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长乐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躺平”是《咬文嚼字》评选的2021年度热词,它曾作为青年群体的症候引起广泛关注。在早期研究中,学界对此尽管认知态度不一,但一致认为,“躺平”的“不思进取”甚至以“不思进取”为荣的表达,与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在其热度逐渐消退的今天,我们可以更从容地反思年轻人使用“躺平”时的心态。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躺平”在传播中变成了一个漂浮的能指,不再具备稳定的内涵,其使用既有基于自我保护或维系社交的实用需求,也有基于自我宣泄或自我激励的情感需求。其对抗性也呈现出目标失焦的特征。“躺平”一词确有对抗性,但其对抗目标十分模糊。大多数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躺平”经历时表示“其实当时并没有想很多”。他们只是在社交媒体中分享和交换自己的主观经验,一旦被他人认可,受到社会证实,便会成为一种“共享现实”,产生“集体共鸣感”。然而,正如陈龙在《对立认同与新媒体空间的话语再生产》中所言,在新媒体空间中,所谓的社区认同实质上是一种高度抽象化、虚拟化的幻想,正因为如此,社交媒体中的对抗性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话语上,并没有多少实际效应和明确所指。部分“躺平”青年对主流价值表现出间歇性质疑的态度,他们在面对主流标准时,会有求之不得的挫败感和委屈感。“在考研这条路上,我真的努力了,结果还是不如意,‘躺平’算了。”“我不能‘躺平’下去了,我整个人都快废了,而且一点也不快乐,没有人喜欢我。”从这些受访者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埋藏在“躺平”语录的表层对抗性之下的,是青年群体在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踌躇与迷茫,以及渴望被社会主流认同的强烈欲求。“躺平”是暂时性的“弱者”的话语反抗方式,有利于动员主流社会进行反思。马中红在《商业逻辑与青年亚文化》中将互联网中的亚文化实践视作弱势青年以文化资本撬动经济资本的途径。“躺平”青年的这一话语实践也在遵循这种逻辑:一方面,他们借助话语中明确且强烈的对抗性来引起社会关注,从而试图打破自己当前的困局;另一方面,“躺平”青年在以反主流的姿态引起社会关注的同时,又在努力地使自己的人生主流化。“躺平”一词中所谓的对抗性,往往是其唤起彼此共鸣的手段,他们联合大规模使用“躺平”,助推“躺平”的兴起,从而寻求生活的解困之道。这种联合对抗,更像是联合自救。有学者使用“脱逸”概念来阐释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实践者凭借新媒介技术抵抗权威与自娱自乐的态度。“脱逸”一词来自苏轼的诗句“天骥虽老,举鞭脱逸”,用以描绘马脱缰而奔的行为和情态,包含着冲破禁锢,重获自由的喜悦之意。以“躺平”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中既承载有目前学界所界定的“抵抗”色彩,也包孕着苏轼笔下的“脱逸”之内涵。从玩世不恭式的对抗性话语转向相对严肃性的社会症候性话语,再转变到流行的日常性话语,“躺平”的话语性质经历了从抵抗话语脱逸成变相认同式话语的过程。很多时候,“躺平”已经“脱逸”成为青年们的一种社交话语,他们在使用“躺平”语录的同时,并不完全指向具体的“躺平”实践。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提出了“模仿律”概念,认为社会是由一群倾向于相互模仿的人组成的,而对网络流行语的模仿与传播即可视作当下青年主动融入社会语境的社会化尝试。近年来,网络流行语数量之多、破圈频率之快,实则反映出当下青年群体融入社会的迫切愿望。而这一动机,就决定了网络流行语与主流社会价值观之间势必不会是对立关系。相反,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网络流行语在模仿与脱逸中以“对抗性”的姿态实现了对社会共识的反哺。部分学者将青年群体的亚文化行为视为青年以个性来反抗集体性的表现,这沿袭的是西方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而中国的多元融合文化传统为中国人在人生与社会境遇中提供了多元的价值选择,这也使中国文化具有“或此或彼”的更为柔滑的文化特点,人们在生活的任何缝隙中都可以找到生命存在的空间,因此也就失去了对抗的逻辑前提,很少面临西方文化那种“非此即彼”的极端困境。具体到“躺平”这一话语中,可以看到,青年群体依旧期待着能被主流社会认可,其个性化表达中蕴含强烈的集体化、社会化内涵,只不过当下青年在接纳主流文化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更为曲折的方式,即所谓的“期待被认可,拒绝被收编”。(摘编自韩敏卢松岩《回到中国文化的对抗认同:网络流行语“躺平”的话语脱逸与共识反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研究者普遍认为,青年一代的“躺平”思想及话语具有消极色彩。B.在情感作用上,“躺平”有时呈正向价值,成为青年自身的动力机制。C.“躺平”青年的挫败感、委屈感,源自他们内心深处对主流价值的不认同。D.“躺平”青年的示弱方式可以提高社会关注度,形成对主流共识的反哺。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躺平”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人们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B.社区认同的抽象化、虚拟化使“集体共鸣感”缺少实际效应。C.“躺平”一词的脱逸过程,实际也是其抵抗性逐步消解的过程。D.西方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难以准确解释中国的文化现象。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A.人是一种模仿性的生物,而模仿正是促使人类进行文化创造和社会融合的根本性冲动之一。——塔尔德B.人们能够按社会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但代价是欲望受到压抑,文明就意味着自由的丧失。——弗洛伊德C.在一个社群所用的共同语言之外,也必然会因个人间的需要而产生许多少数人间的特殊语言。——费孝通D.中国人消融了西洋概念里团体与个人这两端,中国人的个体与团体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关系”的关系。4.“小镇做题家”是《咬文嚼字》2022年度热词,指“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很多青年以此自嘲,引起广泛共鸣与热议。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从“对抗认同”的角度分析这一现象。5.为深入解读青年的“躺平”心态,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请根据文本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卡尔·萨根和上帝的对话王晋康卡尔·萨根死了,死于上帝之子耶稣诞生2000年后,公元1996年12月2日。他的灵魂,或曰他的薪神,或曰他的思维,缓缓离开了那具肉体,那具使用了62年后被骨髓癌毁坏的躯壳,开始向天界升去。就在这时,他看见了对面那个老人。老人深目高鼻,瘦骨嶙峋,简陋的褐色麻衣遮不住干枯的四肢,长发长须飘拂着,遮没了半个面孔。他向萨根伸出双臂:“欢迎你,我的孩子。”卡尔·萨根微蹙双眉,冷静地打量着他,在嘴角绽出一丝微笑:“我想,你就是那个大写的他,是主宰宇宙万物的上帝?”老人平和地微笑着:“对,那是我的一个名字。孩子,我特意来迎接你进入天堂,跟我来吧。”萨根却没有回应上帝的热忱,他冷静地说:“那么,我想你知道我的名字?”“当然知道。卡尔·萨根,20世纪美国的科学先生。你一生无私无畏,弘扬科学之光,鞭挞伪科学、邪教和一切愚昧的东西。在民众心目中,尤其在青少年心目中,你已成了科学的化身。”萨根应声道:“那你当然知道我对上帝的态度!非常遗憾,我从不信仰上帝。”上帝狡黠地笑着:“我知道不少科学家笃信上帝,他们认为唯有上帝才能管理这个无限的宇宙,使宇宙处处充满秩序与和谐。你不认为宇宙需要一个创造者和管理者吗?”“一个至高无上的管理者?”萨根答道,“我和所有科学家一样,敬畏大自然简洁之美,相信宇宙到处存在着普适的、严密的、精巧的秩序。”萨根毫不留情地接着说:“很可惜,在20世纪已经没有一个科学家相信生命是你创造的。生命是无生命物质用自组织方式产生的,也就是说,是从‘无’中产生的;它是单源的;生命的产生全都遵循同一种简洁有效的法则。有了这三条,就足以解释生物大千世界中的严密秩序——实际上,不严密才见鬼呢。”他直视着上帝,“上帝,你认可这种解释吗?”上帝并不以为忤,宽厚地说:“听起来是与‘上帝造物’同样有力的解释,甚至更好一些。我不必否认它。”萨根终于笑了,迎上前去与上帝拥抱:“向你致敬我已经开始喜欢你了,你的确是一个宽厚仁慈的老人。这可真是怪事,恰恰在你坦率地否认自身之后,我才愿意信奉你的存在。”上帝也笑着紧紧拥抱他:“不奇怪嘛,宇宙本身就建立在悖论之上。”他拍拍萨根的肩膀,“你尘缘已了,随我进天堂吧。”但卡尔·萨根却挣脱上帝的拥抱,后退半步,再次陷入沉思。“不,我的尘缘尚未了结。”萨根愁凉地说,“我的思考还没有完成。因为直到病逝,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更为深刻的悖论。我昼思夜想,不得安宁。”“噢,是吗?说给我听听。”他含笑望着萨根。萨根转过身,凝望着苍茫的天宇:“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遵循着一个先天的、严密的法则,以至于科学家在150亿年后,可以在实验室里复现大爆炸后的情景。关于这条永恒的法则,也许2000年前一个中国老人的表述更为简洁。这个人叫李聃,又称老子,他……”萨根突然转了话题,问,“中国也在你的疆域之内吗?据我所知,中国人历来缺乏对宗教的热忱。”上帝平静地向答:“噢,当然在我的磁域之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不过,”他露齿一笑,“中国人是比较挑剔的信徒,在那儿我不得不换几个模样和几个名字。”萨根会心地笑了,接着说:“老子把宇宙决则称为‘道’,他说道不死,是为玄牝——大道是永恒的,它是繁育万物的产门。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道生出深元之气,再分阴阳,阴阳交合,生出万物。你看,多么简洁深刻的表述。”上帝颌首说:“噢,一个伟大的哲人。”“那么,我们就用这个简洁的名词——道,来称呼宇宙最深层次的法则吧。道是不死永存的,道翱翔于物质和时间之外,严厉地监督着万事万物的运行,不管宇宙是在爆炸、在膨胀,还是在走向灭亡——可是到这儿我就搞不懂了!”萨根苦恼地说。上帝静静地凝视着他,等他说下去。“因为这种‘道’就本质而言,是一种信息。可是,信息的载体是什么?换句话说,管理这个宇宙的‘道’是如何产生的?是在宇宙爆炸的巨响中随着物质世界而自动诞生的?假如我们这个宇宙在数百亿年后归于毁灭,这个宇宙之道会不会穿越混沌而延续到下一劫?”他苦笑道,“也许我该这样问,上帝啊,请你回答,在下一个宇宙中,上帝是否仍是你?”他苦恼地看着上帝:“我的智力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也许集全部人类的智慧也无法回答。”长久的沉默。最后上帝平静地说:“上帝就是你自己。”卡尔·萨根失望地摇摇头,沉重地说:“其实我已猜到了你的回答。”上帝沉默着。萨根叹口气,踽踽地转过身,俯瞰着脚下的世界。他的后背略显佝偻,他背负着沉重的痛苦,那是思想者的痛苦。上帝眼神古怪地盯着他,然后,上帝目光一闪,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径直穿过萨根的身体。卡尔·萨根打了一个冷战。他听到上帝的笑声,他感到亿万粒子击中了他身上每一颗细胞、每一颗原子。片刻的震荡后,视界清晰了。他看见了自己的赤脚,看见一袭褐色的麻衣,一双枯瘦的双臂,和自己头上浓如狮毛的长发长须。他发现自己具有天目天耳,可以听到光线的震荡,看到夸克的玩闹。他忽然醒悟到,他已与上帝合为一体。上帝与我,不,上帝与我们。他聆听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到,在这个人形宇宙内,有无数思维包在强劲地搏动,有老子、柏拉图、牛顿、爱因斯坦、霍金、萨根……无数的思维汇成了上帝永恒的思索。天地苍茫,宇宙洪荒,也许这些理性思考足够锋利,能穿破宇宙轮回时的绝对混沌而长存。(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萨根去世的时间、病因及灵魂飞升的情景,营造出亦真亦幻的氛围,为下文写萨根与上帝对话做了艺术的铺垫。B.“那是我的一个名字”“在那儿我不得不换几个模样和几个名字”等语句,突显了上帝的法力,也表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C.作者运用想象、比拟、视听结合等手法,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萨根与上帝合为一体后的独特感受;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状。D.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但不以情节的跌宕曲折取胜,而是重在借科学家与上帝的对话,深刻表达作者对科学与人生的哲思。7.下列对小说结尾段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和“我们”的人称变化,既表现萨根思考的深入,也能引发读者共鸣。B.“人形宇宙”与上文中“上帝就是你自己”都言简而意丰,强调了人的伟力。C.作者指出,中外古人关于“宇宙”的理性思考才是破解当代科学难题的利器。D.本段叙议结合,赋予了“上帝”更深广的形象内涵,深化了本文的人文题旨。8.小说中卡尔·萨根对“上帝”的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说明。9.刘慈欣曾评论说,王晋康的科幻作品具有“现实风格和中国味道”。如果要以“现实风格和中国味道”为题写一则《卡尔·萨根和上帝的对话》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借荆州之说,出自吴人事后之论,而非当日情事也。夫借者本我所有之物而假与人也,荆州本刘表地,非孙氏故物。当操南下时,孙氏江东六郡方恐不能自保,诸将咸劝权迎操,权独不愿,会备遣诸葛亮来结好,权遂欲借备共拒操,其时但求敌操,未敢冀得荆州也。亮之说权也,权即曰:“非刘豫州莫可敌操者。”乃遣周瑜、程普等随亮诣备,并力拒操。是且欲以备为拒操之主,而己为从矣。亮又曰:“将军能与豫州同心破操,则荆、吴之势强,而鼎足之形成矣。”是此时早有三分之说,而非乞权取荆州而借之也。赤壁之战,瑜与备共破操。华容之役,备独追操。其后围曹仁于南郡,备亦身在行间,未尝独出吴之力,而备坐享其成也。破曹后,备诣京见权,权以妹妻之。瑜密疏请留备于京,权不纳,以为正当延挈英雄,是权方恐备之不在荆州以为屏蔽也。即以兵力而论,亮初见权曰:“今战士还者及关羽精甲共万人,刘琦战士亦不下万人。”而权所遣周瑜等水军亦不过三万人。且是时刘表之长子琦尚在江夏,破曹后,备即表琦为荆州刺史,权未尝有异词,以荆州本琦地也。时又南征四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皆降。琦死,群下推备为荆州牧。备即遣亮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收其租赋,以供军实。又以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在南郡;赵云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遣将分驻,惟备所指挥,初不关白孙氏,以本非权地,故备不必白权,权亦不来阻备也。迨其后三分之势已定,吴人追思赤壁之役,实借吴兵力,遂谓荆州应为吴有,而备据之,始有借荆州之说。抑思合力拒操时,备固有资于权,权不亦有资于备乎!权是时但自救危亡,岂早有取荆州之志乎!羽之对鲁肃曰:“乌林之役,左将军寝不脱介,戮力破曹,岂得徒劳无一块土。”此不易之论也。其后吴、蜀争三郡,旋即议和,以湘水为界,分长沙、江夏、桂阳属吴,南郡、零陵、武陵属蜀,最为平允。而吴君臣伺羽之北伐袭荆州而有之反捏一借荆州之说以见其取所应得。此则吴君臣之狡词诡说,而借荆州之名遂流传至今,并为一谈,牢不可破,转似其曲在蜀者,此耳食之论也。(节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而吴君臣A伺羽之北伐B袭荆州C而有之D反E捏一借荆州之说F以见G其取所应得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恰逢,与《促织》“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的“会”意思相同。B.诣,晋谒,造访,与《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的“诣”意思相同。C.妻,名词活用作动词,与《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的“籍”用法相同。D.者,定语后置的标志,与《劝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者”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借荆州的说法,流传已久,作者认为这是东吴事后的捏造,并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B.荆州本来是刘表的地盘,曹操大军压境时,孙权只想联合刘备抵挡曹操,保住自家江东六郡。C.孙权说,除了刘备没有人能抵挡曹操,简直把刘备集团视为抗曹主力,而己方担任友军角色。D.华容之战,刘备独自率军追击曹操;在南郡围攻曹仁,刘备也是出力更多,并没有坐享其成。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时但求敌操,未敢冀得荆州也。(2)转似其曲在蜀者,此耳食之论也。14.赤壁之战后,孙权也并不认为荆州是东吴的,从哪些事实可以看出来?请简要概括。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乡村四月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插秧偈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①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注】①六根:佛教语,指六种感觉器官,即眼、耳、鼻、舌、身、意。此处亦指秧苗的根须。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四月》首句中“绿”和“白”是指树木和河水,使用的手法与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相同。B.“子规声里雨如烟”,视听结合,写出了江南静谧又迷蒙的特有景致,与“又闻子规啼夜月”的意境不同。C.《插秧偈》中“把、插、低、见”四个动词连续使用,与杨万里的《插秧歌》一样,详写了热火朝天的劳动过程。D.《插秧偈》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描写了农人插秧的景象。虽然两诗反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值得品味。16.同写劳动,《乡村四月》重在“情”,《插秧偈》重在“理”。请结合诗句分别赏析“情”“理”之趣。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张教授来到一个偏远荒凉之地调研,他住的房子旁边芦苇丛生,竹影婆娑,此情此景,让他不禁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登顶后所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曾几何时,“养生”一词似乎还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然而在最近的几年里,(甲)。按理说,年轻人应当是A的,但现实却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当下的年轻人变得越发“脆皮”,许多疾病的发病年龄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下的年轻人掀起了一股“朋克养生”的热潮。(乙),前半截代表“摇滚自由”,后半截却意味着“努力自救”。“熬夜敷面膜”“蹦迪戴护膝”……这代年轻人的养生模式堪称矛盾的集合体。他们挣扎在放纵与自律之间,尽管口口声声称自己追求健康,但却经常通宵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餐饮美食广场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锰酸锂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金属家具制造市场竞争格局展望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过滤材料市场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起酥油产业竞争格局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味紫菜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融资租赁担保行业前景趋势调研及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蔬菜种植行业市场运行状况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菠萝超浓缩汁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花岗岩荒料行业运营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民间曲艺戏曲课件
- 《工程制图完整》课件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构建与实施
-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 监理人员安全生产职责目标考核与奖罚办法
- AUMA澳玛执行器内部培训课件
- 加强营房管理的对策
- M系列警报明细表复习课程
- 施工队结算单
- 关于对项目管理的奖惩制度
- A320主起落架收放原理分析及运动仿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