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广东省阳江市高新区2024-2025学年高二2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化文化研究,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提供学理支撑。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文化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当前,文化研究中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中华各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等,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宏观上找到这些问题的关键点,着力破解其所共有的“古今中西之争”,在深化对重大问题研究中提炼概括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范畴,形成拥有新认识、新观点的自主知识体系。加强分析解释,揭示文化的深层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弄清社会文化现象,还要探寻其意义所在,做好深度分析解释工作。要引入文化分析方法、文化阐释方法、意义解释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析,推动文化研究不断深化。首先要将社会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说明社会生活现象的直接原因和表层意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最后要揭示社会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意义及如何改进更新,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我们要将求真基础上的求解、实证基础上的深度解释作为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路径。更新研究范式,提升解释能力。研究范式是由特定的视角、概念、命题构成的理论解释体系。更新研究范式,意味着文化研究视角及标准的转变,比如由因果分析转向意义阐释,从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文化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文化现象,从文化建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发掘历史现象的文化意义并进行文化解释等。研究范式的更新必将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进而增强和提升解释能力。由于研究对象涉及多个领域,文化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从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生态文明等不同研究视角共同审视。我们要整合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文化研究方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解释路径,推动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等实现创新发展。(摘编自左玉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前面说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现在着重谈谈如何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问题。首先,打造黄河文化独特标识,守护中华民族家国记忆。文化标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当前,虽然有一些黄河文化标识,但都是微观上的,其集成性、全域性、代表性、传播性彰显还不够。因此,必须立足于宏观,着眼于守护中华民族家国记忆的需要,加快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的根和魂。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应统筹沿黄九省(区)甚至更多支流省份的力量,既要挖掘各区段特色文化资源以强调适地性,更要挖掘中华文化的源流发展以体现归趋性、突出认同性,着力打造能够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长廊、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旅体验空间,在黄河流域形成“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传统”良性互动的复合系统。其次,做大做强黄河文化产业,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文旅项目、特色文创产品和特色景观体系,打造黄河风情旅游带和文化体验廊道,并以此为基础实施黄河文化“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战略,推动黄河文化融入我国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以文兴产、以文润城、以文塑旅、以文惠民、以文化人。要推动黄河文化与数字经济融合,实现创新性发展。充分运用云计算、区块链、虚拟仿真等数据信息技术,推动黄河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并以此为基础实施黄河文化“数字+商业”融合发展战略,通过实施黄河文化IP开发工程,共建黄河文化公共服务数字化平台,建立黄河文化创新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推动黄河文化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黄河文化是中华儿女的心灵故乡和精神家园。要加强黄河文化研究与解释。大力实施黄河文化研究工程,推动建设一批跨学科、交叉型、多元化的黄河文化学术创新团队、研究基地和交流平台,让研究与解释领域广、路径新、成果有说服力;着力构建黄河文化研究与解释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研究标志性成果。要加大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力度,加强黄河文化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举办大河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人文始祖祭拜大典等,打造黄河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端平台;通过加强黄河文化产品的跨国生产与海外传播,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黄河文化品牌和数字化传播平台,推动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摘编自马福运《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文化研究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基本上都有“古今中西之争”,我们要善于破解,形成自主知识体系。B.增强和提升解释能力,需要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而这离不开研究范式的更新,要转变文化研究视角及标准。C.“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根和魂”,结合材料一,应该归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的范畴。D.已有的黄河文化标识与建设中的黄河文化公园相比,未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其他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就是要抓根本性的、宏大的、突出的问题。B.文化研究需要学科融合,这意味着文化研究者需要成为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C.黄河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分支,其研究方法应该遵循文化研究的基本要求。D.中华人文始祖祭拜大典的定期举办,有利于黄河文化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做大做强黄河文化产业”的一项是()A.河湟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农耕与畜牧齐头并进。B.河洛地区是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的发源地,是佛家学说的首传地。C.关中地区的羊肉泡馍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诱人食欲。D.齐鲁大地有人们熟知的姜太公,央视还推出纪录片,古韵悠长,游人如织。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是如何围绕“深化文化研究”展开论述的。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文化研究中“解释”,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车李樯父亲驾着他的马车再次消失在秋日清晨的迷雾中。当太阳驱散雾霭,你能看清我们的村庄安静地低伏在原野深处,村子里杂树丛生,炊烟氤氲在高过房顶的巨大树冠的叶丛中,为在树杈间捉迷藏的孩子提供着蔽障。它们或直或弯着飘向蓝天,去追寻白云,并像父亲那样飘向远方。鸡和狗在村子里寻食、闲逛,或像孩子们一样追打嬉闹,但没有谁乐意远离,没有谁会像父亲那样毫无眷顾甚至有些迫切地离去。我和妹妹不知道父亲是从哪一条小路离开的。母亲告诉我们,往往是天还没亮,我们尚在睡梦中,他就悄悄起身,蹑手蹑脚地套好马笼头,将油毡布裹好的干粮、被褥等搬上马车,轻轻推开院门后把马车赶出院子,再回头掩上院门。父亲跨坐到车辕上,扬起他那杆心爱的马鞭,“驾”,父亲轻喝一声,鞭鞘会发出一声还不至于把我们惊醒的脆响。无论他是趁着黑魆魆的黎明,还是身披西天一弯月牙的淡光,从哪一条小路离开,我们都会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的去向只有两个方位,一个是西北,一个是东南。每年秋收后一切拾掇停当,到来年开春田野里的麦子开始吐穗期间,父亲都会消失一段时间。他每次回来,母亲都会说,你怎么没死在外边,你死到外边去吧。父亲的马车一度是用来贩运石头的。他把东山开采的石块贩运到我们村或邻近的村子,卖给那些需要盖新房子的人家。用石头砌地基,比容易粉蚀的青砖好,所以打算翻盖新房的人家,都会事先购买一批石头堆砌到自家院子前。砌地基时再请来石匠,将那些大小不一、棱角参差的石块整饬成方石、条石,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形状。吴大伯就是父亲带到我们这个小村庄的石匠。他白天干活,晚上摇身一变,变成一位说唱艺人。他的自行车上除了驮着铁钎、长柄和铁锤,后座上还挂着一条发黄的旧布袋,里面有一面牛皮鼓、一根打鼓棒和一对月牙形的铜片。父亲说,那对铜片叫鸳鸯板,成双成对,不能分开。两块铜片夹在左手的五指中,互相撞击,便发出清脆悦耳的和音。到了晚上,父亲会帮吴大伯在秋收后的打麦场上架起牛皮鼓,村人们纷纷拎着小板凳来到打麦场,坐到吴大伯对面,借着月光巴巴地等着。吴大伯呷一口茶水,清清嗓子,左手举起鸳鸯板,右手扬起打鼓棒,咚,叮当当、叮当当,“闲言碎语休多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那些年吴大伯说唱的一部《水浒传》,就足够糊弄一村庄的人了。戏才唱到半截儿,整饬石头的工作就结束了,他便卷起铺盖,奔向别的村子。有人央托父亲,等老吴闲下来再把他请来嘛,好歹把剩下的大半拉子唱完!父亲承担着吴大伯助手的角色,安排食宿,各家起点谷子,凑成半袋子,绑到吴大伯二八大杠自行车的后座上。有人说父亲其实是吴大伯的弟子,但母亲并不赞成这些,她对父亲说,瞎日弄什么,人家来挣了钱,还驮一口袋粮食回去,你落个什么,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多倒弄一车石头。父亲并不搭理母亲,总是一句“你懂个屁”,便拍拍屁股出去了。终于,父亲拥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伙,一只脸盆大小的牛皮鼓、一根打鼓棒、一对鸳鸯板、一副鼓架。他悄悄叮嘱我,这是从一个死去的老说唱艺人家里淘来的,不要告诉母亲。他有时会让我跟在身后,帮忙抱着鼓架来到村东头的大芙蓉树下,背靠树桩支好大鼓,咚的一声,父亲向饭后的村人发出好戏即将开场的信号。“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铁甲吞了吴……”母亲仍然不赞成这些,瞎日弄什么,又没人给你一个子儿、一瓢谷子,有那工夫还不如去一趟东山。父亲仍是那句话,你懂个屁。在我们村庄所处的整个大锅笼罩的天底下,父亲时常背着双手,一个人走向村外的麦田。他的身影在那几条小路上交错出现,有时在露水挂满叶梢的清晨,有时在彩霞漫天的黄昏,春夏秋冬,风雨或飘雪中,他的身影显得孤单,没人能理解他心底挣扎着的那份孤独。有时我会跟在他身后,没什么话说,只是左蹦右跳地在小路两边的杂草丛中捉蚂蚱,用一根狗尾草把那些蚂蚱串起来,带回家喂给鸡儿们。不知哪天起,人们盖房子时兴起扎钢筋、浇水泥的地基,没人家再需要石头。父亲的马车常常空载而归,一些嵌进车板夹缝的石子儿默然无声,硌疼了父亲和母亲的眼神。他的大车闲置下来,多半闲置在西南角的草棚下,失去了往日的尊严。他那条麻线缠成手柄的马鞭,鞭杆由三根竹条咬合编织而成,鞭鞘是根韧劲十足的牛筋线。当父亲挥起鞭子,赶着大车前往东山时,那鞭鞘的嘶啸声是令母亲安心、令我和妹妹敬畏的声音。但现在父亲没理由再去东山了,那鞭声听上去也变得喑哑无力,不再有往日那么悦耳。从西北方向骑车而来的吴大伯再也没有出现过,父亲打听到他常去东南的一个市镇,具体是哪个市镇,谁也不知道。父亲搬出那套闲置已久的马具,掸去上面的灰尘,牵出一身纯栗色皮毛的高头大马,为它修好脚掌,驾上马车便出发了。每年秋收后,他都要离家出走,在外游荡整整一个冬天。有人说他去寻找师傅,有人说见过他在十里八乡游走说唱,也成了一个像吴大伯那样的说唱艺人。我常常爬到村口那株高大的柳树上,眺望远方,期待看见父亲的大车突然出现在村东小路的尽头。然而他跟他的大车就像一只飞走的鹰,低矮的村庄和平坦的麦地并非他的归宿,只有我们从未见过的高山,哪怕寒风凛冽、白雪飘舞,才是他向往的地方。(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父亲的消失,母亲虽然不能理解,常常埋怨,但其实她也是关心父亲的,埋怨中隐藏着对父亲的担心。B.人们央托父亲请吴大伯继续来村里说唱《水浒传》,说明了当时村民们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吴大伯说唱本领之高。C.随着时代变化,人们建房的材料发生改变,不再需要石头,父亲的马车和马鞭闲置了,石匠吴大伯也不再来了。D.秋收后父亲总是驾着他的马车消失好几个月,以前是为了去东山开采石头,现在是为了去他向往的地方。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大伯的出现是小说的一个关键情节,正是他的说唱艺术激起了父亲及其他村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B.父亲用“你懂个屁”回应母亲的质疑,说明他不能很好地和母亲沟通,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他的孤独。C.小说中的大车是父亲走出村庄、奔向远方的工具,从小说的隐喻设计看,大车与父亲是异体同构的。D.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以“我”这个小孩的口吻讲述父亲的故事,能够适度揭示家庭内部的样貌。8.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隐藏了作者怎样的写作意图?试加以分析。9.阅读完这篇小说后,读书小组一致认为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较为特别,要为这一人物写一则人物短评,并想出了两个话题:孤独的父亲、不断离开的父亲。请任选一个话题写出你的人物短评思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为学之道,始于立志,犹射者未发矢而志已及之。志大而大,志小而小,他日所成无不由是。吾人须思天地生我,是如何赋畀①,父母生我,是如何属望,为智为愚,为贤为不肖,去取断然,自此分明矣。此志一定,便须实做工夫,以必求其如我所志而后已。日用之间,一切外诱凡可以夺志者,力屏绝之。如耳之于声,目之于色,口之于味,鼻之于臭,四肢之于安佚之类,固有不知其然而浸淫入之者。惟有猛提此志,一发深省曰:“吾志为何,而以是自丧乎?”则于学也,将有欲罢不能者矣。(节选自《答颜孝嘉论学十二则·一》)材料二:朱子上疏曰:“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责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兄弟、为夫妇、为朋友,以至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其理。有以穷之则自君臣之大以至事物之微莫不知其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若夫读书,则其不好之者困息忽间断而无所成矣,其好之者又不免乎贪多而务广,往往未启其端而遽已,是以虽复终日勤劳不得休息,而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趋迫逐,而无从容涵泳②之乐,是又安能深信自得,常久不厌,以异于彼之息忽间断而无所成者哉?孔子所谓‘欲速则不达’,正谓此也。诚能鉴此而有以反之,则心潜于一,久而不移,而所读之书文意接连,血脉贯通。若夫致精之本则在于心。孔子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孟子所谓‘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者,正谓此也。该能严恭寅畏,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不为物欲之所侵乱则以之读书以之观理将无所往而不通。”【注】①畀:予,给予。②涵泳:玩味,细细体会。(节选自《朱子读书法》)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为物欲A之所侵B乱C则以之D读书E以之观F理G将无所H往而不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委托、交付,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意思不同。B.诚,如果、果真,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诚能见可欲”的“诚”意思相同。C.通,通晓、懂得,与成语“触类旁通”中的“通”意思相同。D.厌,满足,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的“厌”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成就的高低与其志向的大小有关,志向的确立建立在个人责任与父母期望的基础上,志向的实现则需要做实功夫,并时常反省。B.朱熹认为要想深入钻研学问,必须用心专一,不受物欲侵扰,这一观念不仅与孔孟之道相合,也与荀子在《劝学》中的观点契合。C.在朱熹看来,倘若读书之人能够思绪从容、细细体味,那么即使是不喜欢读书的人,也能专心于一处而不移,获得读书的乐趣。D.两则材料都围绕“为学之道”展开论述,材料一侧重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与践志的方法,材料二则侧重讨论为学与读书的方法和态度。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用之间,一切外诱凡可以夺志者,力屏绝之。(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14.材料二中,朱熹是如何论证“致精之本则在于心”这一观点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四时读书乐·春(元)翁森①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四时读书乐·秋(元)翁森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②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③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注]①翁森:仙居人氏,南宋灭亡,他拒绝出仕,隐居乡野,以教书为业。②商意:秋意。③檠:灯。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诗开篇,视听结合,描绘亮丽春日美景,化用《论语》,写出沐风而行读书之乐。B.春诗结尾以设问和比喻写读书可如春草般自由生长,营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读书意境。C.秋诗开篇点明时令,“落叶声”和“蟋蟀鸣”,颇有《项脊轩志》中“万籁有声”的意趣。D.秋诗中,因为有读书相伴,诗人面对满林的秋意,浑然不觉萧索,反而更觉清虚静谧。16.两首诗歌,一春一冬,蕴含了许多读书之道。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叹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2)古诗词中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杜甫《蜀相》“_____,_____”,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5)《陈情表》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孤单无依,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安慰的境况。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老的渭河迈着舒缓的步子,A地流过老家门前。那时,我站在天门山顶的观景台上,看百里长川,袅袅秋烟。雾起身的时候,一团一团,先是翻滚,似乎在滚雪球,(甲),转瞬整个河道就都变白了,好像一锅烧开的水,雾气腾腾,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函担保的合同
- 新能源储能系统研发合作项目投资合同
- 产品运输服务合作合同
- 微信在线签署合同
- 货物运输合同与货物运输合同
- 绿化苗木购销合同书
- 电子产品工程安装合同
-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合同
-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书
- 厂房土地使用权买卖合同书
- 英文报价单模板
- 无线电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管道吹扫、试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完整版课件
- 感动中国人物-于敏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0篇
- 融资租赁租金计算表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 5 Recursion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概论》新版
- 降低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充盈系数QC
- 华中数控车床编程及操作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