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业达标]1.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干脆国际因素是()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答案C解析A、B两项是中国发展原子弹技术的客观条件,不是“干脆国际因素”,解除;“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可以得出二战后,美苏争霸,垄断原子弹,广阔国家均受其威逼,“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可知这属于战略生存的需求,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属于国内因素,不属于“干脆的国际因素”,故D项错误。2.20世纪60、70年头,使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重大提高的科技成就是()A.“两弹一星”的胜利研制B.籼型杂交水稻育种胜利C.“银河—Ⅰ”号的胜利研制D.“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放射胜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中关键词“20世纪60、70年头”“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重大提高”,故选A项。B项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旨在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故解除;C项“银河—Ⅰ”号的胜利研制是在198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放射胜利是在200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解除。3.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胜利放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一号”的胜利放射说明我国()A.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B.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答案A解析“东方红一号”的胜利放射打破了超级大国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标记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正确;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打破了超级大国核垄断,故B项错误;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取得胜利,标记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突破,故C项错误;我国原子能技术20世纪60年头已胜利应用,故D项错误。4.“感动中国”组委会赐予某位科学家的颁奖词中有:“他毕生的幻想,就是让全部人远离饥饿。”该科学家是()A.袁隆平 B.邓稼先C.李四光 D.钱学森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让全部人远离饥饿”,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指的是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故选A项。5.198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B.标记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突破C.标记着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银河—Ⅰ”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故选D项。A项中“10亿次”错误;1997年研制的“银河—Ⅲ”是高性能巨型计算机,故B项错误;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物质基础,信息技术比计算机技术范围更广,故C项错误。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长期奋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下列人物中成就中国太空梦,成为中国首位“太空人”的是()A.袁隆平 B.邓稼先C.钱学森 D.杨利伟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中国首位“太空人”是杨利伟,故选D项。7.下列与实现中国航天幻想无关的是()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B.美国等国的大力救济C.改革开放,国力增加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答案B解析新世纪我国的科技成就,特殊是在航空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没有获得过美国等国的大力救济,故选B项。其他三个选项与实现航天幻想都有关,解除。8.据西方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记性的事务,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A.“南优2号”的胜利培育B.“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升空C.每秒向量运算过亿次计算机诞生D.“神舟”五号飞船胜利放射答案D解析材料内容为“中国的航天技术”,故A项错误;“东方红一号”卫星不能超过日本、西欧的技术,故B项错误;计算机不属于航天技术,故C项错误;“神舟”五号飞船胜利放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实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故D项正确。9.科技创新与国计民生问题亲密相关,以下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胜利,标记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标记我国起先进入航空时代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D.“南优2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B项是航天而不是航空时代,故选B项。10.195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1966年中国首次放射导弹核武器试验胜利;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共同缘由是()A.我国雄厚的物质基础B.苏联的长期技术支持C.改革开放战略的推动D.科学家们的努力拼搏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前三项成就取得时物质基础尚不雄厚,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20世纪50年头末到80年头,中苏交恶,苏联未向中国供应技术救济,解除B项;改革开放战略的提出是在1978年,与前三项成就时间不符,C项解除;只有D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等级提升]11.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困难的国际形势,为了建设一个强大中国的目标,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这一战略首要是为了()A.建立科研体系 B.提升国际地位C.增加国防实力 D.服务经济建设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为了建设一个强大中国的目标”和“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可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军事方面科研战略。再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可知当时的科研战略的首要目的是加强国防力气,所以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军事方面的科研,不能说是建立了科研体系,解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升国际地位”和“服务经济建设”的内容,解除B、D两项。12.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胜利,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胜利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气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气均势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中国首次核试验胜利,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的信息可知,中国核试验胜利的主要意义是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影响,支持社会主义国家的数量增多,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气,提高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地位,C项符合题意。此时期中苏关系已经恶化,A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加,B项错误;中美苏三国之间没有力气均势的状况出现,D项错误。13.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文中认为,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平安,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静,构建和谐的世界。这事实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平安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爱护伞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D.超过了政治经济对人类的影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发展两弹一星,有维护国家平安地区和平和世界安静的意思,体现了科学技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价值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目的是为了保障国家平安,有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材料并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两弹一星有保卫国家平安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爱护伞,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两弹一星对人类的贡献超过了政治经济影响,而是强调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解除D项。14.在谈到“文革”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探讨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全部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说明()A.安排经济具有肯定的优越性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科技文化工作受到广泛敬重D.“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答案A解析“文革”时期,科技是国家经济安排的重点领域,全国一盘棋,都要为此服务,因此会出现“全部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的现象,故A项正确。材料中“最新成果”未明确是否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故B项错误;科技文化工作在“文革”期间遭到严峻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左”倾思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15.2011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国家平安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与学术研讨会。该材料说明()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B.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建力答案C解析美国禁止中国与其合作及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与学术研讨会,说明美国担忧中国的航天科技会超越美国,进而威逼美国的平安,这从侧面反映出科技自主创新无比重要,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意不符,解除;D项题干没有反映,故解除。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材料二“嫦娥二号”是我国放射的其次颗绕月探测卫星,它……干脆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首次运用X频段测控、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辨别率成像……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将为今后的“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基础。——新华网《嫦娥二号: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阶梯》(1)材料一表明20世纪70年头前后,中国科技发展的重心有何改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分析,从卫星运行轨迹上看,“嫦娥二号”卫星有什么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国人对天体(或月亮)的相识经验了怎样的改变?答案(1)改变:70年头前重点发展以“两弹一星”为核心的国防科技;70年头后在高新技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众多突破。影响:有利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产品品牌的社交媒体建设案例分析
- 环保科技在节能减排中的突破
- 机械制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清洁能源供应项目投资合同
- 科技产品跨境电商的交易数据分析及其在全球市场的定位研究报告
- 痛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综合汇报
- 二零二五年度办公室经理助理岗位竞聘聘用合同范本
- 北京星联月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介绍企业发展分析报告
- 2023-2029年中国雪松子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商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外贸客户报价单中英文格式模板
- 湖南教育学会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6课)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媒介经营与管理-课件
- 2022年四川甘孜州州属事业单位考调工作人员冲刺卷贰(3套)答案详解
- 超星尔雅学习通《民俗资源与旅游》2020章节测试含答案
- 尿碘检测临床意义
- 2022年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单招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钢网验收报告
- 防水补漏工程合同(合同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