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配套中学人教版(2019)自由落体运动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4节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承接了之前所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典型应用和深化,又为后续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内容奠定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内容编排来看,教材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落体现象,如苹果下落、树叶飘落等,引发学生对物体下落快慢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接着,教材借助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理论探究之后,教材安排了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亲身体验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最后,教材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测量高度、估算时间等,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目标帮助学生构建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物理观念,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明确其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这些关系对自由落体运动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形成清晰的运动观念和相互作用观念。使学生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知晓其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值差异,以及重力加速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从而建立起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完整物理图景。科学思维目标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推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够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如公式推导、图像绘制与分析等)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定量研究,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运算和推理得出物理结论,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相关问题时,运用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对不同的观点和解题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目标组织学生参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交流与评估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鼓励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使学生能够在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尊重实验数据和事实,不篡改、不伪造数据,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通过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和科学家们的贡献,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如在建筑施工、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三、教学重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和规律,学生需要深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只在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熟练掌握相关公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测量,学生要掌握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推理、实验验证等,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新性。教学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即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质量无关,突破生活中“重的物体下落快”的错误观念;掌握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和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和合理的外推得出科学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四、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视频,苹果从树上掉落、雨滴落下、石头从高处扔下等。提问学生:“在这些物体下落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它们下落的快慢一样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由落体运动。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观点之争:简单介绍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质量决定的,即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这一观点。然后讲述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如“大石头和小石头绑在一起,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会出现矛盾的结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他们思考到底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进而引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探究。二、新课讲授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实验演示:拿出一张纸片和一个小铁球,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它们下落的快慢。学生通常会看到铁球下落得比纸片快。接着,将纸片揉成一团,再次与铁球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学生会发现两者下落的快慢差异减小。提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的影响。牛顿管实验:向学生介绍牛顿管这一实验器材,管内有铁片和羽毛。先让学生观察在有空气的情况下,铁片和羽毛从同一高度释放时下落的快慢情况,明显看到铁片下落快。然后,将牛顿管中的空气抽出,再次让铁片和羽毛从同一高度释放,学生观察到它们几乎同时下落。通过这个实验,向学生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作自由落体运动。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只受重力和从静止开始下落。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猜想与假设:引导学生思考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部分学生可能会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验证:利用打点计时器和重物进行实验。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一端与重物相连。让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对纸带上点的分析,测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计算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进而得到瞬时速度。通过计算不同时刻的速度,发现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从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公式推导: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v=v₀+at、x=v₀t+1/2at²、v²-v₀²=2ax,由于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v₀=0,加速度a=g,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gt、h=1/2gt²、v²=2gh。在推导过程中,详细讲解每一步的依据和原理,让学生理解公式的由来。公式含义讲解:对推导出的公式进行详细讲解,v=gt表示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速度与时间成正比;h=1/2gt²表示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v²=2gh则反映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数值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三、巩固练习1、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时间为3s,求它下落的高度是多少?(g取10m/s²)解析:根据公式h=1/2gt²,将t=3s,g=10m/s²代入公式,可得h=1/2×10×3²=45m。让学生思考:如果将物体的质量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下落的高度会改变吗?通过这个问题,强化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只与重力和时间有关,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理解。2、从离地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²,求: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从开始落下的时刻起,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1s内的位移。解析:由h=1/2gt²,可得落地时间t=√(2h/g)=√(2×500/10)=10s。第1s内的位移h₁=1/2gt₁²=1/2×10×1²=5m。前9s内的位移h₉=1/2gt₉²=1/2×10×9²=405m,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h₁₀=h-h₉=500-405=95m。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计算最后1s内的位移?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s,求物体下落的总高度H和总时间T是多少?(g取9.8m/s²)解析:设总时间为T,则前(T-4)s下落的高度为h₁=1/2g(T-4)²,总高度H=1/2gT²,又因为H-h₁=196,即1/2gT²-1/2g(T-4)²=196,将g=9.8m/s²代入方程,解方程可得T=7s,再代入H=1/2gT²,可得H=1/2×9.8×7²=240.1m。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四、课堂小结知识回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条件、性质、重力加速度以及运动规律(公式)。重点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公式的应用。方法总结:总结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所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猜想假设、实验验证、逻辑推理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学生分享: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等。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鼓励和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五、五、教学反思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与条件,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基础问题,成功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也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与艰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良好。在核心素养培养上,学生构建了运动和相互作用观念,学会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科学思维得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也在实验中得到锻炼。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在课程导入的小实验和讨论环节,学生们踊跃发言,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实验探究时,小组合作有序,能认真完成操作和数据处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推导公式时,对数学工具的运用不够熟练,反映出数学与物理知识融合的不足。在分析实验误差时,部分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地思考,需要加强科学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生活现象引入和小实验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成功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知识讲解结合实例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效果显著。然而,在讲解伽利略的研究方法时,部分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方式可更加多样化,如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第二节《程序设计语言基本知识》教学设计
-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命科学基础二:细胞生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文化与养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写意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电子线路CAD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Unit 3 Amazing animals PartA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盐城师范学院《现代材料分析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民俗学与民间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钢轨购销合同范本
- 山西大同大学《三维机械CAD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超星尔雅学习通《民俗资源与旅游》2020章节测试含答案
- 劳务投标书技术标
- 尿碘检测临床意义
- 2022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钢网验收报告
- 防水补漏工程合同(合同版本)
- 铁路局中间站管理手册
- 监理日志表(标准模版)
- H3C-CAS虚拟化平台详细介绍
- 小学生韵母in、ing常见汉字与区分练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