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九年级语文学习质量检测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与“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1)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关。《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戍边将士虽思念家乡,但更渴望建功立业的心理;《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以魏尚自比,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愿;《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辛弃疾渴望报效国家、实现个人价值的心境。(2)面对人生重大抉择,古人彰显出不凡的节操。《鱼我所欲也》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身临绝境、舍生取义的君子气节;《夏日绝句》中,“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报效国家、不惧生死的英雄气概。【答案】①.浊酒一杯家万里②.燕然未勒归无计③.持节云中④.何日遣冯唐⑤.了却君王天下事⑥.赢得生前身后名⑦.二者不可得兼⑧.舍生而取义者也⑨.生当作人杰⑩.死亦为鬼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勒、遣、赢、鬼雄”等字词容易写错。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bō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颗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人去,把牛二胸pú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节选自《水浒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撩bō()揪()住街坊()胸pú()(2)小包同学最近收藏了一部《水浒传》国产漫画册,其中的四幅漫画(见下图)与选文内容有关的一幅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按照小说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四幅漫画的排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A.汴京城杨志卖刀B.杨志押送金银担C.杨志双夺宝珠寺D.青面兽北京斗武(3)结合整本书,请用一个词语简要概括阅读感受,并参照下面示例,仿写句子。示例:正气——为了除暴安良,好汉们劫富济贫,有替天行道的正气。【答案】(1)①.拨②.jiū③.fang④.脯(2)①.A②.A③.D④.B⑤.C(3)示例:义——为了兄弟情谊,好汉们赴汤蹈火,显现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气。【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撩拨,liáobō,惹逗,挑逗。揪住,jiūzhù,用手抓住或扭住。街坊,jiēfang,指街巷或城市中以道路或自然界线划分的居住生活区,也可以指同街巷的邻居。胸脯,xiōngpú,指胸部或胸膛。【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第一空,结合“杨志大怒,把牛二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可知:这是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讲述杨志在汴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不料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杨志一时气愤杀掉了牛二的故事,故选A。A.汴京城杨志卖刀:讲述杨志因丢了花石纲,被高俅赶出殿司府,为筹措盘缠,在汴京街头售卖祖传宝刀。不料泼皮牛二前来纠缠,要杨志验证宝刀杀人不见血,还要夺杨志的宝刀。杨志一时气愤杀掉了牛二的故事。B.杨志押送金银担:梁中书与夫人商议收买礼物玩器,选人上京去庆贺蔡太师生日。受梁中书差遣,杨志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C.杨志双夺宝珠寺:杨志醒来,发现生辰纲被劫,知道大祸临头,被逼无奈便去青州二龙山做了强盗。杨志在林中遇到鲁智深,因郑龙不肯让智深入伙,于是二人杀死郑龙,攻占了二龙山。D.青面兽北京斗武:杨志因误杀牛二,被送到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留守梁中书(蔡京女婿)见他大喜,想通过演武试艺抬举他,杨志比枪、比箭都胜了周谨。又与索超相斗,不分胜负,两人都被封为管军提辖使。故排列为:汴京卖刀→北京斗武→押送生辰纲→双夺宝珠寺。四幅漫画的排序应该是ADB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首先用一个词语总结感受,并按照示例句式仿写,突出好汉的忠义精神。结合示例“正气——为了除暴安良,好汉们劫富济贫,有替天行道的正气”,可知:仿写句式为“为了……,好汉们……,……的……”示例:忠义——为了兄弟情义,好汉们同生共死,有肝胆相照的忠义。3.某中学开展“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与。(1)【写自强文章】请按要求修改征文启事。征文启事“自强不息”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甲】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自强”故事,弘扬“自强”精神,学校编辑部拟向全体学生征集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文稿。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来稿请注明姓名、班级,交至校政教处张老师处。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校编辑部2024年10月30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②征文启事内容不完整,请修改。(2)【觅自强人物】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其事例,阐释“自强”内涵。备选人物:司马迁史铁生海伦·凯勒(3)【铸自强精神】下面是活动中主持人与李华的对话,请根据情境补全对话。主持人:李华,您好!你能说出一句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吗?李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持人:非常准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华:少年要有远大的理想,有不畏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自强不息。【答案】(1)①在“精神”后加“的热情(或兴趣)”②添加具体的投稿日期,如“11月30日前交至校政教处张老师处。”(2)示例:司马迁——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忍辱负重,却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理想坚定不移的精神,对待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3)①.主持人,您好!我知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备选名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孟子②.你觉得少年怎样才能自强?【解析】【小问1详解】①本题考查病句修改。“为激发同学们学习‘自强’故事,弘扬‘自强’精神”,本句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精神”后面补充“的热情”。②本题考查理解征文的格式。征文的标题,由事由直接构成。如《征稿》。由事由和文种名称共同构成。如《征文启事》。正文一般要写明以下四个方面内容:写明征文目的、对象、用途、意义。写明征文题材、体裁、字数。说明有关事项(如起止时间、投寄办法、评奖办法等)。写明征文单位的地址、邮编、联系人。落款:注明发布征文单位的名称、发布日期。本征文缺少稿件的截止时间,应在“交至校政教处张老师处”的前面补充“于2024年11月30日前”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司马迁:司马迁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遭受宫刑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是选择了坚强地活下去,并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他的经历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史铁生:史铁生在21岁时因病瘫痪,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生活,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他在轮椅上度过了大半生,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却从未停止前行。他通过写作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面对逆境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自强的核心。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一位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她在19个月大时因疾病导致失明和失聪,但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海伦·凯勒的故事是“自强”精神的典范,她的经历深刻诠释了“自强”的内涵。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示例:史铁生:史铁生因双腿瘫痪面临巨大人生挑战,但他未曾放弃自己。在困境中,他毅然选择用写作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凭借着对文学梦的不懈追求,他最终成就了《我与地坛》等名作。他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诠释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昭示着即使在逆境中,人也应当努力奋斗,创造人生的价值。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用她一生的行动阐释了“自强”的内涵。尽管从小失明失聪,她依然顽强奋斗。在老师安妮·沙利文的帮助下,她学会了交流与写作,甚至完成了高等教育,成为了一名杰出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展示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她的成就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也是对身体障碍的超越,鼓励了无数人战胜困难、追求梦想。【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积累和补全对话。①结合上文内容可知:围绕“自强不息”写一句名言名句即可。示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而能克服自身的缺点才是真正强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的道路非常漫长而艰辛,我会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②结合“少年要有远大的理想,有不畏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自强不息”,可知:这是总结青少年具有“自强不息”的表现,故提问的问题为:那么,你认为现代青少年应如何践行自强不息这种精神呢?二、阅读理解(55分)[一](22分)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月下收麦张朝林①月亮从大坡梁升起来的时候,正好照在对面我家斜坡地的麦子上。父亲说,趁着月色,凉快,咱们收割麦子去。②弟妹年纪小,不让他们熬夜,我和父母上坡了。月亮又圆又大,离开大坡梁就把月辉洒给了村子,西边斜坡上我家的麦地铺着一层淡淡的银光,上了垭割口,月亮也跟着上了头顶,一伸手就可摸着。回头望,坳子里的家乡沐浴在乳白的雾中,可以听见脱粒机的轰鸣声,看见刺眼的灯光,这是家乡的人们赶着收麦粒。联产承包责任制,注给广大农民强大的动力,大大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记得我家刚刚分到土地的那一刻,母亲高兴地扑倒在土地上,拥抱着土地。少言寡语的父亲,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那一年,我家承包地的玉米大丰收,堂屋里码满山一样高的玉米堆,母亲高兴得好几个夜晚合不拢眼,恨不得把一天掰成几瓣儿来劳动。今年夏季的小麦,也喜获丰收。夏季是抢种抢收的关键时候,田里的麦子,我们也是就着上弦月割完的;麦把上坎,犁头下田,栽好了秧苗,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来,还要趁着月光收拾坡地里的麦子。③两亩地的斜坡土地,是肥沃的沙土地,种啥长啥。月光下的麦子地,似一面朦朦胧胧的镜子,从坡底铺向坡顶。微微的夏风一吹,它轻轻摇晃,银色的光辉,似乎也在波动。麦浪中,有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闪烁,给这面镜子平添了立体的动感。抬头望,不远处的几棵柿子树,成了月光下的黑宝石,黑影子被月光拉得奇形怪状;偶尔,翻飞的叶子闪着亮光。坡下,我们把扦担朝地里一扎,掌心吐口唾液,挥起镰刀割麦子。④“沙沙沙”,麦子见动,夜色晃动。麦秸上的萤火虫纷飞,飞上了天空,给这月明星稀的夜空添上了几颗游动的星星。割下的麦子,扎成捆儿,竖躺在坡地上,成了三条黄龙,浸泡在淡淡的月光里,母亲身后的那条龙最长,快要跟上晴朗的夜空。我的最短,还在坡底盘旋。我非常困,上眼皮和下眼皮总是打架,有时候伸腰立一会儿,就站着睡着了,不一会儿就倒下了,滚了几滚,才醒来。母亲走过来:“林,给你一个东西尝尝,醒瞌睡哩。”我拿起一咬,“咔嚓”一声,一股酸溜溜的味道下了喉咙,酸得我直眨眼,原来是母亲摘了几颗院头的酸杏子。⑤母亲的第一垄麦子割完了,又从坡底割第二垄;我的第一垄还在坡地中间,我时不时地站着睡着了。母亲说:“你就躺在麦把上睡一会儿吧。”躺下了,我闻到了麦子浓浓的甜香,闻到了土地的芳香,只有与土地零距离接触,才能享受这样的芬芳,还闻到了“臭屁虫”浓浓的香菜味。闭上眼睛,总有明晃晃的月亮在眼前滚来滚去,撩起衣襟,盖了脸,眼前猛一黑。过一阵子,就有月光从缝隙里挤进来,成了罩在我脸上的块黢黑的星空。星空下,我似睡非睡,听到了海浪的声音,慢慢地睡着了。⑥麦浪簇拥着我,一直向上、向上,向着天光,向着月亮。甜香伴随着,时浓时淡:“沙沙沙”的音乐伴随着我,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几声尖厉的雁鸣声划破夜空,惊醒了我。正好月亮偏西,离我家坡顶只有一竹竿高。我看见,父亲、母亲把一半多麦子割倒了。斜斜的坡地,摆满密密麻麻的长龙,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我看见,父亲弯着腰,弯成一枚上弦月,不停地割麦子。此刻的圆月,正好落在父亲的脊梁上,圆月、弯腰的父亲、麦地,组成月亮底下的一幅版画,贴在夜空里。父亲,背负着月亮,背负着荧光,将一把把月光收割,打结成长龙,卧在他心爱的土地上:我看见母亲,因为直不起腰了,她跪在斜坡上割麦子,比弯腰的父亲矮了许多。母亲缩成一个“顿号”,月光往下一点,就会移动。每移动一次,就有一片片月色倾倒一次,每停下来一次,母亲就要捶打腰部一次。月亮把母亲、父亲裁剪成一幅瑰丽的版画,这是我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画面,定格在我心灵的深处,感谢月光。我还看见母亲的身后,留下两道深深的辙,是母亲的膝盖犁下的辙,这深深的辙,装满月光。我不知道母亲的膝盖是否被麦茬刺破,母亲鲜红的血液是否滴在了黄土地。我只看见,母亲每移动一次,身子都要战栗一次,都要咬牙一次,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⑦我挥动镰刀,收割最后的月光。(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第15期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写到月亮,月亮从升起到洒上斜坡到流转偏西,推动了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B.第②段我家承包地的玉米和小麦大丰收,可见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C.选文第④段,将母亲身后的“长龙”和“我”的进行对比,突出了“我”割麦时的懒惰。D.“月下割麦”这个标题含义丰富,点出了故事发生的具体时间,又交代文章的主要事件。5.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趁月上坡,准备割麦——__________——站着睡着,酸杏醒困——___________——父母身影,裁剪成画6.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记得我家刚刚分到土地的那一刻,母亲高兴地扑倒在土地上,拥抱着土地。少言寡语的父亲,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7.本文详略得当,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8.尾段说“我挥动镰刀,收割最后的月光。”这句话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4.C5.①.麦地似镜,挥镰割麦:②.躺下睡觉,享受芬芳6.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刚分到土地时父母的兴奋、喜悦,表达了父母对土地的热爱。7.本文详写了父母割麦的情景,略写了我割麦的内容),详略得当,突出了父母的朴实勤劳,乐观进取,表达了“我”对父母的心疼与赞美。8.在父母劳动精神的感召下,我挥动镰刀,收割最后的麦子:“我”也收割着对父母辛勤劳动的感动与心疼;收割到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勇气。【解析】【导语】这篇文章《月下收麦》通过真实细腻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乡村农民在月夜下割麦的劳动场景。作者以月亮为叙述的时间框架,从月升到月西,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了故事的韵味。人物描写生动,特别是母亲在劳作中的形象刻画,体现了农民勤劳质朴的品质。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突显出劳动辛苦和家庭幸福的情感,呼应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生活的深远影响。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且富有画面感的小说,映射了时代变迁对农民生活的积极作用。【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C.根据第④段“母亲身后的那条龙最长,快要跟上晴朗的夜空。我的最短,还在坡底盘旋。我非常困,上眼皮和下眼皮总是打架,有时候伸腰立一会儿,就站着睡着了,不一会儿就倒下了,滚了几滚,才醒来”可知,文中将母亲身后的“长龙”和“我”的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我”因为太困,所以割麦进度慢,并非突出“我”割麦时的懒惰。本项“突出了‘我’割麦时的懒惰”有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第一空:根据第③段“两亩地的斜坡土地,是肥沃的沙土地,种啥长啥。月光下的麦子地,似一面朦朦胧胧的镜子,从坡底铺向坡顶……坡下,我们把扦担朝地里一扎,掌心吐口唾液,挥起镰刀割麦子”可知,该部分先描写了月光下的麦地像镜子一样,接着写“我们”挥起镰刀割麦子。概括为:麦地似镜,挥镰割麦。第二空:根据第⑤段“躺下了,我闻到了麦子浓浓的甜香,闻到了土地的芳香,只有与土地零距离接触,才能享受这样的芬芳,还闻到了‘臭屁虫’浓浓的香菜味”可知,这里描述“我”躺在麦把上睡觉,尽情享受着麦子、土地等散发的芬芳。概括为:躺下睡觉,享受芬芳。【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中“扑倒”“拥抱”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通过这两个动作,将母亲在刚刚分到土地时,激动得情不自禁地用身体去亲近土地的状态,鲜活地展现了出来。“一个劲儿地微笑”则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一向少言寡语的父亲,此时脸上满是笑容,从侧面体现出父亲内心的喜悦。从整体来看,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在刚分到土地时的兴奋与喜悦之情,而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也深刻地反映出父母对土地的热爱,土地对他们来说,是生活的希望,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所以才会在拥有土地的那一刻,表现出如此激动的情绪。【7题详解】本题考查写作特色。根据第④段“母亲身后的那条龙最长,快要跟上晴朗的夜空。我的最短,还在坡底盘旋。我非常困,上眼皮和下眼皮总是打架……母亲走过来:‘林,给你一个东西尝尝,醒瞌睡哩。’我拿起一咬……原来是母亲摘了几颗院头的酸杏子”以及第⑤段“母亲的第一垄麦子割完了,又从坡底割第二垄;我的第一垄还在坡地中间,我时不时地站着睡着了。母亲说:‘你就躺在麦把上睡一会儿吧。’”可知,文中描写“我”割麦时,主要强调“我”困得无法好好割麦,内容相对简略。而第⑥段“我看见,父亲弯着腰,弯成一枚上弦月,不停地割麦子。此刻的圆月,正好落在父亲的脊梁上,圆月、弯腰的父亲、麦地,组成月亮底下的一幅版画,贴在夜空里……我看见母亲,因为直不起腰了,她跪在斜坡上割麦子,比弯腰的父亲矮了许多……母亲每移动一次,身子都要战栗一次,都要咬牙一次,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细致地刻画了父亲弯着腰不停地割麦,母亲因直不起腰而跪着割麦,且每移动一次都伴随着身体的战栗和咬牙的动作,对父母割麦的情景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样详写父母割麦、略写“我”割麦,能够将读者的注意力更多地聚焦在父母身上,通过对父母割麦细节的呈现,突出了父母的朴实勤劳,即便在辛苦的劳作中,也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进取。同时,也表达出“我”看到父母如此辛苦劳作时,内心对他们的心疼与赞美之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联系第⑥段“我看见,父亲弯着腰,弯成一枚上弦月,不停地割麦子……我看见母亲,因为直不起腰了,她跪在斜坡上割麦子”可知,父母在月下不辞辛劳、坚持不懈地割麦,他们勤劳坚韧的身影深深触动了“我”。所以“我挥动镰刀,收割最后的月光”,首先是在父母劳动精神的感召下,“我”行动起来,挥动镰刀收割最后的麦子。联系第⑥段“母亲每移动一次,身子都要战栗一次,都要咬牙一次,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可知,“我”看到父母为了生活如此辛苦,内心满是感动与心疼,这份情感也包含在“收割最后的月光”中,意味着“我”将这份对父母辛勤劳动的感动与心疼都深深地记在心里。此外,“我”目睹父母在劳作中展现出的吃苦耐劳品质,也从中汲取到力量,懂得了在生活中要勇于担当,所以“收割最后的月光”还代表着“我”收割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勇气,“我”在这次月下割麦的经历中得到了成长。[二](16分)材料一:短剧是短篇电视剧、短篇网络剧的统称,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精炼、情节紧凑等特点,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剧集,但微短剧并非传统意义的剧集。电视剧、网络剧因播出的媒介平台而命名,微短剧以视频号、小程序为播出平台,更为准确的名子应该叫视频号剧、小程序剧。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叙事的三要素。一部剧集是否成功取决于故事、人物与技巧三个方面,即故事的吸引力、形象的魅力、叙事的张力。长篇剧集的艺术魅力更多依靠的是前两者。在长剧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历史长剧,还可以看到《大宅门》《闯关东》等年代剧。剧集名称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一个“大”字,这里主要是指“宏大”,历史或故事异常丰富,也就是常说的“戏托人”。长篇剧集还有一种叙事是“人托戏”,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神探狄仁杰》等,人物形象饱满,作品感染力来自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演员的表演功力。微短剧则不同,追求瞬间的情感释放与满足,故事本身的丰富性、演员的表演功力似乎不那么重要,主要靠叙事技巧来制造情感价值。微短剧的冲突与高潮以秒来计,三至五分钟之内展现四五个反转、六七个冲突、八九个矛盾是家常便饭;情节碎片化,强调快节奏、强冲击和多重反转,不太重视情节的连续性和结构的起承转合;叙事具有跳跃性,注重瞬间的情绪、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一般而言,微短剧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人物形象“扁平化”,性格层次单一,多少带有夸张色彩。(摘编自《叙事美学的转型与挑战》,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1日)材料二:微短剧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这种快速“拔节”也带来“成长的烦恼”。用户规模的剧增,为微短剧创作拓展题材、创新表达提供了更大空间,也为其精品化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首先应保持特色。精品化不意味着横屏化、长时化,不是照搬其他视听形式。开门见山的“6秒原则”,几组镜头、几个场景、几句台词的紧凑叙事,这类微短剧独特的艺术特性,应当保持下去。其次要增加营养。微短剧不能只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还要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传递温暖和希望。同时要保持丰富性。“都往一个题材上挤”,叙事手法“路径依赖”,是“劝退”观众的毒药。丰富微短剧的素材库是繁荣创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观众群体更加细分的切实需求。作为百姓喜爱的新文艺形式,微短剧塑造了一种不同以往的文化新业态,激发着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现在,编剧人才扶持、人工智能赋能、IP培育运营等产业新貌令人欣喜,相关支持措施落地生根,都为微短剧高质量发展注入了能量。(摘编自《微短剧不能只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6日)材料三:为推进微短剧的精品化创作、促进微短剧行业健康发展,建议:加大对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力度。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可建立微短剧评优机制,如设立专门的微短剧奖项,举办微短剧较高规格的评奖活动,奖励优秀作品。将与影视相关的基金激励机制引入微短剧领域。举办微短剧剧本征集等活动,促进剧作品质提升。对于微短剧的播出平台进行评比,让平台对于优秀微短剧剧目的出现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可授权有关机构对微短剧进行行业规范管理,促进相关行业协会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水平不断提升,共同维护公平有序健康的微短剧生态。同时,就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侵权行为。对微短剧制作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提供更多支持,持续扶持优质内容生产创作。强化对于微短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更多支持。对于相关企业的国际化运作等提供更多便利和政策支持,拓宽海外传播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举办相关微短剧的国际性展映、展播活动,让微短剧的海外发展更为顺畅。(摘编自《微短剧,呼唤精品化创作》,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4日)材料四:经历过一番调整后,微短剧市场正迎来新的变化。短剧的消费模式从之前的付费为主向“免费+付费”转变,而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优质团队入场,低俗劣质的短剧正逐渐消退,微短剧正向精品化、剧集长线化方向发展。今年6月1日起,微短剧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新规明确未经审核和备案的微短剧不得在网络上传播,并且要落实行业监管、属地管理以及平台主体责任。除规范监管外,今年广电总局推出多项微短剧相关计划,如“微短剧里看品牌”创作计划、“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等。同时,免费看剧模式的拓展也为微短剧突破新的上限提供了增长动力。在这些因素助推下,优质的微短剧作品也层出不穷。(摘编自《短而不浅“免”而愈精——免费模式下微短剧市场新发展观察》新华网,2024年11月29日)9.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短剧是短篇电视剧、短篇网络剧的统称,本质上是一种传统剧集,但并非传统意义的剧集。B.编剧人才扶持、人工智能赋能等产业新貌及相关措施的落地生根,促使微短剧高质量发展。C.鼓励举办相关微短剧的国际性展映、展播等活动,可以为微短剧走出国门提供更多的支持。D.经历过一番调整后,低俗劣质的短剧已经消退,微短剧正向精品化、剧集长线化方向发展。10.根据材料一,请谈谈长篇剧集与微短剧之间的区别。11.结合材料二,解释划线句中“拔节”一词在文中的含义。12.结合上述材料,就如何促进微短剧精品化创作,请从不同角度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答案】9.D10.长篇剧集:篇幅长,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饱满。微短剧:篇幅短小,内容精炼,人物形象“扁平化”,情节紧凑,主要靠叙事技巧来制造情感价值。11.禾本科植物到一定发育阶段时,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叫做“拔节”:文中指微短剧的成长速度是惊人。12.自身层面:(1)首先应保持独特的艺术特性;(2)其次要增加营养,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传递温暖和希望;(3)同时要保持丰富性。政府层面:(1)加大对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力度:(2)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3)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更多支持。【解析】【导语】材料通过对微短剧的定义、发展特点与挑战进行分析,展示了该新文艺形式的魅力与创新潜力。作者从多角度探讨了微短剧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的独特性及其与传统剧集的区别。并提出了促进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的建议,强调了管理、扶持、国际化等方面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9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D.结合材料四第一段“而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越来越多优质团队入场,低俗劣质的短剧正逐渐消退,微短剧正向精品化、剧集长线化方向发展”可知,“低俗劣质的短剧已经消退”表述有误,应为“低俗劣质的短剧正逐渐消退”;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提取与概括。结合材料一第二段“在长剧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历史长剧,还可以看到《大宅门》《闯关东》等年代剧”可知长篇剧集篇幅长;结合“剧集名称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出现一个‘大’字,这里主要是指‘宏大’,历史或故事异常丰富,也就是常说的‘戏托人’”可知,长篇剧集内容丰富;结合“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神探狄仁杰》等,人物形象饱满,作品感染力来自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演员的表演功力”可知,长篇剧集人物形象饱满。结合材料一第三段“微短剧则不同,追求瞬间的情感释放与满足,故事本身的丰富性、演员的表演功力似乎不那么重要,主要靠叙事技巧来制造情感价值。微短剧的冲突与高潮以秒来计,三至五分钟之内展现四五个反转、六七个冲突、八九个矛盾是家常便饭;情节碎片化,强调快节奏、强冲击和多重反转,不太重视情节的连续性和结构的起承转合;叙事具有跳跃性,注重瞬间的情绪、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一般而言,微短剧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人物形象“扁平化”,性格层次单一,多少带有夸张色彩”可知,微短剧篇幅短小,内容精炼,人物形象“扁平化”,情节紧凑,主要靠叙事技巧来制造情感价值。【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含义词语含义包括词语的意思和文中的意思两方面。“拔节”意思是稻、麦、高粱、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到一定发育阶段时,主茎的各节长得很快。结合材料二“微短剧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这种快速‘拔节’也带来‘成长的烦恼’”可知此句的“拔节”指的是微短剧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12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提取与概括。自身层面: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首先应保持特色。精品化不意味着横屏化、长时化,不是照搬其他视听形式。开门见山的“6秒原则”,几组镜头、几个场景、几句台词的紧凑叙事,这类微短剧独特的艺术特性,应当保持下去”可知,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首先应保持独特的艺术特性;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其次要增加营养。微短剧不能只做问题和情绪的‘放大器’,还要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传递温暖和希望”可知,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其次要增加营养,用艺术的方式解答问题、升华情感,传递温暖和希望;结合材料二第二段“同时要保持丰富性。‘都往一个题材上挤’,叙事手法‘路径依赖’,是‘劝退’观众的毒药。丰富微短剧的素材库是繁荣创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观众群体更加细分的切实需求”可知,微短剧走好精品化之路同时要保持丰富性。政府层面:结合材料三第二段“加大对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力度。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可建立微短剧评优机制,如设立专门的微短剧奖项,举办微短剧较高规格的评奖活动,奖励优秀作品。将与影视相关的基金激励机制引入微短剧领域。举办微短剧剧本征集等活动,促进剧作品质提升。对于微短剧的播出平台进行评比,让平台对于优秀微短剧剧目的出现发挥更大作用”可知,政府应加大对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力度;结合材料三第三段“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可授权有关机构对微短剧进行行业规范管理,促进相关行业协会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强化监管,促进行业自律水平不断提升,共同维护公平有序健康的微短剧生态。同时,就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加大打击力度,严惩侵权行为。对微短剧制作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提供更多支持,持续扶持优质内容生产创作。强化对于微短剧发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引导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可知,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结合材料三第四段“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更多支持。对于相关企业的国际化运作等提供更多便利和政策支持,拓宽海外传播渠道,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举办相关微短剧的国际性展映、展播活动,让微短剧的海外发展更为顺畅”可知,政府应为微短剧出海提供更多支持。[三](17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①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假舆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节选)[注]①跂:踮起脚后跟。②彰:明显、清楚。这里指听得更清楚。③利足:脚走得快。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走送之走:___________(2)皆被绮绣被:____________(3)吾尝终日而思矣尝:___________(4)而致千里致:___________(5)善假于物假:___________14.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断2处)。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16.【甲】文中宋濂终“预君子之列”,【乙】文中君子能超过一般人,请结合文本分析你从中获得的学习或成长感悟。【答案】13.①.跑;②.同“披”,穿;③.曾经;④.到达;⑤.借。1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5.(1)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2)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16.(1)善于借助外物。宋濂幼时家贫,假借于藏书之家,因此遍观群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成才需要勤奋和专注。宋濂“抄书”之勤,“求教”之切,“从师”之艰,遇“生活”之苦却专心于学,终有所成。【解析】【导语】这篇文章由《送东阳马生序》和《劝学》两部分构成。《送东阳马生序》讲述了宋濂通过勤学苦练和谦逊请教,最终成为君子。文章表现了勤奋和谦逊的重要性。《劝学》则通过对比说明学与思、借助事物的重要性,劝勉人们重视学习。两篇文章都强调学习的必然性和意义,《送东阳马生序》通过个人经历展现苦学精神,《劝学》则从哲理层面论述,二者相辅相成,激励后人勤学不辍。【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1)句意:赶快跑着把书送还。走:跑。(2)句意:都穿着华丽的衣服。被:同“披”,穿着;(3)句意:我曾经整天思索。尝:曾经;(4)句意: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致:到达;(5)句意:(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假:借。【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的洪亮,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其中“顺风而呼”这是呼叫的情态,“声非加疾也”这是表示声音的情态,“而闻者彰”这是结果。故断为: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故:所以;虽:虽然;卒:最终;获:获得;(2)假:借助;水:游泳;绝:横渡。【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拟写启示。结合乙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可知:在荀子认为,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提高自己的学识,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结合甲文第一段“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可知:宋濂小时候虽然家里很贫穷,但他能从藏书之家借书来抄录,增长自己的见识,同时他善于向老师请教问题,完善自己的学生。由此可见,因为宋濂善于借助外物来提升自己的学识,他才能变得更优秀,终“预君子之列”;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示例:从甲文中可以看出,宋濂幼时嗜学,虽家贫仍手录借书,不畏艰辛,拜师求学,态度谦恭、勤学不辍,终有所成。乙文中则强调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提升自己,指出了学习和借助他人资源的重要性。综合两文,我感悟到:勤奋、自律和谦虚是成长的基础,善于借鉴和利用他人智慧和经验是进步的捷径。这两点相辅相成,才能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辩解的话,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现在我虽然年老,没有什么成就,犹且有幸参与到君子行列里,而承蒙皇上的恩宠眷顾,跟随公卿大人后面,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四海之内也错误地称道我的姓名,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我曾经整天思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