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XX/01/01XX医院肌少症概述汇报人:医学生文献学习肌少症一、肌少症的概念肌肉衰减综合征简称肌少症,英文为sarcopenia,源自希腊语的sarx(肌肉)和penia(流失)。1989年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IrwinRosenberg首次提出。1998年Delmonico等首先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肌肉质量,提出肌肉质量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年轻人群2个标准差者为肌少症。肌少症一、肌少症的概念世界各地区组建了相关工作组并制定诊断共识,如EWGSOP、IWGS、AWGS。国际上应用最广、可操作性最强的诊断策略由EWGSOP于2010年提出,诊断肌少症需有肌肉质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的下降。按程度分为三级:①肌少症前期(presarcopenia),仅有肌肉质量减少,而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尚正常;②肌少症(sarcopenia),肌肉质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下降;③严重肌少症(severesarcopenia),指肌肉质量、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均下降。肌少症一、肌少症的概念肌少症在不同人群中的患病率是老年人群中高发疾病,60岁以上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30%。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50%。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变化规律青年和成年期肌肉质量和力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50岁后腿部肌肉质量每年下降1%,力量每年下降1.5%。70岁以上肌肉质量和力量消减速度翻倍。肌少症一、肌少症的概念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年轻时缺乏锻炼,肌肉储备不足,年老后更易患肌少症。肌少症的危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剥夺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增加非常规就诊和临床不良事件。可能导致跌倒骨折等严重后果,增加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经济损失:在美国,每年因肌少症引起的各种疾病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80亿美元。肌少症一、肌少症的概念2016年10月,肌少症成为ICD-10正式编码的一类疾病(M62.8)。目前认为肌少症是导致躯体衰弱的主要机制之一。识别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可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对应对老龄化社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肌少症是一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其病理改变以Ⅱ型肌纤维减少为主,也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它的发生涉及多种风险因素和机制。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一)先天性因素性别因素:女性是肌少症的先天性风险因素之一。出生体重因素:低体重儿易患肌少症。遗传因素:研究表明低瘦组织有很强的遗传性,遗传概率在50%以上。导致低瘦组织量的基因很大一部分未知,需要对相关基因进行更深入研究。基因型检测和大规模遗传组学研究可为骨质疏松和肌量减少的风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线索。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二)增龄相关因素1.肌肉流失增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呈现减少的趋势,与此同时,体内的炎症反应却在增加,机体的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减弱,这种代谢失衡使得蛋白质分解加剧,进而导致肌肉流失不断增加。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二)增龄相关因素2.某些激素分泌改变胰岛素:肌少症的发生和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的胰岛素靶器官,老化的肌细胞在受到胰岛素作用后,其蛋白质生成能力显著降低。生长激素:生长激素需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来发挥作用,随着年龄增长,相关作用机制可能出现异常,引发骨骼肌肌量下降。雌激素和雄激素: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变化也可能是导致骨骼肌肌量下降,最终引发肌少症的原因之一。钙稳态与维生素D:钙稳态失衡,1,25(OH)₂VitD₃减少,也是促使肌少症发生的因素。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二)增龄相关因素3.炎症及细胞因子:年龄增大时,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会增加,活性氧生成也随之增多。这些物质会通过胞质钙依赖的钙蛋白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系统或者NF-κB信号通路,使蛋白质分解增多、合成减少,最终造成骨骼肌质量降低。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二)增龄相关因素4.神经肌肉系统退行性改变线粒体功能障碍:依据线粒体自由基衰老学说,线粒体DNA氧化损伤引发的功能障碍是衰老的核心机制。随着年龄增长,线粒体功能衰退,会释放促凋亡因子到细胞质,引发自由基氧化损伤,致使肌细胞凋亡,最终出现肌肉萎缩。神经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传入减少,表现为α运动神经元减少,同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减少,运动神经元触发率也降低,这些都会导致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三)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饥饿与营养缺乏: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或存在营养缺乏的情况,会使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生长,肌肉蛋白合成受限,从而增加肌少症的发病风险。酗酒、吸烟: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身体各系统产生不良影响。酗酒可能损害肝脏等器官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肌肉的血液供应,两者都不利于肌肉的健康,可促使肌少症的发生。低蛋白摄入: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低蛋白摄入会使肌肉蛋白合成缺乏必要的底物,无法满足肌肉生长和修复的需求,久而久之,肌肉质量和力量就会下降,增加肌少症发生的可能性。活动减少:老年人常出现卧床、久坐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疾病导致的肌肉失用,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和锻炼,会逐渐萎缩,肌肉力量也会减弱,进而引发肌少症。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四)肠道菌群异常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物领域的快速发展,有研究者提出了“肠-肌肉轴”的假说。肠道菌群在人体的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年龄增长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这种失衡可能通过“肠-肌肉轴”影响肌肉的代谢和功能,与肌少症的发生存在一定关联,但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1.脏器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身体各组织器官包括肌肉的血液灌注不足,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受限,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同时还可能引发体内水钠潴留、炎症反应等,进一步加重肌肉损伤,促进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呼吸衰竭:会造成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干扰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过程,使肌肉能量产生不足,肌肉收缩功能下降。长期呼吸衰竭还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进一步影响全身肌肉功能,增加肌少症的发病风险。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1.脏器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脏功能下降会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身体各组织器官包括肌肉的血液灌注不足,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受限,影响肌肉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同时还可能引发体内水钠潴留、炎症反应等,进一步加重肌肉损伤,促进肌少症的发生发展。呼吸衰竭:会造成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干扰肌肉细胞的有氧代谢过程,使肌肉能量产生不足,肌肉收缩功能下降。长期呼吸衰竭还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进一步影响全身肌肉功能,增加肌少症的发病风险。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2.慢性炎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炎性疾病会使机体处于长期的慢性炎症状态,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持续释放,可通过多条信号通路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抑制蛋白质合成,导致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引发肌少症。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3.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与正常组织争夺营养物质,导致机体营养消耗增加,同时肿瘤还会释放一些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影响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肌肉蛋白质分解,引起恶病质,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4.内分泌疾病:以糖尿病为例,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会使肌肉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葡萄糖摄取和利用障碍,影响肌肉的能量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高血糖还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损伤肌肉细胞,导致肌肉功能下降,增加肌少症的发生风险。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5.其他慢性疾病认知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患者饮食摄入不规律、营养不均衡,影响肌肉的营养供应。同时,认知障碍还会使患者活动量减少,肌肉缺乏锻炼,加速肌肉萎缩。情绪异常:如抑郁症等,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睡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和身体代谢紊乱,还可能使患者缺乏运动意愿,肌肉活动减少,进而促使肌少症的发生。肝肾功能异常:肝脏和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肝肾功能异常会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导致营养缺乏,影响肌肉的正常生长和修复。肌少症二、肌少症的发生机制(五)疾病相关因素5.其他慢性疾病骨质疏松:与肌少症常常并存,骨骼和肌肉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关联,骨质疏松会影响骨骼对肌肉的支撑和力学传导,导致肌肉受力异常,影响肌肉功能,同时二者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如炎症反应、激素失衡等,相互促进病情发展。慢性疼痛: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使肌肉活动量减少,引起肌肉废用性萎缩。长期的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进一步影响肌肉功能。长期用药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等,长期使用可能会影响肌肉代谢,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分解,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少症。肌少症三、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1.身体组成变化体重丢失:肌少症以肌肉含量减少为基础,肌肉是身体重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肌肉减少会直接导致体重下降,这种体重丢失并非是健康的减脂,而是肌肉量的流失,会使身体变得虚弱。肌少症三、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2.营养与免疫问题低蛋白血症:肌肉蛋白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质水平下降,出现低蛋白血症。这会使身体的胶体渗透压失衡,引起水肿等问题,还会影响身体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抵抗力低下:蛋白质是免疫系统的物质基础,低蛋白血症会导致免疫细胞生成减少、免疫因子合成不足,使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肌少症三、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3.运动功能障碍功能丧失、致残率高: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行走、站立、坐起、爬楼梯等基本运动能力受限。严重时可能无法独立完成这些动作,导致功能丧失,增加致残的可能性,影响老年人的行动自由和独立性。肌少症三、肌少症的临床表现及危害4.生活质量影响自理能力下降:由于肌肉功能减退,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做饭、打扫等变得困难,需要他人帮助,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使其生活依赖他人,降低生活的自主性和尊严感。生活质量下降:身体功能的受限和自理能力的丧失,使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娱乐活动的机会减少,心理上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生活的满意度降低,整体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肌少症三、肌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平台运营合作协议
- 沥青路面摊铺施工合同
- 检修承包合同
- 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二画大熊猫》教学设计
- 房屋NFT数字产权绑定协议
- 福建加强型贝雷片施工方案
- 地下石油库工程施工方案
- 14《小蜗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第12课《桥》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
- 商品房预制楼板施工方案
-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件(全册)
-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二课时)课件-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 房地产标准踩盘表格模板
- 塑胶件承认书
- 物联网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
- 学校校园安全巡逻情况登记表
- 中国-各省市地图可编辑课件
- (儿科学课件)肾病综合征
- 光缆线路工程段终版施工图
- 矿井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