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2.3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2.3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2.3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2.3群落的演替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

群落的演替一、演替概念沙漠绿洲群落类型是否发生变化?判断依据是什么?一、演替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二、演替的类型(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1.裸岩上的演替经历了哪些阶段?2.光裸的岩石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3.地衣阶段又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苔藓和地衣有怎样的种间关系?哪种生物占优势?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这个事实说明什么呢?5.就裸岩上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6.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任务一: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38-40,思考完成问题。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二、演替的类型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2)地衣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地衣侵入→定居→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土壤颗粒和有机物增多。二、演替的类型地衣是真菌菌丝与藻类细胞两类生物共生在一起的复合生命体.(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3)苔藓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苔藓侵入→定居、扩展→进一步分解岩石→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微生物增多二、演替的类型(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4)草本植物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草本植物侵入→定居→竞争→较高草本植物占优势→小动物增多→土壤有机物丰富、通气性好二、演替的类型(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5)灌木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灌木、小乔木侵入并定居→竞争→灌木、小乔木占优势→动物进一步增多→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较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二、演替的类型(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6)乔木阶段乔木在竞争中占优势→形成茂盛的树林→进一步改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更丰富多样→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二、演替的类型二、演替的类型4: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5:在整个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6:物种丰富度和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食物网越来越复杂,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任务二: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0-41,同桌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二、演替的类型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依次经历哪些阶段?2.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阶段,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3.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演替还有哪些差异?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14弃耕农田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二)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过程二、演替的类型草本植物阶段灌木出现乔木出现森林阶段二、演替的类型裸岩耕地起始条件

演替阶段

有机物越来越

,物种丰富度逐渐

,食物网越来越

,群落的结构越来越

。最终群落发展成一个与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裸地,无任何植物繁殖体

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繁殖体

慢快丰富加大复杂复杂初生演替次生演替任务三:请归纳、比较裸岩与弃耕地上发生演替的异同。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

弃耕地→草本→灌木→乔木(三)初生演替1.概念:指在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面,或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2.实例: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二、演替的类型(四)次生演替1.概念:2.实例:

是指在

,但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原有植被虽已不在土壤条件植物的种子其他繁殖体如在

上进行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二、演替的类型(五)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二、演替的类型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内因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群落外界环境的变化人类的活动外因(六)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二、演替的类型任务三: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2,小组合作思考讨论完成问题。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2.人类活动对上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人类活动加快了这种演替的速度。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复杂。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和_____进行。方向速度1.消极影响: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进行。被砍伐的森林过度放牧的草原污水排入河流在短期内改变群落中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进而改变群落的演替方向。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2.积极影响: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群落等,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治理前的毛乌素沙漠治理后的毛乌素沙漠掌握自然演替的规律和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原因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退耕前(1984年)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退耕后(2017年)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前后的对比成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实现了我国从毁林毁草开荒到退耕还林还草的历史性转变,改变了过去“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局面。四、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退耕还林条例》。由沙漠变绿洲体现的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沙漠是地面完全被沙覆盖,植被非常稀少,降雨量少、空气干燥的荒芜地区,属于次生演替;沙丘是由沙堆积而成的小丘或垄脊,没有植被,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所以治理沙漠的过程非常的艰辛。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对点训练1.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过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顺序是A2.右图表示甲、乙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

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②火灾后森林的演替与_______群落的演替类型相同。③次生演替的速度更快、历时更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训练由于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乙群落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乙次生演替的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对点训练变快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