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育才学校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10月阶段性测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11分)

在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古诗文,为了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班级开展了“走近古代文化生活"实践活动,邀请你参与。

1.一位同学在了解苏轼的生平后,写了一段感悟,请你帮忙完善,完成(1)~(2)题。

悠悠五千年,在广mào()的中华大地上,存在过和存在着许多平凡而伟大的人:面对赞誉,他们不骄不zào(),始终恪守本职:面对失败,他们反躬自省,从不自怨气馁。苏轼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他附庸风雅的一生并没有影响他创作的热情,反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他主张文道并重,其诗词随性自然,断章取义;其政论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他是文学家,更是一位哲人,在岁月如梭中,淡看风雨,笑迎坎坷。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括号内的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广(袤)不骄不(躁)B.恪(gè)守自省(xíng)

C.广(袤)不骄不(燥)D.恪(kè)守自省(shěng)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附庸风雅B.断章取义C.入木三分D.岁月如梭

2.一位同学整理了一些古代的文学、文化常识,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典籍,如“先忧后乐”出自《岳阳楼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醉翁亭记》。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铭文《陋室铭》、诗歌《秋词》(其一)等。

C.古代官吏因罪降职或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叫“谪".或“左迁”,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左迁"。

D.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岳阳楼记》是他的名篇,他和欧阳修、苏轼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3.一位同学在学习了本单元后,对“如何面对困难"有了如下看法,其中有几个问题,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①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②当面对困难时,你会怎样?③是止步退缩?④还是勇敢向前?⑤其实,困难能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⑥如果你以忧愁、抱怨的心理去对待它,困难就是让你信心消失的致命毒药。⑦可如果你乐观向上、豁达、不抱怨,困难就会变成一座连接成功彼岸的桥。

(1)第______句标点符号有误,应将“______”改为“______"。(3分)

(2)第______句有语病,应修改为:______。(2分)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共12分)

【甲】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曰:“奉诏建学,其材出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隘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十橙,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

【注】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

4.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吾谁与归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属④结局,归宿______(填序号)

(2)通守太常王博士稷告予课内迁移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

(3)今夫子庙隘甚联想词语法:心胸狭隘______

(4)广厦高轩,处之显明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______

5.如果将甲文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6.宋代沈作喆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两则材料的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的原因。(2分)

7.甲文节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原文中,作者借鸟欢鱼跃描绘洞庭湖晴明之景的句子是“①,②”,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洞庭湖月夜美景的语句是“③,④”。(4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共11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1),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4),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按照原文,将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补充完整。(4分)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9.下列成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峰回路转回心转意起死回生百转千回

B.醉翁之意不在酒诗情画意三心二意言简意赅

C.风霜高洁洁白无瑕洁身自爱廉洁奉公

D.觥筹交错错综复杂犬牙相错错落有致

10.对文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中“颓然”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意为衰老的样子,刻画了作者“苍颜白发"、体力和精力不佳的形象。

B.意为倒下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宴饮时尽情畅饮、自在放松的状态。

C.意为情绪低落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因“饮少辄醉”而不能尽情游乐的遗憾。

D.意为萎靡不振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因自身被贬而无法排解的郁闷之情。

11.根据《醉翁亭记》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去年夏中,因饮滁水甚甘,问之,有一土泉在城东百步许,遂往访之。乃一山谷中,山势一面高峰,三面竹岭回抱。泉上旧有佳木一二十株,乃天生一好景也。遂引其泉为石池,甚清甘,作亭其上,号丰乐,亭亦宏丽。

……某①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②,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③小官,有以④也。

(节选自欧阳修《与梅圣俞书》)

【注释】①某:欧阳修信中自称。②期年:满一年。③忽:忽视,看不起。④有以:是有原因的。

被贬滁州后,欧阳修诗酒山林,随遇皆乐。这“乐"在《醉翁亭记》中既表现为欣赏山水之乐,也表现为①之乐、②之乐等,而在【链接材料】中,他强调的是“③”的小官之乐,这种“乐"清晰地体现了欧阳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想。(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共8分)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2)。"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选自《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则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2.按照原文,将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补充完整。(2分)

(1)______(2)______

13.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和“余强饮三大白而别”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潭西南而望B.而伯乐不常有

C.得之心而离之酒也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4.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画两处断句。(2分)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15.甲、乙两文都展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请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他们的情趣各自体现在哪里?(2分)

(四)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的题目。(共7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行路难》一诗虽是短篇,却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揭示了诗人感情的复杂变化。诗篇以欢乐宴饮起笔,接着连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心绪急转,表现诗人内心的①;中间四句,运用象征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心理上②与③的变化交替;结尾处“④,⑤"两句境界顿开,唱出高昂的调子。(5分)

17.本诗的作者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晚唐时期的另一位诗人李商隐继承了这一风格。我们本学期曾经学过他的诗歌《无题》,诗中表现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名句“①,②”,这两句诗也常被后人借用来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2分.)

(五)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下面的题目。(共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___,_________________。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8.诗歌的颔联“①,②"运用典故,表达了③的感慨。(3分)

19.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一下刘禹锡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精神气质。(3分)

(六)阅读《水调歌头》,完成下面的题目。(共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____,______。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B.词的下阕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C.全词既表达了词人旷达的心胸,同时也表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哲理。

D.全词跌宕有致,情景交融,显示了词人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21.全词以“①,②”两句结尾,这既是苏轼对天下离人的③,同时也展现出他旷达洒脱的人生境界。(3分)

参考答案

1.(1)D(2)D

2.D

3.(1)第⑤句标点符号有误,应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2)第⑤句有语病,应修改为:其实,困难能否被克服完全在于你怎样看待它。

4.(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