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压型板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XX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一、项目基本情况...................................................3
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6
三、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7
四、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10
五、目的和要求....................................................12
六、起草与修订培训制度的要求.....................................12
七、企业培训制度的含义............................................13
八、几种常用培训方法的应用........................................15
九、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23
十、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26
十一、实施培训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28
十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30
十三、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31
十四、用实耗工时来衡量............................................32
十五、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32
十六、公司概况....................................................36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37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37
十七、经济收益分析................................................38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38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40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42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44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46
十八、项目投资计划................................................47
建设投资估算表.....................................................49
建设期利息估算表...................................................50
流动资金估算表.....................................................51
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53
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54
十九、进度规划方案................................................54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55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投资人
XX集团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三)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
26.00亩。
(四)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
(五)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
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0695.2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556.16万
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00断建设期利息232.8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
的2.18%;流动资金1906.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7.82%。
(六)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0695.2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
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5942.19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4753.02万
兀0
(七)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2300.00万元。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8155,63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03L52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2.05%o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79年(含建设期24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8377.68万元(产值)。
(A)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m117333.00约26.00亩
1.1总建筑面积m230604.84容积率1.77
1.2恚底面积m210746.46建筑系数62.00%
1.3投资强度万元/亩310.80
2总投资万元10695.21
2.1建设投资万元8556.16
2.1.1工程费用万元7132.56
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211.90
2.1.3预备费万元211.70
2.2建设期利息万元232,89
2.3流动资金万元1906.16
3资金筹措万元10695.21
3.1自筹资金万元5942.19
3.2银行贷款万元4753.02
-1营业收入万元22300.00正常运营年份
5总成本费用万元18155.63
nw
6利涧总额万元4042.02
・■
7净利润万元3031.52
8所得税万元1010.50
9增值税万元852.85
10税金及附加万元102.35
II纳税总额万元1965.70
・■
12工业增加值万元6691.36
13盈亏平衡点万元8377.68产值
14回收期年5.79含建设期24个月
15财务内部收益率22.05%所得税后
16财务净现值万元4325.53所得税后
二、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在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按照考评规律的原则,遵守指标
设计的总体要求,以反映考评活动的科学性。
(一)框架性要求
绩效考评项目和指标若是单一的,则无法有效反映指标之间的有
机联系,因此,有必要选择有代表性的、能反映组织管理客观实际的
重要指标构建组织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绩效管理的内涵和结构,可以
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以及工作能力等几个方面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
系总体框架,然后在每个内容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指标组成指标体系Q
(二)关键性要求
企业的绩效指标是在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由于战略分解产生的是全面的体系,因此可能会分解出很多的绩效
指标,由此构成的指标体系也会因涵盖了过于广泛的范围而十分庞大。
这样,管理者就不能对这些企业战略的实施具有决定意义,就会使企
业的战略实施产生偏差。因此,必须通过对企业战珞、流程和价值链
分析,确定关键性的绩效指标。
(£)完整性要求
在设计绩效指标时要能够完整地反映考评对象系统运行总目标的
各个方面,从多个角度对考评对象的绩效进行考评,全面衡量员工绩
效,如果绩效指标过于单一,则有可能产生类似“晕轮效应”的绩效
考评偏差,影响考评结果的准确性。
(四)合理性要求
合理性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
考评对象的绩效,如战略决策能力适用于对高管人员的考评,但却不
能放入一般员工的考评体系;二是指绩效指标要能够科学引导员工的
行为,如果指标设计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行为出现偏差。
(五)可操作性要求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如果指标设计完成后,无法收集到准
确的数据,或收集到的数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组织管理的现状,就
难以进行有效绩效评价与分析。因此,指标应该有稳定而科学的数据
来源,确保能够被有效评估。此外,在能够确保指标数据真实性的基
础上,尽可能地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和准确程度,如有的指标有多种
口径,就需要选择比较接近实际的含义。
三、绩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绩效目标简单地讲就是绩效指标与绩效标准的综合形式,即组织
希望员工各项指标达到的预期程度。为了确保绩效目标切实有效,在
绩效目标设计时需要把握好SMART原则。
(一)明确具体的(Specific)
明确具体,是指绩效目标应该尽可能明细化、具体化。绩效目标
对员工的工作具有引导作用,组织只有将对员工的绩效要求表达得明
确而具体,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实现这一目标,并能够引导员工全
面地实现管理者的绩效期望。
(二)可衡量的(Measurable)
设定绩效目标是为了能够根据计划控制员工的行为,因此,目标
必须可以衡量才能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反馈。可衡量,就是可以
将员工实际的绩效表现与绩效目标相比较,也就是说绩效目标应该提
供一种可供比较的标准,如客户经理的绩效目标为“24小时内答复投
诉问题”而不是“提高客户满意度”。绩效目标的可衡量特征与绩效
标准和绩效评价指标的可衡量特征是密切相关的,这三者的可衡量特
征决定了绩效评价和反馈在绩效管理中的可能性。需要指出的是,可
衡量并不一定要绝对的量化。
(三)有行为导向的(Acion-oriented)
绩效目标应该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因此目标应具有行为导向的
特在。这实际上是要求绩效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能够衡量的最终结
果,还应该包含对员工在实现该绩效结果的过程中应有的行为约束。
举例来说,我们不仅要对营销人员提出“本月合同额达到…….水平”
的目标,还应该在目标中包含诸如“发展新客户合同2项以上”等对
行为进行引导的内容。
(四)切实可行的(Realistic)
之所以要针对员工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绩效目标,就是要向员工
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方向和目标,以激发员工更好地实现管理者
对他的期望。实际上,目标切实可行并不仅仅强调不应该制定过高的
不切实际的目标,还强调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潜力制定具有一定挑战
性但是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过高的目标会使员工失去信心、失
去动力,而太低的目标则无法使员工发挥应有的水平。切实可行是在
这两者之间寻找到一个最好的平衡点,找到一个员工通过努力可以达
到的可行的绩效水平。
(五)受时间和资源限制的(Timeandresourceconstrained)
绩效目标应带有时限要求和资源限制,如“在A时间内,投入不
超过10000元使s指标增长30%”,而不是“在一定时间内,在合理投
入的情况下使S指标增长30%”。这种时间和资源限制实际上是对目标
实现方式的一种引导。对于被授予权限较大的员工来说,制定他们的
绩效目标时行为引导可能会较少一点,但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是在任何
情况下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论是时间或资源的限制,都有一个程度的
问题。在目标一定的情况下,这一程度应该根据管理者的要求和员工
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确定。另外,我们往往会根据需要制定分阶
段的分目标。不论是整个绩效计划中的总目标还是分阶段的分目标,
每一个目标都应受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
四、绩效考评方法的分类
在设计和选择绩效考评方法和指标时,可以根据被考评对象的性
质和特点,分别采用特征性、行为性和结果性三大类效标,对考评对
象进行全面的考评。由于采用的效标不同,从绩效管理的考评内容上
看,绩效考评可以分为品质主导型、行为主导型和效果主导型。
(一)品质主导型
1、品质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特征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潜质为
主,着眼于“他这个人怎么样”,重点是考量该员工是一个具有何种
潜质(如心理品质、能力素质)的人。
2、由于品质主导型的考评需要使用如忠诚、可靠、主动、创造性、
自信心、合作精神等定性的形容词,所以很难具体掌握,并且考评操
作性及其信度和效果较差。
3、品质主导型的考评涉及员工信念、价值观、动机、忠诚度、诚
信度,以及一系列能力素质,如领导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
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改善能力、企划能力、研究
能力、计划能力、沟通能力等。
(二)行为主导型
行为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行为性效标,以考评员工的工作行为
为主,重点考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由于行为主导型的考评
重在工作过程而非工作结果,考评的标准较容易确定操作性较强。行
为主导型适合于对管理性、事务性工作进行考评,特别是对人际接触
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例如,商业大厦的服务员应保持愉
悦的笑容和友善的态度,其日常工作行为对公司影响很大,因此,公
司要重点考评其日常行为表现。
(三)结果主导型
结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采用结果性效标,以考评员工或组织工作
效果为主,着眼于“干出了什么”,重点考量“员工提供了何种服务,
完成了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由于结果主导型的考评注
重的是员工或团队的产出和贡献即工作业绩,而不关心员工和组织的
行为和工作过程,所以考评的标准容易确定,操作性很强6例如,著
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设计的目标管理法就是属于结果主导型的考评方法。
结昊主导型的考评方法具有滞后性、短期性和表现性等特点,它更适
合生产性、操作性以及工作成果可以计量的工作岗位采用,对事务性
工作岗位人员的考评不太适合Q
一般来说,结果主导型的绩效考评,首先是为员工设定一个衡量
工作成果的标准,然后将员工的工作结果与标准对照。工作标准是计
量检验工作结果的关键,一般应包括工作内容和工作质量两个方面的
指标。
五、目的和要求
设计和使用本表格的目的在于为考评者分析被考评者工作的完成
情况提供条件,帮助考评者对下属在工作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进
行评价。采用这种绩效分析方法,目的是通过“一对一”的绩效面谈,
帮助被考评者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并提出改善自己绩
效的措施和办法。
六、起草与修订培训制度的要求
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的变化,应当及时提出制度的
修订方案。起草或修订企业培训制度时,应体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培训制度的战略性。培训本身要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要以战略
的眼光去组织企业培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
需求。因此,制定和修订培训制度时也要从战略角度出发,为企业人
才培养建立一个完善、有效、权威的指导性棍架,使培训与开发活动走
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培训制度的长期性。培训是一项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要正确认
识人力资本投资与人才开发的长期性和持久性。要用“以人为本”的
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制定培训制度,保证制度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3、培训制度的适用性。培训制度是开展日常培训工作的指导方针,
因此,培训制度应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或条款,充分体现管理与实施
的需要。这些内容或条款针对培训过程中某一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保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可以照章办理。
起草培训制度草案或对某项具体培训制度进行修订时,不但要坚
持以上三条原则,还应当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各项培训制度
在制定前与制定后,以及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它解决了哪些问题,
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还存在着哪些困难和问题亟待克服和解决。只
有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才能“对症下药”,切实保证企业培训制度
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七、企业培训制度的含义
(一)企业培训制度的内涵
培训制度是指能够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培训系统及其活动的各种法
律、规章、制度及政策的总和,主要包括培训的法律和政令、培训的
具体制度和政策两个方面。
企业培训的具体制度和政策是企业员工培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要求员工共同遵守并按一定程序实施的规定、
规则和规范。企业培训制度的根本作用在于为培训活动提供一种制度
性框架和依据促使培训沿着法制化、规范化轨道运行。
企业培训涉及两个培训主体-企业和员工,这两个培训主体参与培
训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这种差别将导致培
训无法达到目的或效果很差。因此,要想提高培训的效率,就必须建
立一套完整的培训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双方的权利知义务、利益和责
任,理顺双方的利益关系,使双方的目标和利益尽量相容。由于培训
制度是由企业制定的,所以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
极性,同时也使企业的培训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企业培训制度的构成
在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的管理活动中,各类企业根据自己实践经
验和形势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一般来说,包括
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
培训奖惩制度和培训风险管理制度六项基本制度。
除上述六项基本制度之外,还有培训实施管理制度、培训档案管
理制度、培训资金管理制度等,从而给予培训活动自上而下的、全方
位的制度支持。
八、几种常用培训方法的应用
(一)案例分析法的操作程序
1、培训前的准备工作Q培训者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确定培训
课程的具体内容,并从平时积累的案例中选择适当的案例作为研讨内
容,同时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时间、地点。
2、培训前的介绍工作。介绍工作包括培训者自我介绍,案例分析
法的基本内容、特点,案例分析法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应用后期望
达到的效果,本次培训课程的计划安排,学员的自我介绍,学员分组
等。
3、案例讨论。先由培训者展示案例资料,让学员了解、熟悉案例
内容各小组再分别研讨案例,确定核心问题,并通过讨论选择最佳方
案,最后全体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Q
4、分析总结。培训者就案例内容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并针对本
次培训课程的学习要点进行总结,对讨论质量作出评价。
5、案例编写的步骤。案例一般包括说明(如目的、对象、使用建
议、作者等内容)、正文、附件(如数据、图表、有关规章制度、有
关背景知识等)、思考题。简单的案例至少要包括正文和思考题,其
中正文一般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展开,对于复杂的案例还应先介绍事
件发生的背景;思考题可以不止一道,提问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如
“你认为案例中主人公的行为有无不妥之处”“针对A公司的问题应
采取什么对策”等。具体编写步骤如下。
(1)确定培训目的。案例的编写要以培训目的为依据,培训目的
应当具体、明确。
(2)收集信息。信息的来源一般有四个:一是公开出版发行的报
刊书籍,二是内部的文件资料,三是有关人员的叙述,四是自己的经
历。如果仅依据公开的报刊书籍而不进行深入调查,很难编写出高水
平的案例。
(3)写作。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应忠于事实,引用的数据要
准确(不便于公开的除外)涉及的机构和人名可隐去。如果案例需要
公开,应征得有关机构、人员的同意。
(4)检测。请不熟悉案例的人或经验丰富的人来审阅案例,看其
是否存在缺陷或遗漏。
(5)定稿。根据审阅者的意见对案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二)事件处理法的操作程序
1s准备阶段。
(1)指导者确定培训对象及人数。
(2)指导者确定议题的大致范围,范围不宜过细,以免学员无话
可说。每位学员根据议题制作个人亲历案例。
(3)指导者将学员分组,每组5-6人。
(4)确定会议地点和会议时间。
(5)指导者应准备的知识包括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方法、实施要点
及其他应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培训时应注意的问题,事件处理法特有的
方法、注意点、背景特色以及会议后的评价。
2、实施阶段。
(1)指导者向各小组成员介绍事件处理法实施概要、背景特色及
注意事项。
(2)各小组简单介绍个组成员所提出的个案,包括问题名称及发
生状况。
(3)从较容易讨论的内容开始,由指导者或组长排定讨论程序。
(4)各组开始进行讨论。先提出个案,由各组员收集实情。个案
制作者在讨论其制作的个案时,应作为这一轮讨论的主持人,其他组
员收集实情时可质询主持人。发现问题时,组员相互讨论,并阐述个
人的解决方法。组长或指导者组织学员进行评价,讨论“学到些什
么。
3,实施要点。
(5)指导者确定的议题范围不宜过细,以免学员没有问题可讨论;
若议题涉及问题太少,则不能充分实现公司情报的共有化利用Q
(6)学员编制个人亲历案例时应注意的事项:这一案例应该是学
员亲身经历的问题中最难解决的一个实例;应尽可能是最近发生的;
应是工作上经常发生的,难以判断、把握和处理,不能任其再次发生
的;要简单叙述该案例的原委。由于提出个案是为介绍给其他小组,
增加彼此的经验,因此不管成功还是失败的例子都可以选择,但必须
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个案分析表可参。
(7)各组讨论时应注意的事项:学员自主讨论,指导者不参加讨
论;自主讨论时,必须明确讨论目标,并注意时间的控制,每个个案
进行时间为30~40分钟;主持人在回答组员咨询时,应回答事件发生
前的背景情况,而
(8)在讨论“学到些什么”时,需多花费一些时间。
(三)头脑风暴法的操作程序
1、准备阶段。教师应事先对所议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弄清问题
的实质,找到问题的关键,设定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同时选定
参加会议人员,一般以5-10人为宜。然后将会议的时间、地点、所要
解决的问题、可供参考的资料和设想、需要达到的目标等事宜一并提
前通知与会人员,让大家做好充分准备。
2、热身阶段。这个阶段的目的是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祥和的氛
围,使大家得以放松,进入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主持人宣布开会后,
先说明会议的规则,然后谈点有趣的话题或问题,让大家的思维处于
轻松和活跃的状态。
3、明确问题。主持人简要介绍有待解决的问题。介绍时须简洁、
明确不可过分周全,否则,过多的信息会限制人的思维,干扰思维的
创新性。作为启发思想的开端,教师通常要给学生10-15分钟的时间
进行头脑风暴(或震荡)。
4、记录参加者的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大家对问题已经
有了较深程度的理解。这时,为了使大家具有新思维,能够从新的角
度思考问题,需认真记录每人提供的建议,从中筛选出一些思想,并
把这些思想用幻灯片或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思想的记录很重要,因为记录下的思想能验证团体的思想成果。
由于许多参加者通常需在同时提出许多建议,一次性记录所有这些思
想在人力和物力上是不允许的,因此需要排除一些建议。会后通过对
记录的整理和归纳,找出富有创意的见解,以及具有启发性的表述,
供下一步畅谈时参考。
5、畅谈阶段。畅谈是头脑风暴法的创意阶段。为了让大家畅所欲
言,需要制定的规则有:第一,不要私下交谈,以免分散注意力;第
二,不妨碍及评论他人发言,每人只谈自己的想法;第三,发表见解
时要简单明了,一次发言只谈一种见解。主持人首先要向大家宣布这
些规则,随后引导大家自由发言、自由想象,使彼此相互启发、相互
补充,真正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然后将会议发言记
录进行整理。
6、解决问题。在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将大家的想法整理成若干方
案,经过多次反复比较和优中择优,最后确定1-3个最佳方案。这些
方案往往是多种创意的优势组合,是大家的集体智慧综合作用的结果,
进而提出最终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
(四)高绩效团队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成熟团队已经存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团队的绩效是
本课程重点解决的问题。本课程从项目的安排上揭示了一个高绩效团
队必备的条件和人员要求,使学员从项目的体验中领悟本团队的优势
和不足,了解改善的方法。
2、适宜人群:需要提升团队竞争力的企业、组织或项目团队。
(五)有效沟通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沟通是团队运作的基本保障,团队中出现的各种问
题有50%以上是因为沟通障碍所致。本课程从沟通的六大要素入手,建
立学员的沟通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揭示沟通中可能发生的障
碍,使学员掌握常用的沟通技巧。
2、适宜人群:公司全员或在沟通方面有明显障碍的组织。
(六)提升领导力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专业调查表明,60Q5S%的员工认为工作中最糟糕
和最大的压力来自他们的直接上司。领导者的领导才能重点影响一个
组织的健康发展。本课程是专门针对企业高层设计的领导力课程,涉
及领导技术中的四个共性:目标、观察、跟踪、反馈。通过对团队运
转中各种现象的模拟,使管理者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并体
验行为改变所产生的后果。
2、适宜人群:各个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及希望在
此方面有所了解的人群。
(七)潜能激发及员工素质提升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激发潜能,释放激情。使学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
挑战自己的心理和体能极限,张扬个性,塑造自信、健康的心态。适
宜人群:公司全员°
(A)营销团队激励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针对营销人员的特点和工作特性,发展他们自信、
应对压力、处理复杂问题、竞争能力、应变等方面的素质,鼓舞士气
并有效提升营销团队战斗力0
2、适宜人群:营销团队。
(九)企业文化认同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如何使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正确认识并顺利融入,该
企业内部共有并推崇的一套价值观和逻辑准则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
执行。需要企业高层的配合才能完成适用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融入课
程。
2、适宜人群:公司全员。
(十)危机管理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通过大理情境模拟项目,使员工亲身体验面临危机
的反应和有效处理危机的要点,给企业一个无风险的危机应对模拟演
习。由此测试并改善企业内部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
2、适宜人群:公司全员。
(十一)拓展客户关系标准课程
1、拓展目标:旨在增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友谊,从而更好地合作
和发展。与客户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保证相互之间业务正常进行的
决定性因素,为什么大家不共同走出去拓展一下呢?这里通过精挑细
选的项目,企业和企业的客户可以走得更近,让大家超越平常的业务
关系,建立真正的友谊。
2、适宜人群:双方有商业合作关系,需要充分合作互补的团体。
(十二)年会课程
1、拓展目标:借助企业年会中总结、表彰、激励的氛围,专门设
计适合本企业年会需要的拓展项目贯穿其中,使年会更能体现企业文
化特征,让员工为自己是企业一分子而骄傲,激发员工为公司创造更
大业绩的主观意识6
2、课程长度:按客户的实际要求设定。
3、适用环境:野外环境。
(十三)休闲野营
1、拓展目标;感受自然,修养身心,爱护自然,保护环境。让大
家在大自然中轻松体验,享受人生,享受自然,体验自我。增强环保
意识,爱护动物。
2、适宜人群:利用短暂的时间,进入大自然放松身心,缓解疲惫,
以便更好地进入新工作状态的人群。
九、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
(一)确定培训活动的领域
企业培训的目的和特性形成培训目标,在具体实施培训活动时要
划定培训的领域。要在这些领域中有效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就要选择
恰当的技巧和方法。对企业培训的领域进行整理和分类,并把它们与
培训课程相对照,研究并选择适当的培训方法和技巧,以适应培训目
标所设定的领域。
(二)分析培训方法的适用性
培训方法是为了有效实现培训目标而挑选出的手段和技法。它必
须与培训需求、培训课程、培训目标相适应,同时,它的选择必须符
合垓训对象的要求。从培训方法与培训内容、培训目标的相关关系出
发,对企业培训中的培训方法可做如下分类
1、与事实和概念的教育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讲义法、项目
指导法、演示法、参观等。
2、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案例分析法、文
件分析法、课题研究法和商务游戏法等。
3、与创造性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头脑风暴法、形象训练法
和等价变换的思考方法等。
4、与技能培训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实习或练习、工作传授法、
个人指导法和模拟训练等°
5、与态度、价值观以及陶冶人格情操教育相适应的培训方法,如
面谈法、集体讨论法、集体决策法、角色扮演法、悟性训练和管理方
格理论培训等。
6、基本能力的开发方法,如自我开发的支持、集中培训等。
(三)根据培训要求优选培训方法
每一种培训方法都有它的长处与短处,有一定的适用领域。优选
培训方法,即选择最优的培训方法,也就是要选最合适的培训方法。
优选培训方法应考虑以下几点要求。
1、保证培训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来选
择。
2、保证培训方法与培训目的、课程目标相适应。
3、保证选用的培训方法与受训者群体特征相适应。分析受训者群
体特征可使用三个参数。
(1)学员构成。在目标参数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学员构成这一参
数通过学员的职务特征、技术心理成熟度与学员个性特征三方面来影
响培训方式的选择。
(2)工作压力。当企业中员工的工作压力很大、内外部竞争激烈
时
(3)即使企业不组织集中正式培训;员工也会为了提高自己的竞
争力而去自学此时适合采用控制力较弱的学习方式c当企业中员工的
工作压力较小时,由于其控制力弱,员工的学习惰性往往会导致培训
的失败,因而此时适合正式的培训。例如,企业在制度中对员工的职
业资格、素质标准作出硬性规定通过对员工施加制度压力的方式来促
进企业内学习风气的养成。
4、培训方式方法要与企业的培训文化相适应。
5、培训方法的选择还取决于培训的资源与可能性(设备、花销、
场地时间等)。
十、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根据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的类别和层次确立培训目标
在实施培训课程设计的时候,首要的任务是给所要设计的培训项
目进行定位。这项工作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要确定培训
项目的类别;另一方面是在层次上给它定位,由此决定培训课程和项
目的目标,各个课程要素的选择也要以此为依据Q
培训课程应达到的全部目标分为三个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
域、技能应用领域。这三大领域的目标各自又可以进行细分,从而形
成目标层次体系。课程设计应当明确在各自领域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
中依次达到的目标系列,进而形成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
现代培训按其性质分为五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
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这五个层次的培训是由表层逐步深入且
相互联系的不同性质培训的深度也是不同的。而知识以及科技融合的
趋势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转变为对
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由注重知识和技能转变为更注重态度、观念和心
理。培训目标也要实现相应的转变,即在传统的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
的基础上,加强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和心理培训,由传统的注重培训
目标的单一性和专业化转变为重视培训目标的综合性和多样化。
(二)根据企业培训文化的理念和风格确定培训策略
培训者的培训观念与课程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应每一种培训
观念,分别都有一套对培训目的、受训者、教员以及培训方法的界定
和解释。
现代企业对培训的理解、培训的设计、培训的实施,都与传统的
培训不同,它的“培训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它不独立设置,而
是与组织的经营与发展结合在一起。其“培训课程设计”是与组织的
经营与发展战略的制定同步进行的。在这种课程设计中,课程的目标
就是组织经营的目标;课程的内容就是组织经营的内容;课程战略的
选择主要就是营造一个让员工可能在实际经验中自己教育自己的环境,
而且这个环境是管理者和领导者可以控制的;课程的培训方法是以自
我学习为主,管理者与员工互动、员工与员工互动、大家经验共享的
模式;课程的时间设计是组织发展的全过程;课程设计的“课堂”,
就是学习型组织活动的整个空间连同它所在的环境c选择和确定企业
员工的培训策略应充分考虑组织培训文化理念和学习者的风格。由于
培训课程的主要接受者是成年人,他们有自己的经检和学习经历,都
有目己惯用的学习方法,有与岗位工作紧密联系的学习需求,因此,
培训课程的执行要尽量遵循成年人认知规律,注意选择那些能调动他
们学习积极性的培训策略和方式方法,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学习型组织作为未来企业成功的模式,具有崭新的学习观念,其
培训战略的制定可以归结为四个原则:第一,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
培训项目与经验中学习;第二,鼓励使用数量化的测量标准和衡量基
准进行培训信息反馈和改进;第三,视参与者的支持为培训的一部分
和进步依据;第四,促进每个培训参与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
享。
十一、实施培训教学活动的注意事项
在实施培训教学活动时,有些关键步骤是不可忽视的,否则将影
响培训的效果。
(一)做好充分准备
永远不要低估准备的重要性,细心计划总是会避免更多的问题。
准备工作包括培训材料的确定和选择、培训方法的选择、培训教师和
学员的选择后勤保障(如时间、地点的安排,教学辅助用具的准备)
等。
(二)讲究授课效果
有时培训者就是培训师,实施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提高授课效率,
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作为一个优秀培训师,要充满激情,精心设计每
一堂课,授课时注意与学员的沟通交流,充分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
集中学员的注意力,避免照本宣科或漠视学员。
(三)动员学员参与
在培训过程中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是培训工作取得成功的关
键。当个成人学员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候,学习过程就开始了。学员
的参与程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调动学员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包
括;提问;进行体验性操练,开展角色扮演;记住每一位学员的姓名
并使用它们;在培训中提供信息反馈;让学员参与讲授;让学员示范
操作;结合课程做一些书面练习;签订学习合同;利用专项测评表更
深入地了解学员,进行个别访谈;用实时、实干的方式进行培训等。
(四)预设培训考核
没有系统的、科学的和严格的考核制度,就无法检验培训工作的
成效。培训考核有两种方式。
1、培训结束时考核。对于学习的课程进行逐科考试或考查,结合
学员平时的表现作出总的评价。也可要求每位学员写出培训小结,总
结自己在思想、知识、技能、作风上的进步,与培训成绩一起放进人
事档案。对于业务操作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训,则可将学员培训前后
的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培训有无成效及成效多大C
2、培训结束后工作评价。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回到工作岗位后
的工作表现是检验培训效果更直接的证明。回到工作岗位后工作考核
的主要内容是思想上有无进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有无增加,工作
态度和作风有无改变,业务能力有无提高,工作效率有无增进。最后
综合起来判断培训目标是否已达到。
十二、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能及时发现费用预算
与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结合有关制度规定的标准及时调整、消除偏
差,减少失控期间的损失。
2、节约性原则。在控制招聘、培训、劳动争议处理等人力资源管
理费用支出时,通过切实有效的控制活动降低成本,使费用利用价值
最大化。
3、适应性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使人力资
源费用支出控制适应这种变化,并能在变化的条件下较好地发挥控制
作用。
4、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实施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时,严格把
握各项费用的出处及去向,各部门在享有使用费用权利的同时,也有
责任充分和用,使之发挥作用。
十三、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是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
人力资源全部管理活动预期费用支出的计划。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作为
企业整体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整体预算的准确性、完整
性和严肃性。因比,在编制和审核人力资源费用时必须慎之又慎,马
虎不得,一旦企业的预算被董事会批准,如果发现存在缆漏,再予纠
正是相当困难的。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必须认真按照规定的程序,
缜密思考,仔细审核Q下面以某公司人工成本预算表为例,进行分析Q
十四、用实耗工时来衡量
和定额工时相比,实耗工时能反映生产员工实际完成定额的情况。
如果对比的结果超过正常的界限,就说明现行定额向实际生产水平有
较大的距离,由此可以判断出定额水平的高低。这种方法和劳动定额
的考核结合在起,资料收集比较方便,也可以对班组、工种、车间的
定额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这种衡量方法的缺点是实耗工时统计的准确
性、可靠性较难保证,甚至可能掩盖部分损失工时c实耗工时在一定
程度上会受到现行定额水平的牵制,因此其准确性较差。
十五、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
(一)巴克制给人们的启示
巴克制是19世纪末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其杈本特征是;在现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分析研
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时间,采用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
劳动生产率。具体地说,它具有五方面的特点。
1、根据科学的标准时间测定员工的工作效率。
2、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借以弱化物质刺激。
3、从公司经理、厂长到每个员工都有具体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岗位
责任,并按岗位等级核定工作效率。
4、定额人员定期提出有关工作效率的分析报告,以便于各级管理
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监督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作
效率或维持效率的高水平。
5、设立专门从事增援的机动部门和人员,以保证各生产部门人员
配备的合理化,最大限度地控制劳动力的使用,减少人力耗费和不必
要的损失。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许多中小企业包括一部分大型企业
推行巴克制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劳动生产率就大幅度提高,有
些企业甚至成倍增长,其效果极为显著。巴克制的出现,也引起西方
发达国家企业的普遍重视,认为它是促进现代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
十分有效的手段。
6、根据对企业一般状况的分析,通过技术开发采用先进工艺和设
备,无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耗资多、费时长、风
险大,所起作用是有限度的。更重要的是,它过分偏重“物”的考虑,
忽视了生产力中“人”这一最革命、最活泼的要素C
7、从“人”这一主观要素入手,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是
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级管理责任造成的
工时浪费,据日本某企业的调查资料介绍,因管理责任损失的工时约
占总工时的8%左右。其次,应分析如何减少操作工人责任造成的工时
损失,它不仅潜力大而且是工人本身可自行调节的部分,是提高劳动
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最后,最积极、最重要的是靠操作工人提高作业
速度,充分利用设备能力,选用最佳操作方法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产量,
不断超额完成定额。严格说来,通过消除管理者和操作工人的工时浪
费去提高工效,还只是消极被动的,最关键的是要取得“附加效果”,
即不断超额完成现行定额。因为劳动定额是按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
人的平均作业速度确定的,工人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加速度超过平均并
非很困难,对大多数工人来说,超额完成定额的机会时时存在。况且,
加快作业速度,也并非要求工作超负荷劳动,而是限制在生理上允许
的范围之内。许多事例表明,工人仅从改进操作方法、提高作业速度
上,即使节约比例很小的工时,对于重复性强、批量大的产品,也能
积少成多,取得惊人的效果。
总之,重视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发掘全体员工
的劳动潜力,是巴克制所揭示的实现高度劳动生产率的秘密。
巴克制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它的实施方法和经验,是值得我国
企业波取的。现阶段,企业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对包括劳动定额
定员在内的各项基础工作,不但不能忽视,反而需要强化。这是因为
只有一流的管理、流的生产效率,才能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具有竞
争能力的产品,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外许多
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只有强化劳动定
额定员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掘劳动潜力,才能
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国有企业
管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劳动定额工作在科学化企业管理的带动下,
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1、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所谓科学化,是使劳动定
额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
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基础之上,吸收相关学科如心理
学、管理学、技术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达到新高
度和新水平。所谓标准化,是以制定、贯彻劳动定额为主要内容的有
组织的活动过程,将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纳入国家标准化的轨道,逐步
推进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标准化、定额方法标准化、定额工作标准化。
所谓现代化,是要求劳动定额广泛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计算工
具,吸收现代数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建立劳动定额管理信息系统,建
立各类产业部门劳动定额数学模型和数据库,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
形成网络系统。
2、由传统的单一管理逐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全员、全面、
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所谓全员,是指企业的全部员工,无论是厂长
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生产工人,一律纳入劳动定额一体化
管理的轨道。所谓全面,是以“,为中心,又注重人与物、人与环境
和工作地的相互结合,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所谓全过程,是指在
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实行定额管理,即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
环节、各个阶段上都要以提高工效为中心;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使劳
动定额管理成为企业总体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3、由过去劳动定额与定员分散管理逐步转向劳动定额定员一体化
管理。随着我国劳动定额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对劳动定员的
重视程度也将逐步提高。如前所述,劳动定员即人员定额是劳动定额
的一种发展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传统的劳动定员核算方法存在许
多不足,亟待加以完善。例如,很多工业企业近几年采用的“零基定
员法”就是采用更加精确的量化指标核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新探索。在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势必出现人力使用的严
格控制。企业为了提高定员水平,将会引进最先进的定额方法,使定
员管理定额化。
十六、公司概况
(一)公司基本信息
1、公司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
2、法定代表人:邵xx
3、注册资本:860万元
4、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XXXX
5、登记机关:xxx市场监督管理局
6、成立日期:2012-6-22
7、营业期限:2012-6-22至无固定期限
8、注册地址:xx市xx区xx
(二)公司主要财务数据
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12月2019年12月2018年12月
资产总额3985.453188.362989.09
负债总额1631.571305.261223.68
股东权益合计2353.881883.101765.41
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
项目2020年度2019年度2018年度
营业收入10556.798445.437917.59
营业利润1910.461528.371432.85
利润总额1701.411361.131276.06
净利润1276.06995.33918.76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1276.06995.33918.76
者的净利润
十七、经济收益分析
(一)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本期项目所有基础数据均以近期物价水平为基础,项目运营期内
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只考虑装产品及服务相对价格变化,同时,假
设当年装产品及服务产量等于当年产品销售量。
(二)项目计算期及达产计划的确定
为了更加直观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情况,本期项目计算期为
10年,其中建设期2年(24个月),运营期8年。项目自投入运营后
逐年提高运营能力直至达到预期规划目标,即满负荷运营。
(三)营业收入估算
本期项目达产年预计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2300.00万元;具体测
算数据详见一《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所示。
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
号
1营业收入0.0016725.0018955.0022300.00
2增值税0.00721.13817.28852.85
2.1销项税0.002174.252464.152899.00
2.2进项税0.001453.121646.872046.15
3税金及附加0.0086.5398.08102.35
3.1城建税0.0050.4857.2159.70
3.2教育费附加0.0021.6324.5225.59
3.3地方教育附加0.0014.4216.3517.06
(二)达产年增值税估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和《关于全国实
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及相关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应
缴纳增值税计算如下:达产年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852.85
万元。
(三)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
本期项目总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外购原材料费、外购燃料动力费、
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其他费用(其他制造费用、其他管理费用、
其他营业费用)、折旧费、摊销费和利息支出等。
本期项目年综合总成本费用的估算是以产品的综合总成本费用为
基点进行,根据谨慎财务测算,当项目达到正常生产年份时,按达产
年经营能力计算,本期项目综合总成本费用18155.63万元,其中:可
变成本15661.78万元,固定成本2493.85万元。达产年项目经营成本
17472.71万元。具体测算数据详见一《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所示。
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
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
号
1原材料、燃料费0.0011177.8612668.2514903.82
2工资及福利费0.00757.96757.96757.96
3修理费0.00253.26253.26253.26
4其他费用0.001557.671557.671557.67
4.1其他制造费用0.00115.64115.64115.64
4.2其他管理费用0.00110.13110.13110.13
4.3其他营业费用0.001331.901331.901331.90
5经营成本0.0013746.7515237.1417472.71
6折旧费0.00435.85435.85435.85
7摊销费0.0014.1714.1714.17
8利息支出0.00232.90232.90232.90
9总成本费用0.0014429.6715920.0618155.63
9.1其中:固定成本0.002493.852493.852493.85
9.2可变成本0.0011935.8213426.2115661.78
(四)税金及附加
本期项目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
方教育附加。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项目达产年应纳税金及附加
102.35万元。
(五)利润总额及企业所得税
根据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本期项目达产年利润总额(PF0):
利涧总额二营业收入-综合总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4042.02(万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00%计征,根据规定本期项目应缴纳企业所
得税,达产年应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二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
=4042.02X25.00%=1010.50(万元)。
(六)利润及利润分配
该项目达产年可实现利润总额4042,02万元,缴纳企业所得税
1010.50万元,其正常经营年份净利润:净利润二达产年利润总额-企业
所得税=4042.02T01050=3031.52(万元)。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单位:万元
序
项目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
号
1营业收入0.0016725.0018955.0022300.00
2税金及附加0.0086.5398.08102.35
3总成本费用0.0014429.6715920.0618155.63
4利润总额0.002208.802936.864042.02
5应纳所得税额0.002208.802936.864042.02
6所得税0.00552.20734.221010.50
7净利润0.001656.602202.643031.52
8期初未分配利润0.000.001490.943324.22
9可供分配的利润0.001656.603693.586355.74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石交易合同范本
- 铸造技术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塑料并线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高速电风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固液混合流体阀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静电喷涂绿胶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16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2025至2030年IC转换座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中国紫叶马氏榛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1《三黑和土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水刀除锈施工方案
- 英语-广东省大湾区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和答案
- 2024年06月日照银行社会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培训课件:《静脉采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修缮学习交底资料》课件
-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解答题压轴题十七大题型专练(范围:第四、五章)(含答案)
- 单层钢结构工业厂房施施工组织设计
- 投资公司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
- 筑牢安全防线共创平安校园
- 2024年大学生电子版三方协议书模板
- GB/T 44619-2024福寿螺检疫鉴定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