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文言文综合强化练习6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齐人攫①金
《列子》
昔齐人有欲全者清口衣冠而之市。造常②金者之所,因援其全而去。吏捕得之。问
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心人,徒见金。”
【注】①攫(jue):抓,夺.②鬻(yd):卖。
(选自七上自读课本《我的四季》)
A.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B.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C.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D.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2.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
细节。
B.本文皇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
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不应以
此结尾。
D.愚公跟智叟的矛盾是文中的主要矛盾,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
民在人与自然关系这一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3.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果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
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赫耳累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
点明寓意。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
有起有伏。
4.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A.睨之,久而不去
B.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C.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无他,但手熟尔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之”中的“笑,表现了陈尧咨对于卖油翁酌油技术的嘲笑。
B.“无他,但手熟尔”表现了卖油翁的沉着、冷静和自信。
C.本文主要从神态、语言、动作三方面描写人物,使得人物形象形神兼备,个性鲜明。
D.本文旨在告诉我们不应恃技而骄,要谦虚谨慎,不停地学习。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
联系,缺一不可,其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
于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
C.《穿井得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
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
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
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v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真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堞,箕吞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蠕妻有遗男,
始就,趺往助之。寒著为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妾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史亡以应。
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止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像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迂也二
C.从“朵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眦,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
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8.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海置土石?”杂曰:“投诸;勃海之尾,F急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堞,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嫌妻有遗男,
始粕,跳往助之。寒著为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理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靖妾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夺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倍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甭。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告之于帝
9.下列各项对文本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B.《咏雪》一文中“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家族其乐融融的情景,屋
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生。
C.《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的是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学习
他们的优点,扬长避短,总能从中得到提高。
D.《论语》中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可见把学过的知识死记硬背,牢牢记
住,就能够当别人的老师了。
10.下面分析理解不正确的i项是()
A.选文的作者是明代散文家宋濂,他用自身实例进行现身说法,意在告诫条件优越的
“同舍生”马君则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B.“四支偏劲不能动”和“同舍生皆被绮绣”中的“支皿被”现在分别写作“肢”披工
C.文中加点字“汤”“腰X臭x以”分别解释为“热水”“腰上系着”“香料”“因为”。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我”)寄居旅馆,旅馆主人每天给,我”)准备两顿饭,
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美味的东西享受。
11.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
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
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12.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夫君子之行,♦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笑何及!
选出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与日去/呼尔而与之B.非志无以成学/可以为师矣
C.未君子之行/耒专诸之刺王僚也D.淫慢则不能励精/人则无法家拂士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戋铁把,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乃石性紧或沙性松浮漂干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坟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薮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
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
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
问婢。”不可改也。
(《杜处士好画》)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溷:唐代画家,韩混弟子。③拊:拍。④搐
ch£i:收缩。此指“夹⑤持摆动。
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写法相同,都是采用了借物抒情、叙议结合的手法。
B.甲乙两文中,“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与“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两句的“笑”
分别理解为“讲学家嘲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小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
画把尾巴画错了
C.甲文反映的道理是: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往
往实际经验有时比15本知识更可靠。
D.乙文反映的道理是: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要注意细节,注意观
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4.下列对《狼》文章理解专误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皿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耽相向加径去”“犬
坐'“'曰似限,意暇甚R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
遇狼—御狼—,惧狼—杀狼V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V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
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
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15.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和《论语十二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元方责备父友无信、无礼的情景,表现了元方憧
理识义、聪颖机智的性格品质。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读书
固然重要,但思考更加重:要。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一章,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
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见人之不善就
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
D.《论语十二章》不仅内容丰富,语言上也别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个人修养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
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16.下面对古诗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句通过描写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
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B.《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记人的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
夫的言谈、逸事。
C.《咏雪》中“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把漫天的雪花比作风中飘舞的柳絮,体现了谢道铝
的聪慧机敏。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竟然“入门不顾”,是无礼的
行为。
17.下列对古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咏雪》中,“公欣然”和“公大笑乐”,表现出谢安与侄辈亲密无间的的感情和“讲论
文义”的雅兴。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运用比喻,把时间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时间一去
不复返的特点。告诉人们要珍惜时间。
C.《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一书,是由吕不韦所著,战国时期道家人,“祀人忧天'
现指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D.《诫子书》的作者是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今山东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
军事家。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18.下列各项对文本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
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B.《爱莲说》是北宋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
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C.《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明创作的一篇小说。表达了作者对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
是之人的嘲讽,告诉人们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杳探究,
D.《贾生》一诗写汉文帝召还贾谊,在宫殿正室和他谈话。皇上垂问关切百姓的国事,
问询到半夜,谈着谈着,双膝都挪到贾谊跟前,虚心倾听。
19.课文结尾的议论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揭露了狼的本性,嘲讽了玩弄阴谋诡计,自取灭亡的恶狼,赞扬了机智勇敢的屠户。
B.赞扬了屠户敢于与恶狼相斗的勇敢精神。
C.指出恶狼狡诈的手段还不高明。
D.揭示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的道理。
20.对《愚公移山》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之处。
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
信思想有本质区别。
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
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人定胜天。
2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乔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出自
本文。
B.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
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
爱才。
22.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竹》中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只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L表现了狼的狡猾v
C.《夜雨寄北》实写与虚写相结合。既写了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乂写了想象景“何
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
发物。
23.本文的中心意思是()
A.说明对于狼那样的坏人,可以作必要的让步,如果他们得寸进尺,贪得无厌,那就
必须把它们消灭掉。
B.说明狼是一种贪得无厌、狡猾残忍的动物,我们必须坚决消灭它,否则它将危害人
类。
C.说明对于狼那样的拦路打劫的坏蛋,不能给他们财物,只能把他们消灭掉。
D.说明对于像狼那样的敌人,不应该有丝毫畏惧,而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而战
胜他们。
2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的角度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B.•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特点的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C.•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特点和水冲击的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该到石兽落水处
的上游去寻找石兽。
D.上面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评卷入得分
2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元方入门不珍②未若柳絮理风起_______________
③一狼迪其中④人不知而不悒__________________
2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披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至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根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果积气,日月星辰,不当坠耶?
(2)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彖,手自告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笑;俟其欣悦,
则又请高。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戋流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裱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
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坤然若
神人;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底余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不若人也。盖
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
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①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3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房晚将,担中肉尽,止有轲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房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喜,恐前后受其数°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数刀卷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战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霹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期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C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炊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善涎;步亦步,是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
而蚤③取之。遂钩肉,地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④,往取肉,
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
肉钩刺狼聘,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房小裕海。缘木求鱼,狼则罹⑥之,
可笑已。
(摘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软(xn):忽然。②诸:之于。③蚤:通“早”,早上。④昧爽:黎明。⑤逡
巡:小心谨慎。⑥罹:遭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2)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己。
32.解新加点文言字词。
⑴与儿女讲论*义.⑵未若柳絮用风起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课内阅读
阅读《穿井得一人》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3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氐砚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溉:浇灌,灌溉B.苛穿井得一人吾:我
C.农.其家穿井及:等到,D.丁氏可曰对■:面对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宋本丁氏国人道之B.不苟无闻也未芍柳絮因风起(《咏
雪》)
C.有吊而传之者般之于宋君D.国人道之古道西风瘦马(《天净
沙•秋思》)
35.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宋国姓丁的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
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B.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丁家的意思是,他家打井的时候得到了一
个人。
C.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所以派人向丁家询问此事。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传言,要实事求是,尤其不要以谢传说。
阅读《北冥有鱼》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跳。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胸。鸣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终于南冥。南冥者,天
池也。《齐谐》者,专怪者也。《谐》之言曰:“鸣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带扶摇
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下小前的一项是()
A.辔而飞怒:发怒,生气
B.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徙:迁移,迁徙
C.,事怪者也志:记载
D.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抖:盘旋《翔
37.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3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鹏的形象,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庄子根据民间传说的素材创造出来的。
B.文章表现了大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等特点.
C.文中的大鹏可以“无所依凭”而动,因而能够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
D.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视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的情景,抒发了一种天地
浑茫的感慨。
3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褰,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包。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戋流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鞍裂而不知。
至合,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窝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坤然若神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率不若人
也。益余之勤且艰苦此。
作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的生活经历给我们哪些启示?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⑤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⑥子瓦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0.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诩乎()
(2)人不知而不明(
(3)传不习乎()
(4)温故而知新()
(5)博学而写志()
41.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大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入善者而改之。
4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
43.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____________
品德修养:_________
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问题。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学而》)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
裁,回也!”
(《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4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
出自本课的成语。
4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学而盯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择其普有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
48.小明因和同学玩耍没有完成作业,遭到妈妈的严厉批评。小明不服气而与妈妈争辩。
请你引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话劝说小明。(70字左右)
阅读《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
诚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及何及!
49.用“尸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
才须学也
5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意与日去去伪存真B.悲守为庐穹山僻壤
C.非宁静无以篡远错落有掌D.夫君子之行三人得,必有我师焉
51.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潮译: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理解:“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
子的殷切期望。
【乙】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息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不能修养性情。
理解:诸葛亮批评儿子学习上懒散放纵自己,生活中举止荒唐的问题。连用两个“不能”,
加强了语气。
52.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结合上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可以看出,诸葛
亮强调修身的方法是①______,曾子强调的修身是②_______<
【链接材料】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论语》
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妾献疑日:“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隧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堞,箕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靖妾有遗男,
始就,跳往助之。寒暑为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理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
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嫉氏二子负二山,一詹朔
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庞断焉。
53.补全下列“文言词语积累卡工
文言词语积累卡
语肃现象例旬加点词词义
寒牡易节.始一反黑同“返”,往返
积累
通假裁矣.汝之不事①
(一)
无■断焉同“垄”.高地
积累汝心之困②
一词多义
(二)困国不以山溪之险③
54.依据上下文,对下列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理解.:已经90岁高龄的愚公,带着一家人独自居住在北山脚下。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现解.:愚公认为只要子子孙孙坚持干下去,山会越挖越少,总会被挖平的。
【丙】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理解:天帝被操蛇之神感动了,派夸娥氏的第二个儿子背走了太行、王屋山。
55.对于上文中的人物,你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完成评价。
示例:我为愚公的有远见点赞。他为了造福后代子孙,不顾年迈力衰,担负起移山伟业。
56.阅读下面关于“当代愚公”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21年2月17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名单公布,有“当代愚公”之称的重庆市巫
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入选。下庄村坐落在一个巨大的天坑里,四周高山绝壁围,
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村民们世世代代几孑与世隔绝,祖祖辈辈生活
在贫困中。自1997年以来,毛桐林带领村民,历时7年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凿出
了一条长达8公里的“天路”,带大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1)材料中下庄村人世世代代的生活环境,会让你想到《愚公移山》中的“,
(2)“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请结合愚公和毛相林“移山”的
经历,说说你对“愚公移山精神”的认识:,
离别何以赠,字字总关情。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以下任务。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当余之从师也,负谯曳履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辕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缪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祥然若种人;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
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5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天涯惹比邻欣喜惹狂B.或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荆请罪
C.同舍生肯被绮绣妇孺皆知D.久而乃和曲高和寡
58.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理身份,明背景
①送后辈学子
读文意,悟主题抒发对友人真挚情谊,
体现了旷达的胸襟。
评卷人得分
59.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闰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段选自《》,又称《》,是代表著作,是(朝代)
秦国相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60.用一个成语概括《卖油翁》所蕴含的哲理_________
61.文言句式
(1)一狼洞其中。
(2)顾野有麦场。
(3)投以骨。
同学们举行“《列子》寓言故事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牛缺者,上地①之大儒也,下与邯郸②,遇盗于耦沙③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
而去。视之欢然无忧玄④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⑤。”盗
日:“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⑥,必困我。不
如杀之c”乃相与追而杀之C
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日:“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
俄而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
卑辞诗物。盗怒曰:“吾活汝弘⑦矣,而追吾不迹将箸⑧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
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上地:地名;②邯郸:当时为赵国国都;③耦沙:河名:④忧玄:忧伤吝惜的
样子;⑤所养:第一个“所养”指“身外之物”,第二个“所养”指“身心道德”;⑥使以我为:
大意是“(他)被任用,来对付我们“:⑦弘:度量宽宏:⑧箸:显明。
62.讲故事前可以通过字典疏通字义。联系语境,选出正确的选项。
①下之邯郸:
A.相当于助词“的"B.到……去C.代词
②既而相单日:A.认为,以为B.叫做,称为C.告诉,说
③而追吾不日:A.停止,完毕B.已经C.太,过分
63.讲故事要绘声绘色,动作到位,想象合理。结合句意,参照示例为画线句设计预讲
方案。
句子:视之欢然无忧去之色。
示例方案:这句话描述牛缺被抢后,盗贼眼中的他高高兴兴、亳无忧伤吝惜的神色。讲
的时候语气要充满疑惑,挠头皱眉,甚至可以想象出盗贼窃窃私语:奇怪,他被抢还那
么高兴0
64.《列子》中的寓言常蕴含处事智慧。你认为这则故事可以在以下哪个主题故事会中
与大家分享,简述理由。
A.学习经验谈B.取舍智慧谈
6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期精
(3)缴行甚远_______________
(4)恐前后受其敢
(5)目似暝,意眼甚_______________
(6)一狼迪其中
(7)军井得一人
(8)丁氏对曰_______________
(9)茬屈伸呼吸
(10)其人畲然大喜
66.这三则语录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一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请分别指出,并
说明理由。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7.《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
样写?
68.《狼》选自《》,这是一部志怪(体裁)。
69.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
的大意。
遇狼—♦狼—♦狼—»狼—>狼
70.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耳③十岁余,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
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④,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
性坚支,沙性松浮,漫于沙上,渐沉渐深耳v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V-
老河兵⑤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
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
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C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如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i):倒塌。③阅:经历。④柿(传i):木片。⑤河兵:治河
的士兵。
用“尸标出下面句子的「侬朗读停顿。
一讲学者设帐寺中
71.阅读《二鹊救友》,回答小题。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
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呜,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鸥①横空而
来,“咯咯”作声,二鹊亦是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鹉又“咯咯”作声,似允
所谓。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②,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
盖二鹄招鹉援友也。
【注】①鹳(gu&n):一种凶猛的鸟。②匝(西):圈。
用“尸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
7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狼
萧松龄
一房晚归,担中肉尽,止有轲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房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房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磨暴起,以刀舞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降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房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C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画两处)
久之目似眼意暇甚
7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汕傣家之务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或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幕堂②
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解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一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
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的《阅微草堂卷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
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
故。
用7”标出下面句子的停处朗读停顿。
次则余家之青桐
74.回答以下问题。
(1)“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2)运用这种句式的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75.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朝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吴。”(“这是你家的水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
子家禽。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从杨氏之子的回答中看出他“甚聪惠”,请说说他的问答巧妙在哪里?
76.解释下列词中画线的字。
止有剩骨()缀行甚远()池担持刀()
一狼仍丛()泡其中()题野有麦场()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A
6.B
7.B
8.B
9.D
10.A
11.C
12.C
13.A
14.B
15.B
16.D
17.C
18.D
19.A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酱包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山东盐及调味品批发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课时分层作业3排列的应用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2-3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无菌操作技术实践第1节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学案苏教版选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Unit5InsideadvertisingSectionⅡLanguagePoints讲义新人教版选修9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5欧洲宗教改革1“神圣的中心组织”-天主教练习人民版选修1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3平抛运动第1课时平抛运动的特点及规律练习含解析教科版必修2
- 2022-2027年中国旅游景区市场竞争格局及未来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2030年辽宁塔吊租赁行业发展研究与前景分析报告
- 2021年陕西西安亮丽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试题
- 高中英语-Studying abroad教学课件设计
- 原材料取样检测安全操作规程
- 创新思维与方法(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5.3.2)-2.2杂草的分类农田杂草及防除学
-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单元计划
- 天津武清区事业单位考试真题2022
- 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培训课件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1.2 了解旅行社核心业务部门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认知
- GM/T 0115-2021信息系统密码应用测评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