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7年10月1日1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6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晋建标函〔2016〕57号)文件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研及收集省内行业专家的意见,认真总结省内经验,在参考其他省市及行业的检测经验及本标准共分六章、四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检测设备及设备安装、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与判线等效转换方法。本标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西省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负责日常管理,由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致函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本标准主编单位: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裕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大公建设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2关千军程培武赵明兵赵瑾瑛李晖毕晓东赵旭宏聂建国郭军黄浩薛国亚贾建勋贾迎泽王茂桑白晓红梁仁旺1 1 2 2 23基本规定 4 64.1检测设备 64.2设备安装 75现场试验 9 95.2试验加载方法 9 附录A试验数据表格 附录B检测后注浆 附录C测试系统安装 23 24 252 2 23BasicRequirement 44TestEquipmentandEquipme 6 64.2EquipmentInstallation 7 95.1GradeofLoadandUnload 9 6.2BearingCap AppendixCSystemInstallation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23 ExplanationofProvision 11.0.1为规范基桩自平衡静载荷试验检测方法,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使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工作符合安全适用、1.0.2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基桩自平衡静载荷试验及检测。1.0.3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西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1.1基桩foundation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2.1.2自平衡静载试验法self-balancedstaticloadingtestmethod基桩静载荷试验的一种方法。将荷载箱置于桩身平衡点或桩位移,测试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通过试验数据绘制上、下段桩的荷载—位移曲线,从而得到试桩的极限承载力。2.1.3平衡点balancedpointposition基桩桩身某一位置,该位置以上桩身自重、桩侧阻力及桩顶配重之和与下段桩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之和基本相等。2.1.4荷载箱loadcell基桩自平衡法试验中的加载装置,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Q.——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上——上段桩的极限承载力;Q下——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W——荷载箱上部桩的自重;y——修正系数;s上——荷载箱处向上位移;s下——荷载箱处向下位移;Qp——桩端极限承载力;A——荷载箱承压底板面积;43.0.1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法是利用桩自身反力的平衡实现对桩身的加载,是接近于竖向抗压(抗拔)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一种试验方法。3.0.2进行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法测试前,应收集工程场地的相关检测要求及进度;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荷载箱的个数、位置和最大加载值;3检测桩的施工要求和所需的机械或人工配合等。3.0.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检测数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当预计工程桩数在50根以内时,试验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工程桩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基分项工程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当工程桩数在50根以内时,检测数量不应少于2根。3.0.4受检桩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质条件处布置,并靠近钻探孔或静力触探孔,其间距一般不宜大于5m。3.0.5检测开始时间应同时满足下列规定:1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并不得低于15MPa或按该强度算得的桩身承载力大于荷载箱单向最大加载值的1.52土体的休止时间:宜按当地工程经验及土性选定,如无当地经验则砂土不少于7d,粉土不少于10d,非饱和黏性土不少于15d,饱和黏性土不少于25d。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土体的休止时间;3受检桩应先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3.0.6最大加载值应符合下列规定:5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桩,应加载至破坏。最大加载值可根据地质报告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2倍~1.5倍选定;2对工程桩检测时,最大加载值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极限值或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3.0.7检测报告应包含下列内容:2地质条件描述、岩土体的力学指标,受检桩平面位置图、相应的地质剖面图或柱状图及荷载箱埋设位置图;3受检桩的施工记录;4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过程描述;5原始数据记录表、汇总表和相应的Q-s、s-lgt、s-lgQ等曲线,转换为桩顶加载的等效转换数据表和等效转换Q-s曲线,若布置桩身应力传感器还应绘制桩身内力图和桩侧摩阻力图;6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3.0.8检测若在工程桩上进行试验,试验完后应在荷载箱处进行62组成荷载箱的千斤顶必须经法定检测单位标定。荷载箱3荷载箱在工厂试压和现场试验必须采用同一型号的压力于或等于0.01mm。每根测试桩应对称布置不少于2组(每组不少2固定和支承位移传感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7载箱的距离均不宜小于1倍桩径的标定断面处。标定断面处应对称设置4个,其他断面处可对称设置2个~4个;3应变式钢筋计(包括其连接电缆)必须有可靠的防潮绝缘保护措施,其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00MΩ。4.1.4数据采集系统包含数据采集仪、计算机、稳压电源电源等。4.2设备安装4.2.1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基桩极限端阻力小于极限侧阻力时,将荷载箱置于平衡置可按下式确定:式中:Q上'——上段桩依据地质资料初步计算的桩侧阻力极限值;Q下'——下段桩依据地质资料初步计算的桩侧阻力极限值及端阻力极限值之和;W——上段桩自重(包含桩顶覆土、泥浆等自重);y——修正系数,按本标准6.2.2条取值。2当基桩极限端阻力大于极限侧阻力和桩身重量时,将荷载1)桩顶提供一定量的配重;2)用小直径桩模拟,先测出桩端单位面积极限承载力,再根据实际尺寸换算桩端总的极限承载力。3受检桩为抗拔桩时,荷载箱可置于桩端。向下反力不够维4有分别测试桩的极限端阻力和各段桩的极限侧阻力需要时,可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荷载箱的埋设位置则根据需要84.2.2荷载箱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荷载箱应平放于钢筋笼的中心,其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夹2对于灌注桩,荷载箱的上下板分别与上下钢筋笼的主筋钢筋焊接。钢筋笼之间设置喇叭筋,喇叭筋的一端与主筋焊接,一端焊在环形荷载箱板内圆边缘处,其数量和直径宜同主筋一致。喇叭筋与荷载箱的夹角应大于60°;4.2.3位移杆与护套管应符合下列规定:1位移杆把荷载箱处的位移传递到地面,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桩长小于或等于40m,可用直径25mm~30mm的钢管作为位移杆;桩长大于40m,则宜用钢丝作为位移杆;2保护位移杆的护套管与荷载箱顶盖焊接,焊缝应满足强度要求,并确保不渗漏水泥浆。多节护套管连接时可采用螺纹连接、橡胶套管连接、焊接等方式,并确保连接处不渗漏水泥浆;3在保证位移传递达到足够精度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位移传递系统。4.2.4基准桩和基准梁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准桩与受检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大于或等于3倍的试桩直径,且不小于2.0m;基准桩应稳定可靠;2基准桩和基准梁都必须有一定的刚度。基准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其跨度的1/40,基准桩的线刚度不宜小于基准梁线刚度的3倍;3基准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另一根基准桩上(能沿其轴线方向自由移动)。95.1.1自平衡法静载荷试验检测时如出现上段桩身自重及桩的极限侧阻力之和小于下段桩的极限侧阻力及桩的极限端阻力之和(即出现上段桩已达到破坏标准而下段尚未达到破坏标准)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桩顶增加堆载配重,以确保试验最大加载量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加载。为确保自平衡检测的准确性,在试验开始前应预加荷5.1.3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均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位移量计算);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min、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且位移达到相对稳定标总量40mm~60mm(大直径桩或桩身弹性压缩较大时取高值);或加载至荷载箱向下位移总量60mm~80mm(大直径桩或桩身弹性移量超过80mm;5荷载已达荷载箱加载极限或荷载箱两段桩位移已超过荷6.1.2根据实测的原始数据绘制Q-s、s-lgt、s-lgQ等曲线。一般由数据采集仪器根据采集的检测数据自动绘制。将基桩自平统方法桩顶加载的Q-s曲线。力-沉降关系等曲线。1上段桩取其s上-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上弯曲的前一级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QuF可取向下位移为荷载箱下承压板直径);4出现本标准第5.3.1条第2款情况时,取其前一级荷载值5以上4条不能确定时,分别取向上、向下两个方向的最大6.2.2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荷载箱位于桩身平衡点或中性点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式确定:2荷载箱位于桩端位置时,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式确定:Q上——受检桩上段桩的极限承载力;Q下——受检桩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Qp——桩端极限承载力;ψp——大直径灌注桩端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中相关规定取值;当A=Ap时取1;A——荷载箱承压底板面积;A,——桩端面积;W——有效堆载重量,当反力不足时,可在桩顶增加堆载配γ——荷载箱上段桩侧阻力修正系数,根据荷载箱上部土的类型确定:黏性土、粉土γ=0.8;砂土γ=0.7;岩石y=1,若上部有不同类型的土层,γ取土层厚度加权平均值。3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式确定:6.2.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统计取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参加算术平均的试验桩检测结果,当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算术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结合桩型、施工工艺、地基条件、基础形式等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极限承载力;不能明确原因时,宜增加试桩数量;2试验桩数量小于3根或桩基承台下的桩数不大于3根时,应取低值。6.2.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桩径(mm)桩长(m)记录时间间隔各表读数(mm)位移量(mm)123456向上向下试验:资料整理:校核:工程地点桩径(mm)桩长(m)桩顶标高(m)加载历时(min)向上位移量(mm)向下位移量(mm)试验:资料整理:校核:B.0.1注浆管应能承受5.0MPa以上的静水压力,管体强度应能保证在钢筋笼吊装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至于破坏。B.0.2注浆材料宜采用新鲜、性能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水泥。填充注浆施工前,应进行室内浆液配比试验和现场注浆试B.0.3注浆前应用泵送清水冲洗试验后留下的空隙,直到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水流变清澈,方可进行灌浆;当相邻注浆管返回的浆液与注入浆液浓度相差不大时,封闭管头采用压力补浆,压力2MPa~4MPa,建议持续1h。1—高压油管;2—上位移丝或位移杆的护套管(注浆管);3—下位移丝或位移杆的护套管(注浆管);4—钢筋笼主筋;5—喇叭筋;6—荷载箱图C.0.1荷载箱位于中性点图C.0.2荷载箱位于桩端附录DQ-s曲线等效转换方法将基桩自平衡法获得的向上、向下两条Q-s曲线等效转换为相应传统静载试验的一条Q-s曲线,以确定桩顶沉降。2等效的试验桩分为上、下段桩,分界截面即为自平衡桩的平衡点a截面;3基桩自平衡法试验中的下段桩与等效受压桩下段的位移4基桩自平衡法试验中,桩端的承载力—沉降量关系及不同深度的桩侧阻力—变位量关系与标准试验法是相同的;5基桩上段的桩身压缩量△s为上段桩桩端及桩侧荷载两部分引起的弹性压缩变形之和:式中:△s₁——受压桩上段在荷载箱下段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量;△S₂——受压桩上段在荷载箱上段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量。6计算上段桩弹性压缩变形量△S₂时,侧阻力使用平均值7可由单元上下两面的轴向力和平均断面刚度来求各单元1根据假定D.0.2(5)和D.0.2(6):将式(D.0.3-1)、(D.0.3-2)代入式(D.0.2),可得桩身的2根据假定D.0.2(3)与等效桩顶荷载Q对应的桩顶位移1根据假定D.0.2(7),将荷载箱以上部分分割成n个点(见图D.0.2),任意一点i的桩轴向力Q(i)和变位量S(i)可用下式f(m)——m点(i~n之间的点)的桩侧摩阻力(假定向上为正Q用以上公式,基桩自平衡法试验的桩侧阻力┐(i)与变位量进一步求出f(i)=T(i),还可由荷载箱荷载Q,与沉降量S,的关系个联立方程式。对于荷载还没有传到荷载箱处时,直接采用荷载箱上段曲线Q₅-s曲线转换。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基桩静载试验自平衡法》JT/T738《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DB62/T25-3065《基桩承载力自平衡检测技术规程》DB33/T1087《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技术规程》DGJ32/TJ77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技术标准DBJ04/T345—2017 27 28 4.2设备安装 401.0.1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法不仅可用于基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也可用于基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可用于试桩的测试及工程桩承载力验收检测。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法适用于桩身直径不小于600mm的桩,特别适用于传统静载试验方法难以实施的水上试桩、坡地试桩、基坑底试桩、狭窄场地试桩及特大吨位试桩等,也可用于管桩以及其他深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的承载力测试。基桩自平衡法目前已用于除预制实心桩外的所有桩型,包括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管桩和深基础(沉井、地下连续墙),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是将荷载箱与钢筋笼连接并放置于桩身平衡点,通过荷载箱逐级加载,利用位移杆(位移丝)观测在荷载作用下的上段(下段)桩体向上(向下)的位移,测试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的试验方法。当荷载箱摆在桩端时,测出的上段桩承载力即为桩抗拔承载3.0.1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法是把一种特制的加载装置—荷载箱,预先放置在桩身指定位置,将荷载箱的高压油管和位移杆(丝)引到地面,由高压油泵在地面向荷载箱充油加载,荷载箱将力传递到桩身,通过上部桩侧极限侧阻力和自重与下部桩侧极限侧阻力和桩端极限端阻力相平衡来维持加载,从而获得单桩竖向抗压(抗拔)极限承载力。随着超高层建筑、市政设施、高铁项目在我省的兴建,大直径大吨位灌注桩逐年增多,用传统静载法进行极限承载力为2000t以上的测试比较困难,而且检测费用高昂,目前大多数工程被迫从工程桩中选择较小吨位的基桩进行静载试验,而使大直径大吨位的处于关键承重部位的基桩得不到有效的承载力检验,给工程安全埋下隐患。基桩自平衡法是基桩静载试验的一种新方法。基桩自平衡法试验时为桩身内部双向加载,与传统桩顶加载静载荷试验相比,桩身产生的应力是传统试验的一半,故其桩身材料强度、桩身压缩变形、桩端应力扩散面积等与传统方法存在差异,宜同时配合其他手段进行检测,并应注重总结相关技术经验。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3.0.3自平衡法静载试验属于静载试验的一种,检测数量应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的规定。3.0.5混凝土是一种与龄期相关的材料,其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最初几天内强度快速增加,随后逐渐变缓,其物理力学、声学参数变化趋势亦大体如此。桩基工程受季节气候,周边环境或工期紧的影响,往往不允许等到全部工程桩施工完并都达到28d龄期强度后再开始检测。自平衡试验为双向加载,桩身产生的应力是传统试验的一半,若桩身混凝土强度太低,有可能引起桩身损伤或破坏。故规定桩身混凝土强度应大于设计强度的70%,并不得低于15MPa。桩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扰动桩周土,降低土体强度,引起桩的承载力下降,以高灵敏度饱和黏性土中的摩擦桩最明显。随着休止时间的增加,土体重新固结,土体强度逐渐恢复提高,桩的承载力也逐渐增加。成桩后桩的承载力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桩的承载力时间(或歇后)效应,我国软土地区这种效应尤为突出。研究资料表明,时间效应可使桩的承载力比初始值增长40%~400%。其变化规律一般是初期增长速度较快,随后渐慢,待达到一定时间后趋于相对稳定,其增长的快慢和幅度与土性和类别有关。除非在特定的土质条件和成桩工艺下积累大量的对比数据,否则很难得到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关系。另外,桩的承载力包括两层涵义,即桩身结构承载力和支撑桩结构的地基岩土承载力,桩的破坏可能是桩身结构破坏或支撑桩结构的地基岩土承载力达到了极限状态,多数情况下桩的承载力受后者制约。如果混凝土强度过低,桩可能产生桩身结构破坏而地基土承载力尚未完全发挥,桩身产生的压缩量较大,检测结果不能真正反映设计条件下桩的承载力与桩的变形情况。因此,对于承载力检测,应同时满足地基土休止时间和桩身混凝土龄期(或设计强度)双重规定,若验收检测工期紧无法满足休止时间规定时,应在检测报告中注明。3.0.6大量测试结果表明:按计算极限承载力加载桩一般达不到破坏。为达到优化设计目的,试验桩最大加载值可取按地质报告计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的1.2倍~1.5倍。位移之和),但桩身其他部分并未破坏,上低于桩身强度的水泥浆注入,试桩就仍可作低于试验前,而且还相当于桩侧注浆,使荷载箱以上20m左右范围内的桩身侧阻力提高40%~80%。也就是说,试验后的桩经注3由于荷载箱置于桩的平衡点处(大都靠近桩端),该处桩身主要承受竖向压力,且数值不超过桩的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的4.1检测设备4.1.1加载用的荷载箱是一特制的油压千斤顶。它需要按照桩的类型,截面尺寸和荷载等级专门设计生产,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同时防止漏油。荷载箱必须平放在桩中心,以防产生偏心轴向力。当荷裁箱位移方向与桩身轴线方向夹角小于5°时,荷载箱在桩身轴线上产生的力为所发出力的99.6%,其偏心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同时荷载箱设计加载能力一般远超出要求加载值,以便按要求加载后仍未达到桩极限承载力时可继续加载。由于灌注桩施工工艺的原因,在荷载箱端部设计上必须保证桩底浮渣被通畅无阻地带出桩的顶部,采用锥形体导流结构,能有利于将浮渣导出,避免浮渣停滞在荷载箱的底部造成局部强度过低,加载过程中被荷载箱压碎或变形过大,导致试验失败,更可能影响桩的桩身质由于荷载箱埋设的位置,其理论要求的竖向承载力为整个桩的竖向承载力的50%,也即:在荷载箱这个断面上,只要保证承受整个桩一半的承载能力,就不会对整个桩的竖向承载力产生影响。所以,在理论设计上,荷载箱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为桩全截面的50%。为保证试验后桩体的安全,荷载箱应采用合理的内部构造,荷载箱产生行程后,荷载箱内部空间形式简单连续,有利于浆体填4.1.2~4.1.4基桩内力检测宜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或钢弦式传感器。根据检测目的及要求,宜按表1中的传感器技术、环境特性,选择适合的传感器,也可采用滑动测微计。需要检测桩身某断面或桩端位移时,可在需检测断面设置位移杆。大温度变化的影响需进行长导线电阻影响的修正自身补偿能力差好4.2设备安装4.2.1荷载箱的埋设位置:极限桩端阻力小于极限桩侧阻力时,荷载箱置于平衡点处,使上、下段桩的极限承载力基本相等,以维持加载;极限桩端阻力大于极限桩侧阻力时,荷载箱置于桩端,根据桩的长径比、地质情况采取桩顶配重或小直径桩模拟试验进行采用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以分别测试桩的极限端阻力和各段桩的极限侧阻力。荷载箱的埋设位置需根据计算结合当地经验综合确定,理想位置应是使上、下段桩在试验中同时达到极限承载力的位置。由于桩顶位置试验时可以增加堆载配重,故埋设位置选定时可使下段桩的计算极限承载力略大于上段桩的计算极限承载力,保证试验过程下段桩不先发生破坏,导致试验无法继续进行。由于在荷载箱位置处,钢筋笼断开,试验加载过程会将该处桩体混凝土拉开,故试验是将试桩分成上、下两段桩进行静载试验,上段桩为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下段桩为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有效桩长45.0m,设计极限承载力为5480×2kN,检测预估加载量为5500×2kN。设计桩顶标高776.0m,桩端标高731.0m。根据地勘报告,有效桩长范围内地层情况及极限阻力取值如下表2:层顶标高(m)层底标高(m)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kPa)2345678通过试算,拟将荷载箱埋置于第7层亚黏土层与第8层细中砂层之间,即标高744.69m处。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相关条款,经计算,上段桩侧阻力合计为5347kN,荷载箱上部桩侧阻力修正系数,针对本工程考虑到地质情况和工程的重要性,取γ=0.8,故上端桩转换为抗拔力为4277kN,上段桩自重867kN,故上段桩计算极限承载力为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相关条款,经计算,下段桩侧阻力合计为3332kN,桩端阻力为2600kN,故下段桩计算极限承载力为5932kN。下段桩计算极限承载力大于上端桩计算极限承载力788kN,方案基本可行。后经现场静载荷试验,上段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为5500kN,下段桩实测极限承载力为5500kN,单桩极限承载力为11291kN。荷载箱处向上最大位移为34.55mm,荷载箱处向下最大位移为30.92mm。荷载箱上、下两段桩基本同时达到极限荷载,荷载箱埋设位置合理。自平衡法在国内至今已做了几百例工程近2000根桩。荷载箱埋设位置的确定是一项重要的关键技术,为此根据工程实例及试桩经验,归纳了荷载箱在桩中合理的埋设位置,如图2所示。阻力大致相等的情况,或极限端阻力大于极限侧阻力而试桩目的在于测定极限侧阻力(也可作为抗拔试验)的情况。如镇江电厂高炉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预估极限端阻力略大于极限侧阻力,荷载箱摆放在桩端进行测试。图2(b)是将荷载箱放置于桩身中某一位置,此时如位置适当,则当荷载箱以下的桩侧阻力与端阻力之和达到极限值时,荷载保测试中顺利加载。图2(c)为钻孔桩抗拔试验的情况。由于抗拔桩需测出整个桩身的极限侧阻力,故荷载箱应摆在桩端,而桩端处无法提供需要的反力,故将该桩钻深,加大极限侧阻力。如上海吴淞口输电塔大跨越工程,桩长44m,荷载箱下部再钻深7m提供反力。图2(d)为挖孔扩底桩抗拔试验的情况。如江苏省电网调度中心基础工程,抗拔桩为挖孔扩底桩,荷载箱摆在扩大头底部进行抗拔试验。图2(e)适用于大头桩或当预估桩极限端阻力小于桩极限侧阻力而要求测定桩极限侧阻力的情况,此时是将桩端扩大,将荷载箱置于扩大头上。如南京北京西路军区安居房工程。该场地地表头上进行测试。南京江浦农行综合楼采用夯扩桩,荷载箱摆在夯扩头上进行测试。图2(f)适用于测定嵌岩段的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之和。此法所测结果不致于与覆盖土层侧阻力相混。如仍需测定覆盖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则可在嵌岩段侧阻力与端阻力测试完毕后浇灌桩身上段混凝土,然后再进行试桩。如南京世纪塔挖孔桩工程,设计要求测出嵌岩段极限侧阻力与极限端阻力,荷载箱埋在桩端,混凝土浇灌至岩层顶部,设计部门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扩大头设计。图2(g)适用于当有效桩顶标高位于地面以下有一定距离时(如高层建筑有多层地下室情况),此时可将输压管及位移杆引至地面方便进行测试。如南京电信局多媒体大厦,采用冲击钻孔灌注桩,三层地下室底板距地面14m,预估该段桩的极限承载力达8MN,而整桩预估极限承载力高达40MN。南京地铁新街口站,底板距地面23m,有效桩长27m。浇捣桩身混凝土至底板下部,两工程试桩分别形成14m、23m空头桩,测试结果消除了多余上部桩身侧阻力的影响。图2(h)适用于需测定两个或以上土层的极限侧阻力的情况。可先将混凝土浇灌至下层土的顶面进行测试而获得下层土的数身全长的极限侧阻力。如江苏省电网调度中心挖孔桩工程。荷载箱摆在桩端,上部先浇2.5m混凝土,测出岩石极限侧阻力后,上部再浇混凝土,测桩端承载力及后浇桩段的承载力。便可分别测出三段桩极限承载力。如润扬大桥世业洲高架桥钻孔桩,桩径1.5m,桩长75m,一个荷载箱距桩顶63m,另一个荷载箱摆在20m处。由于地震液化的影响,上部20m的砂土层侧阻力应扣除。故首先用下面一个荷载箱测出整个桩承载力,间隔15d后再用上面一个荷载箱测出上部20m桩极限侧阻力,扣除该部分阻力值即图2(j)适用于在地下室中进行试桩工程。如8层南京下关商图2(k)为管桩测试示意图,如南京长阳公寓,静压管桩长36m,直径0.4m,由三节12m桩段组成,首先施工第一节管段,待图2(1)为双荷载箱或单荷载箱压浆桩测试示意图。下荷载箱摆在桩端首先进行压浆前两个荷载箱测试,求得桩端阻力和桩限端阻力。北京西直门某工程桩径1.2m,桩端扩大头1.8m,荷载箱底面距扩大头底面300mm,荷载箱直接测得桩端极限承载力测出上段扩大头端部承载力,这时可在桩顶施加配重提供反力。如云南某工程桩径1m,扩大头1.6m,预估极限承载力7900kN,而上段桩仅能提供2200kN,这时在桩顶上部堆载施加2000kN反力4护套管与荷载箱焊接;5钢筋笼与荷载箱焊接;6下放钢筋笼。对于人工挖孔灌注桩,在荷载箱放置前,应用厚度不大于50mm的高强度细石混凝土将桩端垫平。亦可采用其他确保荷载箱底部支承强度的有效措施。1—高压油管;2—上位移丝或位移杆的护套管(注浆管);3—下位移丝或位移杆的护套管(注浆管);4—钢筋笼主筋;5—喇叭筋;6—荷载箱;7—加强筋4.2.3位移杆(丝)应穿在护套管中引至地面。护套管在荷载箱部位应做成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应保证当荷载箱产生最大行程后不被破坏,并且有可靠的密封性,避免因荷载箱的打开而破坏试验进程。位移杆宜采用内外管形式:外管应固定在桩身,内管下端应固定在需检测断面,顶端宜高出外管10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规划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物理化学实验(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地理专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14保护呼吸器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河南轻工职业学院《嵌入式综合实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宜宾学院《天然产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商业大学《流体力学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泸州四川泸州泸县气象局见习基地招收见习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数据结构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异位妊娠护理查房版本
-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9章 单元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2024年美发师(高级技师)职业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5月湖南招商银行长沙分行长期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沪科版(2024新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 实数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电子物料基础知识
- 外科疝气的个案护理
- 2025届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课件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自评指导手册(试行)
- 驾考科目一最完整考试题库(完整版)包过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