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教学设计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教学设计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教学设计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教学设计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3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出中国近现代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主要发展脉络,包括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各个阶段的社会特征等。例如,准确说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2.深入理解近现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与内涵,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能够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像对李鸿章的评价,既要看到他在洋务运动中的积极贡献,也要看到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局限性。2.提高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能力,通过查阅不同来源的历史资料,如正史、野史、学术著作等,辨别资料的真伪与价值。(三)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历史,体会先辈们为国家独立、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巨大牺牲。2.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在当代社会如何传承和弘扬近现代史上的优秀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与原因。这是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学生需要明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如何一步步将中国拖入深渊,例如《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等内容,这些条约使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破坏。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历程。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每个阶段的斗争方式、领导阶级、目标等都是重点,像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断追求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决心。(二)教学难点1.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思想流派的理解。例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等思想的内涵、区别与联系,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等,这些思想在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相互交织,学生较难清晰把握。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性。这需要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包括共产党的先进性、正确的战略决策等,这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三、教学方法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将采用多种创新教学方法。首先是历史情境还原法。例如在讲解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布置场景,让学生扮演当时的清政府官员、英国侵略者、普通民众等角色,通过模拟当时的谈判、战争场景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紧张局势和复杂矛盾,深刻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其次是史料分析法。教师收集丰富的一手史料,如当时的条约文本、报纸报道、名人书信等。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史料,如分析《马关条约》中的具体条款,探讨这些条款对中国经济、政治主权的损害,从而培养学生从原始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会采用比较教学法。对比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模式、文化思潮等。比如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从改革的背景、目标、措施、结果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播放相关的历史纪录片、电影片段等,如《建国大业》中的片段,通过直观的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上课之前呢,先来看一段影视片段。(播放电影《辛亥革命》中武昌起义那一段激动人心的片段)同学们,刚刚咱们看到的这个片段啊,就是在咱们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辛亥革命中的一个场景。大家看啊,那些勇士们,他们不顾一切地冲向敌人,他们心中怀着对自由、对民主的向往。大家能感受到那种紧张和热血沸腾的感觉不?就像咱们现在看一些热血的比赛一样,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这就是当时的人们,为了改变中国的命运,拼上了自己的一切。那今天呢,咱们就一起走进中国近现代史,去看看这一路以来我们国家都经历了些什么。(二)历史事件讲解1.辛亥革命(1)背景同学们啊,在辛亥革命之前呢,咱们中国处于晚清时期。那时候的清政府啊,腐败无能。就好比一个大家庭里,当家的整天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不管家里其他人的死活。对外呢,签订了好多不平等条约,像《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这些条约就像一个个沉重的枷锁,套在咱们中国老百姓的身上。老百姓的日子啊,苦不堪言。而且那时候西方列强都在搞工业革命,变得越来越强大,咱们中国却还在封建制度下缓慢前行。有识之士们看到这种情况,就觉得必须要改变,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像孙中山先生,他早年在海外游历,看到了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度,就觉得这个好啊,咱们中国也得这样。于是呢,他就开始组织革命力量,准备发动革命。(2)过程孙中山先生成立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后来这些团体又联合起来组成了同盟会。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了。这就像一颗火种,一下子点燃了整个中国的革命热情。起义军迅速占领了武昌城,接着呢,全国很多省份都纷纷响应,宣布独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倒了,其他的也跟着倒。在这种形势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3)影响辛亥革命的影响可太大了。首先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就好比打破了一个老旧的大笼子,咱们中国人啊,终于可以从封建制度的束缚中走出来了。其次呢,它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前大家只知道皇帝,现在知道了还可以有民主共和这种制度。不过呢,辛亥革命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说,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而且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它为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就像盖房子打了个地基一样,虽然房子还没完全盖好,但这个地基很重要。2.新中国成立(1)背景同学们,在辛亥革命之后啊,中国还是经历了很多的动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混战,老百姓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后来呢,又经历了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抗日战争期间啊,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咱们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是呢,咱们中国人没有被打倒,全国人民团结起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抗战胜利之后呢,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妄图独裁统治,发动了内战。咱们中国共产党呢,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带领人民进行解放战争。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2)过程在解放战争后期,三大战役的胜利基本上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大战役啊,那可是打得相当精彩。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消灭了国民党的大量有生力量。接着呢,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结束。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一天啊,全中国人民都沸腾了。(3)影响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那是非常深远的。首先,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以前咱们中国被列强欺负,老百姓在自己的五、互动探究1、课堂讨论同学们,咱们刚刚学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不少内容,现在咱们来一场超有深度的课堂讨论。咱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变革。大家都知道,中国近代那可是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就像是一艘大船的舵,指引着方向呢。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啊。就说严复吧,他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话大家肯定都听说过。在当时那种列强环伺的情况下,这种思想就像一颗炸弹,炸开了很多中国人的固有思维。以前大家都觉得咱们天朝上国,啥都不用变,可是严复的这个思想一进来,就促使很多人开始思考,咱们是不是得变一变才能生存下去呢?这就是思想变革的力量。那我现在就抛出一些问题,大家可以自由讨论。第一个问题,像严复这样的思想变革者,他们的思想来源是哪里呢?是完全从西方引进的,还是说在咱们中国传统思想的土壤里也能找到一些根源呢?第二个问题,这些思想变革在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是怎么传播的呢?比如说,普通老百姓能理解多少,士大夫阶层又是什么态度呢?第三个问题,思想变革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变革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呢?是思想变革推动了政治经济变革,还是反过来呢?大家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再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交流。我在教室里走动的时候,听到有同学说,严复的思想来源肯定有西方的成分,毕竟他翻译的是西方的著作。这没错,但是咱们也不能忽视中国传统思想里也有一些变革的因素,比如说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已经有了向西方学习的萌芽。还有同学提到思想变革在传播的时候肯定是先在士大夫阶层传播的,因为他们有文化,能看懂那些书。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家别忘了,民间的一些有识之士也会通过一些通俗的方式把这些思想传播开来,像一些说书的、唱戏的,也会把新思想融入到表演里,让老百姓能了解个大概。2、小组汇报咱们接下来就是小组汇报环节啦。之前我给每个小组都布置了任务,让你们对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深入探究。现在就到了展示成果的时候啦。第一组探究的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变革和社会影响。来,第一组的代表,你们可以开始汇报了。第一组代表:“老师,我们小组经过研究发现,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变革那可是非常剧烈的。康有为、梁启超他们这些人,倡导君主立宪制,这在当时的中国是非常大胆的想法。他们的思想来源既有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借鉴,也有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新解读。比如说康有为写的《孔子改制考》,就是把孔子包装成一个改革家,这样就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变法的思想。在社会影响方面,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也激发了更多的知识分子去思考中国的出路。”我:“第一组的汇报很精彩啊。那我想问一下,你们觉得戊戌变法时期的思想变革对后来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呢?”第一组代表:“我们觉得是有很大影响的。戊戌变法让大家知道了君主立宪制这种新的政治思想,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辛亥革命提出的民主共和思想,其实也是在戊戌变法思想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接下来是第二组,他们探究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变革。第二组代表:“老师,我们小组发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变革那是一场思想的大解放。陈独秀、胡适他们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他们的思想传播方式很新颖,通过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表很多犀利的文章。比如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在社会影响方面,新文化运动让广大的青年学生开始觉醒,他们开始追求自由、平等,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我:“很好,那我想问一下,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变革有没有什么局限性呢?”第二组代表:“我们觉得是有的。新文化运动在反对旧文化的时候,有一些矫枉过正的地方。比如说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这是不太正确的。其实传统文化里也有很多精华的部分,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和六、课后作业(1)创作历史小短剧剧本:让学生分组创作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历史小短剧剧本。例如,可以选择“五四运动”这一事件,要求学生在剧本中展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等重要元素。学生需要详细描写场景、人物对话、情节发展等内容,通过编写剧本深入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2)历史人物访谈录:安排学生选择一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模拟进行一次访谈。学生要深入研究该人物的生平事迹、思想观念、历史贡献等,以访谈的形式展现出来。访谈录要包括对人物的介绍、访谈的问题设计以及人物可能的回答等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从人物的角度去感受历史的发展。(3)近现代史图片展策划:要求学生策划一个中国近现代史图片展。学生需要确定展览的主题,如“中国近现代的救亡图存之路”,然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为每张图片撰写详细的解说词,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意义以及与其他事件的关联。同时,还要设计展览的布局和展示顺序,通过策划图片展,提升学生对近现代史的整体把握能力。七、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过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漫漫长路。这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曲折与奋斗的历程。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大门被列强强行打开,我们的国家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那时候的中国,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破旧帆船,随时可能被汹涌的海浪吞没。无数的仁人志士站了出来,他们有的是像林则徐一样的官员,虎门销烟,展现出中国人反抗外敌的坚定决心;有的是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的革命先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试图为中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然而,革命的道路并不平坦,封建势力的复辟、军阀的混战,让中国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像一道划破黑暗夜空的闪电,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喊出了“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唤醒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工人阶级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国前进的道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无数的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又经过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