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对点练9-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_第1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对点练9-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_第2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对点练9-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_第3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对点练9-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_第4页
202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对点练9-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了解环境描写,完胜环境类题(时间:30分钟分值:3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动荤尹守国爷爷没搭理吉东,从墙角拿起拐棍,走出东屋。这拐棍,是三年前吉东第一次去省城领奖时给爷爷买回来的。庄上的那些老头儿说,这拐棍叫龙头拐杖,杨家将里的佘老太君拄的就是这种。爷爷自从有了这条拐棍,走道就离不开它了。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不一会儿,爷爷在西屋里喊:“吉东,你下地,把锅台上的那个油坛子给我抱进来。”吉东听爷爷在喊他,知道爷爷不生他的气了,紧溜地下地穿鞋,才穿上一只鞋,刚好吉宝放完爆竹进屋。他听到爷爷的喊声,看到那个油坛子就放在锅台上,就顺手抱起来,冲着东屋喊:“哥,不用你了,我给爷爷送去得了。”吉东听了吉宝的话,把刚穿好的鞋又脱了下来,重新爬到炕上听戏。吉东刚爬上炕,就听到爷爷骂吉宝:“你个小兔崽子,谁让你把油坛子抱进来的?我是让你哥抱的!”吉宝跟爷爷犟嘴:“你不就是要油坛子吗?谁给你抱进来还不一样?”在这个家中,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爷爷有时候也骂吉宝,但骂别人时,是沉着脸子,骂吉宝时,总是笑着。这次爷爷是沉着脸子骂吉宝的,爷爷说:“你这么点儿个小屁孩,抱油坛子有个啥用?你是不是成心想气死我?”吉宝还想争辩,爷爷顺手抄起了身边的拐棍要打吉宝,吓得吉宝大叫着往屋外跑。正在当院挂灯笼的吉宝爹,听到屋里的叫吵声,赶紧跑进屋;吉东也从东屋出来了;吉宝娘也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从后屋赶过来,心想:这是怎么了?上午老爷子还挺好的,把当院前前后后地打扫了一遍,还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都抱到窗下了,说晚上黑灯瞎火的,抱柴火不得劲儿。晌午吃饭时喝了半杯白酒,还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呢!吉宝一见到娘,便委屈得要哭出声来:“娘,我咋的了?爷爷让我哥把油坛子抱到西屋去,我正好路过,就替我哥抱了,我做得不对吗?”“油坛子?”吉宝娘笑了,他摸着吉宝的头说,“傻儿子,是你不对了。爷爷是看你哥这么大了还没动婚,着急了,他是想让你哥抱抱油坛子,动动荤,爷爷着急抱重孙子了。”吉宝听了娘的话“扑哧”一下子笑了。这两年来,吉东的婚事都成了爷爷的心病了。吉东每次要去相亲时,爷爷都表现得异常积极,连吉东的皮鞋,他都给打得溜光锃亮的。要是吉东去的时间短,爷爷就唉声叹气,说这个准是又不成了,要不怎么这么大点儿工夫就回来了?有一次,吉东相完亲后跟同事喝酒去了。爷爷坐在门口等了整整一上午,他见人就说:“这回可能差不多了。”下午三点多,吉东醉醺醺地回来时,爷爷气得胡子都撅到鼻子上去了。吉东明白了爷爷让他抱油坛子的用意,也明白了爷爷这几天为啥莫名其妙地跟他生气。他噌的一下子窜到西屋,把那个油坛子抱在怀里,冲着坐在炕上的爷爷说:“今天我表个态,明年我一定动婚,争取明年过年时,咱们家六口人,转年再过年时,咱家就七口人。”吉宝也跑了进来,他站在哥哥的身边,也跟着凑热闹。他说:“爷爷,我也抱了油坛子了,比我哥抱得还早,我也向你保证,我一定比哥哥早动婚,等明年过年时,咱们家里就七口人,转年过年时……”还没等说完,他自己就先大笑起来。爷爷看着两个孙子站在地上一唱一和地表演,终于忍不住笑了,拄着龙头拐杖坐回炕沿。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新的一年开始了。(选自《文学界》,有删改)★1.(环境特点概括题)小说除了结尾“窗外传来阵阵鞭炮声”透露出过年的气息之外,还有哪些地方透露出过年的气息?请结合小说加以概述。(6分)[答案]小说中看似不经意地写到吉宝“放完爆竹进屋”,写到吉宝爹在“当院挂灯笼”,提到爷爷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都抱到窗下”,还提到爷爷说“晚上要跟吉宝哥俩掷骰子赢钱”,“放爆竹”“挂灯笼”“煮饺子”“掷骰子赢钱”等民俗活动,都透露出浓浓的过年气息。★2.(环境描写作用题)小说中描写充满过年气息的环境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营造农家过年温馨的气氛,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环境;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更好地体现爷爷希望家庭人丁兴旺的心情;③写过年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插叙吉东相亲的内容,使行文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淡,也有助于人物刻画,如若缺失也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B.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紧溜地下地穿鞋”“黑灯瞎火的”“动婚”等口语体现了作品较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C.小说通过父母都在忙活计而他却待在炕上听戏、爷爷帮他打理皮鞋、他喝得醉醺醺地回家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好吃懒做的吉东的形象。D.吉东送的拐棍,爷爷“即便是不拄着,也总拎着或放在腋下夹着”,这体现了他对孙子孝心的珍视。C[C项,对吉东形象的解读有误。第一段有吉东去省城领奖的情节。]4.对于小说中的爷爷,有的人说“他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有的人说“他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6分)[答案](观点一)爷爷是一个脾气倔强、保守顽固的老爷子。理由:①他在家里有绝对权威,家里“唯独吉宝可以偶尔跟爷爷犟嘴”。②他因小事便与孙子动怒,他因为吉东没“动婚”,跟吉东怄气,还把火气撒到小孙子吉宝身上。③他迷信、保守,为了早抱重孙子,一心盼望吉东“动婚”,他密切关注吉东的相亲活动,还想通过“动荤”的方式让吉东“动婚”。(观点二)爷爷是一个可爱的、有家庭责任感的老爷子。理由:①他珍视孙子的孝心,天天带着孙子送他的拐棍。②他勤劳爱家,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提早把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抱到窗下,还准备晚上跟孙子们一起掷骰子赢钱。③他希望家庭人丁兴旺,为了让吉东早日结婚,先是跟吉东怄气,然后又想通过“动荤”的方式让吉东“动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红岩(节选)罗广斌杨益言在这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竟有个图书馆,真是想不到的事。“成岗,你知道么,这里有图书馆!”说完,刘思扬才看见成岗手里也拿着一本书。原来,成岗是从另一个人手中得到的。成岗微笑着,没有讲话。坐在旁边的一个人,这时低声插进来说:“这里的图书馆,书很多。”牢狱里一片静寂,鸦雀无声,刘思扬缓步走到牢门边,发现,几乎每个牢房,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他立刻醒悟了:这里不仅有复杂的斗争,而且有顽强的学习。在渣滓洞的时候,他就曾经想过,如果在集中营里能够读书,他一定要好好地把自己武装起来。失去自由,但不能失去思想,他深深地觉察到战友们专注的学习,正是一种顽强的战斗。为什么阴森恐怖的白公馆里,会有图书馆呢?刘思扬不解。但他也初步想到,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上午的放风时间终于到了,刘思扬和成岗一先一后地跟着胡浩,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向图书馆走去。刘思扬发觉自己的心扑通通地直跳,如同去参加一项冒险活动似的,情绪紧张起来。图书馆设在一间普通的牢房里。光线微弱,仅有一个很小的窗户,这房间在楼房的背面,很不引人注目,门是锁着的,管理图书的人还没有来。“图书管理员是老袁。”胡浩介绍说,“他马上会来。”刘思扬记得:老袁是从上饶集中营辗转押来的,但是连他的真实姓名,敌人也还不知道。在楼上,成岗就介绍过他,但是不知道他是图书管理员。一会儿,老袁来了,开了门,先走进去,坐在借书登记的桌边,没有说话。一踏进房间,成岗和刘思扬都嗅到一股霉臭的味道。到处是灰尘、蜘蛛网,仿佛他们不是进入一间图书馆,而是进入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堡。满目破旧的书刊废纸,胡乱堆积在摇摇欲坠的书架上。书架大而且多,塞满了房间,叫人连气都喘不过来。书架之间,只留着勉强能过人的通道。通道的地板上,也堆满发黄的陈旧杂志。借书的人,只能置身在书架的挤压之下,站在废纸丛中,勉强寻找自己需要的书。偏偏这些书籍都没有编号和分类,堆在一起,被尘埃盖着,一取书,那厚厚的灰尘就飞扬起来,变得满屋烟尘,灰雾蒙蒙。刘思扬一进屋,就连打了几个喷嚏,站在门口不知所措。为什么大家让灰尘盖满书架,而不打扫一下?图书管理员为什么不把书籍整理出来,至少也该把乱堆在地下的破书废纸收拾干净呀。胡浩和成岗,已经挤进书架丛中去了。他们一走动,屋子里便灰尘四起。刘思扬迟疑了一下,但是多时未读书而产生的强烈欲望支持、怂恿着他,使他不顾一切地钻进尘埃中去……刘思扬还想再找一找,可是灰尘使他呛咳得厉害,再也待不下去,只好退到图书馆门口。他把书交给老袁,对方没有接,只把借书登记册推到他面前,让他自己签名登记,一句话也没有说。刘思扬翻开《哲学辞典》①,愉快地读着那些许久未曾读到的东西,他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之感,就像和多年不见的朋友,在患难中重逢似的。他匆匆地翻阅着,心里很自然地想到,要是渣滓洞的战友们也有这样的书读,那才好咧!刘思扬放下了,端坐着。牢房里很安静,大家都在读书。过了一阵,刘思扬又拿起那本《罗亭》②。这本书是土纸印的,灰褐色的封面已经破旧,是被补过的。扉页上,有一行楷书的毛笔字:文优纸劣,特请珍惜是谁题的字?刘思扬诧异起来。他好奇地翻着,翻着,瞥见书页的土纸中夹着几页白纸,赶快把白纸翻出来,原来,有人把书上的破损、缺页,全部用蝇头小楷在白纸上补写出来。刘思扬把扉页的字迹和蝇头小楷比较了一下,是同一个人写的。谁这样耐心,这样认真,这样严肃地叮咛别人,又这样以身作则地爱惜书籍?过了一会儿,刘思扬又从成岗手里得到了一本书,他飞快地翻阅起来,看见这本生活书店战前发行的书籍里,有着好些插图,其中还有一幅精美的马克思的画像。忽然,一个念头涌上心来,刘思扬回头低声说道:“胡浩,可以找到笔和纸吗?”胡浩点了点头。下午放风以后,刘思扬偷偷接过胡浩递给他的一支切去了大半截笔杆的毛笔和一小块墨,还有一张折小了的白纸。刘思扬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牙齿轻轻咬湿笔尖,唾液拌合着墨,在白纸上临摹着那张马克思的像。他慢慢地画着,画得相当像。然后,用留下的饭粒,把画像贴在已经破旧的书的封面上。刘思扬十分愉快、兴奋,一种使人陶醉的火热的激情,不断在他心头涌动。因为他几乎从每一件事,都得到启示,这里多年斗争的传统,成了给予他无穷力量的泉源。夜里,刘思扬失眠了。兴奋使他久久不能睡去,他静静地躺着,合上眼,心里却翻开了无穷的回忆、联想、希望……快到半夜,同牢房的人,打着鼾,深深地睡熟了,刘思扬的脑子还十分清醒。下楼来不到两天,他已经看见了、知道了那么多新的事情,真的,就像个才上战场的新战士,他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得眼花缭乱,心潮激荡,不能控制自己了。(选自《红岩》第二十三章,有删改)【注】①《哲学辞典》:伏尔泰著。该书旁征博引,论述范围极其广泛,从宗教、历史到文化各个方面均有涉及。②《罗亭》:屠格涅夫著。他在创作此书时正值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俄国在此次战争中惨败。此书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落后,也迫使人们去思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寻求能够改造社会的力量并探索强国富民之路。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牢房中几乎所有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这一情景让刘思扬“立刻醒悟”,表明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想到这里会有这种“顽强的学习”。B.在敌人的集中营中坚持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战斗,因为大家认为失去自由并不可怕,但不能失去思想,所以都抓紧时间认真学习。C.刘思扬用“最平静而缓慢的脚步”,心却“扑通通地直跳”,体现了他第一次到监狱图书馆时的紧张、期待、兴奋的心情。D.图书馆内的环境十分恶劣,这一方面是因为图书管理员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因为恶劣的环境能够保护图书馆中的一些书不被敌人发现。D[D项,无中生有。根据第六段中“这一定是战友们多年来斗争的收获”可知,图书馆内环境恶劣是为了尽量不引起他人注意,即为了保护图书馆中的某些书不被敌人发现,且文章中并未论及图书管理员忙碌而无暇顾及的内容。]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用词精准,第一段中的“竟”字表现出在集中营中有一个图书馆令人惊讶,第二段中的“才”字表现出刘思扬急于告诉成岗图书馆事情的心情。B.小说插入一段对图书管理员老袁的介绍,说连敌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老袁的斗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C.文章善用细节描写,如描写刘思扬临摹马克思像时用“躲在房角里,用背掩蔽着自己的动作”,这些细节都暗示了当时斗争形势的严峻。D.当刘思扬失眠时,其他战友都已经睡熟了,这一对比既肯定了刘思扬的革命斗争热情,也委婉地指出其在新的斗争中仍需成长。D[D项,曲解文意。刘思扬的失眠是因为“兴奋”和“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得眼花缭乱,心潮激荡,不能控制自己”,歌颂的是他的革命斗争热情,文中未提及“新的斗争”。]★7.(环境手法题)当成岗和刘思扬进入图书馆以后,作者是如何描写图书馆恶劣环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调动感官,从嗅觉、视觉的角度来描写图书馆的恶劣环境,如一踏进图书馆,成岗和刘思扬便闻到“一股霉臭的味道”,看到图书馆里“到处是灰尘、蜘蛛网”。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图书馆比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