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郴州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3年)【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节选自《杞人忧天》)【乙】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③,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⑤而请之。(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减)[注释]①突:烟囱。②嘿(mò):同“默”。③上行(háng):上席。④录:邀请。⑤寤:同“悟”,醒悟。12、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①因往晓之②傍有积薪13、乙文中划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B.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C.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D.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14、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②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15、甲文中的杞人和乙文中建议“曲突徙新”的客人,都具有忧患意识却有所不同。请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并说说对你有何启示。【参考答案】12、(1)告知,开导。(2)柴草。13、B14、(1)天是聚集在一起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2)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他的邻人们。15、不同之处:杞人的忧患,是没有必要的、过度的。建议“曲突徙薪”的客人的忧患是有根据的,合理的。【参考译文】【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乙】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见到这家人炉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这样做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应。不久,家中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2023年湖南郴州)【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①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③去书来,落落④大满,素蟫⑤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①切:迫切。②通籍:做官,出仕。③俸:官薪。④落落:堆积的样子。⑤素蟫(yín):指书里的蠹(dù)虫。10.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余幼好书,家贫难致。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11.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12.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4分)(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13.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0.C(2分)11.A(2分)12.参考答案:(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第(1)句“余、遍观”译错一个扣1分,第(2)句“故、辄”译错一个扣1分。13.参考答案:(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借书于张氏。(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2分,归纳品质1分,分析1分。意近即可。【乙文译文参考】我小时候喜爱书籍,但是家里贫穷难以得到。有个姓张的人家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不肯借给我,我回到家里在梦中还出现借书遭拒绝的情景。那种想得到书的迫切心情竟像这样。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做官以后,官薪花掉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堆得满满的,白色的蠹虫和虫丝经常覆盖在书册上。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读的人用心专一,而年少时候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2022年湖南郴州)【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某①启:仆居东坡③,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苏轼《与章子厚》)
[注释]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e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⑥黑牡丹:牛的戏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
)
(2)勿谓仆谪居之后(
)11.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
牛
发
豆
斑
疮/也法
当
以
青
蒿
粥
啖之B.此
牛
发
豆
斑
疮也
/法
当
以
青
蒿
粥
啖之C.此
牛
发
豆
斑
疮也法/
当
以
青
蒿
粥
啖之D.此
牛
发
/豆
斑
疮也法
当
以
青
蒿
粥
啖之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13.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参考答案】10.(1)形容水的澄澈(或“澄澈")
(2)贬谪,流放
11、B
12.(1)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
13.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同是在贬官境遇中,甲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苏轼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
【参考译文】【乙】章惇公亲启:我居住在东坡之上,放水种植稻子,有四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我的妻子养殖蚕桑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只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牛的症状,说“这只牛发的是痘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他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我是总是把自己当成田间的老头.我的妻子还能解决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2021湖南郴州)【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节选自《列子•汤问》)【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选自《吕氏春秋•别类》)[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何苦而不平()②室之始成也善()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1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参考答案】(10)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①句意为:还怕挖不平吗。苦:愁。②句意为: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善:好的。(1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断句为: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故选:D。(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语有:汝,你。彻,改变。句意为: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好,喜欢。通,懂得。句意为: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1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ABC.正确;D.有误,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全面考虑,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故选:D。答案:10.①愁
②好的11.D12.①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②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13.D【点评】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甲】河曲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乙】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高阳应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2020湖南郴州)【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节选自《资治通鉴》)【乙】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钱行于郊衢,抚节悲欢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选自《列子·汤问》,有删节)1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1)及鲁肃过寻阳()(2)未穷青之技()13.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B.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C.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D.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分)(2)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2分)15.读了甲乙两文,你认为孙权和秦青在劝说艺术上有哪些高妙之处?吕蒙和薛谭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参考答案】13.D.1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达到劝人的目的。孙权是现身说法,直言劝说,提出要求,易为人所接受;秦青则不说话,以自身的行动,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让秦青折服,从而达到劝人的目的。启示: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满足于眼前所学,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参考译文】【乙】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2019湖南郴州)【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乙】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①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②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③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④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⑤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⑥,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禄秩:俸禄秩爵。②规:贪求。③公仪休:公仪,复姓。休,名。战国时鲁相。④秦惠王:即秦惠公。⑤大司农:官名。汉武帝时置大司农,掌钱谷之事。⑥元龟:本指大龟,这里引申为可做借鉴的前事。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臣之妾私臣(2地方千里(3)性嗜鱼(4)师随而伐之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2)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13.甲乙两文分别运用了设喻和举例的说理方式,请结合原文进行简析。(4分)14.请根据甲乙两文分别谈谈从两文中分别获得的启示。(4分)【参考答案】11.(1)偏爱,动词(2)方圆(3)特别喜爱(4)讨伐12.(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2)做君主的人如果贪婪,那么他就会失去他的天下;做臣子的人贪婪,那么会丢掉他的性命。13.【甲】文运用设喻的方式对齐王进行规劝,以自己的妻妾客人对自己有所求而偏爱自己说谎话为由,劝诫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唐太宗以公仪休不贪人鱼而保住自己的禄位、蜀人贪金而招致国亡的例子告诫君臣不要贪,贪则毁身。14.【甲】为人要善于听众别人意见,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乙】做人不要贪婪,贪婪会让利令智昏,失去应有利益。【参考译文】【乙】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朕曾说过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削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的吃到鱼。并且做君主的贪,必丧其国;为臣的贪,必亡其身。《诗经》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以前的秦惠王要讨伐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道路出现了,秦军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灭亡了。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发后自刎而死。类似这样的事,怎能数得过来!朕今天以蜀王作为借鉴,你们需要以田延年作为前车之鉴。(2018湖南郴州)【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Ci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 )(3)河中漱广( ) ⑷窥深悸魄 ( )1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译文:13. 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答:14.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4分)答:【参考答案】11. (1)逆流而上 (2)消失 (3)冲击,冲荡(4)看,望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第(4)空答“偷看”不给分。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评分樯准:4分。每句2分,第一句扣住“奔”、“疾”翻译,译错一字扣1择,语句通顺即可;第二句扣住“素”、“云”翻译,译错一字扣1分,语句通顺即可。13.甲文: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乙文:①“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评分标准:4分。例句2分,作用2分。14.答案示例: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评分标准:4分。相同点2分,扣住“急”“大”两个特点即可;不同点2分,扣住“清”的特点即可【参考译文】【乙】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2017湖南郴州)【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上①谓侍臣曰:治《如治病,病导愈,犹宝将护。俛|遽自放纵,病复作,【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管夷吾举于士
(
)
(2)困于心衡于虑(
)(3)病虽愈(
)
(4)四夷俱服
(
)1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译文:
1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有又是什么?(4分)答:
1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4分)答:
【参考答案】11.(1)狱官。(2)通“横”,梗塞,堵塞,不顺,(3)即使。(4)臣服,服从。评分标准:4分。每题1分。12.(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干。评分标准:2分。紧扣“所以”“动”“忍”“曾”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评分标准:2分。紧扣“故”“数”字的理解,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13.
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评分标准:4分。每问2分,意近即可。14.
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评分标准:4分。写出甲文观点2分,分析乙文2分。意近即可。【参考译文】【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这真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啊。”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得到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喜庆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2016湖南郴州)【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1)连月不开()(2)杂然而前陈者()..(3)长烟一空()(4)游人去而禽鸟乐()..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1)天气放晴(2)摆开(3)全(4)离开评分标准:4分。每空1分。1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评分标准:2分。紧扣“微”“斯”“归”和倒装句式评分。(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语句通顺,给2分。未准确翻译“乐其乐”扣1分。13.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评分标准:4分,每题2分。意近即可。14.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评分标准:4分。指出两种思想2分,正确理解2分。(2015湖南郴州)【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可爱者甚蕃
1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例句:水陆草木之花A.渔人甚异之
B.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C.怅恨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译文: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14.甲段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段作者以莲花自喻,两段选文作者在表达志趣方面有什么共同点?(2分)答:
(2014湖南郴州)【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1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臣之妻私臣私:偏爱B.王之蔽甚矣蔽:蒙蔽C.非士之怒也士: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D.仓鹰击于殿上仓:“仓”通“苍”1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齐地/方千里B.于是入朝见/威王C.秦王怫然/怒D.夫专诸之/刺王僚也1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翻译:____②大王尝闻布表之怒乎'翻译:____14.唐雎最终不辱使命,邹忌劝谏得以成功,请结合选段分别说出他们成功的原因。(2分)答:(2013湖南郴州)【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可爱者甚蕃()(2)余忆年少时()【答案:多;我】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答案: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13.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2分)14.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4分)【答案示例:内容上,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参考译文】【乙】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太贴切绝妙了。(2012湖南郴州)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蚌谓螺曰:“汝之形,如鸾②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③,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玑之宝④,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于内不授于外。启我口,见余心。汝虽外美,其如内何?摩顶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注释:①中渚:水中一块小洲。②鸾:凤凰。③卑朴:谦卑朴拙。④珠玑之宝:珍珠宝贝。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A.汝之形 形:形体B.然。云何珠玑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 然:然而C.摩顶放踵,委曲而已。 踵:脚后跟D.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乃:于是14.最能准确概括短文主旨的一句是(2分)DA.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B.应该注重外表美。C.能认同别人的优点。D.心灵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参考译文】在水中的一块陆地上,一个田螺和一个河蚌相遇在小岛上。河蚌对田螺说:“你的身形像秀丽的凤凰,像孤傲的云彩,纵使你处境卑下简陋,也足以让人敬仰你的品德。”田螺说:“你说的对,但是珠玑一样的宝贝,为什么老天不赏赐我,反而授予你呢?”河蚌说:“老天给予内心美好者,而不给予外表漂亮者。打开我的嘴,就能看到我的心。你虽然外形美丽,那内在又怎么样呢?从头到脚只是弯弯曲曲成一团罢了。”田螺十分惭愧,掩面钻入水里去了。(2011湖南郴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也,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苹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奚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去: ②亲戚畔之。 畔: 10.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威 天 下 不 以 兵 革 之 利11.翻译句子。(2分)环而攻之而不胜。 12.孟子在文中指明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是 人和 ,它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此空用文中原句作答)。(2分)(2011湖南郴州)【甲】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小石潭记(节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稍微冷清离开B.探求没有冷清离开C.请教没有清白走了D.请求一点点冷清离开13.辨析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不可久居B.是是进亦忧,退亦忧问今是何世C.去乃记之而去游人去而禽鸟乐D.异或异二者之为陟罚臧否,不宜异同14.对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或异二者之为译:不同于以上两种行为。B.处江湖之远译:住在很远的江湖上。C.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D.以其境过清译:这里的环境有青青的草。15.对以上两个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这句话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了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C.甲文中关于“先忧后乐”的名句常常被今人用来抒发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D.〖甲〗、〖乙〗两文的作者范仲淹、柳宗元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参考答案】l2.Bl3.Bl4.Cl5.C(2008湖南郴州)【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不盈期月盈:
(b)尝极东方极:(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
(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4分)
(a)
(b)
(c)
(d)
(e)(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分)
尊称:
成语:
【参考译文】【甲】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藏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倘使等到我成人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父亲很高兴,于是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卫夫人见到后,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经很有老成的智慧了。”她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我的名声。”【乙】临川郡城的东面,有一块地微微高起,并且靠近溪流,叫做新城。新城上面,有个池子低洼呈长方形,说是王羲之的墨池,这是荀伯子《临川记》里说的。羲之曾经仰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精神,现在说这是羲之的墨池遗址,难道是真的吗?当羲之不愿勉强做官时,曾经游遍东方,出游东海,在山水之间使他的心情快乐。莫非他在尽情游览时,曾在这里停留过?羲之的书法,到晚年才特别好。那么他能达到这步,大概也是靠他自己的精神和毅力取得的,并不是天生的。但是后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人,是不是后人学习下的功夫不如他呢?那么学习的功夫难道可以少下吗?何况想在道德修养上深造的人呢?(2007湖南郴州)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1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
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1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A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B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C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
D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13.选出最能概括本文段内容的一项()
A描绘了三峡夏季水流之急。B描绘了三峡四季的美丽景色。
C描绘了三峡春冬之时的美丽景色。D描绘了打鱼人的悲惨生活。(2007湖南郴州)【甲】晋王羲之,字逸少,旷(王旷,王羲之之父)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论书法的书)于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留涕曰:“此子必蔽吾名!”【乙】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a)不盈期月盈:
(b)尝极东方极:(2)请用自己的话说明乙文中墨池的位置和形态。(3分)
(3)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王羲之取得成功的原因。(用原文回答,不少于四句)(4分)
(4)(甲)、(乙)两文都是介绍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你知道后人对他的尊称是什么吗?后人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评价他的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写出来吗?(3分)
尊称:
成语:【参考答案】(1)a盈:满或到b极:穷尽(每字解释1分,共2分)(2)能够用自己的话清楚、准确地把墨池的位置和形态表述出来即可。例: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作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3分)(3)可从天资聪颖,喜好书法,勤奋努力,教导得法等方面去找。
参考句子:A七岁善书。
B十二见前代笔说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C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D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E盖亦以精力自致者。
(满分4分,找出3句可得满分,少于3句每少找一句扣1分)(4)尊称:书圣(2分)成语:入木三分(1分)【参考译文】【甲】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藏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还小,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展览馆管理合作协议
- 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在制造业中的推广方案设计
- 农村电商农村电商国际合作与交流方案
- 环保科技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合作协议
- 保证金质押担保协议书
- 房屋租赁合同三方协议
- 可再生能源设备采购合同
- 项目季度工作总结与前景展望报告
- 大数据平台开发协议
- 承包招商合同协议书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练习练习300题及答案
- 学前教育考题及答案
-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与治理培训
- 第1课《我们的闲暇时光》教学设计
- 模块1铁道线路养护与维修认知《铁道线路养护与维修》教学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网络控制及应用 课件 项目6、7 列车网络控制管理系统、城轨列车网络控制及应用
- 2024年企业规章制度修订方案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血管活性药物静脉输注护理方法(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T CNAS 22-2021)
- 史上最完善IPD培训资料华为IPD培训资料
- 2024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选必上、中)及详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