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硕士论文答辩-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_第1页
建筑学硕士论文答辩-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_第2页
建筑学硕士论文答辩-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_第3页
建筑学硕士论文答辩-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_第4页
建筑学硕士论文答辩-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规划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preface]绪论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绪论研究背景本研究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为宏观背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开展为契机。绪论研究背景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准确把握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在全面分析村落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根底上,通过研究,归纳总结该区域人居环境规划的方法,为今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绿色村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的意义(1)生态承载力分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了盲目进行“大集中”和“粗放型”的建设方式(2)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延续传统山地村落形态绪论3.国内外研究现状绪论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开展趋势〔1〕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不适用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建设〔2〕我国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人居环境规划研究〔1〕区域层次的人居环境规划研究〔2〕城市层次的人居环境规划研究〔3〕社区〔村镇〕层次的人居环境规划研究较欠缺4.研究内容绪论区域及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1〕态承载力分析方法的选取〔2〕生态承载力分析方法的优化,使之更具可行性、实用性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方法研究〔1〕根据生态承载力分析结果,提出小范围区域自然村落搬迁合并建议〔2〕依据生态承载能力分布的状况对村落的开展建设进行指导5.研究框架绪论6.研究方法绪论跨学科研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个案研究模式化研究类型化分析其他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实地踏勘调研及访谈、问卷调研等〕2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thestatusandproblemsfacedinthedevelopmentofthevillagesintheWeibeiLoessPlateaugullyarea]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概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村落分布现状及特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规划面临的问题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1.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概况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黄土高原沟壑区定义黄土被水流侵蚀切割严重,形成地表起伏很大,类似山地形态的黄土高原地区,是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恶劣。1.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概况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概况〔1〕涉及陕西省咸阳地区的长武县、彬县、淳化县、旬邑县和永寿县〔2〕土地支离破碎,地形地貌也是相对复杂,属于水土流失严重区〔3〕由于严峻的自然环境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开展滞后的现状,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建设方式方法没有得到深入研究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典型区域的选取

根据渭北塬区黄土塬单元城镇〔乡〕分布密度统计,安子塬是区域内最小的黄土塬地形最为复杂,乡镇密度最大村落搬迁、合并的需求较高黄土塬单元镇(乡)数(个)面积(km2)镇(乡)密度(个/万km2)高塬4217184.3黄埔塬363476.2官庄塬157175.4北城塬127370.4十里塬289224.7润镇塬5195256.4铁王塬128357.1安子塬224833.3南塬169144.9石桥塬3105285.7大盘塬3104288.5路家塬2165121.2永平塬2121165.3水口塬4149268.5新堡塬284238.1永太塬267298.5窦家塬347638.3马坊塬144227.3渡马塬259339.0蒿店塬4145275.9合计482058平均233.2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典型区域的选取

淳化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咸阳市北部。距咸阳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辖5镇、10乡,2个居委会,204个行政村。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地貌类型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地貌分区地貌区亚区地貌特点北部山地丘陵区-地势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侵蚀模数3000-6000吨/平方公里,沟壑密度5.55-5.81公里/平方公里,该区宜以林业为主。南部黄土高塬区梁塬沟壑亚区塬面呈条状,保持完整,立地条件最佳,利于光、热、水生产潜力的发挥,是粮食生产基地。斜塬沟壑亚区水土流失较严重,侵蚀模数达3000-4000吨/平方公里,沟壑密度为1.93公里/平方公里。虽然光、热条件好,但不利于降水的储蓄。塬面是农作区,沟坡宜发展林牧。残塬沟壑亚区塬面支离破碎,表面高低起伏,谷大沟深,水土流失比前一区更强,侵蚀模数3000-4000吨/平方公里,沟壑密度2.31公里/平方公里。立地条件差,但与光、热、水的组合类型多,也有独特的潜力。低山丘陵亚区地形起伏剧烈,沟壑纵横,立地条件很差,侵蚀模数不高,仅1000-2000吨/平方公里,但沟壑密度大,达5.81公里/平方公里,区内利用程度差。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气候特征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清楚水文特征全县河流总长度2656.3公里,河网密度2.7公里/平方公里水资源水资源较少,农田多为旱田,灌溉根本依赖自然降水,农民靠天吃饭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土地资源〔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新建住宅用地,使用城郊土地,每户不得超过0.3亩,其它地区每户不得超过0.4亩年份耕地面积(万亩)其中(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亩)水浇地旱地195070.500.0370.4510.60196063.960.2263.716.72197064.991.7163.244.11198056.978.2948.573.89199054.295.2249.073.25199652.765.6047.162.942.典型区域人居环境背景调研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人口规模与开展〔1〕第一阶段〔1949-1961年〕,为大波动的高开展阶段,主要特点是开展速度快,变幅大,波动大;〔2〕第二阶段〔1962-1976年〕,为“双高”开展阶面,最大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3〕第三阶段〔1977-今〕,为低速平稳开展阶段。住宅建设〔1〕1980年后,农村逐步形成建房热,瓦房、平房、楼房增多;〔2〕90年代起,水泥、砂灰、钢筋、机砖、机瓦等现代建筑材料广泛应用,由土木结构过渡为砖木、砖混结构。3.村落分布现状及特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由于缺少科学的建设方法指导,呈现出沟坡型村落与沟谷型村落向塬面集中搬迁的现象,建设中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超越村落生态承载力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情况日趋严重。3.村落分布现状及特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黄土塬单元镇(乡)数(个)边界(河流或河沟)镇(乡)分布塬面沟坡沟谷川道龙高塬4三水河、泾河与金池沟之间4黄埔塬3金池沟、泾河与邢家沟之间2官庄塬1邢家沟、泾河与姜家沟之间1北城塬1姜家沟与小花沟之间1十里塬2姜家沟、泾河与通神沟之间2润镇塬5通神沟、泾河与治峪河之间32铁王塬1小池沟与鸭子沟之间1安子塬2鸭子沟与冶峪沟之间11南塬1冶峪河与东沟之间1石桥塬3东沟与油坊沟之间3大盘塬3油坊沟与区界之间3路家塬2达溪河、泾河与磨子河之间2永平塬2磨子河、泾河与水帘河之间11水口塬4水帘河、泾河与南沟之间22新堡塬2南沟、泾河与公主川之间2永太塬2郭村沟、泾河与永太沟之间11窦家塬3后沟、泾河与官庄沟之间3马坊塬1马坊沟与三岔河之间1渡马塬2马坊沟、三岔河与封侯沟之间11蒿店塬4漠西河、区界与封侯沟之间4合计48-405034.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规划面临的问题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人居环境开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村落的肓目搬迁合并,忽略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承载力状况,导致生态环境平衡的破坏新农村建设规划缺乏对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导致千村一貌的现象普遍存在受经济条件制约,根底设施建设欠缺,新农村建设虚有其表3基于限制因子法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estimationofvillages’ecologicalcapacityinthegullyregionoftheLoessPlateauBasedonlimitingfactormethod]生态承载力的概念限制因子法对于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的优势分析针对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研究的限制因子法改进限制因子的选取以耕地面积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以水资源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以根底设施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综合各限制因子的小范围区域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1.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开展,地球环境恶化以及资源短缺等问题相继出现,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等概念被先后提出。国内普遍认同的定义:“指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资源与环境子系统的供容能力及其可维育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和具有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高吉喜,2001年最新的定义〔顾康康,2012年〕:“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以及人类积极作用下健康、有序地开展,生态系统所能支持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纳污程度,以及社会经济开展强度和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2.限制因子法对于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的优势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常用生态承载力分析方法的比照分析〔1〕生态足迹法〔2〕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测算法〔3〕供需平衡法〔4〕状态空间法〔5〕模型预估法:通过各种数理模型进行生态承载力分析,可以根据研究所需的精度选择适用的估算模型通过对模型预估法的研究可以选择适合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的计算模型2.限制因子法对于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的优势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模型预估法的中常用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1〕分类统计法〔2〕比较密度法〔3〕趋势外推法〔4〕线性规划法〔5〕系统动力学法〔6〕限制因子法:计算思路相对简捷,分析结果可以显示生态承载力的限制因素,对于村落人居环境规划具有指导作用2.限制因子法对于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的优势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模型预估法的中常用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分析目前对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统计数据及资料相对较少,这些方法大都难以进行相对精准的计算黄土高原沟壑区由于其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缺乏、耕地面积紧张等自身特点,综合性的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对于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的实际操作价值相对较小利用模型预估法中的限制因子法计算模型对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生态承载力分析相比照较适宜。2.限制因子法对于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的优势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限制因子法的概念及分析原理“通过选定区域内生态系统的主要限制因素,用该限制因子来确定生态承载力,一般常用粮食作为限制因子,也可以选取淡水资源、土地空间、能源、绿地面积等。如果限制因子超过一个,那么分别计算出可供养的人口数,以其中的最小值作为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对于研究区域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的适宜性分析:〔1〕通过限制因子的研究,可以了解影响村落生态承载力的主导因素,从而为村落人居环境规划提供指导;〔2〕将复杂的生态承载力分析过程分解为多个以某种限制因子为影响的村落承载力分析,思路清晰,分析过程相比照较简明。3.针对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研究的限制因子法改进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缺乏村落人居环境规划需要综合分析研究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开展状况等各方面因素,其中不少限制因子具有可调节性,例如根底设施的承载能力可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提高。因此,仅依据各限制因子的最小可供养人口数确定生态承载力的大小是片面的。改进方案〔1〕提出最大生态承载力、当前生态承载力、当前承载人口的概念,通过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2〕将限制因子分为两个类型分别进行分析:a.难以人为改变的限制因子,如水资源、耕地资源;b.可根据需求进行适度改变的限制因子,如绿地面积、能源供给。4.限制因子的选取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根据生态承载力的三个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社会要素,可以将限制生态承载力的限制因子分为三大类具体的选取要根据研究区域各限制因子的影响力确定调研获得4.限制因子的选取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根据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村落的问卷调研,收集到的78份有效问卷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大局部村民及政府行政人员认为耕地面积、水资源、根底设施、政府政策对该区域村落建设影响较大,进一步证实了耕地资源因子、水资源因子、根底设施因子、政策因子是限制村落建设开展的主导因子。4.限制因子的选取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政策因子主要受国家的土地政策、人口规划政策及环境保护政策等方面影响水资源因子和根底设施因子与村落的水利设施其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密切相关土地资源因子受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等因素制约,根据对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典型区域的调查,由于村落人口规模普遍偏小,建设用地面积对该区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影响极小,因此土地资源因子主要考虑耕地面积的影响。5.以耕地面积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总体估算思路根据耕地面积确定村落可供养的人口数,即:PG=S/Smin〔其中PG为以耕地面积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S为村落总耕地面积,Smin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需求估算思路根据人均粮食需求量,确定人均耕地面积需求发展阶段人均粮食需求量(kg)[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2004)研究制定的中国食物安全目标]人均占有粮食量(kg)[陈百明(2002)分析确定的中国食物安全目标]2010年(基本小康社会)391420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437-2030年(向富裕阶段过渡时期)4724502050年(全面达到富裕水平)-5005.以耕地面积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粮食需求水平下所需的耕地面积〔单位:公顷〕黄土高原地区人均所需的耕地面积〔单位:公顷〕年份S400S450S500ABCABCABC1995年0.2540.2530.2080.2860.2840.2340.3170.3160.2602020年0.2040.2030.1630.2300.2290.1830.2550.2540.2032030年0.1750.1750.1360.1970.1960.1530.2190.2180.1702050年0.1520.1520.1150.1710.1710.1290.1900.1900.144年份ABC2010年0.2290.2280.1862020年0.2170.2160.1732030年0.2080.2070.1622050年0.1900.1900.1446.以水资源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当前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现阶段还难以综合分析研究如此庞大复杂的大系统的运动开展规律。目前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为数众多,但大都是以整个城市或区域为研究对象,存在两个问题:〔1〕分析方法不适合村落规模的生态承载力分析〔2〕承载力数值难以应用到具体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中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水资源溃乏,耕地大都为旱地,完全依赖自然降水;农村人口较少,取水量远远达不到自然界水资源的供给底限。农村用水量可粗略估算为生活用水量,水资源量近似取人工机井出水量。PW=W/WP〔PW为村落水资源承载力,W为村落水源机井日供水量,WP为人均每日需水量〕7.以根底设施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农村根底设施的定义及分类是指“为农村生产、生活、开展效劳的各种物质和技术条件的总和”。村落根底设施可以划分为三大类:〔1〕生产设施〔2〕生活设施〔3〕生态设施层次一层次二层次三A生产设施A1道路交通设施A11道路设施A12停车场A13车站A14桥梁设施A15码头A2能源通讯设施A21电力设施A22燃气设施(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沼气等)A23煤炭、柴薪、秸秆A24燃油设施(加油站、输油管道)A25清洁能源设施(太阳能设施、风能设施)A26邮电设施(邮政设施、电信设施)A3产业配套设施A31农业技术培训设施、科技开发推广基地、农资服务站A32动植物防疫设施A33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施A34农业仓储设施(仓库、储藏室和集贸市场)A35基本农田建设、高质量耕地A36畜禽圈所建设A4农田水利设施A41河流、水库、沟渠、泵站A42土壤改良设施、A43生产供水设施(水窖、集雨池等积水灌溉工程)7.以根底设施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农村根底设施的定义及分类层次一层次二层次三B生活设施B1安全防灾设施B11消防设施B12防洪设施B13防震设施B2供水配套设施B11集中型农村供水配套设施B12分散型供水设施(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B3公共服务设施B31教育文化设施(幼儿园、小学、中学、图书馆、养老院B32医疗设施(乡村医疗设施)B33管理设施(村委会、其它管理机构)B34商业服务设施(小型超市、粮油副食店、日杂用品店、旅馆、招待所、餐饮小吃店、理发室、浴室、洗染店、综合修理服务)B35文化娱乐设施(健身场所等)B36农村景观设施(公共活动中心、农村集中场院、宗祠庙宇等)C生态设施C1排水配套设施C31排水沟渠C32水源地保护C33污水处理设施C2环境改善设施C21垃圾收集设施C22垃圾处理设施C23公厕C3生态保育设施C31庭院绿化C32整体林带C33景观的斑块、基质、廊道7.以根底设施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分析思路思路1.根据公共效劳设施适配等级测算表和公共设施配套等级划分图进行反推。缺乏:精高太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自然村落规模普遍较小;只考虑到公共效劳设施,忽略了其它类型的根底设施。强(人均年收入>6500元)中(人均年收入4000~6500元)弱(人均年收入<4000元)大于2000人G1G2G1G2800至2000人G3G3G2G3800人以下G3G4G3G47.以根底设施为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分析思路思路2.根据农村根底设施分类表对村落根底设施承载力进行分级评价,粗略评估其承载力上下。具体步骤:〔1〕根据调研确定各类根底设施对村落的影响系数,得到N1、N2…Nn〔2〕通过实地观测及访谈对村落各类根底设施进行评分,得到P1、P2…Pn〔3〕根底设施综合评估P=N1P1+N1P1+…+NnPn〔4〕根据P值的上下进行分级评定优点:能够相对准确地把握村落生态承载力水平缺乏:缺乏统一评估标准,不能单独得出某个村落或某个地块的生态承载力,只能用作互相比照8.综合各限制因子的小范围区域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是基于各限制因子的生态承载力分布状况的整合,可以直观地显示研究小范围区域内各村落的生态承载力分布状况,为自然村落的搬迁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某区域为例,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可分为四个步骤:〔1〕耕地面积承载力分析〔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3〕根底设施承载力分析〔4〕综合各限制因子的生态承载力分析8.综合各限制因子的小范围区域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对于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水资源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地下水获取,可根据需求进行适度改变的限制因子。耕地面积作为难以人为改变的限制因子直接决定着村落最大生态承载力。8.综合各限制因子的小范围区域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

由图可以看出:〔1〕村落甲、乙和丁当前承载的人口数已经超过其当前生态承载力;〔2〕典型的沟坡型村落乙当前生态承载力最低,并且经过根底设施完善后的最大生态承载力也是最低的;〔3〕沟谷型村落甲虽然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但受耕地面积所限,最大生态承载力也较低;〔4〕沟边型村落丙当前生态承载力最高,并且经过根底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5〕塬面型村落丁当前生态承载力不及丙高,通过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可以较大程度的提升生态承载力。9.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在小范围区域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根底上,对单个村落进行生态承载力分析,能够有效解决村落搬迁或合并后的开展建设方向问题。以沟边型村落丙为例,绘制村落水资源、根底设施承载力分布图对其进行村落层次的生态承载力分析。9.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分析大致分为三个步骤〔1〕依据最大生态承载力水平确定村落规模由之前分析可知,村落丙当前承载人口300人,耕地面积承载力〔最大生态承载力〕为500人,水资源在不增建水利设施的条件下承载力也为500人,由此确定规划该村落人口规模为500人,即村落可新增人口为200人。〔2〕绘制村落水资源、根底设施承载力分布图村落水资源、根底设施生态承载力分布地图绘制,是基于水资源、根底设施限制因子的生态承载力分布状况的空间整合,可以直观地显示研究区域内各村落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状况。在生态承载力分布地图的绘制中,采用基于网格计算的方法,能够将宏观、单一的生态承载力数据转化为微观的生态承载力指数空间分布,从而为生态规划、空间管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了便于将生态承载力分布地图应用到村落建设规划中,结合研究区域宅基地尺寸,将网格设置为20m×20m。9.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9.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3〕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生态承载承载力分布分析叠加处理,需要考虑水资源与根底设施承载力对于研究村落生态承载力的权重,即影响系数,可以通过问卷调研收集当地村民对二者关系的意见确定。9.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渭北沟壑区村落生态承载力估算〔4〕综合各限制因子的村落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

明度→综合生态承载力上下色相→显示该地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饱和度→表达该地块生态承载力的均衡性4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策略[strategyofthevillages’humansettlementsplanningbasedontheecologicalcapacityanalysis]生态承载力分析对于区域村落拆迁合并规划建设的指导生态承载力分析对于村落整体规划的指导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策略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策略1.生态承载力分析对于区域村落拆迁合并规划建设的指导综合各限制因子的小范围区域层次生态承载力分析,能够粗略得到研究区域内各村落最大生态承载力〔Pmax〕、当前生态承载力〔Pc〕和当前承载人口〔Pp〕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够判定哪些村落具有新增移民的能力以及哪些村落需要合并入别村以提高村落人居环境质量,并对村落进行定级。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策略1.生态承载力分析对于区域村落拆迁合并规划建设的指导在具体的村落搬迁、合并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坚持以生态承载力分析为村落开展建设的根本依据优先搬迁现有人口超过生态承载力阈值的村落〔即Ⅵ级村落〕;扩建不主观判定以塬面型村落为主,应当考虑其生态承载力水平,优先扩建Ⅰ级村落。〔2〕以提高村落人居环境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对于现有人口超过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的村落,如Ⅳ级Ⅴ级和Ⅵ级村落,尽可能采取搬迁出局部人口或整村搬迁的方式改善村落人居环境。〔3〕尽量减少搬迁或就近搬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开展在搬迁决策时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及根底设施条件,尽量减少搬迁或就近搬迁,防止已有的建设成果被荒废,防止劳民伤财,节约自然资源。依据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六个级别,为减少建设的人力、财力和资源投入,尽可能减少将搬迁村落并入Ⅲ级和Ⅳ级村落。〔4〕保护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传统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村落的搬迁、合并决策中要充分保护各村落的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发扬村落传统文化,促进村落精神文明建设。〔5〕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尊重农民群众的建设意见在搬迁、合并决策前要征得涉及村民的普遍赞同,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有效防止领导决策对村民造成的损失。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策略2.生态承载力分析对于村落整体规划的指导〔1〕严格按照村落整体的生态承载力水平控制人口规模,保障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的根底〔2〕扩建规模较小时,可依据村落生态承载力分布分析确定优先建设区并优先开发建设。根据综合水资源与根底设施的承载力分布地图对村落生态承载力由高到低划分的六个级别以及地块水资源承载力与根底设施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村落开发建设的顺序可以被粗略确定,确定的原那么如下:a.在确定开发建设时,首先考虑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水资源承载力与根底设施承载力水平接近的地块;b.综合考虑开发建设所需的本钱及施工周期等因素确定第二序列的开发地块;c.最后开发或不开发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极低的地块。〔3〕扩建规模较大时,开发用地决策应兼顾地块生态承载力水平,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地块进行建设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村落人居环境规划策略2.生态承载力分析对于村落整体规划的指导〔4〕合理借鉴集中式布局的村落建设模式,扬长避短在村落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的成片地块,合理地进行集约式成片建设,不仅能够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更能形成村落的公共核心区域,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社会活动、人际交流空间。〔5〕完善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增强村落根底设施承载力,确保新农村建设切实为农民提高生活品质5典型案例分析研究[Typicalcasestudies]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典型案例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秦河乡概况及典型研究区域选定秦河乡属于典型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复杂,经济开展相对滞后,地处淳化县北部,乡政府驻地秦河村,距县城直线距离13公里。〔1〕地形地貌秦河乡辖区南部属于黄土残塬区,中北部属于黄土梁塔丘区,北部边缘属于土石山地区。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秦河乡概况及典型研究区域选定

各行政村耕地面积承载力水平分析及典型研究区域的选取:

由黄土高原地区人均所需的耕地面积表可知,2010年黄土高原地区人均需求的耕地面积约为0.229公顷,合3.43亩,2020年的人均耕地需求为0.217公顷,合3.25亩。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秦河乡概况及典型研究区域选定

典型研究区域的选取原那么:〔1〕区域内地貌为典型的黄土残塬区以便于对各种类型村落的研究〔2〕区域内同时存在生态承载力水平较低和较高的村落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典型研究区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现状该区域具有典型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地形地貌特点,区域内包含10个自然村,村落总人口数除秦河村外均在800人以内,属于小型村落,其中塬面型村落7个,沟边型村落、沟坡型村落和沟谷型村落各一个。十个自然村中,秦河村是秦河乡政府驻地,桃渠塬村是咸阳市市级红色旅游区。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典型研究区域村落人居环境建设现状〔1〕经济开展水平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四千元以下;大多数居民经济收入依靠种田,根本无畜牧业和小型工业开展。〔2〕村落耕地资源现状各村落人均耕地面积相差较大;耕地多数集中在塬面,也有局部耕地分布在沟坡上。〔3〕村落根底配套设施建设现状根底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极为落后。〔4〕村落规划及民宅建设现状不存在空心村的现象;村落民宅建设状况良好,除经济开展相比照较落后的沟坡型村落姚河村村民大局部仍住在旧宅及靠崖窑洞居住外;新建住宅以一层砖砌楼板房为主,造价一般在十万元人民币左右。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姚河村村民住宅现状典型新建民宅现状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典型区域内各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评估〔1〕研究区域内各自然村落耕地面积承载力分析自然村落当前人口(人)实际总耕地面积(亩)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亩)当前耕地可承载人口(人)2020年耕地可承载人口(人)秦河村87624832.83723763姚河村1343702.76108114秦家洼村40212663.15369389薛家河村1436764.73197208范家坪村1555473.53159168唐沟畔村1464833.31141148黄沟畔村2075262.54153162桃渠河村3749352.50272287桃渠塬村50825505.02742783后坳村1876473.46188199合计3132104833.3530523221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典型区域内各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区域内各自然村落耕地面积承载力分析各村落当前及2020年耕地面积承载力水平图直观地显示出秦河村、桃渠河村和黄沟畔村的实际承载人口远远超出村落耕地面积承载能力,而桃渠塬村和薛家河村的耕地面积依然可以承载更多人口。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典型区域内各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评估〔2〕研究区域内各自然村落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为保证规划后农村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居民接近,以陕西省城市居民人均每日需水量209升作为参照。联村供水,各村落的供水量〔Wn〕按机井设计出水量〔Wd〕与涉及所有村落总人口〔P1+P2+…+Pn+…+Pm〕的比值与研究村落人口〔Pn〕的积计算,即Wn=Wd·〔P1+P2+…+Pn+…+Pm〕/Pn。自然村落当前人口(人)当前总供水量(L)生活供水方式实际总用水需求(L)水质水资源承载力(人)秦河村876131400联村供水183084较好629姚河村13420100联村供水28006较好96秦家洼村402112600联村供水84018良好539薛家河村14340000联村供水29887达标191范家坪村15520200联村供水32395达标97唐沟畔村14632100联村供水30514达标154黄沟畔村20731000联村供水43263达标148桃渠河村37448600单村供水78166达标233桃渠塬村508167600联村供水106172略差802后坳村18728000联村供水39083达标134合计3132631600-675488-3022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典型区域内各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评估研究区域内各自然村落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从各村落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图可以看出桃渠塬村、秦家洼村薛家河村的水资源承载力明显高于当前承载人口数,其他村落大都水资源供给缺乏,秦河村和桃渠河村的实际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其水资源承载能力。

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典型区域内各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评估〔3〕研究区域内各自然村落根底设施承载力分析根据农村根底设施分类表和公共设施配套对村落根底设施承载力进行分级评价,通过了解各村落根底设施的建设情况与相前村落承载人口间的关系,粗略评估其承载力的上下。公共设施配套统计〔略〕;道路桥梁工程设施状况〔略〕;给排水工程设施状况〔略〕;垃圾处理设施状况〔略〕;其他根底设施状况〔略〕。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各村落根底设施建设状况的调研分析,虽然不能准确得出各村落根底设施承载力,但能够得到各村落根底设施建设的相对水平,级别越高说明根底设施建设综合完善度相对较高。在分析村落搬迁合并决策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典型区域内各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评估综合各限制因子的研究区域内各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耕地面积承载力做为难以人为改变因子,直接限定着村落最大生态承载力的值;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承载力二者之中的最小值即是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的值;由于村落根底设施承载力无法通过量化分析,因此仅作为村落搬迁、合并时的参考依据。根据综合各限制因子的研究区域内各村落生态承载力分析,可以得到各村落最大生态承载力〔Pmax〕、当前生态承载力〔Pc〕和当前承载人口〔Pp〕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村落人口分布合理性分析及村落建设开展规划建议提供依据。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典型区域村落人口分布合理性分析自然村落Pmax、Pc和Pp三者关系人口规模合理性分析秦河村Pp>Pmax>Pc当前承载人口远超过生态承载阈值,人口过多姚河村Pp>Pmax>Pc当前承载人口超出最大生态承载力,人口略多秦家洼村Pp≈Pmax=Pc当前承载人口稍微超出最大生态承载力,人口略多薛家河村Pmax>Pc>Pp当前承载人口少于当前生态承载力,当前生态承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因此村落人口规模可适度扩大范家坪村Pp≈Pmax>Pc当前承载人口接近最大生态承载力,而当前生态承载力较低,如保持人口规模需提升当前生态承载力唐沟畔村Pmax≈Pc

>Pp当前承载人口略小于当前生态承载力,当前生态承载力接近最大生态承载力,人口规模比较合理黄沟畔村Pp>Pmax>Pc当前承载人口远超过生态承载阈值,人口过多桃渠河村Pp>Pmax>Pc当前承载人口远超过生态承载阈值,人口过多桃渠塬村Pmax≈Pc

>Pp当前承载人口远小于当前生态承载力,当前生态承载力接近最大生态承载力,人口规模有较大扩大空间后坳村Pmax>Pp>Pc当前承载人口小于最大生态承载力,而当前生态承载力较低,如保持或扩大人口规模需提升当前生态承载力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区域村落开展建设规划建议各自然村落搬迁、合并适宜度分析自然村落Pmax、Pc和Pp三者关系建设定级Pmax-Pp(人)Pmax-Pc(人)Pc-Pp(人)秦河村Pp>Pmax>PcⅥ级-113134-247姚河村Pp>Pmax>PcⅥ级-2018-38秦家洼村Pp≈Pmax=PcⅤ级-130-13薛家河村Pmax>Pc>PpⅠ级651748范家坪村Pp≈Pmax>PcⅤ级1371-58唐沟畔村Pmax=Pc

>PpⅡ级202黄沟畔村Pp>Pmax>PcⅥ级-4514-59桃渠河村Pp>Pmax>PcⅥ级-8754-141桃渠塬村Pmax=Pc

>PpⅡ级2750275后坳村Pmax>Pp>PcⅣ级1265-53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区域村落开展建设规划建议综合分析并提出村落开展建设建议自然村落生态承载力水平概括分析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估补充说明发展建设建议秦河村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但承载人口数远超过生态承载力阈值,通过增加水资源量提升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可缩减承载人口与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差值。6乡政府驻地,有部分非农业人口不搬迁、不扩张人口,增加供水姚河村生态承载力水平极低,当前生态承载力仅有略微提升的可能性,承载人口多于最大生态承载能力。1村落规模小,民宅以老宅为主整村搬迁秦家洼村生态承载力水平相对较高,但承载人口数也较多,略超出最大生态承载力4无不搬迁、不扩张人口薛家河村生态承载力水平不高,但还可承载一小部分人口。3无可少量扩张人口范家坪村当前承载人口超出当前生态承载力,但可通过增加水资源量大幅度提升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3无不搬迁、不扩张人口,增加供水唐沟畔村当前承载人口接近最大生态承载力和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3无不搬迁、不扩张人口黄沟畔村当前承载人口数超过生态承载力阈值,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可略提升。4无适量搬迁部分人口桃渠河村当前承载人口数远超过生态承载力阈值,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可提升,但仍无法承载当前人口数量。5无适量搬迁部分人口,增加供水桃渠塬村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当前生态承载力接近最大生态承载力,承载人口数可增加。5有市级旅游资源可适量扩大人口规模后坳村当前承载人口超出当前生态承载力,但可通过增加水资源量提升当前生态承载力水平以满足当前人口需求。3无不搬迁、不扩张人口,增加供水典型案例分析研究1.淳化县秦河乡典型区域村落搬迁合并决策研究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区域村落开展建设规划建议〔1〕桃渠塬村可通过适度合并其他村落扩大人口规模,一方面缓解其他村落人口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方便集约社会资源以提升本村落人居环境质量,充分挖掘当地的市级红色旅游资源。〔2〕姚河村由于生态承载力水平极度低下,根底设施建设严重缺乏,村落规模极小且新建民宅数量较少,建议整村搬迁,以改善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3〕桃渠河村和黄沟畔村可就近适量搬出局部村民,以提升本村居民人居环境质量。薛家河村可略微迁入局部村民,以缓解周边村落人口压力。〔4〕秦河村、范家坪村、桃渠河村和后坳村需要兴建供水水利设施,增加水资源承载力,以进一步提升当前村落人居环境质量。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通过对选定的秦河乡典型研究区域内各村落生态承载力水平的分析,桃渠塬村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较高,并且根底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好,旅游资源丰富,适宜适度增加人口规模,将周边生态承载力水平较低的村落吸收合并。桃渠塬村面临着人口扩张、村落扩建的问题。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桃渠塬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桃渠塬位于淳化县秦河乡中部,距淳化县城17公里〔图5-12〕,占地面积约3900多亩,当前农业人口约500人,人均年收入3500元左右。桃渠塬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曾是陕甘宁边区前哨和后勤基地,1936年6月曾发生著名的“桃渠塬战斗”。1936年12日至1937年8月,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同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领导人聂荣臻、徐海东等随队在桃渠塬村驻防开展工作,期间邓小平、刘志丹、习仲勋在此工作并生活过。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桃渠塬村人居环境建设现状根据实地调研,该村落由于距离且城较远且交通仅依靠一般的通村客运,旅游开发强度较低,平日里客流量较少,目前根本不存在商业开展空间,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耕种,由于自然水资源短缺,耕地全部为旱地,根本无水浇地。桃渠塬村目前新建住宅多数是在老宅根底上进行加建,并且为了配合旅游景区的立面风格,新老民宅的外立面都进行了改造,村落主街道绿化较好,排水系统也比较完善。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1〕村落未来开展建设人口规模的分析桃渠塬村当前实有居民168户,村民508人,属于小型村落。根据之前的村落整体生态承载力分析,村落当前生态承载力等于最大生态承载力,并且当前生态承载力比当前承载人口数多275人,因此,该村在保持当前耕地面积并且保证村民人居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多可吸收外来人口275人,2020年人口开展的规模上限是783人,近似取值780人。〔2〕绘制村落水资源、根底设施承载力分布图在绘制村落水资源和根底设施承载力分布图前,需要明确除保护耕地和不适宜建设区域外的村落有条件建设用地范围。2006-2020年《秦河乡建设用地管制和根本农田保护图》和《秦河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为了使研究的精确度更高,考虑到该地区农村宅基地尺寸,将桃渠塬村有条件建设用地用20m×20m的网格进行划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1〕水资源承载力分布地图的绘制:首先需要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各网格地块水资源状况,主要调研内容为供水设施的建设现状及该地块距供水源的距离〔考虑到供水距离对村落建设投资的影响〕;通过对各地块水资源状况的了解,对各地块水资源供给水平进行粗略的定级评估〔为了更细致地了解村落各地块生态承载力状况,建议将其由高到低分为六个级别进行评估〕。水资源承载力分布地图解读:水资源承载力较高的地块说明该地块供水设施比较完善,水压较大,能够在较少资金投入下即可承载更多人口;水资源承载力极低的地块说明该地块当前供水设施欠缺,但在较大的资金投入进行供水设施建设后也可满足供水需求。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2〕根底设施承载力分布地图的绘制:实地调研了解该根底设施对于地区村落开展的重要性,对各基础设施的影响系数进行量化评定,得到N1、N2…Nn;分析地块内生产、生活、生态根底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地块到各根底设施的距离。通过实地观测及访谈对村落各类根底设施进行评分,得到P1、P2…Pn。根底设施综合评估P=N1P1+N1P1+…+NnPn根据P值的上下进行定级评估〔建议将其由高到低分为六个级别进行评估〕。层次一层次二层次三重要性评分统计影响系数A生产设施A1道路交通设施A11道路设施960.96A12停车场120.12A13车站--A14桥梁设施--A头--A2能源通讯设施A21电力设施1001.00A22燃气设施--A23煤炭、柴薪、秸秆--A24燃油设施--A25清洁能源设施70.07A26邮电设施140.14A3产业配套设施A31农业技术培训设施、科技开发40.04推广基地、农资服务站90.09A32动植物防疫设施40.04A33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设施60.06A34农业仓储设施--A35基本农田建设、高质量耕地--A36畜禽圈所建设--A4农田水利设施A41河流、水库、沟渠、泵站--A42土壤改良设施--A43生产供水设施--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层次一层次二层次三重要性评分统计影响系数B生活设施B1安全防灾设施B11消防设施130.13B12防洪设施--B13防震设施--B2供水配套设施B11集中型农村供水配套设施--B12分散型供水设施--B3公共服务设施B31教育文化设施920.92B32医疗设施980.98B33管理设施650.65B34商业服务设施1001.0B35文化娱乐设施210.21B36农村景观设施420.42C生态设施C1排水配套设施C31排水沟渠710.71C32水源地保护--C33污水处理设施170.17C2环境改善设施C21垃圾收集设施390.39C22垃圾处理设施210.21C23公厕560.56C3生态保育设施C31庭院绿化140.14C32整体林带20.02C33景观的斑块、基质、廊道40.04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基于限制因子法的村落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分析〔3〕综合生态承载力分布地图的绘制: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桃渠塬村整体开展建设规划建议根据对村落综合水资源与根底设施的承载力分布地图的分析,按适宜开发建设程度将桃渠塬村的有条件建设用地大致分为四个级别: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桃渠塬村整体开展建设规划建议〔1〕扩建规模较小时,可依据村落生态承载力分布分析确定优先建设区并优先开发建设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降低供水设施及根底设施建设本钱的投入,在村落扩建时,优先开展建设Ⅰ级开展建设区,在Ⅰ级开展建设区建设饱和后,再考虑Ⅱ级开展建设区,最后考虑Ⅲ级和Ⅳ级开展建设区。〔2〕扩建规模较大时,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少量的水利及其他根底设施集中建设,以满足扩建后村民的生产、生活需求假设桃渠塬村一次性迁入275人〔即新增人口上限〕,按照该村当前平均每户3.02人计算,需要迁入约91户居民,这样的扩建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前居民户数的二分之一,宅基地面积的需求量较大,扩建工程对于村落的人居环境格局影响极大。假设按照之前确定的优先建设区并优先开发建设,那么会出现诸多问题:村落新老建筑可能呈现出无序的组合,既不利于维持村落原有的风貌,也不利于表达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严重影响村貌建设大规模的扩建只是基于村落原有的根底设施水平,使得原有供水设施难以正常运转、根底设施超负荷工作,导致村落整体人居环境质量降低。典型案例分析研究2.秦河乡桃渠塬村村落人居环境开展建设规划研究桃渠塬村整体开展建设规划建议〔3〕扩建规模较大时,可合理借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