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礼记》记载“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这体现了周人()

A.持有多元一体的文明意识B.依血缘关系判定族群归属C.具有较鲜明的文化优越性D.重视周边民族的文化往来(★★★★)2.汉文帝在《遗匈奴书》中说先帝(高祖)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则多次策问贤良如何“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汉代()

A.经济发展影响治国理念B.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C.地方治理体系渐趋完善D.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3.魏晋南北朝,世家豪族占有大量的依附人口,这些人口不在政府注册,不对国家负担租税赋役义务。世家豪族还通过“竞招游食”等手段来千方百计地扩大人口,为了逃避租税赋役,“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成为豪强大族“私附”的“藏户”。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

A.统一安定依然任重道远B.政治腐败加剧社会无序C.世家豪族主导社会救济D.政府放松对社会的控制(★★★★)4.永嘉之乱后至侯景之乱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东晋及南朝的户口理应大幅度增加,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口增加却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民减少B.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江南社会遭受到空前浩劫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5.学者研究唐朝敦煌文书,发现西域地区于阗的民政由毗沙都督府管理,都督的另一称谓叫于阗王;唐朝中央政府在于阗有驻军,即于阗镇守军;于阗百姓在于阗官府与镇守军的双重管辖下生活。于阗的这种治理模式()

A.削弱了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治B.标志西域地区开始归属于中国版图C.体现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羁縻统治D.表明边疆管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6.据学者统计,唐代有369名宰相,出自98个家族;而宋代有134名宰相,出自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7.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凡人家种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而当时北方亦有“顷不比亩善”的农谚。而《晋书·傅玄传》中对晋初“耕夫务多种而耕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的情况提出批评。这表明当时()

A.农业经营模式发生改变B.传统经济政策得以实施C.生态农学观念已经出现D.精耕细作农业备受重视(★★★★)8.苏辙《栾城集》载:“熙宁以前,民间两税皆用米麦布帛,未尝纳钱。然方是时,东南诸郡犹苦乏钱,钱重物轻,有钱荒之患。自熙宁以来,民间出钱免役,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较,民间官钱搜索殆尽。”材料意在说明()

A.赋役沉重阻碍商业发展B.赋役征银折射商品经济发展C.熙宁变法加重民众负担D.钱重物轻导致货币结构转变(★★★★)9.宋朝时期,上流社会对体育礼仪的规定非常严格,如打球包括了鼓乐、服饰、仪式等诸多程序和规矩,礼法森严。朱熹提出“修建射圃,提倡习射;效法孔孟,尊崇六艺以及登山郊游,导引调息”的体育思想。这体现出宋朝时期()

A.政府制定体育竞赛规范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道德教化影响体育运动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多彩(★★★★)10.黔西州在明代属于水西土司管辖,其行政范围内生活的几乎全是当地苗民。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后“客民”开始进入该地区,到乾隆时期,该地区的汉族人口总数已达129585人,而当地苗民总人口为45263人。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A.清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B.高产农作物品种从美洲引进C.中原人口增加激化人地矛盾D.设立理藩院缓和了民族矛盾(★★★★)11.明初先后禁止民间白银、铜钱用于交易,逐步建立起单一的纸钞体制。但随着宝钞的贬值并迅速崩溃,各地纷纷使用铜钱,明政府被迫解除禁钱行用令。到16世纪晚期,白银又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反映了明朝()

A.货币体系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C.对外贸易的萎缩D.原始资本的积累(★★★★)12.明朝徐光启把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西方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对古希腊数学著作《几何原本》推崇备至,认为“此书为用至广”,但“习者盖寡”,为此他感叹道:“窃意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即又以为习之晚也!”这反映出()

A.中国传统科技仍然保持先进态势B.西方侵略阻碍中外文化交流C.科学技术的传播受社会环境影响D.西学传入启蒙了中国人思想(★★★★)13.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

A.传统治史方法的突破与改变B.经世致用理念的实践C.边疆地理成为主要研究方向D.思想控制的不断松弛(★★★★)14.鸦片战争后英国谢菲尔德的商人运来大批刀叉:准备卖给中国人当做餐具,结果陈列在商店多年无人问津;伦敦的商家运往中国一批钢琴,结果堆积在仓库里受潮变质。此类现象的出现说明()

A.英国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抵制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存在盲目性D.中国对外开放市场的力度有限(★★★★)15.某洋务派官员上奏说:“因思洋人制造机器、火器等件,以及行船、行军,无一不自天文、算学中来。现在上海、浙江等处讲求轮船各项,若不从根本上用着实工夫,即学习皮毛,仍无裨于实用。”由此可见,他意识到()

A.融合中西文化的可行性B.进行全面社会改革的必要性C.创办近代实业的紧迫性D.培养近代科技人才的重要性(★★★★)16.1895年7月,光绪帝提出“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弭祸患”。随即,清廷下令要求各省办理制造船械,强调“铁路为通商惠工要务,朝廷定议必欲举行”,决定“凡各省产矿之处,准由本地人民自行呈请开采”。这些举措表明()

A.救亡图存成为社会共识B.社会经济结构持续优化C.百日维新推动经济发展D.民族工业处境有所改善(★★★★)17.1886年康有为指出,黄帝、尧、舜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隆盛时期,以后则越来越衰败,其原因是:尧舜传贤不传子,后世传子不传贤;尧舜重视气“民功”即重视物质生产和技术,后世不重视“民功”。其实质是()

A.宣扬传统的儒家大同思想B.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C.反对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D.借古讽今提出变法的主张(★★★★)18.咸丰至同治朝前期,清廷对外省使用厘金办理本省各类事务,并没有从比例上严格限制,一般是要求“撙节动支,不准丝毫冒滥”。光绪六年后,户部开始严格管控各省留支厘金的使用,责令厘局用款“须于一成之数再行核减”。这一变化折射出,当时()

A.国内金融业乱象丛生B.清政府的外贸收入锐减C.清末新政的成效凸显D.地方存在一定割据隐患(★★★★)19.1913年,中华民国首届制宪国会召开时,梁启超等人提出定孔教为国教,各省民政长官都通电表示支持,但是该议案遭到国民党代表的反对。经过讨论,最后以“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的条文通过。这说明()

A.社会发展进步艰难B.立宪与共和的争论激烈C.革命派具有软弱性D.封建思想依然根深蒂固(★★★★)20.1903年,直隶总督抽取鼓铸铜元的部分余利为资本,率先在保定创办北洋工艺总局,办起艺徒学堂(后改称为实习工厂,旋易名聚合纺织厂),又建工艺局、习艺所及满城积祥有限工厂等,推进织、染、皮、藤、衣、料器、金属、印刷、雕凿等多项工艺。这些举措()

A.得益于清末新政的开展B.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C.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现D.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基础(★★★★)21.有学者提到,《新青年》创刊时曾表示其宗旨不在“批评时政”,但这并不表明它不关心政治,实际上其作者明确认识到,他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所进行的斗争,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其意在强调,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B.借助西学探索革命的道路C.继续辛亥革命未竟事业D.以思想启蒙促进政治变革(★★★★)22.如图为20世纪初《国货月报》刊登的一则漫画:其中右边那位男性身穿丝绸长袍,配以背心和棉鞋,这是清代上层阶级男性典型的服饰打扮,衣服布料上也写满“国货”字样。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上层阶级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怀B.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C.全盘西化与坚守传统冲突激烈D.传统服饰比西装更具审美情趣(★★★★)23.五四运动爆发初期,欧美报刊多持同情和支持态度。进入6月初,部分欧美报刊开始转变立场,例如上海《字林西报》等英文报刊改称学生运动为“骚乱”。这主要是因为()

A.北洋政府查封进步报刊B.青年学生呼吁“外争国权”C.欧美报刊迎合社会大众D.五四运动趋向“十月革命”(★★★)24.李大钊曾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在总人口中,他们占据了重要地位,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他督促年轻的知识分子,要以俄国民粹运动的精神到农村去解放农民,激发他们的革命能量。这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确立了走农村革命的道路C.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D.把中国革命重心放在农村(★★★)25.国民党某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指出:“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该宣言()

A.有利于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C.推动了国民革命浪潮的到来D.加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局面二、综合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古代边疆的开发与治理中,移民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鉴于匈奴时常侵扰西北边郡,文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实边,通过优厚条件吸引民众充实西北边疆。到公元前127年,“募民徙朔方十万口”。武帝元鼎六年,在西北边地设张掖、酒泉郡、置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军屯戍边由此成为安置移民的一种主要方式。此外政府还通过迁徙罪犯及家属戍边、迁降卒于边郡等向西北边疆移民。——摘编自翟麦玲《两汉西北边疆移民政策比较研究》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沙皇俄国利用中国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的空虚形势,鲸吞我国大片领土,并且继续执行其侵略政策。在部分开明官员的倡议下,清政府开始实行向东北移民以充实边疆政策。甲午战争后,日本称:中国东北“在我国势力圈内,为我国之殖民地,最为适合”。庚子之变后,东北边患日益加剧,清政府发起新政运动,深化在东北地区的移民实边政策,使以往东北边疆人烟稀少、空虚荒凉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摘编自高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述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推行边疆移民政策的措施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清末东北移民实边的原因。(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历史上关于边疆移民问题的认识。三、材料题(★★★)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穆宗长庆年间,以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与薛存庆封还诏书。穆宗派宰相劝谕弘景等人,云:“诏命已行,可放下。”弘景等“固执如前。”宰臣不得已,“请改授卫尉少卿。”——摘编自《册府元龟》材料二: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为最高之机关,而国务院为责任之主体,总统所发之法律,命令及一切公文,皆须国务员副署,总统虽有任免文武官吏之权,而主张此项权利,必待国务院之副署,始能发生效力。其实权握于国务员之手,盖总统之地位至巩固,至尊严,除非常事件外,对于参议院不负责任。——朱宗震、杨光辉《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注意:“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御任大总统孙文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刘仲敬《民国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给事中”所隶属的部门及职责,请用一句话概括此制度的积极作用。(2)指出材料二为制约总统权力而设置的制度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临时约法》予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