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检测卷)(教师版)_第1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检测卷)(教师版)_第2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检测卷)(教师版)_第3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检测卷)(教师版)_第4页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检测卷)(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章末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自来水是用Cl2杀菌消毒的,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为辨真伪,可用下列哪一种试剂鉴别A.金属钠 B.FeCl3溶液 C.AgNO3溶液 D.NaOH溶液【答案】C【详解】自来水中的Cl-、Cl2、HClO都是微量的,要鉴别,就必须有明显的现象,D选项虽有反应但无明显现象,A选项Na与水反应具有同样现象,而Ag+与Cl-的反应灵敏,可看到浑浊现象。故选C。2.2009年3月29日,由山东济宁开往南京金陵石化公司的装有近30吨液氯的罐装车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撞上一辆迎面驶来的货车,引起罐装液氯泄漏,造成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重大伤亡。如果你刚好住在公路旁的村子里,当你闻到氯气味时,你的选择是A.立即关闭大门,躲到床下B.伏倒在地,观察情况变化C.冲出家门,向洼地转移D.用湿毛巾捂住口腔和鼻子,朝上风口走,迅速离开村子【答案】D【详解】依据Cl2的性质进行判断:Cl2密度大于空气,泄漏后会在地面聚集,所以A、B、C均不合适。正确的选择是:用湿毛巾(或是蘸有肥皂水、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腔和鼻子,逆风向高处转移,尽量第一时间通知其他人员和报警。故选D。3.金属钠是一种活泼金属,除了具有金属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己的特性。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硬度大B.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淡黄色的氧化钠C.在氧气中加热时,金属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D.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水灭火【答案】C【详解】A.金属钠的硬度小,故A错误;B.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故B错误;C.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因含钠元素,火焰呈黄色,故C正确;D.钠与氧气反应

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可与水反应生成氧气,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会使火势更不容易控制,故D错误;故答案为C。4.实验室中保存少量的金属钠,下列对容器和隔离剂的选择中,正确的是A.细口瓶,煤油 B.广口瓶,煤油 C.细口瓶,汽油 D.广口瓶,汽油【答案】B【详解】金属钠为块状固体,为了取用方便,应该保存在广口瓶中,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将钠保存在煤油中,使钠与空气隔绝,防止钠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或氧气反应,答案选B。5.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与SO3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A.含氧原子个数比为2∶3 B.含氧原子个数比为5∶6C.含原子个数为3∶4 D.含硫元素质量比为4∶5【答案】B【详解】A.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与SO3的物质的量之比=,则分子数之比也是5:4,含氧原子个数比为5∶6,A错误;B.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与SO3分子数之比是5:4,则含氧原子个数比为=5∶6,B正确;C.含原子个数比=(5×3):(4×4)=15∶16,C错误;D.含硫原子个数比为5∶4,含硫元素的质量之比=5:4,D错误;答案选B。6.将1molCO与1molCO2相比较,正确的是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电子数相等 D.质子数相等【答案】A【详解】A.由于CO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含有的分子数相等,故A正确;B.1molCO与1molCO2分别含有2mol、3mol原子,故B错误;C.1molCO与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而CO与CO2分子中的电子数不同,则电子总数不同,故C错误;D.1molCO与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目相同,而CO分子中哈游14个质子,CO2分子中含有22个质子,则质子总数不同,故D错误;故选A。7.关于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上利用钠与氯气反应制取氯化钠B.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钠无明显现象C.氯化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D.向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的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答案】D【详解】A.工业上利用海水晒盐制取氯化钠,A错误;B.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B错误;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C错误;D.溶液中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D正确。故选D。8.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mg,取mL该溶液用水稀释至4VmL,则SO物质的量浓度为A.mol·L-1 B.mol·L-1C.mol·L-1 D.mol·L-1【答案】A【详解】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mol,稀释后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Al3+)==mol·L-1,c(SO)=c(Al3+)=×mol·L-1=mol·L-1。9.将12mol/L的盐酸(ρ=1.10g/cm3)50mL稀释成6mol/L的盐酸(ρ=1.10g/cm3),需加水的体积为A.50mL B.50.5mL C.55mL D.59.5mL【答案】C【详解】设加水的体积为xmL,则加入水的质量为xg,根据稀释定律得12×50×10-3=×10-3×6,解得x=55mL。10.“84”消毒液可以杀死新冠病毒,可以喷洒在小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在工业上的制备原理为。设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中所含质子数为B.“84”消毒液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C.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D.完全反应后,溶液中和的总数小于【答案】D【详解】A.氯是17号元素,一个氯原子有17个质子,故标准状况下,中所含质子数为=,A错误;B.“84”消毒液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B错误;C.中所含共用电子对数为=,C错误;D.由于氯气和水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故完全反应后,溶液中还有Cl2分子,故溶液中和的总数小于,D正确;故答案为:D。1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HCl3中含有3NA个C-Cl键B.0.1molFeCl3与水反应生成的Fe(OH)3胶体中,分散质微粒数为0.1NAC.1molH2(g)与1molI2(g)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数总数仍为2NAD.65gZn完全溶于酸性FeCl3溶液中生成0.01molH2时,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02NA【答案】C【详解】A.标准状况下,CHCl3为液体,无法计算,故A错误;B.水解是可逆的,而且胶体粒子是多个分子形成的聚合体,因此1L0.1mol/LFeCl3溶液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微粒数小于0.1NA,故B错误;C.氢气和碘蒸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无论反应进行的程度如何,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体系中的分子数为0.2NA,故C正确;D.65gZn生成0.01molH2,酸不足,按生成的0.01molH2计算转移电子,故转移0.02NA电子,但是此过程中还有锌与FeCl3的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12.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探究与反应的还原产物,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已知:。A.Ⅰ中可用与盐酸作用制取B.Ⅱ装置也可改为装有碱石灰的型管C.实验时,打开弹簧夹,先通后再点燃酒精灯D.步骤Ⅳ的目的是证明氧化产物为【答案】C【分析】探究Na与CO2反应的还原产物,二氧化碳气体中不能含水蒸气,利用装置Ⅰ制备二氧化碳气体,装置I为简易的启普发生器,用碳酸钙固体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通过装置Ⅱ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干燥的二氧化碳通过装置Ⅲ中的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Ⅳ中氯化钯,结合PdCl2+CO+H2O═Pd↓(黑色)+CO2+2HCl,装置Ⅳ是检验一氧化碳,据此分析判断。【详解】A.Ⅰ中装置是启普发生器的原理,碳酸钠为易溶性粉末状固体和酸溶液反应不能随时停止,应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故A错误;B.Ⅱ中浓硫酸的目的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水蒸气,干燥CO2,防止水蒸气进入玻璃管影响实验探究,而碱石灰会吸收二氧化碳,故B错误;C.实验时,Ⅲ中钠和二氧化碳反应,为了避免钠与氧气反应,需要用生成的二氧化碳除尽装置中的空气,因此打开弹簧夹,需要先通后再点燃酒精灯,故C正确;D.二氧化碳被还原生成的气体通过装置Ⅳ中氯化钯,根据PdCl2+CO+H2O═Pd↓(黑色)+CO2+2HCl可知,装置Ⅳ是检验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CO不是氧化产物,故D错误;故选C。1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①除去乙烯中混有的少量B.用装置②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C.用装置③验证Na和水反应为放热反应D.用装置④制备乙酸乙酯【答案】C【详解】A.高锰酸钾也能与C2H4反应,故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C2H4中少量SO2,故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互溶,故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如果Na和水反应放出热量,会导致左侧大试管中气体温度升高,U形管内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故可根据U形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确定该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导管在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下,易发生倒吸,则导管口应在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故D错误;

故选:C。14.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烧酒》:“……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麴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B.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C.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D.“以甑蒸取”过程中涉及蒸馏操作【答案】C【详解】A.糯米、粳米、大麦等谷物中均含有淀粉,选项A正确;B.古法酿酒是利用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所以古法酿酒工艺中有多种酶参与催化反应,选项B正确;C.因为酶具有活性,温度太高会失去活性,导致酶失效,所以酒化酶将葡萄糖转化为乙醇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不一定越快,选项C错误;D.烧酒的制备过程为选料、制曲、发酵和蒸馏四步,“以甑蒸取”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是蒸馏,选项D正确;答案选C。15.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H2O,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25℃时,将ag该晶体溶于bgH2O中恰好可形成VmL饱和溶液。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25℃时R的溶解度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C.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D.饱和溶液的密度为【答案】A【详解】A.R的质量为,结晶水的质量为,则100g::(),解得,A项正确;B.根据溶质,可知该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B项错误;C.,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项错误;D.溶液总质量为,根据可知,溶液密度为,D项错误;答案选A。16.以197g六氨合氯化镁为原料,经酸化、碳化、热解、过滤、干燥制得932g碱式碳酸镁产品,同时获取副产物CO226.88L(标准状况)。原理如下(假定每步反应都没有损耗;x、y、z的最简整数比为x:y:z)。酸化反应:MgCl2·6NH3+6HC1=MgC12+6NH4C1;碳化反应:MgCl2+2NH4HCO3=Mg(HCO3)2+2NH4Cl;热解反应:Mg(HCO3)2→xMgCO3·yMg(OH)2·zH2O↓+CO2↑(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MgCO3·yMg(OH)2·zH2O属于混合物B.x=z=2C.y=1D.副产物NH4C1可用作化肥,也可用热分解法制备氨气【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6.88L,其物质的量为=,因为没有损耗,所以由197g六氨和氯化镁,即1mol制得的碳酸氢镁为1mol;根据H原子守恒,可得中,碳酸氢镁的系数为,二氧化碳的系数为,由此可得、,解得、,即,即、。【详解】A.碱式碳酸镁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故B错误;C.,故C正确;D.氯化铵属于含氮元素的盐,可用作化肥,因其分解产生氨气和氯化氢,冷却时又反应生成氯化铵,不能热分解制备氨气,故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17.(10分)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50mL12mol·L-1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___________(2)常温下,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A___________(3)常温下,56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A个SO2分子___________(4)一定条件下,用1.5molH2和0.5molN2,充分反应后可得到NH3分子数为NA___________(5)标准状况下,将22.4LCl2通入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NA___________【答案】(1)错错错错对【详解】(1)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变为稀盐酸,反应停止。故错误;(2)隐含NO2与N2O4的转化平衡。故错误;(3)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故错误;(4)合成氨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故错误;(5)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Cl2不能完全反应,因而转移电子数小于NA。故正确。18.(12分)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硫酸化学纯CP500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g·cm-3质量分数:98%氨水化学纯CP500mL品名:氨水化学式:NH3相对分子质量:17密度:0.88g·cm-3质量分数:2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2)各取5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c(H2SO4)___________9.2mol·L-1,c(NH3)___________6.45mol·L-1(填“>”“<”或“=”,下同)。(3)各取5mL与等体积水混合后,w(H2SO4)___________49%,w(NH3)___________12.5%。【答案】(1)18.4mol·L-112.9mol·L-1<>><【详解】(1)利用c=计算:c(H2SO4)=mol·L-1=18.4mol·L-1,c(NH3)=mol·L-1≈12.9mol·L-1;(2)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氨水的密度小于水,各取5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稀硫酸的体积大于10mL,稀氨水的体积小于10mL,故有c(H2SO4)<2mol·L-1,c(NH3)>6.45mol·L-1。(3)5mL浓硫酸和5mL浓氨水的质量分别为1.84g·cm-3×5mL=9.2g、0.88g·cm-3×5mL=4.4g,而5mL水的质量约为5g,故各取5m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w(H2SO4)>49%,w(NH3)<12.5%。19.(8分)实验室欲使用450mL0.2mol•L-1CuSO4溶液,配制该溶液包含以下步骤:①称取一定质量胆矾(CuSO4•5H2O)、放入烧杯,用适量蒸馏水将其完全溶解;②把溶液小心地注入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凹液面距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为止;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液都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塞好,充分摇匀。请填写下列空白:(1)应该称取胆矾的质量是___________。(2)上述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3)实验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砝码)、药匙、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等。(4)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b.转移溶液后,烧杯没有洗涤c.定容过程观察容量瓶内液面时,俯视刻度线d.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作任何处置e.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小心地吸去超出部分,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答案】(1)25.0g①②④③⑤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be【详解】(1)用胆矾配制450mL0.2mol•L-1CuSO4溶液,实验室里没有450mL的容量瓶,需要配制成500mL溶液,所以需要胆矾的质量为:;(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主要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所给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⑤;(3)实验时需要用托盘天平、砝码、药匙称量胆矾的质量,用烧杯和玻璃棒溶解固体,还需要用到胶头滴管定容,500mL容量瓶,所以还需要用的仪器有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4)a.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对所配溶液浓度无影响;b.转移溶液后,烧杯没有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小;c.定容过程观察容量瓶内液面时,俯视刻度线,加入的水过少,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大;d.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作任何处置是正确的,对溶液浓度无影响;e.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小,即使用滴管小心地吸去超出部分,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溶液浓度仍然偏小;故选be。20.(14分)I、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欲制取纯Na2CO3溶液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可供选择的试剂有:A.大理石B.盐酸C.氢氧化钠溶液D.澄清石灰水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的制备实验方案的反应流程分别如下:甲:NaOH溶液Na2CO3溶液乙:NaOH溶液NaHCO3溶液Na2CO3固体Na2CO3溶液丙:NaOH溶液NaHCO3溶液Na2CO3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方案最优,其实验的关键是:_________。(2)假设反应②所得的Na2CO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NaHCO3,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乙同学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若能,请说明计算所需的数据;若不能,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II、若以上所需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配制成98mL1.0mol/L的溶液,回答以下问题:(3)计算:需___________g的NaOH固体;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试剂瓶,还需要___________。(4)下列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A.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中,并重复操作两次B.把已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已查漏的容量瓶中C.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液面达到刻度线D.根据计算,用天平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置于小烧杯中加入水溶解,并不断搅拌E.盖上容量瓶的塞子,振荡,摇匀(5)如果上述B操作中把未冷却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容量瓶中,所配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如果上述D操作中用滤纸称量固体,所配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_;如果上述C操作中目光俯视,所配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__。【答案】(1)丙反应③充分进行;反应③与④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应相等、能固体样品的质量和沉淀总质量4.0100mL容量瓶DBACE偏高偏低偏高【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详解】(1)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二者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无法判断反应的终点,不易控制二氧化碳的用量,方案乙能够实现制取碳酸钠溶液,但是整个实验过程比较复杂;丙方案最优,采用丙制取碳酸钠溶液,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其实验的关键是:反应③充分进行;反应③与④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应相等。故答案为:丙;反应③充分进行;反应③与④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应相等;(2)假设反应②所得的Na2CO3固体中混有未分解的NaHCO3,乙同学选择澄清石灰水测定其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能(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的质量不同,所以可以使用石灰水测定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