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_第1页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_第2页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_第3页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_第4页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市地方标准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项目背景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中央高度重视耕地质量保护工

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

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决不能有闪失”,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要求:“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加大退化、污染、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农

业农村部制定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方案》。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障耕地综合产能,促进粮食和农业可持

续发展。

人多地少的国情使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坚持高投入、高产出模式,耕地长期高强

度、超负荷利用,造成质量状况堪忧、基础地力下降。目前,浙江省部分耕地质量

退化程度较为严重,土壤酸化问题突出,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土

壤酸化在农业生产用地中的影响表现为:一是大量营养元素的淋失,造成土壤肥力

下降;二是以铝为代表的活性金属元素的溶出,容易形成“铝毒”,严重影响农作

物的生长。杭州地区60%以上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酸化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

土地经营强度加大,化肥施用量增加导致的土壤酸化现象,另外,城市发展中多重

因素引起的酸雨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加强酸化土壤改良,提升耕地地力,对重要农

产品生产保供有重要意义,因此,亟需制定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

目前,酸化土壤改良技术尚缺乏浙江省级、杭州市级地方标准,急需针对我市

酸化土壤的类型、程度采取不同措施,制定技术规范。

2008年以来,我区持续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采集近3000个土样进行检测分

析,完成临安区耕地地力评价报告;2018年以来,我区连续3年承担农业农村部酸

化耕地治理示范县创建项目,全面推进开展耕地酸化治理工作,针对不同土壤类型、

酸化程度,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形成了酸化土壤改良技术,总结形成了3种主

要作物6套治理技术,成果在临安、萧山、富阳、淳安、余杭5个县(区)6种作物

上(番薯、玉米、黄瓜、茄子、葫芦、雷竹)推广应用,建立示范基地11个,实施

区平均亩产增产10.98%,累计2年实施面积83762亩,总产值5.11亿元,总经济效

益3.59亿元,投入产出比1:4.12。先后出版《临安耕地质量与配方施肥》、《临安

区农地土壤的特性与改良利用》两本书籍,授权《一种酸化耕地的土壤修复改良方

法》等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临安市触摸屏施肥咨询系统》软著1

个,《耕地土壤酸化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科技厅成果2项,“耕地地力提

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经过十几年的

积累,在酸化耕地土壤改良技术方面,已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为标准制定提

供了技术保障。

近年来,项目组成员在全省率先制订了首个化肥施用限量标准《集约经营雷竹

林氮嶙钾施肥限量规范》(杭州市标名称DB3301/T1083-2017)、《主要作物化肥定

额制的限量标准》(临安区地方标准,名称DB3301B5/T005-2020),并参与了省级、

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的制定将缓解土壤酸化程度,改

良土壤养分,提高地力,减少不合理化肥用量,减少面源污染,保护水源环境,促

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2.工作简况

2.1任务来源

《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标准任务来源于《关于下达2021年度第二批杭州市

标准化建设项目计划的通知》(杭市管函12021]93号)。

2.2起草单位

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农林大学、杭州临安灵丰农业科技有限

公司。

2.3主要工作过程

2.3.1明确标准起草人员和工作计划

2021年4月组建标准起草小组,明确各参与单位或人员职责分工、研制计划、时

间进度安排等情况。全面调查杭州市耕地的施肥情况、产量及土壤本底条件,收集

国内现有作物栽培、土壤肥料领域的科研教学和技术资料,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

数据。同时召开土肥工作座谈会、实地调查等,全面掌握杭州市主要耕地土壤现状、

农业主导产业的施肥情况、产量及土壤本底条件,为标准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

2.3.2起草标准初稿

2021年7月23日召集各农业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大户相关经营人员

参加座谈会,了解肥料施用的可行性及与现有施肥量间的差异,形成标准初稿的基

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从酸化程度分级、酸化改良分类调控及改良原则、酸化土壤改

良剂施用和辅助措施等方面制定本标准。

2.3.3修改标准稿

本标准共进行了3次大的修改:

2021年12月第1次修改标准稿;

2022年3月第2次修改标准稿

2022年5尸第3次修改标准稿

2.3.4意见征求及修改完善

2022年7月向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不同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12家单

位15名专家(各农业主导产业首席专家)征求意见。截止目前:回收11名专家106

条意见,根据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

2.4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标准起草小组主要起草人及其分工详见表1:

表1.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姓名职务/职称工作单位承担的工作

负责标准整体设计、资料收集、草

郭奇峰高级农艺师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案起草等工作

负责标准基础研究、内容设计、草

秦华教授浙江农林大学

案起草等_12作

负责标准调查研究、资料收集、草

叶宏伟畜牧师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案起草和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孙春光农艺师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陈俊辉副教授浙江农林大学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李松昊农艺师湍口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货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顾建强助理农艺师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夏菁工程师杭州市临安区产品质量监测中心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季卫英农艺师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章林玲/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项路/杭州临安灵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草案修改等工作

负责相关技术试验研究、资料整理、

张小华助理农艺师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

草案修改等工作

3.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地方标准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

3.1标准编制原则

(1)统一性与规范性原则。

本标准兼顾科学性、客观性、合理性、适用性的原则,严格按照GB/T1.:-2020

给出的规则起草。在编制过程中,主要依据遵循“科学性、前瞻性、统一性、规范

性”的原则。

(2)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充分听取行业主管部门、产业首席专家和相关专业合社、家庭农场经营主体各

方面的意见,确保本操作规程可以作为政府部门监督、指导生产的推荐依据,成为

、忆界内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规范与标准。

(3)产量不减与提高地力相结合的原则。

考虑农户既能保持现有产量稳定的基础上,又能科学施用肥料,改良土壤酸性,

提高耕地地力,规程体现产量不减与提高地力相结合的原则。

3.2主要技术要求的依据

(1)土壤酸度调控

参考结合《耕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浙江特色经济林土壤精准

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临安市经济作物林地配方肥示范与推广》、《山核桃、

雷竹等特色经济作物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获奖项目的技术成果(成果

清单见附件),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酸化治理示范县等试验成果以及《临安区农

地土壤的特性与改良利用》、《临安耕地质量与配方施肥》书籍数据内容。参考全

国、全省不同农作物产分吸收、积累规律及养分利用率,结合土壤本底条件及目标

产量,确定杭州地区酸化土壤改良技术规范。

(2)施肥方法及辅助措施

结合部省沃土工程、标农提升项目以及《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集

成应用》获奖项目的技术成果等,总结了

酸化土壤改良的施肥方法及辅助措施。

4.国内外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

安徽省发布的《农用石灰质物料酸性土壤改良技术规程》DB34/T1017-20D9、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NY/T3443-2019,均以石灰改良

技术为重点,但是长期使用石灰对土壤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容易造成土壤板结、

酸化反弹、微量元素有效性降低、氨挥发、碳库损失等,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适合在我市推广应用。本标准除石灰外结合土壤调理剂、不同品种肥料及施肥方

法,改良土壤。本标准按照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规定,无任

何违背,与前期有关标准并不存在重复立项的问题。本标准为首次制订,无旧标准

进行对照。

5.定量、定性技术要求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验证情况

该部分内容是项目牵头单位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市农科院以及相关单位多

年从事耕地酸化改良相关技术研究和推广过程中总结提出的。2018年项目组依托

2018年杭州市临安区酸化耕地治理技术研发与试验,依托杭州市农科院和浙江农林

大学在临安区开展了9个酸化耕地改良技术试验。根据临安区耕地调查结果,选择临

安百润蔬菜专业合作社、清凉峰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九里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

天目山镇横塘村、临安锦东粮油专业合作社(板桥)布置了酸化改良试验点,采用

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小区4mX5用,小区之间间隔1mo在覆盖

和施肥之前,将改良剂施入土壤表层(0-20cnO。试验所需的有机肥、生石灰调理

剂等材料均为统一购买。

表2蔬菜项目实施地点和布局

作物布局

序号地点

11月-次年3月4月-8月

1临安百润蔬菜专业合作社豌豆胡芦

2临安牧田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青菜黄瓜

3临安青新蔬菜专业合作社豌豆茄子

4临安锦东粮油专业合作社(板桥)豌豆番薯

5九里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紫云英番薯

6天目山镇横塘村紫云英番薯

7太湖源镇夏村雷竹雷竹

8太湖源镇横徐村雷竹雷竹

9太湖源镇青云村雷竹雷竹

(1)、酸化菜地改良效果

在百润葫芦生产基地设置了不同改良剂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葫芦种植一

个月和三个月后,相比对照(pH5.08),石灰、调理剂、有机肥和生物质炭(10tha1

和20tha1)使土壤pH分别达到了7.26、6.46、5.79、5.72和5.85,分别平均提

高了2.18、1.39、0.71、0.64和0.78个pH单位,其中生石灰对土壤pH值的改良

效果最明显。

在牧田郎黄瓜试验地设置了生物质炭与有机肥配施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

黄瓜种植一个月和三个月后,相比对照(pH5.05),10tha"(B1)、20tha1(B2).

30tha1(B3)生物质炭及其与有机肥配施(OFBk0FB2、0FB3)下使土壤pH分别

达到了5.57、5.58、5.83、6.02、6.14、6.78,分别平均提高了0.53、0.53、0.79、

0.97、1.10、1.74个pH单位。

在青新蔬菜试验地设置了有机肥与生物质炭、土壤调理剂、生石灰配施田间试

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茄子种植一个月和三个月后,相比对照(pH5.83),20tha"有

机肥、20tha-有机肥+3tha'土壤调理剂、20tha】有机肥+20t生物质炭、

20tha।有机肥+3tha।生石灰处理下使土壤pH分别达到了5.90、6.14、6.32、6.04,

分别平均提高了007、0.31、0.49、0.21个pH单位。

(2)、酸化番薯地改良效果

在临安锦东粮油专业合作社板桥番薯试验地研究发现,有机肥(0F)、有机肥

分别配施调理剂(OF+T)、配施生物质炭(OF+B)、配施石灰(OF+L)、配施阿美

滋(OF+A)及单施生物质炭(B)使土壤pH分别达到了5.91、6.16、6.61、7.41、

5.89、6.64,相比对照平均提高了0.68、0.93、1.38、2.17、0.66和1.41个单位。

在天目山镇横塘村番薯基地设置了不同改良剂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

对照(pH5.04),石灰、调理剂、有机肥和生物质炭使土壤pH分别达到了6.93、6.34、

5.77、5.84和5.81,分别平均提高了1.89、1.30、0.73、0.80和577个pH单位。其

中生石灰对土壤pH值的改良效果最明显。

(3)、酸化雷竹林改良效果

在太湖源夏村雷竹试验地,10tha"(Bl)和20tha-生物质炭(B2)、调理

剂(T)、生物质炭与调理剂配施(BIT、B2T)分别使土壤pH分别平均达到了4.45、

4.56、7.08、6.67、6.93,相比对照(4.21)平均提高了0.23、0.35、2.87、2.46、

2.72个单位。在太湖源横徐村雷竹试验地,10tha1(Bl)和20tha"生物质炭(B2)、

石灰(L)、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B1L、B2L)分别使土壤pH分别平均达到了4.29、

4.49、6.78、7.74、7.12,相比对照(4.05)平均提高了0.25、0.45、2.73、3.69、

3.07个单位。在青云村雷竹试验地,10tha1(Bl)和20tha।生物质炭(B2)、

石灰(L)、生物质炭与石灰配施(B1L、B2L)分别使土壤pH分别平均达到了4.30、

4.50、6.91、6.50、7.18,相比对照(4.19)平均提高了0.12、0.32、2.72、2.31、

2.99个单位。

依托杭州市临安区2020年酸化耕地治理技术研究试验与示范项目,项目组以太

湖源镇、天目山镇、昌化镇、高虹镇和潜川镇等5个耕地酸化问题突出的乡镇区域

为治理对象,通过对比历史资料,调查分析区域内土壤酸化和肥力等基本情况,在

临安区建立了7个试验点(表2),其中3个试验点栽培水稻,2个试验点栽培番薯,

2个试验点栽培雷竹笋。项目组根据不同土壤酸化程度,以土壤调理剂、商品有机肥、

生石灰、生物质炭及其炭基肥为原料、通过不同组分配比研制一系列的土壤酸化改

良剂,通过设置田间定位实验,监控和追踪不同改良剂对酸化番薯地、稻田和雷竹

林土壤pH、有机质、氮磷养分含量、及番薯、水稻和竹笋产量的影响,确立合适的

配比方案,集成了6套适合番薯、水稻和雷竹林土壤酸化高效治理体系。

表3项目实施地点和布局

序号地点作物布局监测时间

1天目山镇九里村番者2021年5月-9月

2於潜镇光明村番薯2021年5月-9月

3太阳镇双庙村单季稻2021年4月-11月

4太阳镇太阳村单季稻2021年5月-11月

5於潜镇光明村单季稻2021年5月T1月

6太湖源镇贩龙村雷竹2021年4月-11月

7太湖源镇皈龙村雷竹2021年4月T1月

(4)、酸化番薯地生石灰与调理剂等改良效果

在天目山镇九里村番薯生产基地设置了不同改良剂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相比对照(pH4.35),施加复合肥19kg/亩(T1)、有机肥1吨/亩(T2)、生石灰

33.3kg/亩+调理剂66.6kg/亩+有机肥1吨/亩(T3)和生石灰66.6kg/亩+调理

剂33.3kg/亩+有机肥1吨/亩(T4)使土壤pH分别达到了5.05、5.39、7.00、和

7.02,分别平均提高了0.70、1.04、2.56、和2.67个pH单位。其中生石灰66.6kg

/亩加调理剂33.3kg/亩加有机肥1吨/亩对土壤pH值的改良效果最明显。

在於潜镇光明村番薯试验地设置了生石灰、土壤调理剂与有机肥配施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8H4.61),复合肥19kg/亩(T1)、有机肥1吨/亩(T2)、

生石灰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有机肥1吨/亩(T3)、生石灰25kg/亩+土壤调

理剂50kg/亩上有机肥1吨/亩(T4)四种处理下使土壤pH分别达到了4.84、5.93、6.27、

6.22,分别平均提高了0.23、1.32、1.67、1.62个pH单位。其中生石灰50kg/亩+土

壤调理剂25kg/亩+有机肥1吨/亩对土壤pH值的改良效果最明显。

(5)、酸化稻田生石灰与调理剂等改良效果

在太阳镇双庙村水稻试验地,相比对照(CK,pll=5.16),常规复合肥(门)、常

规复合肥分别配施生石灰(T2)、配施有机土壤调理剂(T3)、常规复合肥配施生石灰

和土壤调理剂(T4)、1/2常规复合肥和1/2有机肥分别配施生石灰(T5)、配施有机土

壤调理剂(T6)、1/2常规复合肥和1/2有机肥配施生石灰和土壤调理剂(T7)处理下土

壤pH值分别达到了5.46、6.35、6.49、6.69、6.85、6.50、7.32,相比对照处理(5.16)

平均提高了0.30、1.19、1.33、1.53、1.69、1.34、2.16个单位(除复合肥外,平

均提高L54个单位)。

在太阳镇太阳村水稻试验地,对照和常规复合肥⑴处理下土壤酸度为4.81;单

独炭基肥施用(T2)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而炭基肥配施50kg/亩的生石灰和25kg/

亩土壤调理剂(T3)、炭基肥配施25kg/亩的生石灰和50kg/亩土壤调理剂(T4)处理下

土壤酸度有显著提升,分别达到6.32和5.95,与对照处理(4.85)相比分别增加了

1.47、1.10个单位。

在光明村水稻试验地,生石灰(T1)、土壤调理剂(T2)、玉米秸秆炭(T3)、玉米

秸秆炭配施生石灰(T4)、玉米秸秆炭配施土壤调理剂(T5)处理下土壤pH值分别为

5.76、5.37、5.50、6.38、6.38,与对照处理(4.35)相比分别增加了1.41、1.02、

1.15、2.03、2.03个单位,平均提高了1.53个单位。其中,玉米秸秆炭配施生石灰

(T4)、玉米秸秆炭配施土壤调理剂(T5)处理对提高土壤pH效果最好。

(6)、酸化雷竹林生石灰与调理剂等改良效果

在太湖源镇皈龙村开展了雷竹林酸化改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施

用生石灰40kg/亩+土壤调理剂40kg/亩(T1)、生石灰80kg/亩+土壤调理剂80kg/

亩(T2)、生石灰120kg/亩+土壤调理剂120k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