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历史试卷_第1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历史试卷_第2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历史试卷_第3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历史试卷_第4页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1.夏商周时期以“贝”为流通货币,并将其称为“货贝”。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悄然在各诸侯国之间流行开来。秦朝将圆形方孔铜钱——“半两”推行于全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冶铁技术的进步B.经济发展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改变D.国家统一的要求(★★★)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评价某一货币体系:“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在那里,为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所吸收,以便进入国内流通渠道,补偿磨损了的金银铸币,供给奢侈品的材料,并且凝固为贮藏货币。”上述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的货币是()

A.英镑B.美元C.法郎D.日元(★★★)3.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人头税由此废除(★)4.清朝实行“推丁入亩”,从此在中国赋税史上存在了约200年被彻底废除的赋税是()

A.田赋B.人头税C.徭役D.实物税(★★)5.隋朝的户籍制度: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徭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调绢二丈、绵三两等;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实地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制定此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保障农业生产B.加强基层治理C.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赋役征收(★)6.古代政府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如图中①②③④处朝代对应正确的是()

A.①汉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清朝B.①秦朝②唐朝③元朝④清朝C.①汉朝②隋朝③宋朝④明朝D.①秦朝②唐朝③宋朝④明朝(★★)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这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

A.福利国家B.混合经济C.知识经济D.黄金时代(★★)8.从1951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社会保险法规至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日趋成熟。目前,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超过13亿人,覆盖94.6%的人口。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A.已经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B.基本继承欧美的社会保障制度C.加重国家财政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D.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9.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生活方式由游牧到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农耕经济的出现B.阶级的产生C.私有制逐渐产生D.早期城市的出现(★★★)10.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B.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D.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11.据统计,640种世界最重要的人类种植作物中,约有100种来自“新世界”,其中最有价值、影响最大的食用作物有玉米、番石榴、花生、马铃薯、甘薯、木薯、菠萝、番茄、辣椒、可可等。这一现象()

A.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B.丰富人类的饮食结构C.引发欧洲“价格革命”D.扩大丝绸之路的交流(★★★)12.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入侵爱尔兰,捣毁庄稼,致使大多数农作物歉收甚至颗粒无收,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表明美洲高产作物()

A.已在全世界普遍种植B.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C.最先在中国种植推广D.有利于缓解粮食危机(★★★)13.中国传统本草学一向认为辛辣食物或辛辣味有“除六腑寒冷”的功效。《清稗类钞》记载:“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下列关于辣椒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产于南美洲的阿根廷B.16世纪传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C.明朝时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D.传入中国后,流行于山东、山西地区(★★)14.染色馒头、瘦肉精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据此可以推断()

A.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B.食品安全影响国人心理C.科技革命成果利用不当影响食品安全D.食品安全急需法律保障(★★★★)15.20世纪以来英国民众食品结构发生变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麦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为134.7公斤,二战后则不足92公斤。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纪后英国()

A.殖民地市场日益萎缩B.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C.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D.在战争中削弱了实力(★★)16.中国的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10月,“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1326.77公斤()

A.利于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B.成为大国博弈的新形式C.消除了人类食物短缺的现象D.导致粮食储备不再重视二、材料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彼得马丁《资本战争》材料二亚洲经济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000亿美元。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考虑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合作在推动亚洲经济体持续增长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升本地区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认识到基础设施发展在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而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2016年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截止到2020年7月,亚投行有103个成员国。——童思汝《亚投行对亚洲经济发展影响及对策的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及20世纪前期英国金本位制度衰落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的意义。(★★★)18.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赋税制度、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初期,延续北朝和隋代的均田制,把政府控制的田地平均分配给失去土地的农民,但政府分配给失地农民的田地只是全国土地的一部分,大量土地被王公贵族和官员占有。唐初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对均田农民征收的租、庸、调。唐初的“租庸调”,不管农民资产的多寡,都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来纳税,即人口。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多的田产都集中到那些不用缴纳田赋的官僚、豪强、大地主手中,但“租庸调”的税制却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造成税负不公平的加剧和膨胀。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所谓“两税”,并非是指两种税收,而是指田赋在夏、秋两个固定的时间统一征收。“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且“两税法”以钱计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启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据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不同之处。材料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

名称时间主要内容相地而哀征春秋时期齐国根据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征税初税亩春秋时期鲁国按亩收税编户制度两汉编户齐民须向国家缴纳田租、人口税、更赋并服徭役和兵役等租庸调制惰、唐前期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庸代役即以实物税代替劳役税两税法唐中期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北宋包括地主官僚在内、不服役的都要交免役钱;重新丈量土地,按亩纳税一条鞭法明朝赋役、差役合并,征收货币摊丁入亩清朝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地丁银——摘编自刘望成何秋云《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趋势。材料三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基层官吏的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多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格,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摘编自唐鸣等《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分析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积极影响。三、综合题(★★★)19.结合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水中的螺贝类动物)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土地坚硬不肥沃)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东汉)班固《白虎通义号》(1)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材料二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2)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玉米、甘薯能够在明代广泛种植?材料三(二)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四)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