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整本书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选摘自《乡土中国》,费孝通)材料二:2009年至2010年间,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20个课题组267人集中对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17个省1113个县(含县级市)中的902个乡镇传统村落文化遗存进行了为期25天至30天不等的综合性复查。据“遗存实情”记录统计数据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这些地域中,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传统村落。(选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01月15日)材料三:“这是拍摄的意外之喜,台湾东南50海里外有个孤岛叫兰屿,是台湾原住民达悟人世居之地。他们到现在采取的都是自己造舟、潜水捕鱼的生活方式。有个渔民说,‘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这句话出自一位没上过几年学的渔民之口,但我们这些生活在大城市之中的人,有谁能做到?这对宣扬利益最大化的商业世界来说,就是个悖论。但它恰恰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活得更好的最优解。这是几乎所有古村落的共性,驯鹿村村民,见到十头野生驯鹿,猎五头放走五头,母鹿全放走;冬天烧火取暖,只捡枯叶、断木,从来不砍新鲜的树;野外碰到熊,如果熊不发起攻击,绝对不开枪。先民留下来的哲学,无论何时都不该被忘记。”(选摘自纪录片《了不起的村落》导演黎振亚接受《新京报》记者的采访稿,2017年12月16日)材料四:“现在的古村落开发已成套路,粗鄙化严重。”冯骥才说,“据我所知,一些村落腾笼换鸟,将当地村民迁走,交给旅游开发公司运营,大搞农家乐和民宿,编造伪民间故事吸引游人。”“如果我们的村落这么发展下去,再过十年或者十五年,我们认定下来的这几千个宝贵的传统村落就会有‘得而复失’的危险,变成‘千村一面’。这是个非常可怕的问题。”冯骥才说。他同时强调,乡村不是不能搞旅游,恰恰相反,特别好的村落还需要旅游传播出去,让人们欣赏它、热爱它。但是,传统村落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不能只为了旅游一个价值,抛掉甚至牺牲其他重要的情感和文化价值”。……前不久,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去山西大米村拍摄资料照片,这个村子建于北魏时期,历史悠久。工作结束时,这位工作人员拍了一张与全村村民的合影。令人心酸的是,全体村民只有16个人,还多是老人和妇女。(选摘自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社会的基层是被称为土气的乡下人,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来自于此。B.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住在村落,只能靠种地生存,不会其它技能。C.种地是中国传统社会乡下人普遍的谋生办法,泥土的珍贵他们最懂。D.土气不流动,庄稼动不得,因此中国传统社会的乡下人不愿离开泥土。2.下列对材料二、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课题组复查的村落兼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价值。B.长江、黄河流域以及西北、西南地区的传统村落每天消亡1.6个,但其它地区保留完好。C.“我们吃的饱就好,我们要让海洋也能休息”,达悟人先民的哲学很符合生命最优解。D.可以预见,台湾兰屿因落后于现代文明,其村落的原始性、文化性将被解构,直至消亡。3.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4.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请你就中国传统村落面临的困境,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打破困境,实现乡村振兴。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与活色生香周晓枫①春江花月夜。②五个字放在一起,格外动人,美得尽在不言中,又意在弦外。无论作为诗行还是乐曲,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春、江、花、月、夜,单看是五个名词,其实前面四个名词,是在以某种形容词的方式来描绘最后一个名词——只有经过这样,才能合成深沉、幽渺、盛大、宁静、唯美又迷离的幻境之美。③“春江花月夜”肯定比“夜”所使用的字数多。但字数多,不一定意味着繁复——因为它只用了五个字,就指向一个具体的夜晚,使其与千万个普通的夜晚区别开来。走进森林并非难事,难的是还要找到森林里某棵独特的树。假设我们沿着清晰、准确而必要的标记抵达,那么这条没有绕远的路就是最快捷径——即使找到这棵树,比找到森林用时肯定要长。④不能以数学意义上的字数多少,来判断文学是否详略得当。比如朱朱的诗:“受风沙和干旱的侵蚀,而与我们的肤色更加相似的群山。”“群山”之前的定语这么长,这么多形容,但在一句压缩的诗行里,表现了人们身处的贫瘠环境以及艰难的生存状况。从内容的信息量和情感深度来说,它绝非啰唆,恰恰是非常简洁的。⑤字少能说清楚,当然就不必废话。比如形容“树叶的边缘被阳光镶上一层金边”,你说“披光的树叶”,大家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你把“向日葵结满籽实的花盘”,直接说“葵盘”,读者也能理解。但什么是简洁?不是字数少就一定比字数多更简洁,因为文学的“简洁”指的是:有效与精准。用一个形容词,肯定比用三个形容词简洁吗?不一定,如果前者是不合适的,用一个都是多余,都是啰唆;如果使用得精准、丰富而微妙,用三个也是凝练。简洁,可以是速达终点,也可以是一一完成过程中的每个步骤。高铁直达,是简洁;自驾游到每个景点都没有绕路,也是简洁。我们要看表达的目的和层次。运动会比的是速度,如果旅游也比速度,就成了走马观花。如果说只以字数论成败,就易于沦为粗糙或粗暴,而丧失了细腻的表达层次。简洁是最好的风格吗?当然是。但简洁是最好的风格之一,并非唯一。⑥美,有时来自于一种必要的浪费。杯子盘子碗,如果只用来喝水吃饭,从实用角度只须有个凹陷区域就足够,为什么还要讲究器形和纹样呢?为了美。如果仅仅用于传递消息,通知或新闻就够了。为什么它们不具备文学性和欣赏价值?因为它们缺乏感受和修辞上的独特,缺乏那种“春江花月”对“夜”来说的那种必要的“浪费”。⑦有些诗歌写得筋骨硬朗,有些写得缭绕性感。小说也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诡计多端。而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散文老实本分、循规蹈矩却毫无风情。散文成了一种“过日子”的朴素文体,可以与之相守,但离浪漫,离诗意,离惊心动魄的爱情咫尺天涯。也正因为把散文理解为“过日子”,人们坚持散文要勤俭而自律,因为“浓天不及淡久”。人们对散文的认知狭隘,导致写作手段的拘谨;散文的技术滞后,又在固化它的陈旧面貌。有些读者之所以兴趣寡淡,正是因为散文所散发出来的文字味道,有种因过分熟悉而产生出的暮气。⑧讲究朴素没问题,可以避免无谓的卖弄和夸饰。但不是所有返璞者都能归真,有人就此找到借口,把自己文字的简陋说成朴素。如果说小说好客,诗歌诱人,那么散文呢?它可以朴素,也可以不朴素。总之,即使平淡,也不可无趣:可以朴素,但不能赤贫。散文可以是繁花落尽的枯枝,但捡来的一根木柴里是没有春天的,它只能被灶火吞没,因为不管怎么努力,我们也难以从木柴里嚼出甘蔗那样的甜汁,也无法期许绽放的未来。⑨就像长短不是判断散文好坏的标准,朴素或华丽,也是不同风格,不能仅凭此就分出高下。朴素不等于简单,华丽不等于丰富。不必担心多用了几个字,就会变朴素为华而不实了。不能在剥离内容的状况下,预设结论。比如说,孔雀是华丽的,你如实描写出了这种华丽——那么这是什么呢?恰恰,是朴素。写变色龙五光十色,写蚯蚓灰头土脸,都是朴素的表达。单纯地看,黑白肯定比彩色朴素。但用什么颜色描绘,取决于写的是什么,写云是单色,写彩虹就得七色,同样都是朴素,因为做到了准确而不偏离。朴素,是动作连贯而没有额外的干扰,不是只摆一个自始至终不变的雕塑造型。我认为,最重要的朴素,是对内容的有效表达;就像最重要的是把字写对,而不必在意拿的是毛笔还是钛金钢笔一样。华丽也好,朴素也好,不能混沌而浮泛,能写出“春江花月夜”这样的况味,才是真好。⑩诗歌有春江花月夜,散文也可以活色生香。是的,散文可以小桥流水,可以大漠孤烟;可以暗香浮动,可以血流漂杵;可以惊心动魄,可以荡气回肠。我看到,越来越多风格各异的散文,活色生香:矿物质般闪着古老而宁静的微光的;隐藏或显著的音乐性;起承转合充满旋律的;缓释胶囊般有后劲的;鳗鱼般当场释放电流的;带着木茬和刺,会把平静的手划出血痕的。它们像是乱针刺绣,若无规则,组织在一起,才知道从未紊乱的理性贯穿其间,能够突然呈现一个分外逼真的瞬间。从文字质感,到认知深度,这些散文生机勃勃,难以预测,迥异于以往袖珍与枯燥的表现形式。散文与散文之间区别如此巨大,近乎是一种文体与另一种文体的区别。在丰富、复杂甚至驳乱中,散文将蕴藏并爆发它的巨大潜能。⑪我也由此想起一个现象:小说家和诗人都会写散文,散文作家转向小说或诗歌却不那么容易,成功转型者比例不高。⑫散文几乎是写作者最早接触的文体,作文训练的主要是散文,它也是进入其他文体的基础准备。有人把散文理解为现成的语言布料,学裁缝手艺要学纸样剪裁,散文好像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工艺,小孩子把布往身上一围就能遮体。专业散文作家之所以文体转换困难,在于他们自己就把散文当成语言并不讲究、技术上没有难度的写作,老实交代,有问必答……渐渐与其他文体之间产生鸿沟。这样的散文,自我囚禁在壁垒之中,缩手缩脚,别说不具备建设性或侵略性,连出门旅行、观光学习的勇气都没有了。其他文体对它来说,是强大而辽阔、产生包围性乃至是压迫性的存在。但散文不是最自由的吗?无须固守城池,散文可以坚硬如冰,可以弥散如雾,可以高渺如云,可以平凡如水……它充满渗透万物的可能。散文写作要保持自由与灵活,才能减少进入其他体裁时的困难和障碍。如果文字木讷,就像一个表情和内心僵硬的人,本身都不生动,当然就很难出色地演绎鲜活的人生。⑬我们可以把散文当作基础准备,当作日常训练,当作端起各种文体的盘子。不过,拍卖会上那些昂贵的盘子,买回来也当然不是为了盛菜的。它们的器形与纹饰,足以让它们的美遗世而独立。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题目中,“春江花月”与“活色生香”形成对仗,此题目起到了概括全文内容的作用,又在形式上具有整齐之美。B.“春江花月夜”独立成段,开篇点题;句子简短,节奏明快,在视觉上突出醒目,有助于引起读者注意。C.“树叶的边缘被阳光镶上一层金边”中的修饰成分必不可少,较“披光的树叶”更易于读者理解。D.依据文意,对孔雀的华丽、变色龙的五光十色、彩虹的七彩、蚯蚓的灰头土脸的如实描写,都是朴素的表达。E.本文语言严谨,表达准确,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大量举例,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手法使抽象的理论通俗易懂。6.请概括文中倡导的“简洁”的多重内涵及“必要的浪费”的含义。7.鉴赏文中画线句子。8.本文第⑪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段中“此”指代什么?“散文作家转向小说或诗歌却不那么容易,成功转型者比例不高”的原因是什么?9.文中所言“活色生香”的散文具有什么特点?并分析以下文段是否具有“活色生香”的特点。“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节选自《礼记•学记》)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然A故安其B学而亲其师C乐其友D而信其道E是以F虽离师G辅而H不反也。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余音袅袅,不绝如缕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发虑宪,求善良C.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B.文本二认为,教育的困难在于缺少严格的老师;《师说》则认为,教育的难处在于恢复传统的师道。C.文本二认为学习者每年都要进入学校学习,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学习年限的人考核内容有所不同。D.文本二主张既要让学生按时学习正业,也要有空闲的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亲师信道。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14.文本一和文本二谈论的都是有关学习的问题,但面向的群体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起句连用的七组叠词与下片的两组叠词,虽无典故,却准确地表达出了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浓浓的悲伤之情,使人如临其境,也使本词极富音乐美。B.作者说空中飞过之“雁”是旧时的相识,而如今丈夫已去世,故看到大雁反而激起了词人的离群丧偶之感,更增添了她的空寂和绝望。C.黄花“憔悴损”表面上说的是菊花枯萎受损,实则是写人的岁月流逝,人已憔悴,表现了如今词人已无心摘花的郁闷,流露出一种生命的悲哀。D.“守着窗儿”中的一个“守”字就将词人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孤苦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看到词人在万般难熬的愁绪中感到度日如年的情景,蕴含丰富。16.词中画线句子历来为人称“写景尤妙”,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妙处。五、名篇名句默写(★★)17.按要求填空。(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2)《劝学》中,表现作者对“思”与“学”关系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师说》作者开篇就提出教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有一天大雾迷漫,世界缩小到只剩了园中的一棵老树。有一天春光浩荡,草地上的野花铺铺展展开得让人心惊。有一天漫天飞雪,园中堆银砌玉,有如一座晶莹的迷宫。有一天大雨滂沱,忽而云开,太阳轰轰烈烈,满天满地都是它的威光。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地投靠这一处静地。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