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T 4868-202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_第1页
DB65-T 4868-202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_第2页
DB65-T 4868-202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_第3页
DB65-T 4868-202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_第4页
DB65-T 4868-2024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2024-12-24发布2025-02-20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DB65/T4868—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新疆建材行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建材行业协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招商新疆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正时雨和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国检测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敬梅、胡怡、饶乐君、刘海顺、王生文、黄湘来、刘玮、李光磊、丁峰、张小伟、杨永祥、程磊、李保金、朱蘅、鲍亚力、于江华、曹姣、董笑宇、王雪迪、李楠、孙宁波、韩玉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新疆建材行业协会。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179号)、新疆建材行业协会(乌鲁木齐市友好南路429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167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0新疆建材行业协会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传真邮编:830004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指南本文件界定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平台接入端建设总则,提供了边缘计算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数据采集、上传数据、安全技术、运维管理的指南。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建设。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第1部分: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T17626.2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2027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GB/T3491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术语GB/T42564信息安全技术边缘计算安全技术要求CJ/T188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DL/T645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JC/T2615—2021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34911、JC/T2615—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witnessplatformofsolidwastecomprehensiveutilization设置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用于采集、分析、汇总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利用固体废物量值数据,并将经分类统计的数据上传到省(区、市)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系统的总称。[来源:JC/T2615—2021,3.3,有修改]设置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用于采集、分析、汇总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利用固体废物量值数据,并将经分类统计的数据上传到省(区、市)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系统的总称。2据,并将经分类统计的数据上传到省(区、市)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的边缘计算设备,包括边器、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等)、固废综合利用物联网终端(如电子衡器、皮带秤)。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设备对数据包进行编码,并通过HTTPS(HypeProtocoloverSecureSocket3负责连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监控计量器具(如地磅、皮带秤),收集经计量器具称量产生的量值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边缘计算服务器。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对网络环境下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持。数据安全datasecurity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有效保护和合规使用的状态。证书认证机构certificateauthority对数字证书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体,也称为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本文件中是指由国家认可的,具有权威性、可信性和公正性的证书认证机构(CA)。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A:证书授权中心(CertificateAuthority)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overSecureSocketlayer)OPC:对象链接与嵌入的过程控制(OLEforProcessControl)PKI: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QueryLanguage)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5.1系统架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以下简称:平台接入端)建设的系统架构见图1。企金边缘计算设备图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系统架构图45.2建设技术平台接入端建设将物联网、边缘计算技术与区块链存证技术结合应用,平台接入端建设使用的设备支持SQL、OPC、Modbus、DL/T645、CJ/T188协议是至关重要的。平台接入端是设置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的信息搜集节点,平台接入端建设技术涉及边缘计算设备硬件、数据收集、上传数据、安全技术、系统维护等技术指南,宜考虑下列因素:a)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内网服务器通过边缘网关采集物联网终端设备(如皮带秤、地磅等计量器具)利用固体废物量值数据;b)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内网服务器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的生产自动化信息系统采集需要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所需要的量值数据;c)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验证、筛选、整理打包后,按照规则采用HTTPS通过安全数据交换单元,从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外网服务器以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方式将数据上传至省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5.3安全技术原则平台接入端建设安全技术宜考虑下列因素:a)应用安全技术;b)网络安全技;c)数据安全技术;d)基础设施安全技术。6边缘计算设备6.1设备选择原则宜采用一体化结构,遵循易安装、易维护、高可靠性的原则。由边缘计算服务器、边缘网关组成。6.3边缘计算服务器6.3.1硬件配置边缘计算服务器由内网主机、外网主机、以及安全数据交换单元组成,硬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配置:a)CPU:单主板采用低功耗处理器;b)内存:单主板内存容量不小于2GB;c)存储:采用无旋转部件的固态硬盘或电子盘;d)安全隔离:内网主机、外网主机间采用物理隔离的安全数据交换单元;e)显示:主机支持显示工作状态,便于现场维护操作。6.3.2接口类型及数量主机单元内网主机单元和外网主机单元,数据接入串口、数据接入以太网接口如下:a)数据接入串口(RS232/RS485)至少2路;5b)数据接入以太网接口至少4路。入机接口边缘计算服务器的人机接口的数量宜满足下列因素:a)至少支持USB接口3个(含CA证书接口1个);6.3.3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的选用宜符合以下设计、使用、功能:a)供电电源:AC220V±10%,50Hz,双路冗余热备电源输入;b)双路冗余热备电源支持故障电源在线热插拔更换,更换过程不得影响系统正常运行;c)具有电源故障声光报警功能。模块化结构宜动态裁剪或扩展。机箱结构设计宜符合标准19英寸机柜上架安装方式基本尺寸。6.3.5运输储存和工作环境条件见表1。表1边缘计算服务器的工作环境条件-40℃~75℃30%~80%,无凝结电源适应能力电磁兼容6.4边缘网关6.4.1宜选择能够接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生产加工过程计量器具,且支持串口(RS232/RS485)至少2路和有线网络通讯形式的数据接入。6.4.2选择边缘网关设备需要的技术参数或者安装使用条件详见符合表2。表2选择边缘网关设备需要的技术参数或者安装使用条件最低4核,主频1.6GHz内存接口满足5个千兆独立电口,1个USB3.0接口,2个RS232接口,电源电源DC12V/3A,功耗<25W6表2选择边缘网关设备需要的技术参数或者安装使用条件(续)温度和相对湿度温度:-40℃~75℃,相对湿度:10%~95%7物联网终端设备平台接入端的物联网终端宜符合JC/T2615第6章的技术要求,并与边缘网关连接。8数据收集8.1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接入平台接入端设备的软件支持多种渠道的数据接入,适应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各种场景情况,包括下列重要因素:a)通过边缘网关采集皮带秤、地磅等计量器具实时利用固体废物量值数据,并进行汇总生成上报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b)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的自动化信息系统采集需要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并进行汇总生成上报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8.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处理平台接入端设备的软件通过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汇总等基础数据处理,实现数据的初加工,减少冗余数据传输,采取以下原则:a)对各种渠道采集的数据,进行重复判断去重。对采集不完整的数据进行清理,获取可以按照规则计算的数据。b)宜依据业务需求,对数据进行统计,格式转换、代码转换等,得到规范中要求的数据;c)按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比例配置规则,对多源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汇总统计。8.3综合利用数据存储平台接入端设备的软件通过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展现、数据备份功能,实现安全保存一定周期数据,便于数据追查和比对,软件实现相关功能宜采取以下原则:a)本地历史数据宜存储3年以上,并方便导出;b)宜依据实际应用需求,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提供综合利用产品及其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的查询、统计功能;c)可提供备份设置功能,并设置备份的周期,对本地存储的数据按照设定的周期进行自动备份。d)如果数据中包含敏感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均需加密。8.4综合利用数据上传平台接入端设备可通过软件实现应具备数据上传功能,进行数据上传。上传数据经过HTTPS协议加密传输。如果数据传输失败或超时(网络故障),平台接入端设备将重发数据,直至接收成功反馈消息。7软件实现上传频率、上传时间、数据重传和补传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项:a)平台接入端设备上传的数据指标按照上传周期不同分为每日采集上传的数据指标和每月上传的数据指标。其中,每日上传的数据指标包括每日指标和实时指标两类,实时指标为每间隔15min一次(标准上传频率,如企业实现困难,上传频率要求可放宽至30min或1h一次)的实时b)平台接入端设备需具备设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上传时间的功能。接入端设备向平台注册后,根据平台返回的数据上传时间自动或手动进行设定;c)网络异常情况下,平台接入端设备支持自动重新上传功能,通过多次数据重传,减少网络异常导致的数据丢失。在较长时间的网络异常情况下,平台接入端设备可在下一个数据上传时间窗口,自动补传数据。9上传数据平台接入端上传的数据类型和上传时机,详见表3。表3平台接入端上传的数据类型和上传时机数据类型1企业基本信息企业首次平台注册、企业信息变更时2固体废物来源数据实时、定时上传各种固体废物生产和接收数据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实时、定时上传各生产工艺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数据4固体废物消耗数据实时、定时上传各种固体废物的处置、转移和排放数据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销售数据实时、定时上传各种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销售数据6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生产数据实时、定时上传各种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生产数据支持开展数据合理性检查,对超出合理范围的数据应给出报警或提示。10安全技术10.1应用安全技术平台接入端建设应用安全技术宜参考GB/T42564中身份鉴别、访问控制、接口安全、应用加固、应用管控的内容。10.2.1平台接入端建设网络安全技术宜参考GB/T42564中接入安全、通信安全、网络安全检测的内容。10.2.2平台接入端设备身份认证,采用CA机构签发的CA数字证书,证书提供基于PKI数字证书技术的身份认证服务,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宜通过数字证书连接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10.2.3平台接入端设备采用的安全隔离,宜参考GB/T20279中对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的技术要求的内容,获得国家认可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信息安全产品认证评测是十分必要的。810.3数据安全技术10.3.1平台接入端建设数据安全技术宜参考GB/T42564中采集安全、存储安全、传输安全、处理安全、分发安全、销毁安全的内容。10.3.2平台接入端设备上传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数据,通过“CA认证+HTTPS协议”方式多重加密传输。10.4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平台接入端建设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宜参考GB/T42564中资产识别、硬件安全、系统安全、虚拟化安全的内容。11运维管理11.1本地维护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存证平台接入端设备需考虑具备本地维护功能,通过自带显示屏或其他维护接口方式查看设备工作状态,以便快速定位故障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