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识清单28群落及其演替内容概览知识导图:感知全局,了解知识要点考点清单:3大考点总结,梳理必背知识、归纳重点易混易错:5个错混点梳理,高效查漏补缺真题赏析:感知真题、知识链接、知己知彼考点1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简称群落。2.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种群水平研究的重点在于种群的数量动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而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3.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2)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首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3)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4.种间关系:(1)类型:主要有原始合作(互惠)、互利共生、种间竞争、捕食和寄生等。(2)种间关系的比较①原始合作(互惠):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特点: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共同生活时数量上同时增加,分开后数量独自变化。举例:螃蟹和生活在蟹背上的腔肠动物;犀牛和犀鸟。②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特点:如果彼此分开,那么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举例:植物与根瘤菌;人与肠道细菌;白蚁与其消化道中的鞭毛虫。③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特点: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那么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宿主会生活得更好。举例:蛔虫与人;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植物与菟丝子等。④种间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特点:数量上会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若两种生物的生存能力不同,则如图A(曲线b所代表的物种在竞争中可能会全部死亡或迁出此环境);若生存能力相当,则如图B。一般来说,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的竞争越激烈。举例:同一草原上生活的非洲狮和斑鬣狗;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⑤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特点: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先增加者一般是被捕食者,后增加者一般是捕食者,捕食者的数量变化与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相比较,呈现出“滞后性”)。举例:翠鸟捕鱼;羊与草;大熊猫和竹子;黄雀和螳螂。5.群落的空间结构(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2)形成原因:群落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的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群落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①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因素:光照,温度,水分、无机盐;影响动物分层分布的因素:食物及栖息场关。②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格局和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温度、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我国南北群落水平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温度影响,而东西群落水平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水分的影响。(3)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6.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2)生态位: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①研究内容: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植物:在研究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②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教材拾遗: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既有利于维持物种丰富度,又能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考点2群落的主要类型1.群落的主要类型: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群落外貌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1)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且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荒漠中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植物有仙人掌属植物、骆驼刺属植物等。动物有爬行类、啮齿目、鸟类和蝗虫等。(2)草原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动植物的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在草原上,各种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草原上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3)森林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森林中有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藤本植物,还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森林中树栖和攀缘生活的动物种类特别多。2.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影响群落类型的主要因素:水分、温度等因素。(2)生物对群落的适应性①生活在某一群落中的生物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②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③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3.其他生物群落(1)湿地生物群落:动植物物种十分丰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陆生生物。(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类群主要有微小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如海带、裙带菜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动物。考点3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演替。2.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过程时间经历的时间比较长经历的时间比较短趋势形成新群落恢复原来的群落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3.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1)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生长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自身的繁殖,各种其他生物的迁入、迁出。(3)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4)人类的活动。人类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因此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教材拾遗: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条件,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易错点1三种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技巧(1)互利共生曲线:数量上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2)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3)种间竞争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一种生物数量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下降,甚至降为零。易错点2种间关系的区别总结(1)捕食与竞争的区别:竞争是不同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2)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区别: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3)捕食与寄生的区别:前者强调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后者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而宿主一般不会死亡。(4)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前者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后者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5)原始合作与种内互助的区别:前者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后者是指同种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6)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的区别:前者是指对双方都有利的一种种间关系,但并没有发展到彼此相依为命的程度,如果解除这种关系,双方都能正常生存。而后者是物种之间不能分开的一种种间关系,双方分开后,会出现双方或其中一方不能正常生活的现象。易错点3明辨对群落结构认识的三个易误点(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易错点4分析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5)人类活动的影响。易错点5辨析关于群落演替的四个易误点(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2)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果陆地环境条件适宜,群落都能演替到最高阶段——森林阶段。在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低矮灌木阶段。1.(2024·贵州·高考真题)在公路边坡修复过程中,常选用“豆科-禾本科”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B.“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C.人类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D.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分解者[答案]D.[解析]A、边坡修复优先筛选本地植物是因为其适应性强,同时避免外来物种带来了生态危害,A正确;B、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可以固氮生成氮肥,所以“豆科-禾本科”搭配种植可减少氮肥的施用,B正确;C、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对边坡的修复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C正确;D、根瘤菌利用豆科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属于消费者,D错误。故选D。知识链接: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2024·江西·高考真题)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下列关于某干旱地区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述演替与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不是同一种类型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C.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D.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森林阶段[答案]D.[解析]A、退耕农田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A正确;B、可用样方法调查该退耕农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过程中注意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B正确;C、可在该退耕农田引进优势物种改变演替的速度,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C正确;D、上述退耕农田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未必是森林阶段,因为还会受到当地温度、水分等条件的制约,D错误。故选D。知识链接:群落会发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中一些物种侵入,另一些物种消失,群落组成和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演替。演替可以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3.(2024·浙江·高考真题)在自然界中,群落演替是普遍现象。下列现象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A.裸岩上出现了地衣 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 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答案]D.[解析]A、裸岩上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即裸岩上出现了地衣属于演替现象,不符合题意,A错误;B、草本群落中出现成片灌木这属于演替过程,即处于优势地位的灌木逐渐把草本植物替代,不符合题意,B错误;C、灌木群落中长出大量乔木,为群落演替过程,表现为乔木作为优势种取代灌木,不符合题意,C错误;D、常绿阔叶林中樟树明显长高属于生长现象,不属于演替,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知识链接: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2024·安徽·高考真题)物种的生态位研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白马鸡与血雉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和日活动节律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白马鸡的分布占比(%)血雉的分布占比(%)旱季雨季旱季雨季针阔叶混交林56.0576.6747.9478.67针叶林40.1317.7842.069.17灌丛3.825.5510.0012.16日活动节律
A.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B.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季节交替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D.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但在日活动节律上存在生态位分化[答案]B.[解析]A、从灌丛到针叶林,再到针阔叶混交林,生境越来越复杂,由表格数据可知,其白马鸡和血雉分布占比会发生改变,说明生境的复杂程度会明显影响白马鸡和血雉对栖息地的选择,A正确;B、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两物种在三种植被类型中的分布属于不同地域的分布,不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其分布差异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C、由表格数据可知,季节交替(旱季和雨季)影响两物种对植被类型的选择,如旱季时,针阔叶混交林白马鸡的分布占比高,而血雉的分布占比更低。三种植被类型中,旱季与雨季血雉的分布占比差值大于白马鸡的分布占比差值,说明降雨对血雉的影响更大,C正确;D、由图可知,两物种在8:00左右相对密度最大,说明两物种在白天均出现活动高峰,一天的时间内,其相对密度会很大的波动,说明在日活动节律上两物种存在生态位分化,D正确。故选B。知识链接: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5.(2024·广东·高考真题)为探究人类活动对鸟类食性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者调查了某地的自然保护区、农田和城区3种生境中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取样的方法和条件一致),结果见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B.农田的鸟类比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种间竞争更小C.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D.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的物种数量最大,其次是城区和农田,故说明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度高,A正确;B、据图仅可了解到农田和自然保护区的雀形目鸟类的物种数量,不知道农田和自然保护区可提供的资源及鸟类个体的数量等,故无法比较两生境中鸟类种间竞争的大小,B错误;C、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数量明显高于农田和城区,鸟类物种丰富度高,推测原因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群落类型多样,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加复杂,可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自然保护区鸟类比其他生境的鸟类有更宽的空间生态位,C正确;D、农田和城市人类活动频繁,杂食性鸟类占比明显大于自然保护区,故说明人类活动产生的空白生态位有利于杂食性鸟类迁入,D正确。故选B。知识链接:生态位的研究内容:①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6.(2024·河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但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不会改变B.多种生物只要能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即可组成群落C.森林群落中林下喜阴植物的种群密度与林冠层的郁闭度无关D.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答案]D.[解析]A、过度放牧,牛、羊等牲畜会大量取食禾本科植物,有利于一二年生的低矮草本获得更多的光照等资源而成为占优势的植物,所以过度放牧会改变草原群落物种组成,也会改变优势的物种,A错误。B、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自适应某一空间的非生物环境,但彼此没有一定的种间关系就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C、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取决于林冠层郁闭度,但不一定是郁闭度越大,种群密度越小的,对于喜阴植物(惧怕强光)来说,在一定范围内(林冠层郁闭度较小,光照强度比较高的范围内),有可能林冠层郁闭度越大、光照强度越低,其种群密度反而越大,C错误;D、在夏季,温带落叶阔叶林枝繁叶茂,而在冬季叶片全落,只剩光秃的枝干,所以在温带地区,草原和森林的外貌在春、夏、秋、冬有很大不同,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的季节性变化明显,D正确。故选D。知识链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以概括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群内部生物因素和种群外部生物因素)两大类。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7.(2024·吉林·高考真题)下列关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的理化性质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不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C.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属于群落演替D.砍伐树木对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总是负面的[答案]C.[解析]A、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A错误;B、植物种群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森林群落演替,B错误;C、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森林由乔木林变为灌木林也属于群落演替,C正确;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不一定总是负面的,适度的砍伐对森林群落的演替是有意义的,D错误。故选C。知识链接: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某些自然因素,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但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也不是只具有破坏性的,也可以是通过建立新的人工群落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8.(2024·江西·高考真题)“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描绘了诗人的田耕生活。下图是大豆和杂草R在某种养分生态位维度上的分布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越大,表明大豆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B.b越小,表明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越小C.b的大小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a和d不会D.当c为0时,表明大豆和杂草R的该养分生态位发生了分化[答案]ABC.[解析]A、a越小,表明大豆个体间对该养分的竞争越激烈,A错误;B、b越小,说明生态位重叠大,表明大豆与杂草R对该养分的竞争越大,B错误;C、环境发生改变,大豆、杂草R生态位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a、b、d都发生改变,C错误;D、当c为0时,表明大豆和杂草R对该养分没有竞争,表明生态位发生了分化,D正确。故选ABC。知识链接:生态位是指群落中的某个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相关物种之间的功能关系,自然群落中,生态位有重叠的物种会发生生态位分化。9.(2024·贵州·高考真题)贵州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孕育着森林、湿地、高山草甸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若随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的类型发生相应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2)除了非生物环境外,不同生态系统的差别是群落的不同(答出2点即可)。在不同的群落中,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结构。(3)一般情况下,与非交错区相比,两种生态系统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选填“较强”或“较弱”),原因是。[答案](1)温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物种组成不同、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水平(3)较强在生态系统交错区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还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的竞争上[解析](1)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若随海拔的升高,生态系统的类型发生相应改变,导致这种改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也有不同。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不同的群落中,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不同种群呈镶嵌分布,这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3)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在群落交错区,由于多个生物群落的共存和相互影响,物种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还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的竞争上。这种竞争对于群落交错区的物种组成和生态系统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可见一般情况下,与非交错区相比,两种生态系统交错区物种之间的竞争较强,原因是,在生态系统交错区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对资源的争夺上,还体现在生态位和生存空间的竞争上。知识链接:群落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植物分层分布的因素:光照,温度,水分、无机盐;影响动物分层分布的因素:食物及栖息场关。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格局和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差异,温度、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人与动物的影响等。我国南北群落水平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温度影响,而东西群落水平结构的差异主要受水分的影响。10.(2024·甘肃·高考真题)生态位可以定量测度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重叠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在同一空间分享或竞争资源的情况。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山区部分野生哺乳动物的种群特征,并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物种S1S2S3S4S5S6S11S20.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烟草总公司电子交易专用合同
- 工程借款合同借款合同
- 宣传服务合同协议
- 国外劳动合同样本
- 公司承包经营合同法律规定
- 通讯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研究方法论与创新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美术学院《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泰国社会与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锦州医科大学《电路电子技术与数学逻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锁骨骨折个案护理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报表(三张报表)
- 资助政策调查研究报告
- 殡葬礼仪服务整体服务方案
- 广东中考英语考纲1600词汇表及300词组表(整理打印版)
- 学校安全班主任培训
- 小班数学活动《宝宝送物品》课件
- 《电焊工培训》课件
- 《医院感染概论》课件
- 怀念战友合唱谱
- 《水稻病虫害及防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