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烟台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4年)【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攻宋,宋王使人候①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②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③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④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⑤。”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减)【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ù):哪里,怎么。④诎:枉曲,冤枉。⑤不若先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臣之妻私臣(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C.今又私患(灾难,祸患)D.乡之死者宜矣(同“向”,先前、从前)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报于王日皆以美于徐公B.以宋之强,齐兵之弱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濯清涟而不妖D.其后又使人往视其真不知马也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10.翻译下面句子。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11.【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7.C8.B9.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10.想不到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11.①宋王不相信说实话的侦察者,还将其杀掉,最后一个侦察员因此而害怕,不敢说实话,只能谎报军情,而宋王对于不说实话的侦察者,反而给与赏赐。②例如:听信谗言,终将被蒙蔽双眼,看不清事实,最终就会招致祸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赏罚分明,才会获得民心,最终才会有好的结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C.句意:如今我很担心。患:担心。选项理解为“灾难,祸患”不正确;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向/介词,比;B.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D.代词,这/表推测语气,大概;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使者报如前”中的“使者”做主语,“报”做谓语,“如前”做宾语,因此“使者报如前”是完整的句子,它的前后都应断开;句意: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使者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杀了。故断句为: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不意:想不到。其:代词,指齐军。而:连词,表顺承。恐:恐慌。如此:到这种地步。【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谈启示。第一问: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合乙文“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可知,这里宋王受蒙蔽主要是左右亲信进献谗言,左右亲信认为宋国强大,齐国兵力弱,不会出现齐军兵临城下,老百姓恐慌的事情,结合乙文“宋王因怒而诎杀之”“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可知,因为宋王听信了左右亲信的谗言,将说实话的侦察员杀掉了,导致最后面的侦查员不敢说实话,只能谎报军情,宋王对谎报军情的侦察人员还给与赏赐。综合以上可知,宋王身上“蔽”的具体表现是:宋王不相信说实话的侦察人者,还将其杀掉,后面的侦察人员因此而害怕,不敢说实话,只能谎报军情,而宋王对于不说实话的侦察者,反而给与赏赐。第二问:甲文中的齐威王听到了邹忌劝谏的弦外之音,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奖励直言进谏的人,最终各国都来朝拜,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从“宋王”角度来看,宋国国王听信谗言,怒而屈杀了侦察人员,导致最后一个侦察人员不敢说真话,而延误了军情,最后齐国的侵略者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作为领导者,应允许臣民说真话,否则,听信谗言,终将被蒙蔽双眼,看不清事实,问题会愈积愈多,最后覆水难收;只有允许臣民说真话,善于纳谏,广开言路,辨别事情的真伪,赏罚分明,才会获得民心,最终才会有好的结果。【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求必应,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现在齐国的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宫中的妇女没有一个不偏爱您,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敬畏您,全国的人民没有一个不向您求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您受到的蒙蔽一定很严重。”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发布命令:“大小的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市场上公开指责我的过错,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下达时,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前和朝廷中像市场一样热闹;几个月之后,偶尔还有人进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齐国军队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前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使者回报说:“齐军已经迫近了,城里的百姓们都很恐慌。”宋王左右的亲信们纷纷对宋王说:“这真是肉里自己生出了虫子(纯粹是无中生有啊)。凭我们宋国这样强大,齐国兵力又那样弱,哪会像他说的这样呢?”宋王听了这些,勃然大怒,屈斩了使者。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使者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杀了。后来,又派了一个人前去侦察。使者遇见了他的哥哥。弟弟说:“我奉大王之命,前去侦察敌情。想不到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如今我很担心,前几个使者都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处死。现在,我据情实报是死,不据情实报,恐怕也是死,你看怎么办才好呢?”他哥哥说:“不如在齐军破城之前,先行逃走。”于是,这个使者报告宋王说:“完全不知道齐军在什么地方,百姓人心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他左右的亲信们都说:“前几个使者真是该死!”宋王便赏赐了这个使者很多金子。齐军打来,宋王自己慌忙跳上车去,驱车赶快逃命。(2024年山东烟台)【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节选自《说苑·奉使》)【注】①豚尹:楚国大臣。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2)反曰()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尝射于家圃B.可计日而待也杂然而前陈者C.谄谀多在君之庐者甚矣,汝之不惠D.果如其言矣其真无马邪12.翻译下面句子。兴师伐之,其民必反。13.阅读两个文段,用自己的话填空。【乙】文中豚尹起初认为楚不可伐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之后又认为可伐晋的条件之一与【甲】文所阐述的________________道理相同。【答案】10.①.全,都②.同“返”,回来。11.B12.出兵讨伐他们,他们的民众一定会造反。13.①.国君忧患意识强;②.百姓安居乐业;③.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悉:全,都;(2)句意为:豚尹回来说。反:同“返”,回来。【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于:介词,对于/介词,在;B.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D.其:代词,他的/副词,难道;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兴师:出兵。伐:讨伐,攻打。必:一定。反:造反,反叛。【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2)根据【乙】文“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可知,国君忧患意识强,百姓安居乐业;(3)根据【乙】文“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当初贤臣死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围在晋君身边),找到【甲】文“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知,亲近小人,疏远贤臣。【参考译文】【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乙】楚庄王准备攻打晋国,派豚尹前往察探。豚尹回来说:“不可讨伐。他们的君主忧患意识很强,百姓安居乐业。并且有一位贤臣在朝,叫做沈驹。”第二年,再派豚尹去晋国探察,回来说:“现在可以了。当初的贤臣死了,一些溜须拍马的人都围在晋君身边,晋君追求安乐而失去礼节;下面的百姓心生怨恨。正逢他们上下离心离德之际,兴师讨伐,他们的民众一定会支持大王。”楚庄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了。(2023年山东烟台)齐景公时,晋伐阿、甄①,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穰苴②。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③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乃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④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⑤,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⑥。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⑦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斩庄贾以徇⑧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注]①阿、甄:齐国的东阿、甄城。②穰苴:即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著名军事家。③扦(hàn)
:抵抗,抵御。④立表下漏: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⑤仆表决漏:放倒木表,摔破漏壶。⑥申明约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⑦不佞:对自己的谦称。⑧徇:巡行示众。9、下列加点实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景公患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B.贾谢曰
长跪而谢之曰C.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
上使外将兵D.何谓相送乎
太守自谓也10、下列加点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3分)A.日中而贾不至
学而不思则罔B.夕时庄贾乃至
乃不知有汉C.临军约束则忘其亲
其真无马邪D.于是递斩庄贾以徇三军
蒙辞以军中多务11、翻译句子。(2分)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教。12、阅读链接材料,说说穰直与周亚夫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点。(2分)[链接材料]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壁们士吏谓认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参考答案】9、B
10、A11、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12、纪律严明,不徇私情【参考译文】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騷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2022年山东烟台)①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①,多微辞②。②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③,不可干以私④;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⑤自任。居官清慎自持,饘粥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⑦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⑧几不能给棺敛,执绋⑨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选自《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注]①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②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③制行纯白:行为纯洁。④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⑤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⑥饘(zhān)粥:稠粥。⑦聚徒:招收学生。⑧赙(fù)赠:官府赠送的钱物。⑨执绋(fú)者:指前往送葬的人。12.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质:询问,求问B.尤以植立斯文自任植:树立C.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几:几乎D.时人荣之荣:荣耀13.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通贯乃已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犹赁屋以居先帝不以臣卑鄙C.行于世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而笃朋友之义甚矣,汝之不惠14.翻译下面句子。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15.选文第①段主要表现了宋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由第②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2.D13.A14.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15.①天资聪颖、嗜爱读书②租房子居住③去世后没有足够的钱财下葬【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DABC.正确;D.有误,荣:称赞。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乃:才/乃:才;B.以:来/以:因为;C.于:在/于:到;D.之:的/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以。来。殆,大概。句意: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大约有二十年。(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可知,他酷爱读书。从“居官清慎自持,饘粥至不给”可知,他为官清廉,稠粥都吃不上。从“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赙赠几不能给棺敛”可知,他为官清廉,任显要官职,但仍租房而住。到他去世时,不靠捐助的钱物都不能入敛。答案:1.D2.A3.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4.①.天资聪颖、嗜爱读书②.租房子居住③.去世后没有足够的钱财下葬【点评】“之”的用法: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⑥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参考译文】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异于同龄人,童年时收集经史诸书并日夜攻读,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认真探究思索,一定要达到融会贯通才罢。曾随从做官的父亲宋祯到达江陵。江陵王奎文,通晓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带着自己的感受前去向他求教,造诣一天天精深。他善长创作古文,语言都是自己所写,文义简洁深刻,且多有精妙之词。宋本性格刚直不屈,议论刚正,言行正直纯洁,不被私心干扰,而且对朋友情义笃厚,坚如金石。人们如有一点善良表现,他就大加称善而一点都不少说,尤以树古代礼乐制度为己任。主持贡举时,录取进士超过百名;当阅卷官时,第一甲增至三人。其父官至南中,家中贫困,他卖掉住房赴任。做官以清廉、谨慎克制,甚至连稠粥都不能自给。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大约有二十年。任显要官职,但仍租房而住。到他去世时,不靠捐助的钱物都不能入敛。送葬的人近二千,都是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和国子生,没有一个其他宾客,当时人们都称赞。著作有《至治集》四十卷,流行于世,谥号正献。(2021山东烟台)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官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次于显仁宫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B.故欲加恩故老
桓侯故使人问之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D.陛下若以为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10.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徐以杓酌油沥之
B.此独以跛之故C.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D.何以战11.翻译句子。(2分)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12.魏微举隋主之例是为了
,
。(2分)【参考答案】9、A10、B11、因为隋炀帝昏庸无能,所以上天才委派陛下来代替他。12、劝谏太宗,让其明白追求享乐奢靡能导致亡国的道理。【参考译文】贞观十二年,唐太宗东巡狩猎,将要进入洛阳,驻扎在显仁宫,宫里的侍从(因为侍候不周)受到很多责罚。对此,侍中魏徵向唐太宗进谏,说:“陛下如今到洛阳,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陛下希望这里获得安宁,所以想要对对洛阳的百姓施以特别的恩惠。但事到如今,这里的百姓非但没得到恩惠,相反,显仁宫的侍从还受到了很多无辜的责罚。他们有的是因为进献的物品不精致,或者因为食物不甘美而受罚。这是因为陛下不知足,太奢侈造成的。这样做已经违背了巡游的初衷,怎么对得起老百姓的期望?过去,隋炀帝命令下人多多进献食物,只要食物不丰美,就要受到责罚。上面有什么样的喜好,下面必定会加倍效仿,这样下去,人就会变得贪得无厌,最后走向灭亡。这不只是史书所载,也是陛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正因为隋炀帝昏庸无道,所以上天才委派你来代替他。陛下应当战战兢兢,凡事从俭,以前人的风范为楷模,来告诫子孙后代。为什么今天要步隋炀帝的后尘?如果陛下意足了,那么现在就能感到满意,反之,即使比现在好过千倍万倍,也不会感到满足的。”唐太宗听后大惊失色,说:“没有你,我绝不会听到这样的诤言。从今以后,希望再也不会有此类事情发生了。”(2020山东烟台)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勖①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8.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1)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品行)(2)皆反,其故何也(原因)9.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B.足肤皲裂而不知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0.翻译句子。(2分)此非臣下之过欤?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12.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2分)【参考译文】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这是什么缘故?”司空房玄龄说:“这是因为幼主生长在深宫之内,从小过着富贵生活,并不知道民间事情的真伪、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当政就多祸乱。”太宗说:“你的意思是把过失推之于君主,我则要归罪于臣下。那些功臣子弟多数无才无德,靠祖父、父亲的资荫就做上大官,不修身养性,只爱奢侈放纵。君主既然幼弱,臣下又没有才能,遇到国家倾危不能匡正扶持,怎能不发生祸乱?隋炀帝记取宇文述在自己当晋王时的功劳,把他的儿子宇文化及提升为高官显位,可是宇文化及不考虑如何报效,反而叛逆弑君。这难道不是臣下的罪过吗?我讲这话,希望你们训诫勉励自己的子弟,使他们不要犯严重的过错,就是家国值得庆幸的了。”太宗又说:“宇文化及和杨玄感,都是隋朝大臣中间受恩深重者的子孙,后来都谋反,这是什么缘故?”岑文本回答说:“君子才能够感恩戴德,杨玄感、宇文化及之流,都是小人。古人所以要看重君子而鄙视小人。”太宗说:“你说得对!”(2019山东烟台)晋献公欲伐虞,宫之奇①存焉,为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而不敢加兵焉。晋赂虞君②以宝玉骏马,虞君甚喜。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越疆而去,荀息③伐之,兵不血刃,抱宝牵马而去。故守不待渠④堑而固,攻不待冲降而拔⑤,得贤之与失贤也。(节选自《淮南子),略有增删)【注】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国。④渠:濠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拔: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车。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食不甘味食之不能尽其材B.越疆而去去国怀乡,忧馋畏讥C.故守不待渠堑而固吾义固不杀人D.得贤之与失贤也贤于材人远矣9.下面各句中的“以”与“晋赂虞君以宝玉酸马”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扶苏以数谏故B.徐以杓酌油沥之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皆以美于徐公10.选文中划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两句。(2分)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宫之奇谏而不听,言而不用。12.文段中人物描写着墨不多,形象鲜明。请简要说说下面两个人物的特点。(2分)⑴虞君:⑵宫之奇:【参考答案】8.B(3分)9.B(3分)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分)11.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2分)12.⑴贪图小利,目光短浅⑵贤能(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晋献公将要攻打虞国,宫之奇为了保存虞国,为这事睡不安稳,吃不好饭,晋献公因此不敢发兵攻虞。后来,晋献公向虞国国君贿赂美玉骏马(要借道攻打虢国),虞君很高兴。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虞君)不听,进言(虞君)不采用,就离开虞国而去。晋将荀息灭掉虢国后,又讨伐虞国,兵不血刃地拿下虞国,把美玉骏马抢了回去。所以防守不靠沟堑的坚固,攻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就看你能得到贤人还是失去贤人。(2018山东烟台)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⑦。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A.起阴多铁阴风怒号B.其名曰黄雚名之者谁C.白华而赤实其实味不同D.其状如豚而白毛余强饮三大白而别(2)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积于今六十岁矣B.受地于先王C.万钟于我何加焉D.告知于帝(3)翻译句子。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4)请在括号中,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形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山北面盛产铁.阴:北面;阴冷的风怒吼.阴:阴冷.B.名称是黄雚.名:名字;给它命名的是谁?名:命名.C.开白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实:果实;果实的味道不同.实:果实.D.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白:白色;我勉强喝了三大杯酒.白:酒杯.所以选C(2)本题考查“于”的用法和意义.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是到.A.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于:到.B.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于:从.C.万种的优厚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于:对于.D.向玉帝报告了这件事.于:向.所以选A(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翻译为: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浴:洗浴.已:治愈.(4)本题考查句子的省略.根据翻译和上下文填写.“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称是豪彘”,明显省略了主语“山”“形”答案:(1)C(2)A(3)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4)山形【点评】翻译要注意的地方:(1)专有名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可不译,习惯用语可按现在的说法翻译.(2)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3)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4)调整句序,一定要注意特殊句式(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的翻译.【参考译文】再往西五十二里,是座竹山,山上到处是高大的树木,山北面盛产铁。山中有一种草,名称是黄雚,形状像樗树,但叶子像麻叶,开白色的花朵而结红色的果实,果实外表的颜色像赭色,用它洗浴就可治愈疥疮,又可以治疗浮肿病。竹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渭水,竹水的北岸有很多的小竹丛,还有许多青色的玉石。丹水也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洛水,水中多出产水晶石,又有很多人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小猪却长着白色的毛,毛如簪子粗细而尖端呈黑色,名称是豪彘。(2017山东烟台)赵惠王①谓公孙龙曰:“寡人事②偃③兵十馀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天下,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④入秦,而王缟素布总⑤;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总,齐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爱之心也。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⑥而求敬,阿党⑦不公而求令,烦号⑧数变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注】①赵惠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②事:致力。③偃:停止、消除。④蔺、离石:地名,赵国土地。⑤布总:用麻布束发。⑥慢易:傲慢无礼。⑦阿党:结党营私。⑧号:号令,法令。9.下列各选项,与“寡人事偃兵十馀年矣,而不成”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归而形诸梦1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兵不可偃乎
兵革非不坚利也B.不可以虚名为也,必有其实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C.齐亡地而王加膳
河曲智叟亡以应D.虽黄帝犹若困
虽不能察,必以情11.翻译句子。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译文:
12.用自己的话说说“偃兵不成”的原因。答:
【参考答案】9.
A(3分)10.D(3分)U.消除战争(的想法),是兼爱天下人的思想。(2分)12.没有真正做到兼爱天下。(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参考译文】赵惠王对公孙龙说:“我致力于消除战争有十多年了,可是却没有成功,战争不可以消除吗?”公孙龙说:“消除战争的(想法),体现了兼爱天下人的思想。兼爱天下的人,不可以靠虚名就能实现,一定要有实际。现在蔺、商石二县归属了秦国,您就穿上丧国之服;向东攻打齐国夺取了城邑,您就安排酒筵加餐庆贺,秦国得到土地您就穿上丧服,齐国丧失土地您就加餐庆贺,这都不符合兼爱天下人的思想,这就是消除战争之所以不能成功的原因啊。”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傲慢无礼却想受到尊敬,结党营私处事不公却想得到好名声,号令烦难屡次变更却想平静,乖戾残暴贪得无厌却想安定,即使是黄帝也会束手无策的。(2016山东烟台)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注: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上使外将兵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虽愈利,后无复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肉食者谋之11.下列选项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皆以美于徐公C.虽不能察,必以情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2.翻译句子。(2分)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13.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的君主。(3分)【参考答案】10.B11.A12.
放火焚烧山林来打错,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13.深谋远虑(远见卓识)【参考译文】晋文公要在城濮和楚军交战,文公征询咎犯的意见,问咎犯:“这仗该怎样打?”咎犯说:“如果是做仁义的事,那就不该讨厌忠诚守信用;如果是和敌军开战,那最好是兵不厌诈。现在既然是和楚军交战,君王你就只管使用欺诈就可。”文王辞别咎犯后,又去请教雍季,雍季回答说:“放火来焚烧山林,尽管暂时能打获到很多野兽,但是最终会到无兽可猎的地步;用欺诈手段对付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文王没有听从雍季的话,而是采纳了咎犯的计策,和楚军开战时用计大败楚军。回国以后,嘉奖有功人员,首先是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这时晋文公身边的人就说了:“我们之所以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靠的是咎犯的计策。君王论功行赏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这是为什么?”文公回答说:“咎犯的诈术,只是权宜之计,适用于一时战争需要;而雍季的忠信观点,则是符合长远的利益,我怎么能只看重权宜之计而轻视长远利益呢?”(2015山东烟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0.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而或长烟一空。不敢出一言以复。B.去国怀乡。委而去之。C.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D.先天下之忧而忧。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11.翻译句子(2分)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1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部分。(3分)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3.文中的“迁客骚人”之所以“览物之情”有所不同,是因为他们。(2分)14.下面句子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相近一项是()(2分)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参考答案】10.B1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啊,前人对它的描述很详尽了。12.示例: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的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13.以物喜,以己悲14.B(2014山东烟台)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下面加点字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不为苟得也而两狼之并驱如故B.万钟于我何加焉因使唐雎使于秦C.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生,亦我所欲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翻译下面句子。(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13.第①段画线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用原文的话回答)(1分)14.第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比“”更重要的观点,然后指出“”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2分)【参考答案】11.D(评分:2分)12.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评分:2分)1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愿有甚于死者(评分:1分)14.义生万钟则辨礼义而受之(评分:2分,前两个空1分,错1处则不得分,最后一空1分)(2013山东烟台)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1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蒋氏大戚亲戚畔之B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法家拂士C吾恂恂而起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向吾不为斯役缚者曷为者也12.翻译下面句子⑴谨食之,时而献焉。⑵又安敢毒耶?13.蒋氏吧自己与乡邻的遭遇做了对比,“以捕蛇独存”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以“一岁之犯死者二焉”与乡邻的进行对比,从而深刻的揭示了苛税对百姓的毒害。1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1.D12.⑴小心的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交上去。⑵又怎么敢怨恨这件差事呢?(评分:2分,每小题1分)13.非死则徙尔旦旦有是(评分:2分,每空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14.参考答案: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苛税的不满;希望统治者能关心百姓疾苦。(评分:3分)【参考译文】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的样子惊扰了乡间的平静,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呢!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都在危险之中呢!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就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种毒蛇更厉害呢!所以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遣的)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它。(2012山东烟台)【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人恒过然后能改B、何为者也或异二者之为C、吾欲辱之,何以也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要离之刺庆忌也甚矣,汝之不惠10.翻译下面句子。(4分)(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2分)愤怒愤怒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2分)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取胜,晏子主要是靠取胜。(2分)【参考答案】9.D(3分)10.(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评分:4分。每小题2分)11.威胁害怕(色挠)(评分:2分。每空1分,大意对即可)。12.郑重(2分)l3勇敢智慧(评分:2分。每空1分)【参考译文】【乙】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的一个能言善辩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在他来的时候,大王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我则)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接着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就)回答:‘(他)犯了偷窃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员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子相像罢了,他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水土地方不相同啊。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2011山东烟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别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C、国恒亡马无故亡而入胡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0.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困于心衡于虑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同舍生皆被绮绣D.食之不能尽其材11.翻译下面句子。(2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2.选文首先采用了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的论点。(2分)13.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2分)【参考答案】9.B(2分)10.B(2分)11.(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2分)12.举例论证(摆事实)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能够导致灭亡(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亦可)(评分:2分。每空1分)13.参考答案:国内要有坚持法度和能辅佐的贤士,国外要有敌国外患(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答“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也可)(2010山东烟台)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关?”客日“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9.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B、吾与徐公孰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C、能谤讥于市朝朝而往,暮而归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1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参考答案】9.B(2分)10.D(3分)11.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分)12.“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对即可)(评分:2分。每空1分)13.答案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评分:3分。答出结果1分,原因2分)(2009山东烟台)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7.本文作者是,代文学家。(2分)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一食或尽粟一石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食之不能尽其材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7.韩愈唐(2分)8.B(3分)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2008山东烟台)愚公移山《列子》⑴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⑵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⑷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⑶河曲智叟亡以应()⑷曾不能毁山之一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⑵何苦而不平?译文:16.第⑵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第⑵、⑶层大意。(2分)第①层:面山而居第②层:第③层:17.从本文可知,“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指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⑴江(长江)阴: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18.在“搬山”还是“搬家(走人)”的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请你对愚公的态度作出或赞成或反对的言之有理的评价。(4分)【参考答案】14.(4分,各1分)⑴惩:“苦于”。⑵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4)毛:草木15.(2分)⑴你太不聪明了。(1分)(2)愁什么挖不平?(还愁挖不平吗?)(1分)16.(2分)聚室而谋;叩石垦壤。评分:对一层给1分。17.(2分,各0、5分)(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8.(4分)评分:对山的态度其实是人生面对困难的态度,沿此方向作评价,只要观点积极,言之成理,表达流畅即给分,否则酌情扣分。⑴赞成: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⑵反对: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要学会放弃,另寻办法,避免钻死胡同,陷入困境。(2008山东烟台开发区)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参考答案】7、A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参考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2007山东烟台)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中国中药材火姜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第14课《认识放大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 2025年度城市道路挡土墙翻新与加固施工合同
- 2023-2029年中国凤凰鸭养殖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万能胶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得力煤沥青深加工项目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初稿(山上)
- 2025年度生态保护区拆迁安置房购房合同
- 比大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商城商业地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WTE朗文英语 1B 单词卡片
- 网咖成本预算明细表
- 译林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件
- 化工制图CAD教程-工艺流程图课件
- 计算机软件保护课件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案及教学反思
-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上市公司财务研究-以中百集团为例】
- 中职生心理特征和常见心理问题
- 美术第二课堂活动方案2篇
-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初中课内古诗文大全(五四制)
- 非常好的精益生产案例-值得借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