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4年)【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乙】嗟乎!师道①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②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④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注】①师道:尊师学习的风尚。②出人:超出一般人。③众人:一般人。④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3)见往事耳见:_______________(4)是故圣益圣是故:_______________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卿今者才略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B.但当涉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C.学于余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D.惑之不解马之千里者(《马说》)1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古之圣人A其出人B也远矣C犹且D从师而问焉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师说》中的“说”就是这种文体。B.甲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其中鲁肃、吕蒙的对话,显示了两人的融洽关系,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C.乙文将“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进行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D.甲乙两文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中孙权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乙文中韩愈对李蟠“能行古道”给予赞扬。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及鲁肃过寻阳。(2)作《师说》以贻之【参考答案】11①.当道,当权②.推托③.了解④.因此12.B13.①.AC②.14.B15.(1)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2)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当道,当权。(2)句意: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推托。(3)句意: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4)句意: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是故:因此。【12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助词,用在时间后面,无实义/代词,……的人;B.相同,都是副词,“只,只是”的意思;C.介词,向/介词,在;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古之圣人”是主语,后面断开;“其出人也远矣”写圣人的天赋,“犹且从师而问焉”写圣人的求师态度,是两层意思。故断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在A、C处断开。【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B.“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有误,本文通过鲁肃的感叹,表现吕蒙学识的增长,是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及,等到;过,经过。(2)作,写;以,来;贻,赠送;之,他。【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颇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乙】唉!从师学习的风尚没有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2024年黑龙江大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项脊轩①,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②,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③,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④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⑤可爱。(节选自《项脊轩志》)【注】①项脊轩:作者的书斋名。②垣墙周庭:庭院四周砌上围墙。③栏楯(shǔn):栏杆。④偃仰:安居,休息。⑤珊珊:同“姗”,引申为美好的样子。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有龙则灵(2)谈笑有鸿儒(3)无案牍之劳形(4)顾视无可置者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有仙则名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B.无丝竹之乱耳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旧南阁子也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D.以当南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13、选出画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2分)A.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B.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D.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C.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铭”这种文体常用来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甲文作者用此文体自述其志,表达安贫乐道的情操。B.甲文结尾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C.乙文善用叠词表达情感。如“庭阶寂寂”中的“寂寂”二字,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D.甲乙两文作者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但都在对居室环境的描写中,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雅情趣。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参考答案】11、(1)神异(或“神奇”“灵异”):(2)大:(3)官府文书;(4)看,视(只要表达出“看”的意思即可给分)12、AA,“就”。B,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C,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D,连词,用来:介词,因为。13、B14、C“就是为了表达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表述错误,“寂寂”二字突显了环境的清幽,表达了作者身处书斋的惬意之情。15、(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小鸟时常来啄食,人来了(它们)也不离开。(1)采分点:斯,这:德馨,品德好(品德高尚)。(每个采分点1分)(2)采分点:时,时常(时时、有时、时而、不时、常常);去,离开(飞离)。(每个采分点1分)【参考译文】项脊轩,是原来的(旧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方)渗漏,雨水往下流;(我)每次移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挪置(桌案)的地方。再加上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这里的“前”指阁子北面,因这阁子是北向的)开了四扇窗子,庭院四周砌上围墙,用来对着南面射来的日光(使其反照室内),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混杂种植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休息时长啸歌吟,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时常来啄食,人来了(它们)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半面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2023年黑龙江大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中,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逕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节选自《桃花源记》)【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节选自戴名世《己亥北行日记》,有删改)[注释]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⑴具答之()⑵便要还家()⑶寻病终()⑷而妇人汲井且浣衣()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盖江北之俗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D.余顾而慕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1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2分)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1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B.甲文结尾以众人寻桃花源“未果”,谊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令人神往。C.乙文中作者看到村庄里万物都怡然自得,而自己比他们差得远,心生怨恨。D.甲乙两段文字都展现了和谐安宁、恬静美好、自得其乐的乡村生活图景。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⑴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参考答案】11、①.
详细
②.
同“邀”,邀请
③.
随即,不久
④.
打水12、C
13、A
14、C15、(1)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2)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参考译文】【乙】当天风势顺遂,不到中午就已经抵达浦口,并在刘大山家中过夜。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2022年黑龙江大庆)【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节选自《庄子•秋水》)【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①鹓(yuān)雏:古代传说中的凤凰类的鸟。②鸱:猫头鹰的一种。(节选自《庄子•秋水》)【丙】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①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②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惠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注:①垩慢:用白泥涂抹。慢,通“墁”。②斫:砍,劈。(节选自《庄子•徐无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②请循其本③非梧桐不止④顾谓从者曰(2)选出下列加粗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我知之濠上也╲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B.仰而视之曰╲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C.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尝试为寡人为之╲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B.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C.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D.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冀使/匠石斫之(4)下列关于【甲】【乙】[丙]三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项是A.甲文庄子和惠子的论辩中,庄子不正面回答,而是以问对问,表现出了庄子的不自信。B.乙文叙述了“鹓雏不屑腐鼠”的故事,表现了庄子不屑于荣华富贵,志趣高洁。C.丙文叙述了“匠石运斤斫垩”的故事,表达了庄子在惠子死后孤独悲凉的心情。D.从三篇选文中可以看出,庄子和惠子既是认知不同的对手,又是情谊深厚的挚友。(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参考答案】(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游:游玩;②句意: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循:追溯;③句意:不是梧桐树不栖息。止:栖息;④句意: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顾:回头看。(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代词;/动词,往,到;B.而:表示承接;/表示并列;C.以:用;/来;D.为:给;/给。故选:D。(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句意: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断句为: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故选:B。(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从甲文中“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可以看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BCD.正确。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①重点词:子,你。安,怎么。之,的。句意: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②重点词:或,有人。欲,想要。代,取代。相,做宰相。句意: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答案:(1)①游玩;②追溯;③栖息;④回头看。(2)D(3)B(4)A(5)①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②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梁国),是想取代您当梁相。”【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中考几乎年年考到;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参考译文】【甲】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乙】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丙】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2021黑龙江大庆)【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注:①铨:作者蒋世铨的自称。②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③扑:打。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______(4)吾母垂涕扑之涕:______________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B.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分)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②经,这里指经书。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1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4分)(1)假:借(2)质:询问(3)被:同“披”,穿着(4)涕:眼泪12.(B)(2分)13.①(只填序号)(1分)14.(C)(3分)15.(4分)(1)译文: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2)译文: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参考译文】【乙】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牛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有时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怒气稍微缓解,又反复劝说,直到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牌气急躁,我稍有点懈怠,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都不和我说一-句话;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自己疲累。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2019黑龙江大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乙】太夫人①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太夫人初封福昌县太君,进封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②时,治其家以俭约,其后常不使过之,曰:“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节选自欧阳修《太夫人教子》)注:①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②少微:微贱。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4分)①名之者谁
名: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③吾儿不能苟合于世
苟:④浯处之有素矣
素: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
乃记之而去(小石谭记》)B.在乎山水之间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C.自其家少微时
其真无马邪{《马说》D.治其家以俭约
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13.选出面波浪线句子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1分)①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②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汝能安之,吾亦安矣。【参考答案】11.(1)取名,命名(2)寄托(3)苟且(4)平时12.D13.②14.(1)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2)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对待啊。【参考译文】【乙】太夫人姓郑,她的父亲名讳是德仪,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俭约、仁爱又有礼仪教养,起初诰封为福昌县太君,进封为乐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从我们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俭约的原则持家,后来家境富裕了,也不许花费过多,她说:"我的儿子不能苟且迎合世人,俭约一些,才能度过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难。”后来,我被贬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说:"你的家本来就贫贱,我已经习惯这种日子。你能安乐对待,我也能安乐。”(2018黑龙江大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实词的含义。①欣然起行欣然:②月色入户户:③是日更定矣是:④上下一白一:(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B.湖中焉得有此人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C.念无与乐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孟子》二章)D.相与步于中庭战于长勺《曹列论战》(3)选出朗读时停顿更恰当的一项(只填序号)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5)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的描写手法。不同点:甲文运用了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参考答案】10.(2)D;(3)②;(4)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5)情景交融;虚实结合;(2017黑龙江大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①,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释:①隐:隐语,不直接说出本意而借别的词语来暗示的话。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臣之妻私臣 私:(2)能谤讥于市朝 谤:(3)委政卿大夫 委:(4)三年不蜚又不鸣 蜚: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A.皆以美于徐公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晏子使楚》)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C.国且危亡 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D.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板》)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2)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译文:14.简答。邹忌和淳于髡均是用什么方法劝谏齐王的?劝谏的效果如何?【参考答案】11.⑴偏爱⑵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⑶托付⑷同“飞”,飞翔12.D13.⑴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进言的,也没什么可说的了。⑵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14.两人都是采用的设喻方式,委婉劝谏齐王的,劝谏的结果都是使齐王乐于接受,从而励精图治,使齐国国力强盛,诸侯臣服。【参考译文】淳于髡是齐国的“招女婿”。身高不足七尺,语言流畅、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没有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欢隐居于深宫,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理政事,把政事托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灭亡就在朝夕之间了,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一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也不叫,大王知道这鸟是怎么一回事吗?”威王说:“这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震惊。”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的长官入朝议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2015黑龙江大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①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②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④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注释:①困剧:非常困倦疲累。②因:因而。③踬仆:倒下。④货:货物。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薄暮冥冥薄:(2)至若春和景明景:(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病: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及其怠而踬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B.不以物喜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D.人或怜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2.甲文中不是用来表现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一项是()(2分)A.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是进亦忧,退亦忧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理解填空(2分)甲文中弘扬的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乙文中讽刺的是一种行为。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2)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译文:【参考答案】10.(4分)(1)薄:迫近(2)景:日光(3)先:在……之前(4)病:困苦不堪11.(2分)C(A顺承/修饰B.因为/用C就/就D代词,代蝜蝂/动词,到、去、往)12.(2分)A13.(2分)贪得无厌(贪心不足、聚敛资财,意思对即可)14.(4分)(1)(2分)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谁与”,同谁)(2)(2分)(它)爬行遇到物体,就抓取过来,抬起头来背着它。(“辄”,就;负,背着)【参考译文】【乙】蝜蝂是一种善于背负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时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行走。东西越背越重,即使疲惫到极点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蝜蝂)如果能爬行,又像原先一样抓取东西。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力气也不肯停下来,直到(从高处)掉到地下摔死。现在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这会成为它自己的累赘,还只怕财富积累得不够。等到他疲累跌倒垮下来的时候,被罢免不用了,被放逐到偏远的地方了,也就受其财物多的害了。如果一旦再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面临摔落下去的危险,即使看到以前因极力求官贪财而丧命的人也不知引以为戒。虽然他的形体看起来庞大,名义上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这也太可悲了!(2014黑龙江大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乙】汉元年十月,沛公①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霸上:地名,在今陕西东南。③弃市:即死罪,暴尸街头。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3)诽谤者族族:(4)吾当王关中王:1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B.躬耕于南阳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C.先帝不以臣卑鄙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2)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译文:14.下列语句中表现诸葛亮报答先帝知遇之劯的一项是()(2分),表现汉高祖刘邦严以律己的一项是()(2分)A.愿陛下亲之信之B.不求闻达于诸侯C.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D.沛公①兵遂先诸侯至霸上E.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F.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参考译文】【乙】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晏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本来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祥。”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咸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的秦朝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是要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2013黑龙江大庆)【甲】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选自《捕蛇者说》)【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①。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②。注释:①城父:地名,春秋时楚国之地,在今河南宝丰县。②莫能兴:不能站立起来。(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殚其地之出殚:(2)而乡邻之生日蹙蹙:(3)向吾不为斯役向:(4)楚使人聘孔子聘:11.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号呼而转徙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B.今其室十无一焉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C.积于今六十岁矣孔子用于楚《史记·孔子世家D.若毒之乎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译文:(2)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译文:13.下列语句中表现蒋氏不愿恢复赋税的一项是(),属于孔子被围的原因的一项是()。(4分)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自吾氏三世居是乡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D.吴伐陈,楚旧陈E.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F.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参考答案】10.(4分)(1)殚:用尽;(2)蹙:窘迫;(3)向:从前;(4)聘:聘请。11.(2分)D(D之:均为代词,代事;A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焉:语助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C于:介词,“到”/介词,“在”)12.(4分)(每句2分)(1)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处处是死人互相压着(或者一个挨一个的死人到处都是)。采分点:触,顶着;犯,冒着;藉,枕着、压着、挨着;往往,处处、到处都是。(每个采分点0.5分)(2)他所讥讽的都切中诸侯的要害之处。采分点:“所刺讥”,所字结构,译为“(他)所讥讽的话语”;“中”:切中,动词;“疾”:比喻要害之处,痛处。(所字结构1分,“中”“疾”各0.5分)13.(4分)A:F【参考译文】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我这差事的不幸,还不如恢复我赋税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呀。如果从前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乙】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们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使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得站不起来。(2012黑龙江大庆)【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选自《宋史·赵普传》)【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选自《史记·管晏列传》)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1)普少习吏事习:(2)每归私第第:(3)家人发箧视之发:(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太祖常劝以读书以:用,拿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表假设,如果C.及小白立为桓公及:等到D.鲍叔遂进管仲遂:于是,就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译文:(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译文:12.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答: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参考答案】9.(4分)(1)习:熟悉(2)第:府第,住宅(3)发:打开(4)游:交游,交往10.(2分)B11.(1)(2分)太祖发怒,把奏章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改。(“碎裂”,使动用法。“颜色”,古今异义。)(2)(2分)管仲已经被任用,在齐国执政。(“既用”,被动句。“既”,已经或在……以后。“于齐”,介词结构后置。)12.(2分)刚毅果断、镇静从容、坚韧执着(答出两点给2分)13.(2分)D【参考译文】【甲】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嫉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乙】管仲名叫夷吾,是颍上人。他小时候,常常和鲍叔牙一块儿游玩,鲍叔牙知道他是有才干的人。管仲家庭贫困,时常欺侮鲍叔牙,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也不说他什么怨言。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鲁国杀死,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就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既然做了桓公的宰相,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多次会合各国的诸侯,做一番匡正天下的事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2011黑龙江大庆)【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③人庶:人臣庶民。④魏武帝:曹操。⑤教令:教化,命令。8.下列句中加点此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怀禅畏饥(《岳阳楼记》)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9.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12.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答:【参考答案】8.B9.B10.(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11.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12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参考译文】【丙文翻译】贞观初年,有大臣上书(给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太宗问上书者:“我所任用的,都是贤臣,你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吗?”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荒野之地,不能确切知道谁是奸佞小人,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若能不畏惧陛下的怒气,诚挚直率地进言进谏的人,就是正直的人,逢迎谄媚顺从陛下意旨的,就是奸佞小人。”太宗对封德彝说:“水流的清澈与混浊,(原因)在它的源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民就像水流,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却想让臣下的行为直率诚挚,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我一直因为魏武帝多做诡诈的事,非常鄙视他的为人,像这样,怎么能够作为教化命令?”对上书人说:“我要让全天下都讲求信义诚信,不想用欺诈的方法教化民众,你所说的虽然很好,但我不能听信啊。”(2010黑龙江大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译文:⑵比行百里始奋迅。译文: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答:【参考答案】9.D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B“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2.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
- 中国牛羊绒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环保设备生产企业代理记账人员设备成本保密协议
- 荷花可行性研究报告
- 皮饰整饰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4-2027年中国采购管理软件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购买喷雾设备的申请报告
- 2025年度音乐会现场场记聘用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租赁服务合同二零二五版
- 《材料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 介绍国家-巴西Brazil
- 国内外材料牌号对照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培训PPT(49页)
- 2010哈弗H5维修手册
- (完整版)NRS数字分级法评分表
- LY∕T 2780-2016 松疱锈病菌检疫技术规程
- 一文看懂全部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方式
- 苏科版四年级劳动技术下册教学计划
- 应答器报文定义《运基信号[2005]224号》
- 电网公司客户资产接收管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