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四、配套资源:
《多边形的面积》ppt课件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小测、《多边形的面积》专项突破
五、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如下复习资料,学生独立完成: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有序回忆概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多边形的面积”进行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以一组简单并且特征明显的数为线索,让学生重现已有的概念,不
仅能抓住要领,而且能提高复习的效率,为接下来建构知识网络做好准备。
2.知识梳理,整体回顾
(1)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①一样大?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很清晰。我们利用这样的分割、移补后,图形的面积是没有改
变的。这就是数学上的“出入相补”原理。
出示课件:
(2)认识底和高
师:屏幕上的这些图形都不陌牛•你能按要求画出它们的高吗?
师:用三角尺画图形的高,需要先确定什么?(确定图形中的某个顶点或图形边
上的某个点)
师:接着该怎样画呢?(接着,思考如何用三角尺画出底上的垂直线段,其中一
条直角边过图形中确定好的某个点,另一条直角边和图形的底重合。最后画出图形
的给
注意:画高时要用虚线,关注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出示课件:
(3)多边形的面积
师:我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你还
记得我们是如何推导出这些公式的嘛?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小组交流,教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学生交流会后用课件动态依次出示:
小结: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把三角形和梯形转叱成了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了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完善思维导图
(1)引导整理,汇报交流
师:现在请小组集体整理/调整思维导图(知识网络)。
师:哪一组愿意来介绍下整理/调整后的的情况?
请2〜3个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知识整理图,说明这样整理的理由,其他
小组的同学进行质疑,提出改进意见。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本单元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请各小
组的同学看看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图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请通过改进,使你们
组的知识图也更加完善。
各小组对本组的知浜图进行反思和修改。
师:现在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经过修改之后的知识整理图?
学生二次交流,全班评价,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大致形成下面知识
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能够起到自我反思、自我修
正的作用,使学生对知史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认识进一步升华。
4.典型题目练习,综合应用知识
(1)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答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4XI5=360(cm)
梯形的面积:(14+26)X22+2=440(cm)
三角形的面积:42X74-2=147(dm)
解析代入相应的面积公式,求出相应的面积。
(2)一面用纸做成的直角三角形小旗,两条直角边分别长12厘米和20厘米。
做10面这样的小旗,至少需要用纸多少平方厘米?
知识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答案12X204-2X10=1200(cm)
答:至少需要用纸1200平方厘米。
解析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二底X高+2,题目中已说明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两条
直角边分别是12厘米、20厘米。则根据公式可求出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题目
中要求要做10面这样的小旗。因此再用1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义10即可解决问
题。
(3)做《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小测、《多边形的面积》专项突破。
5.全课小结
师: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有哪些新的收狭?
全班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多边形的面积》整理复习
1.想一想:木单元我们学过那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它们的公式分别是什么?是怎
样推导出来的?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2.请用表格或画图的方式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3.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哪些题目容易出错?收集整理一些容易错误的题
目。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6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小是2和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
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
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
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探索5的倍数特征
(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
(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
都是5的倍数
(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
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
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
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
特征呢?
(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
(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
(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
31,401,826,740,1000,643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
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
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
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
⑵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
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
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课堂小结】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帅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帅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
不是5或2的倍数。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丰
富多彩的活动空间。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认识规
律,给学生提供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创设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
机会;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做他们想做的,在做的过程中观察知识,在
合作交流中去思考、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领略到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7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
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乜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几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⑴是3的倍数。
⑵同时是2和3的倍数。
⑶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所学的面积公式,能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分行、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及
其计算。大家不仅要会利用面积公式求面积,还要掌握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今天
我们就来复习这部分知浜。
(一)复习面积公式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后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长方形面积二长
X宽.S=ab)
板书:
教师提问:“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
式呢?”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推导平行
四边形、三加形、梯形面积公式的?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出示如下图形:
随后教师将这些图形用一连接起来。使学生看到这些公式的联系。
教师提问: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时候,我们运用了什
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根据转
化的思想,运用了割补平行、旋转平移的方法,把所求的图形面积转化为学过的图
形面积进行推导,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以后学习新知识也要用这个方法。
教学意图:使学生清楚面积公式的算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机械地
识记公式。
(二)基本练习
1.判断题。
(1)两个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2)两个底和高分别相等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使学生清楚:底和高相等的梯形形状不一定相同,只有形状和面积都分别相等
的梯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使学生清楚: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才是三角形面积的
2倍v
(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使学生清楚: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c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
不相等,它们的面积也不相等。
要求学生独立判断,并说明理由。
订正:(1)J(2)X⑶X(4)X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让学生先识别每个图形是什么图形,想好求每个图形的面积应用什么公式,再
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计算图形面积时应注意什么?
①看清是什么图形;
②选择正确的公式;
③正确的计算;
④注意单位名称。
订正:(1)270平方厘米,144平方厘米,3.61平方米;(2)3.41平方米,4.5
平方分米,357平方米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会利用面积公式进行判断。
(三)综合练习
1.根据所给条件求面积。
(1)三角形的底是5分米,高是1分米。
(2)长方形的长足2厘米,宽是3厘米。
(3)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分米,高是2分米。
(4)梯形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是2厘米。
要求学生口头列式说出结果,并想一想应用了哪个面积公式。
订正:(1)2.5平方分米,(2)6平方厘米,(3)8平方分米,(4)4平方厘米。
2.自己测最出求卜.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3.下图是三角形小旗。同学们要做6面这样的小旗,一共要用纸多少平方座
米?
订正:38X38+2X6=4332(平方厘米)
4.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底长是280米,高是57.5米。共收油菜籽3542千
克,平均每公顷产油菜籽多少千克?
订正:28X57.5=1610(平方米)
1610平方米=0.161公顷
3542+0.161=22000(千克)
5.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如图)分成三块种菜。第一块种西红柿,第二块种
黄瓜,第三块种茄子。问:每种菜占地多少平方米?
订正:(1)3.8X4.44-2=8.36(平方米)(2)4.2X4.4=18.48(平方
米)(3)(5+1.2)X4.44-2=13.64(平方米)
教学意图:能运用所学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质疑
教师将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归纳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出示思考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你能想出不同的解法吗?
思考题答案
这道题可以有以下几种解法:
正确答案:75平方厘米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
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补
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o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
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X0.8=_______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
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
法来计算2.4X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
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
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莫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X0.9=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
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
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枳,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
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
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
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
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X0.04=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
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
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枳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
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
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
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
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
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叱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
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
计算方法。)
2.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X()=()X()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
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
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
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3、4、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10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
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观察
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
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
3.解释应用
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
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学生解释说明。
(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
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
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拓展应用
1.做教科书例2
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
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
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
几。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
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2.从一个面看到物体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摆放方式。
3.知道从两个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以确定小立方体的个数范围。
五年级数学教案下载篇11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
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
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
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
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H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
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
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
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
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⑴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
个面)有儿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
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厂房租赁协议合同
- 开发商商铺租赁合同
- 烟酒的购销合同
- 上饶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人类的生育与健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农村小学复式教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翻译(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科技学院《女子乒乓球(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协和学院《药理学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素描造型人体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届东方电气集团校园招聘正式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eepSeek科普学习解读
- 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家政服务员(母婴护理员)五级模拟试题及答案
- 化工产品加工协议书范本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中考语文(云南卷)真题详细解读及评析
- 电梯消防安全与维护
- 夜景照明吊绳施工方案
- 2025借款合同范本个人向公司借款
- 文化差异下的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探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