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年级/班级:九年级(1)班一、文言文阅读(共6题,每题3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为人也,发愤忘食B.诲人不倦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不能至,心向往之B.余虽愚陋,卒获有所闻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虽不能至,然心乡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仁以为己任B.学而不思则罔C.君子食无求饱D.择其善者而从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坦荡荡B.莫非王土C.举世皆浊我独清D.皆大欢喜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人不知而不愠C.有朋自远方来D.不亦乐乎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B.有朋自远方来C.人不知而不愠D.有朋自远方来二、现代文阅读(共5题,每题3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目。①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它不仅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更是表达对家人、朋友以及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重要时刻。而赏月则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②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清辉洒满大地。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或登上高楼,或漫步于湖畔,欣赏这美丽的月色。在这宁静的夜晚,人们仿佛可以听到月亮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讲述着人间的故事。③赏月之余,品尝月饼也是中秋节的另一大特色。月饼象征着团圆和丰收,寓意着美好的祝愿。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有豆沙、莲蓉、五仁、水果等口味,让人垂涎欲滴。④中秋节的习俗丰富多彩,除了赏月、吃月饼,还有赏花灯、放天灯、猜灯谜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⑤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中秋节的重视程度似乎有所下降。许多年轻人对于中秋节的习俗和传统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认为中秋节只是一个吃月饼的节日。对此,我们应该引起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B.文章重点描述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C.文章强调了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D.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中秋节只是一个吃月饼的节日。B.文章认为现代人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C.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摒弃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D.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文章认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应该被摒弃。C.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文章认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应该被摒弃。C.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文章认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应该被摒弃。C.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三、古诗词鉴赏(共3题,每题4分)要求: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的题目。①《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下列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静夜思》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观赏月亮的情景。B.《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①②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观赏月亮的情景。D.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下列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D.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3.下列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静夜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登鹳雀楼》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D.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四、名著阅读(共2题,每题5分)要求: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完成下面的题目。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形象,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②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彼此关心,相互扶持。然而,由于家族利益的冲突,他们的爱情最终以悲剧告终。1.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形象。B.《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C.《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D.《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2.下列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形象。B.《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C.《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D.《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五、作文(共1题,50分)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月儿圆圆,人儿团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欣赏美丽的月亮,品尝美味的月饼,还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请你以“中秋佳节话团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六、综合性学习(共1题,20分)要求:根据下面的提示,完成下面的题目。①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这一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增添了信心,也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②请你结合新闻内容,谈谈你对科技创新的认识。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科技创新,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解析:1.C解析:A项,“其”代词,他的;B项,“诲”动词,教导;C项,“其”代词,它的;D项,“好”形容词,好的。用法相同的是C项。2.A解析:A项,“虽然”连词,虽然……但是……;B项,“余”代词,我;C项,“其”代词,它的;D项,“然”代词,这样。用法相同的是A项。3.C解析:A项,“仁”名词,仁德;B项,“学”动词,学习;C项,“君”名词,君子;D项,“择”动词,选择。用法相同的是C项。4.D解析:A项,“坦荡荡”形容词,坦荡的;B项,“王”名词,国王;C项,“清”形容词,清白的;D项,“皆”副词,都。用法相同的是D项。5.A解析:A项,“知”动词,知道;B项,“人”名词,人;C项,“朋”名词,朋友;D项,“亦”副词,也。用法相同的是A项。6.D解析:A项,“学”动词,学习;B项,“朋”名词,朋友;C项,“不”副词,不;D项,“人”名词,人。用法相同的是D项。二、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1.D解析:A项,文章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B项,文章重点描述了赏月这一活动;C项,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项,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2.B解析:A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项,文章认为现代人对中秋节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C项,文章认为我们应该摒弃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D项,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3.C解析:A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应该被摒弃;C项,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项,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4.C解析:A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应该被摒弃;C项,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项,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5.C解析:A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已经不重要了;B项,文章认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应该被摒弃;C项,文章认为我们应该重视中秋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D项,文章认为中秋节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失去了意义。三、古诗词鉴赏答案及解析:1.D解析:A项,①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观赏月亮的情景;B项,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项,①②两首诗都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观赏月亮的情景;D项,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2.A解析:A项,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项,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项,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D项,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3.A解析:A项,①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B项,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C项,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D项,①②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四、名著阅读答案及解析:1.A解析:A项,《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众多人物的形象;B项,《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