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篇)
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
索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L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理解重点词语。
2.读与品词相结合,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意
境美,在读中加深对词句和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让同学感受对蝴蝶的怜惜,激发同学关爱弱小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占
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学习中尝试着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预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习课文。
第1页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类,选出值得思
索的问题并解决。
3.归纳课文内容,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那你能说说家是什么吗?同
学自由发言。(家是温馨的港湾,让我们的心温和,家是遮风挡雨的
港湾,让我们休息停靠……)
老师引入:(出示课件)同学们看,花丛中、阳光下,小动物们
在自由自由地翩翩起舞。突然,天空中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青鸟、
麻雀都回家躲避起来了,小蝴蝶躲到哪里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
一起去探寻蝴蝶的家。
第2页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
来多读几遍。
2.刚刚同学们读课文都很仔细,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词。
出示第一组词语:吼叫、震撼、喧嚷、雨幕、黑压压、水淋淋。
指名读。齐读。
这些词中你有不理解的吗?
3.出示其次组词语:轻快、素洁、沾污、柔弱。
谁想读读这几个词?
这几个词语都是描写谁的?(蝴蝶)
你有不理解的词吗?
读了这几个描写蝴蝶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4.同学们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同学自由提出解答。(也未可知、翻转不定、家雀儿)
5.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文章,提出问题
1.沟通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2.梳理出有思索价值的问题下节课学习。
3.整理问题,每小组保存三个问题。
四、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理解了词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会有所提高,下面让我们带
着自己的问题,来读一读1、2自然段。
第3页
2.请同学们谈谈你刚刚提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有剧烈的对
比效果,雨很大,而蝴蝶却很弱。这让为蝴蝶捏了一把汗,产生了焦
急的心情。就让我们下节课接着去探究蝴喋的家。
板书设计:
蝴蝶的家
我的问题: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
为什么特殊在意这个问题?
它们的家为什么是秀丽香甜的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品读课文,杈据问题,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关爱
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归纳课文内容,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关爱之情。
难点
落实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思索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蝴蝶的家》。紧扣上节我们提出的问
题读中解决问题。
第4页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刚刚我们初读了课文,你感受到的心情了吗?是什么心
情?(为蝴蝶焦急、担忧)你们呢?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为蝴蝶
焦急、担忧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专心体会,用笔画出有关的语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同学汇报c
(1)天气是怎么难为蝴蝶的?谁来读一读。找同学读其次句,(出
示其次句)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谁能读出的这种心情。
是啊!此时,天低、云黑、电闪、雷鸣、风狂、雨骤,让人听
着心惊,看着可怕。这真是难为蝴蝶呀?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
读,然后再齐读。
(2)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为蝴蝶焦急、担忧?
预设:
①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焦急。
从“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看出为蝴蝶焦急、担忧。
②老师引导同学:为什么从这看出为蝴蝶焦急、担忧?当时在
想什么?
③刚刚想到了什么?(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快……)由想到的你
想到了什么?让我仅读出蝴蝶的秀丽与柔弱。
是啊!这样轻快、素洁、柔弱的蝴蝶怎么能不惹人宠爱?怎么禁
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④假如再想下去,会想到什么?这样秀丽柔弱的蝴蝶要经受这
第5页
样的打击,想到这里,这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
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此时的心
情。
(3)“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焦急了”。这句话在
文中两次消失,“我”由于什么为蝴蝶焦急/?(找了多次都没有找到
蝴蝶,所以更焦急了。)
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为蝴蝶找家时的焦急心情,勾一勾、读一
读。
②通过对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呢?真为
蝴蝶焦急了。
③一次次猜测,又一次次否认,一次次为蝴蝶找家,盼望的是
什么?
(4)还从哪可以看出为蝴蝶焦急、担忧?
(5)让我们来读一读小女孩的话。
(出示第五自然段)
①小女孩是怎样看待蝴蝶有没有家这个问题的?(三个“肯
定”)
②小女孩连续说了三个“肯定”,你们想一想,小女孩在说这
些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③在这篇文章里,这仅仅是小女孩的心声吗?你能从小女孩的
话中体会出哪种美妙的愿望?
小结:让我们再读小女孩的话,通过小女孩的话把的美妙愿望
第6页
表达出来。
三、课外拓展
同学们,你们认为蝴蝶有家吗?这个秀丽而香甜的家会在哪里
呢?张开你想象的翅膀,说一说。
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分类,再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
关心的问题。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改变。
【过程与方法】
借助工具书理解课题,初读课文后,让同学就文中不理解的词
句互相质疑、解疑,培育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学习的力量。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喜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究科
学神秘的爱好。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预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7页
同学:搜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创造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幻灯片展现反映不同时代人民生活水平的图片)生活的
巨大改变是科学技术不断进展的结果,今日我们来学习《呼风唤雨的
世纪》,感受20世纪100年间科学技术的进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
改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全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细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1.读第1、2自然段。
(1)联系上下文理解“呼风唤雨”。
①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
②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
(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
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创造”与“发觉”有什么区分?(“创造”是指制造出新
第8页
的事物或方法。“发觉”则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讨论探
究,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2.重点指导第3、4自然段。
(1)指出你读后不理解的地方。
①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
神仙,来寄予自己的美妙愿望。
a.“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让你想到了谁?他们的
哪些本领能反映出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b.“愿望”是什么意思?(盼望将来能到达某种目的的想法)
c.这些愿望在20世纪还算是人类的愿望吗?用生活实例来回
答。
(卫星可看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飞机可以在云中穿梭,宇宙
飞船可以到宇宙中游览……)
②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
花开”来形容。
a.这句诗出自哪儿?是什么意思?
b.用在这里想说明什么?(说明白现代科技进展的成就之大,范
围之广)
3.沟通资料,丰富学问,加深熟悉。
(1)从文中找出详细表达科技进展成就巨大的内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
探究原子核世界的神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
第9页
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
的“地球村”……)
(2)你还能举出哪些能反映科技成就的例子?
4.读最终一个自然段。谈谈你明白了什么。
(科学制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妙的生活)
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同学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
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同学解诗题,知,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同
学的学习爱好。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沟通理解诗意,
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
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对大自然的喜爱,对祖国绚烂文化的喜爱,培育同学
的爱美情趣和审美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占
引导同学观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第10页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预备:
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同学:搜集三首诗的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敏捷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
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占八、、
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宠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观赏“残阳照水图”和
第11页
“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
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依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具体,
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
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你们信任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
怎样讲的呢?
2.观看多媒体(走进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
1.理解题意°
⑴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
(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
2.同学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依据自己对诗的理解,
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从同学的绘画中选择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
黑板上,让同学观看,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2.多媒体出示前两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3.多媒休出示后两句诗:“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
弓”。
(1)出示解释,同学自读自悟后两句诗。
可怜:可爱。
似:似乎。
第12页
(2)“露似真珠月似弓”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为什么“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老师指教回答。(由于这是
可爱的九月初三夜,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
4.最终一句诗用了两个比方,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你
们能说出来吗?
师指教:把月亮比作弓,把露水比祚晶莹发亮的珠宝。
(1)提问:诗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江边的景色?
(从黄昏到夜幕降落的江边景色,可见诗人从黄昏时起,始终
玩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
(2)从诗中描绘的景物,你可以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可以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喜爱之情)
5.朗读指导,
(1)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看谁能读出诗的韵律美,节奏
美,读出诗人的情感。
(2)(老师播放动画:诗人站在江畔激情吟诵)此时你们就是那
位身着古装的白居易,面对奇景吟诗一首……谁先来展现一下?
(3)有与他不同理解的吗?以你的理解读读吧!全体同学根据自
己喜爱的方式自由诵读。
(4)看同学们读得热火朝天,我心里直痒痒,谁来和老师比试
读一读。
(5)听范读。(出示课件: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
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平缓,温柔;
第13页
其次句,赞叹;后两句赞美)
(6)大家看着画面,听着音乐再次齐声读一遍。(呈现秋景图,
播放古典乐)
四、绘画着色,感受诗文的画面美
同学通过学诗,了解了诗中描写了深秋时候,从黄昏到夜幕降
落江边的景色,你们能把这两幅画涂上适当的颜色吗?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对庐山雄奇壮丽、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及诗句所蕴
含的人生哲理。
4.理解诗句的含义,能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同学观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
体会诗句中含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今日我们来学习我国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诗。
(板书:题西林壁)
第14页
2.谁来说了你对苏轼相关状况的了解。
(同学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写此诗的背景,老师指教、补充)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了解大意。
3.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借助解释和字典,理解诗中词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标出来。
5.小组学习,沟通商量,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沟通,深化感悟
1.小组汇报C
2.老师对同学汇报中消失的问题赐予订正、引导,并适时提问:
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有没有体验过从不同角度看事情,
结果各不相同的例子?你从这首诗中受到什么启发?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文,想象古诗描绘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老师范读)
4.两个同学对读,深化体会。
5.小组接龙练习背诵。
四、小结学法
初读,读准读通;再读,了解大意;三读,理解句意;四读,体
会情感;五读,想象情境。
第15页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领悟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借助解释理解诗意,明白人和事物各有长短,应取长补短的道
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冬天,同学们最盼望的就是下一场雪了。老师带了一些图
片让大家一饱眼福。(课件出示:人们把雪称为报春使者)
2.在冬天,我们总要提到一种植物,它就是梅花。(课件出示:
人们也把梅称为报春使者)
3.那么雪和梅争着报春,谁更美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雪
梅》。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16页
2.在诗里想告知我们什么呢?我们来理解诗意。指名读解释。
结合解释,和同桌沟通,说说诗意。
(1)一、二句的意思:梅花和白雪互相争春,彼此各不相让,
谁也不愿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低,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
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2)三、四句的意思:梅花在颜色的雪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
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3)颜色雪白是雪的特长,是梅花的短处;而怡人的芳香是梅花
的特长,却是雪的短处。(板书:各有长短)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不服输的语气;诗人犯难的语气;各有
长短的语气)
3.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凹凸?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衬
托出雪的雪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
露芳香的名贵品行。怎样才能更完善呢?(板书:取长补短)
4.让我们一起踏雪寻梅,看看雪与梅相互衬托的美景吧!(课件
引出主题)只有取长补短,既有晶莹雪白的雪,又有暗香浮动的梅,
才是冬天最美的景,才是最美的报春使者。
5.这首诗写雪与梅的古诗不仅向我们展现了雪与梅相互衬托
的美景,还告知我们应当取长补短的道理。让我们来背一背古诗。
三、拓展延长
1.这首诗的在写完诗后大发感慨,又写了一首《雪梅》,算是
对前一首的补充与解释。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雪梅(二)》)
第17页
2.课后收集描写雪与梅的古诗。
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同学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同学了解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连续培育同
学留心和细致观看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预备:
1、
(1)实地观看爬山虎;
(2)写观看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
(DJ吧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第18页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预备:
1、实地观看爬山虎。
2、写观看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珠宝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教案#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
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
这是为什么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状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第19页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索: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商量分段状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索: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其次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看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留意的是什
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如今我仅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改变?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
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商量、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
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
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第20页
4、指导同学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爱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
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熟悉大自然的奇妙,培育自己留心观看四周事物的爱好。
教学重点:
了解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
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预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
(DJ吧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第21页
是怎样观看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
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生〜〜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
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同学在几种彩色粉
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依据,对比同学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同学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解并描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
位置、样子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详细,说明白什么?课文哪个
词语突出了这一点?(留意)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
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触f巴一拉一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第22页
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
行吗?为什么?商量、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
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一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五、教学第5自然段
1、依据课后练习,轻声朗读。
2、同桌商量、汇报。
3、我们观看爬山虎时最引人留意的是叶子,可是却能把隐蔽
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详细具体,说明白什么?(观看细致、耐烦)
六、第三段总结:
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样子和颜色,再
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终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
不同。
七、质疑
八、评议同学的一篇观看日记。
九、课外作业:
1、依据平常对校内紫荆树的观看,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
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
第23页
学校语文学科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矣、耻”等3个生字,会写“耻、诲”等9个生字。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
懂每篇文章所表达的重点。
3.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看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有
所启发。
教学重点
L把握本课的生字词。
2.朗读这三篇文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弄懂整篇文章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看法,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看法有所
启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和意思。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疏通文意。
教具预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第24页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
讲?(生讲解并描述故事,师加以引导和评价)古人喜爱读书,古人又
常常会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看法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日,我
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板书:古人谈读书
2.这课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自《论语》,记录的
孔子的学习看法和学习方法;其次部分的是朱熹;第三部分的是曾国
藩。今日,我们就去学习这三篇文章,从中猎取养分。
(出示课件3)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依据解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畅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示课件5)
1.小组商量,结合解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商量结果,师指导同学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索:这
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合石墨保温板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2025年胺类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度沼气工程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合同
- 鸡肉制品加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中国陶瓷洁具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 贸易性融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电力系统改造专用电料采购合同
- 2025年度高端餐饮商铺租赁合同规范
- 2025年中国热风枪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微机主机板市场全面调研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2024年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课件
- 2024年松溪县城投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1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云南
- 《公路智慧养护信息化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
- 《书籍装帧设计》 课件 项目4 书籍装帧版式设计
- 作物栽培学课件
- 2024年辽宁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六课《跳起舞》 单元作业设计
- 在社区结对共建签约仪式上的讲话3篇
- 小班社会《多喝水身体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